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第一战将赵匡胤

三天之后,柴荣开工,后周开启了征服之旅,周边其他国家的噩梦也就此开始。在此过程中,王朴是他最重要的助手。

王朴,生于唐天祐三年(906),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进士出身,后汉年间依附枢密使杨邠。刘承祐夺权杀杨邠等人,王朴辞官东归,回乡隐居。后周建国时,他慧眼识珠,投奔柴荣任节度掌书记。以高级幕僚起步,与赵匡胤同为柴荣最初的班底,柴荣每次出征,都委任他留守京城,震慑后方,百官无不对其敬畏,不敢稍加违逆,包括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史载,当赵匡胤代周称帝之后,有一天路过供奉后周大臣的功臣阁,突然一阵风吹来,阁门大开,赵匡胤向里一看,马上整衣束冠,向阁内恭肃行礼。门里王朴的画像注视着宋朝开国皇帝,宛如生前。

王朴的《平边策》具有划时代意义,里面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后周以及北宋赖以立国、统一天下的大政国策。后周四邻皆敌,先从弱小入手,第一个目标是南唐。南唐与后周接壤,可以攻扰的地方有近两千里之长,只要左右攻扰不定,南唐疲于应对,就会露出真正虚弱的地方,届时不断用少量兵力去骚扰。南唐人素来怯懦,后周犯境,会全民动员重兵防守。几次试探就会把他们的国力耗竭,就可以一鼓而下。得到江北之后,南方其余割据势力将不战而降,之后才是与北汉、辽国争锋。

后周显德二年(955)四月,战争开始,最初的目标不是南唐,而是后蜀。早些年后蜀趁着中原大乱,在后晋时期占领了秦(今甘肃秦安)、凤(今陕西凤县)、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四州。

熟悉三国历史的话会发现当年诸葛亮每次伐魏,都会先出兵夺取这片土地。而这时,它们就像是四把匕首顶在柴荣的软肋上,不拔下它们,柴荣就休想发力。他派赵匡胤去考察,看看这个仗要怎么打。赵匡胤即日出发,不久便带回了消息,他建议先主攻凤州,这是四州的咽喉,攻破凤州,秦州就此孤立,再攻破秦州,另外两州就会自动归降。

赵匡胤侃侃而谈,对局势的透彻分析丝毫不像一个二十八岁的战场新丁。这可不同于凭着年轻的热血胆魄在军前冲锋陷阵,这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惊人的胆识。从这一刻起,历史中出现了一个谜团般的赵匡胤,无数人想全方位多角度地揣摩解读他,但都失败了。不仅是后来宋朝复杂、自抑、多变的时代风格,更包括赵匡胤本人的军事才能,都像谜一样凭空出现。他是出身行伍世家,可父亲本身只是中下级禁军军官,并不出色。他在郭威等名帅手下实习观摩,但毕竟不是入室弟子,他的水平很可能连自己都不清楚,要在实战中才惊异地检验出来。我更倾向于用一句老话形容这一点:“世有大年,不在多服补药;天生名将,不必多读兵书。”

柴荣审视良久,决定按照赵匡胤的方略次序进军。此后战事的每一步发展都印证了赵匡胤的才能,甚至连胜利的时间都相差无几。这让赵匡胤脱离了满身血腥的沙场战将身份,成为能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帅才。

当年的十一月,四州之战结束,后周发动对南唐的进攻,目标是江北的淮河一带。

江淮自古繁华,加上长江以南浙江以北,就是南唐的大致疆域。它与后周相比,它的国力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有钱,兵种配置上以水军为主。北人乘马,南人操舟,自古皆然。与之相对应,后周这两方面都是弱项。后周的疆域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军事中心,正因为这一点,战乱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民生凋敝,连年灾荒,结果就是没钱。

然而越是战乱贫困,有一群人越是富裕,那就是僧人。具体原因交给社会学家,但目前有个尖锐的问题是,当时仅在后周境内,僧尼就达到了百万之众。不要以为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有逃避国家赋役的灾民、破产者、逃兵、无业游民、在逃罪犯等,一旦遁入空门,就此既往不咎。佛教之富,世俗难以想象,并且僧人还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庙产不用纳税,这一点流毒无穷,很多人或图利或无奈,把庄田投入佛寺名下逃税。

与拥有巨额财富的寺庙相比,是柴荣空空如也的国库。忍无可忍,但也从来不忍的柴荣下令毁佛。他命令后周国境内的佛教寺庙,除有皇帝敕额特批的之外一律拆毁,每县只许留一座,无论任何人不得奏请建造寺院,或是剃度僧尼。如果一定要出家,男必须满十五岁,女满十三岁,要当众背诵佛经七十纸到百纸才有资格。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柴荣毁了佛寺三万零三百三十六座,还俗僧尼近百万人。僧人回到了土地之上,开始劳动,开始结婚,开始生孩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中的后周世宗灭佛事件。柴荣比前三位做得更彻底些,他把佛像都熔解了铸成铜钱,变现流通。

就这样,柴荣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进攻南唐的充足准备。他任命大将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为副部署,统率后周名将韩令坤等十二将进攻南唐。战事初期进展顺利,后周军连破来远、山口两镇,击溃南唐淮河守军数千人,攻占上窑,扫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军。在深冬时节的正阳段淮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

寿州即今寿县,毗邻淮河,向西是上游的阜阳,东方是下游的蚌埠,背后是战略重镇合肥,再往后就是南唐赖以生存的长江,是南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防线,镇守者是大将刘仁赡。南唐派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火速增援,由宿将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兵三万进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策应。刘彦贞乘数百艘巨舰从水路直扑正阳段浮桥。只要先把浮桥毁掉,就能把全是骑兵步兵的后周军队都截留下来,届时瓮中捉鳖,事半功倍。

李谷慌了,他没料到被围攻一个多月的刘仁赡敢出城追击,下令就地烧毁粮草辎重,火速回保浮桥。开战仅仅一个月,双方的攻守态势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后周显德三年(956)正月六日,柴荣御驾亲征。派李重进先期赶赴正阳,保住浮桥。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战功卓著,骄傲强横,是后周首屈一指的强力人物。他挥师疾进,速度之快让敌我双方咋舌。他抢在刘彦贞之前埋伏在浮桥附近,南唐水军甫一下船,就突然发起猛攻。李重进阵斩南唐主将刘彦贞以下万余人,浮桥以南三十余里铺满了南唐军尸体。一战彻底打消南唐士气,滁州刺史王绍颜弃城而逃,皇甫晖、姚凤退守天险清流关。

柴荣率军长驱直入,抵达寿州城下,并以最快的速度征发宋州、亳州、陈州、徐州、宿州、许州、蔡州等地壮丁数十万人,从即日起昼夜不停地强攻寿州,城不破,攻不停!然而在这前所未见的力度之下,猛攻了一个多月,寿州竟然岿然不动。

刘仁赡,这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以一城之力顶住了后周的倾国攻势,这极大地鼓舞了南唐的士气。南唐继续增派援军,军舰就停在淮河边上,在不远处威慑后周军营。退守清流关的皇甫晖、姚凤也重新出动,从北面和西面形成了对后周的反包围圈。一时之间,战局又变得让人看不清楚了。

一战失利,遇强则强的柴荣反而就此激起了斗志,他忘记了《平边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步骤,放弃了左右移动战线、疲惫南唐使之露出破绽的策略,反而选择加强攻势,一定要拔除寿州这颗钉子。柴荣命令以方舟竹筏载炮,从淝水(今安徽寿县北肥河)上向城里发射石弹。为了激励士气,柴荣亲自搬运一块大石到前线。看见皇帝如此,士兵们越发用命,没有具体数字记载每天会有多少块巨石砸进寿州城里,但是以兵力基数加上数十万民夫,就算每人每天只搬运十块石头,就是近数百万颗的流星雨,再乘以攻击的总天数,绝对是个恐怖的数字。无法想象寿州城里的人经历了什么,但就是这样,见了鬼的寿州城仍然打不下来!

后周军里的有些军人实在耐不住性子了,不再相信各种专业攻城器械,以及什么围城打援、久困无粮、不攻自破等烦人术语,他们拖过几条小船,举起刀剑就杀进了护城河,向寿州城发起冲锋。在这里面就有年轻气盛,敢向死神龇牙的赵匡胤。

历史记载,那天赵匡胤他们刚刚跳下护城河,就遇到了生死大险。寿州城上箭如雨下,“矢粗如椽”,只有轻盾薄甲的赵匡胤等人眼见被射成筛子。生死时刻,一个叫张琼的人伏在赵匡胤身上,挡住了箭矢。张琼大腿中箭,立即就昏了过去。读史至此,我不禁不寒而栗。不是因为寿州城的弓箭,而是我完全不能想象,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让一个只有二十八岁的年轻人能把另一个人收服到生死相替的程度!赵匡胤做到了,展现出帝王相将远超常人的魅力和手段。

围攻寿州一百多天了,外围的敌人逐渐逼近。柴荣决定一边继续攻城,一边四处出击,把寿州周边清场。他命令赵匡胤率领五千士卒肃清寿州以北所有南唐军队。寿州以北驻扎着南唐的两万重兵,水陆军种齐全,岸上有寨,水中有随时可攻、可守、可退的战舰,这样的兵力配备,再据寨而守,赵匡胤以五千兵力能击溃肃清吗?这时就要澄清一个事实,南唐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真的就像我们印象中同他的亡国之君李后主一样文弱单薄吗?

事实是,南唐不仅地大、钱多、人多,而且此时的皇帝李璟称得上心高志大。在后周忙着内乱、篡位、分裂、不停厮杀的时候,他一直开疆拓土,壮大国家,在南唐原有的二十八州的基础上,又攻灭了闽、楚两国,增加了建、汀、漳、泉、剑等七州,总共达到了三十五州的疆域,面积不亚于后周,国力更强过不止一筹。

这样就很清楚地知道南唐的守军看到赵匡胤来袭时的心态了,尤其是看见赵匡胤只带了一百多名骑兵时。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见状大喜,率领部下大开寨门,争先恐后地冲了出去。

赵匡胤等人见状转身就跑,一直跑向了西边。南唐追兵见状大喜,南边寿州城才是北周的大本营,跑向西边,简直是慌不择路,这次必让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匹马不还。就这样一百多骑被一万多人追着,一路向西跑到涡口(今安徽怀远境内涡河入淮河处),然后这一百多个后周骑兵再也不跑了,终点站到了。

赵匡胤所部伏兵四起,从四周呐喊而下,一举击溃追击中的南唐大军,阵斩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而且乘势反攻,由原路杀回涂山,捣毁南唐淮河岸边的陆寨,以步兵夺得南唐五十余艘战舰。

这就是赵匡胤平生第一次单独领军出征的经过,一点折扣不打地执行了柴荣交给他的任务,以五千破敌两万,一举解除了来自寿州北面南唐军队的威胁,撕开了南唐军对后周军队的反包围圈。

柴荣重赏赵匡胤之后,继而下达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命令赵匡胤拿下东边最大的威胁滁州。命令一出,四周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向了赵匡胤。赵匡胤没有犹豫,神色同上次一样平静,带着五千人马,直奔向滁州。目睹这一切,全军都觉得柴荣是要赵匡胤去送死。

滁州,在寿州之东,是扼守南唐都城金陵的西北门户,是仅次于寿州的江北重镇,而滁州之险,更胜寿州万倍。滁州拥有两大门户滁山与石驼山,两山山势极为险峻,夹口处另设一关,名叫清流关,清流关之后,才是滁州城,可以说是占尽了山河之利。想要拿下滁州城,必须先拿下这两山夹一关的天险。

清流关守将是皇甫晖和姚凤。皇甫晖是后晋时期驻守燕云十六州瓦桥关的北方悍将,常年与辽军作战,厌弃石敬瑭认贼作父投奔南唐,其作战经验之丰富根本不是此前的何延锡可比。此时,清流关内的守军达到了足足十万,与赵匡胤的军力对比是二十比一。

五百多年前淝水之战,东晋谢玄以八万兵力隔长江对峙前秦苻坚的九十万大军,不过十二比一,何况当时谢玄有长江天险,以逸待劳,赵匡胤却是要主动进攻,强攻天险。这根本是完不成的任务。

跟随赵匡胤的五千人马一路上异常沉默,他们对接下来的命运毫无信心,唯独赵匡胤却变得兴高采烈,不知在哪里弄来了花里胡哨的行头,穿上向全军炫耀,又开始装饰他的战马,镶嵌花边流苏的马鞍、闪亮的璎珞挂件、崭新的马镫,原本高大的身材加上闪亮的铠甲,愈发光彩照人,在这五千人的队伍里,简直就是闪闪发光的太阳。这时候他的下属终于看不下去了,提醒他这么显眼容易被敌人盯上。赵匡胤不屑一顾,宣称此战就是要让南唐知道他是谁!

清流关下,面对据险而守的敌军,赵匡胤没有再使出诱敌之计,而是摆开阵仗,将所有兵马列在清流关前,自己更是盔甲鲜亮、人马招摇地站在队伍最前方,耀武扬威地向南唐挑战:“我就是赵匡胤,可有人敢决一死战吗?”

关上有南唐军人热血上头,要下关决战,却都被皇甫晖拦住了。沙场老将皇甫晖已经知道了涡口之战的全部经过,赵匡胤的名字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中,他不相信刚刚还诱敌深入、以少胜多的赵匡胤,居然转过身来这么简单粗暴地带这么点人就来“决一死战”。兵法云:“以己之不败,待敌之可乘。”皇甫晖决定据险防守,不给赵匡胤可乘之机。

时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去了。刚刚威名传扬战场的赵匡胤,像个勾栏瓦舍的小娘子一样在两军阵前表演了一整天,连个鼓掌喝彩的人都没有。夜晚山风呼啸,寒气逼人,皇甫晖站在城头上,决定让这些后周大兵们先喝几天山风败败火,而自己坐拥坚城等敌自败,这真是再好不过的买卖。在回去睡觉之前,他再一次郑重警告了守城的士兵们,一定要百倍警惕关前的敌人,想想涡口,绝不能再上当。士兵们保证彻夜不休地监视后周军营,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警惕的皇甫晖终于满意了,在这天夜里,他放心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天才蒙蒙亮,清流关里突然间杀声四起,后周的军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杀向了毫无准备,甚至还在睡梦中的南唐人。几乎没有人能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他们中反应最敏捷、行动最迅速的也只是做到了逃出清流关,奔向滁州。在逃走的人群里就有沙场老将皇甫晖,他急怒交加,不明所以,他想不明白后周士兵们是怎么从天而降,一下把战斗变成了毫无准备的城内巷战!

皇甫晖当然不知道,入夜之后赵匡胤脱下白天作秀时的炫目盔甲,命令全军把马匹帐篷扔在清流关前,和他一起乘夜进山,来一场刺激的徒手攀岩。他们翻越了数不清的高山怪石,涉水渡过了涨水的西涧(又名上马河,今安徽滁州城西北),抢在了天亮前绕过清流关正面,从背后向南唐军发起猛攻。此次行动有着极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准时到达攻击点,天亮后南唐人就会发现关前军营的虚实,那么他和他的军队会陷在深山里进退两难,而且跋涉了一夜的士兵是疲劳的,只要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南唐人能在最初的慌乱中稳定住阵脚,那么最终失败的就一定是他赵匡胤。

不可思议的胜利导致肾上腺素严重飙升,赵匡胤率领后周士兵紧紧咬住皇甫晖等南唐逃兵不放,前面就是滁州城了,天险已经拿下,难道还要让敌人再进城喘上一口气吗?皇甫晖经验丰富,当中也包括了逃跑经验,在这场两国军人之间的晨练狂奔中,无论赵匡胤和部下们怎样拼命加快速度,还是让皇甫晖带着大量的南唐败兵逃进了滁州城。

进城后,皇甫晖第一时间下令毁掉护城河上的桥,可是他仍然低估了后周士兵。清流关深处冰冷的西涧水都挡不住赵匡胤,人工挖出来的护城河能有什么用?剧烈运动了一夜加一早晨的后周军人没有丝毫犹豫,跃身跳进了护城河里,一阵水花翻滚后就冲上了对岸,直奔城门。欺人太甚,缓过神来的皇甫晖勃然大怒,突然向城下叫阵,要赵匡胤退后,等他出城,堂堂正正地决战!赵匡胤求之不得,约束部下后退。愤怒中的皇甫晖真的兑现了承诺,大开城门,列队出战,这成为他军事生涯中所犯的最后一个错误。

平心而论,皇甫晖经验丰富,无愧沙场老将。在清流关前不理会赵匡胤的挑战,坚壁清野绝对是最佳应对之策。但是很可惜,他也是初到滁州,不知道山后有一条小道,让天险变成了噩梦。逃到了滁州,毁掉护城河桥,再次坚守也是对的。赵匡胤奔波了一夜,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战场稍得缓和,南唐人的地利及人数优势就将再次压倒他们。但是此时他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居然真的出战与赵匡胤决斗。

赵匡胤跃马上前,直扑皇甫晖。《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不说后来的雄才大略,只说这时的骁勇绝伦,这是一刀一枪挣来的功名,绝不像后来梁启超所说的:“宋太祖之有天下,实创前史未有之局,以区区一殿前都点检,未尝有赫赫之功,亦未敢久蓄不臣异志。陈桥之变,醉卧未起,黄袍已加,夺国于孤儿寡妇手中,日未旰而事已毕。”

赵匡胤空前迅猛地占领了滁州,把整个江北战争的格局全给打乱了,南唐的咽喉重镇寿州已经完全孤立。不管寿州城里的刘仁赡还有多少坚守不破的决心,其他人已开始对他失去了信心,包括南唐的皇帝李璟。

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谈判的时间到了。李璟认为眼下是最佳谈判时机。之前不行,因为形势还没有真正恶劣,主动和谈会伤士气,导致战局被动,但现在不一样了,再等的话,一旦寿州陷落就没有谈判的筹码了。

南唐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来到了寿州城下,希望以一笔赔款结束战争。这是五代时的惯例,谁也无法一统天下,见好就收是正道。柴荣的回答让两位学士费解,他不说是否同意,而是询问南唐的国库坐落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库存?然后他转向了四周的将士们,大声宣布,拿下金陵,南唐的国库就是你们的!后周将士在一瞬间热血沸腾,轰然欢呼,这根本就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在你手下打工真的是太痛快了!陛下,万岁!我们必胜!

南唐文人钟谟和李德明面无人色,谈判就此破裂。不仅如此,柴荣还命令大将韩令坤向扬州出发,自古扬州多钱粮,拿下扬州,免得李璟笑话我们穷,拿些小钱来就想打发我们回家!韩令坤显然被鼓舞到了,不仅带兵迅速拿下扬州,还一鼓作气顺势攻破了附近的泰州。一时之间,江北重镇有一大半都在后周的手里,看来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回到滁州城里,赵匡胤已经成了滁州城里的城管。没有办法,他不管谁管?军民人等,街市弄堂,乃至于小商小贩或者强盗匪徒,他都要管,滁州城里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这让年纪轻轻、习惯快刀斩乱麻的赵匡胤怎一个烦字了得?幸好柴荣及时派来了一个人,把他从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给解脱出来。这个人叫赵普,是个书生,年纪比赵匡胤稍大。赵普之前是大将刘词的幕僚,在幕后工作,不为人知。刘词在高平之战立下大功后,很快就死了,临死前郑重上遗表把赵普推荐给皇帝。柴荣身边已经有了太多的人才,就把赵普派给了赵匡胤。

当天赵匡胤抓到了一百多个趁火打劫的匪徒,他以军法治城,下令全部斩首。初来乍到的赵普反对,认为在混乱之中逮捕的强盗,一定有冤枉的。两人争论,文弱的书生寸步不让,赵匡胤意外地输了。但是赵匡胤也给赵普出了个难题,你说有冤枉的,那么你一个一个地给我审出来。没料到赵普真的如他所愿,审出了很多被后周士兵误抓误判的。赵匡胤震惊了,一百多条人命,险些被他误杀!在战场上可以杀人不眨眼,可他绝不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做一个满身血腥的人。赵匡胤一生都在奉行着这样的原则。从此之后,赵普在赵匡胤的心里别有分量,不比寻常。

滁州城,这里有着赵匡胤太多的回忆。多年以后,他的儿孙们在这里给他修建了“端命殿”,以纪念“应天顺人,启运立极”的太祖皇帝在这里“历试于周,功业自此而成,王业自此而始”,同时这里也是他与首席大臣,终生精诚合作,以兄弟相称的赵普初次相遇的地方。

但是,赵宋的史官们也都在极力地回避着另一件这时发生在滁州的事情。那是赵匡胤的毕生大恨,伤痛之深让他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即使在临去世的前一年,还回到了出生之地洛阳,扑倒在父亲的坟前,深深地忏悔怀念。

父亲,原谅我……

事情发生在一个深夜里,刚刚激战易主的滁州城外,突然来了一支军队,向城上的士兵喊话,要赵将军马上开城,他的父亲到了。赵匡胤惊疑不定,立即登城,他和父亲虽然同在一军,但是所属不同,很少有见面的机会,这时突然间深夜出现,到底是真是假?

是真的,城下真的是他的父亲赵弘殷。赵弘殷本来跟着韩令坤去攻打扬州,可是半路上突然发病,只得返回来调养。在路上,他听到了赵匡胤夺得滁州的消息,是特意绕道来看他的。赵匡胤一阵激动,战场之上生死难料,突然间竟能和父亲重逢,这是多大的惊喜!但是他马上就控制住了自己,他现在不仅仅是父亲的儿子,更是皇帝陛下选派的滁州守将。他回答道:“父子虽是至亲,但城门关闭乃是王事,儿不敢奉命。”

身染重病的赵弘殷被儿子挡在了关外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才被迎进城去。但是赵弘殷的病情加重了。就在这时,柴荣突然命令赵匡胤火速赶往扬州,韩令坤部如有敢从扬州后撤者,不论是谁,杀无赦!战局突然剧变,和谈不成的南唐已经大举增兵,由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李景达为帅,统率精兵六万,来江北决战。李景达知兵好武,第一战一举收复泰州,马上进逼扬州,一场血战之后,韩令坤竟然被迫后退,把扬州给丢了。柴荣给了赵匡胤两千人马,有权可以斩杀任何后退逃跑的败兵!

赵匡胤进退两难,君命难违,可是父亲病重到这个地步,怎能一走了之?何况父亲之所以病重,他有脱不掉的干系。赵普站了出来,让赵匡胤只管去完成任务,病人由他来照顾。赵匡胤深深地拜谢了赵普,火速启程赶赴扬州。这之后,赵普尽心服侍赵弘殷,“朝夕奉药饵”“朝夕无倦”,直到战局变幻,后周主动放弃了滁州,赵普又亲自护送赵弘殷回开封。

一生劳碌征战的赵弘殷还是没能活着回到家乡,死在了半路上。

赵匡胤永远地失去了父亲,虽然《宋史》盛赞他守滁州时“勇于战、谨于守”,把父亲都能拒之门外,但是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因此衰弱下去,自己却要弃之不顾而去。要知道,父亲当时是特意来看他的。赵弘殷死了,赵普的赤诚却被记住,赵家待赵普以“宗分”,再不把他当外人。 9r7HmDUagkaybe1bLq0wmWNXRJH9U3CH5dkR5GPGpOHCwRR6yBU+rusvH+0F+I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