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乡村发展的显著特征

乡村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未来,传统是中国乡村最大的特色,现代化是中国乡村最大的创新发展,生态是中国乡村最大的底色。特色是传统中的特色,现代化是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化,生态是文化的生态。未来根植于传统,在传统中体现不同区域、不同乡村、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时代特征与现代化气息。

第一,世代相传。因为受到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乡村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和破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或多或少有所改变,但大体上没有实质性中断过,乡村文脉始终得到较完整的延续,总体看变化不大。乡村自组织力的社会文化脉络促进乡村的现代转型(王韬钦,2022)。从整个历史来说,传统村落至少有五千年甚至万年的历史。作为具体的村落存在,由于古村落大都以土木和砖石结构为主,传统村落中得以保留的大多数是近一二百年以来的建筑,如清朝、民国以来的民居较为普遍。也有一些上千年的村落保持至今,珍贵无比,这些村落更多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样的乡村,因为环境鲜有之美,让先祖们一见倾心,遂在此建居并永世相传下来。因为这些乡村历史上大都与世隔绝,几乎无人踏寻,免受战火的波及。这样的村落幽居大山深处,美若世外桃源,只有当地人日复一日在此生活,散发着一股古老得令人敬畏、幽美得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

第二,博大精深。“博大”侧重于其广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深”侧重于其深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相对于城市,除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还留下了更多物质的真实建造,如有很多辨识度很高的非常宝贵的规划体系及其遗存,这是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的乡村营建智慧,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作品,因而是构建中国未来乡村现代规划理论体系、创建未来乡村现代规划传承路径和方法的重要内容。比如留传至今的村史村志、古籍碑刻、地方文献和散文杂记等,结合历代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村落历史脉络与建筑风格,挖掘提炼历史营建信息,是未来乡村的“根脉”所在。

第三,山水相依。山入水,水拥山,山水相依,乡愁相伴。山与水是建设自然村庄的坐标选择,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清,而村庄是山水的“人间尤物”(肖东发,2014)。人文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二者融合,在未来村落聚落空间设计上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因为山水不仅是城市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乡村最具有价值的要素之一,在未来乡村组织生产、定居生活的空间,以及生态涵养发展空间上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山水之美,道法自然。这就是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在乡村建设方面既传统又特别的价值所在。

第四,时代气息。时代气息也就是乡村的时代性的表现。“时代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历史性”。因为时代性总是在历史中生成和展开的。“时代性”也是一种“当下性”。因为“时代性”将以往所有的历史过程中的“当下性”融汇于一身。“时代性”还孕育着面向未来的“敞开性”,其实就是一种从现实到理想、从事实到价值、从实然到应然的可能性(虞嘉琦,2015)。这里的“时代性”,更多的是当下性和敞开性的结合,即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立足现实,实现理想。

第五,世界相通。走向未来的乡村,从阡陌相通、鸡犬相闻的“小国寡民”到今天的国际研学村、国际文化村等,彰显了乡村及乡村文化发展的古今贯通与中外融通。“世界”一词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并非现代名词,“世”为时间,“界”为空间,从广义上来讲,世界就是指全部、所有、一切,代称的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间、万物、世上等。从现在的一般意义来讲,世界通常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居住的地球。而乡村是组成世界的最重要元素,具有与全球人类相互关联的特性和本质。共性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的乡村社会而言,具有比差异更有方便交流、取得共识的一面,而乡村的个性则更具有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一面,两者共同组成了乡村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文化基因与文明特质。 Kr6Q1leCCHYmIET1Bd69Te+cT0VqDGOvlnS8/1R7ezBgqTJe8F/omVTwEUD8Uv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