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黎明与永夜

柴荣在郭威的棺前即位,成了后周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众朝臣举哀的同时也向新皇帝恭贺叩拜,只是在他们心中倒更像是向两位死者同时致哀。

柴荣面临的局面比当年的刘承祐更加糟糕,刘承祐有过的优势他一样都没有,而他所要面临的危机,却是刘承祐从来都没有面对过的。

第一,军心。刘知远留下了众多嫡系,包括郭威在内都忠心耿耿。柴荣的身份是硬伤,郭威临终前还要在病榻前确认他的身份就说明了一切。

第二,刘承祐没有死敌。柴荣即位后一个月,也就是郭威刚死一个月,北汉刘崇就率领三万北汉兵、一万契丹人杀了过来,而这时柴荣发现自己连起码的威望都没有。威望用钱买不到,用美女也换不来,用刀子更吓唬不出来,威望的确立,要么靠众所不及的功绩,要么靠日积月累的声望,而这两者,柴荣都没有。

没有威望,他要如何号令部下,去对战来势汹汹的敌人?后周大殿上一片慌乱,满朝文武像一群苍蝇聚集在柴荣面前各说各话,没一个在乎他想什么。柴荣只好主动说出自己的打算,他要御驾亲征,亲自去攻破北汉!但此时的豪言壮语只换来一片讪笑,而其中笑得最大声的居然是最滑头、最不得罪人的五代不倒翁冯道。冯道慢悠悠地走了出来,煞是轻松地说:“陛下,刘崇并不强大,在先帝面前总吃败仗。可是现在先帝不在了,您刚刚即位,派员大将出兵,抵挡一下也就是了,何必兴师动众呢?”此言一出,殿下一片附和之声。

柴荣忍了又忍,还是说出了心里话:“昔日唐太宗创建大业,哪一次不是亲自出征,我又何敢在宫中偷安呢?”话一出口,石破天惊,初出茅庐的柴荣竟然自比千古一帝唐太宗!冯道笑着摇头道:“陛下,您未必能学得唐太宗。”

柴荣被彻底激怒了,叫道:“刘崇之流不过是乌合之众,遇到泰山之势,怎会不崩?”

冯道平淡地回应道:“不知陛下做得泰山否?”

柴荣被讽刺得体无完肤,这就是他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前,在自己的大本营里所遭到的“支持”和“爱戴”。前方战报紧急,刘崇进军神速,已经在邢州与后周第一道屏障昭义节度使李筠交战。李筠绝非等闲之辈,十年之后他成了赵匡胤的大麻烦,但是此时仍然不敌刘崇和辽国联军,不得不向潞州败退。

后周由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袭断北汉军后路,河中节度使王彦超自晋州(今山西临汾)东下,夹击刘崇;禁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宣徽使向训等率军向泽州(今山西晋城)移动,那里是刘崇进军开封的必经之路。柴荣带着为数不多的班底人马,亲自领兵出征,这些人包括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以及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这之前,已经外放至滑州兴顺军做副指挥使的赵匡胤,因为时任晋王的柴荣的一句挽留,再次心甘情愿地留在了柴荣的身边。

临出发前,柴荣特意召见了后周镇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镇安国、河阳三城防务的大将刘词,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出去,令刘词集结全部后备力量,尽快赶往前线赴援,柴荣很清楚,这一仗一定会需要后备军的!也就是说,极大概率接战必输。

柴荣直扑潞州,但是这时候刘崇已经不在那儿了。刘崇吸取了上次围困晋州时被王峻钻了空子的教训,这时绝不与李筠多做纠缠,他引兵绕道南下,目标直指后周的心脏开封。当行军至高平县时,他与主动迎击的柴荣狭路相逢。

柴荣下令前哨出击,立即有人警告他,周边军队还在集结中,眼下不宜开战。柴荣坚持命令不变,接下来的一幕让后周军队意料不到,开战以来一直积极进攻,所向披靡的北汉军居然一触即溃,开始逃跑。他们惊诧胜利来得简单,但随后就传来了柴荣的追击命令。

后周军队全线压上,一路追赶到巴公原(今山西晋城东北),直到发现敌人的三个方阵已然严阵以待时,才发现中计了。

东边是北汉先锋张无徽,西边是杨衮率领的契丹人,北汉皇帝刘崇自将中军,坐镇中央,共计近四万兵力,组成了牢不可破的渔网,目光冰冷地盯着送上门来的后周部队。后周军心情低落,与刘崇这样的沙场老将相比,柴荣真的是一个新丁,轻易就陷入了必死的绝境。

当众人的目光聚集到柴荣身上时,柴荣下令白重赞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率军居西,对阵契丹杨衮部;樊爱能、何徽率军在东,对抗北汉张元徽部;史彦超和宣徽史向训、殿前都指挥史张永德领精骑在中央列阵,跟随他伺机突击刘崇!这是个疯狂的计划,源自柴荣心里最初的设想,他要御驾亲征,击败刘崇,本就把北汉此次的全部力量都计算在内,那么在高平县或者巴公原有区别吗?

西北大地上三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战场,战斗没有第一时间爆发。这时刮的是北风,正面吹向后周军,这让人马的冲锋还有箭矢的射程都大打折扣,所以柴荣必须要等,何况刘词在赶往巴公原的路上,每一分钟都在增加后周的力量。奇怪的是北汉没有趁机抢攻,白白放过了战场良机。春风多变,转眼间变成了剧烈的南风,卷起漫天的尘土冲向了北汉军队。就在这时,刘崇下达了出击的命令,让刚刚窃喜的后周军措手不及。

东边的樊爱能和何徽被北汉头号猛将张元徽击破,一千多名后周士兵被切割进了包围圈。柴荣刚要应变,战场上突然发生了一件让他死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只听见被张元徽击破的后周军阵地上,突然间爆发出了一阵响亮而整齐的呼喊声:“万岁!”

这是怎么回事?

“万岁”之声响彻了整个战场,那些士兵片刻的工夫都没能支撑,马上就投降了,他们在向刘崇致敬。后周军全线动摇,柴荣的致命伤暴露了,他的威望、军心都是假的,他的军队在本国的皇帝面前,稍微接战不利就马上叛变了!

转瞬间,周军右翼崩溃,全军动摇,柴荣孤立无援,手上没有任何能翻盘的可能。这就是五代时战争的本质,各国都是打胜不打败的土匪兵,没有军纪、道义、军人的荣誉,只有彻底的生存和利益。这一特征也遗传给了北宋的军队。

陷入绝境的柴荣突然跃马扬鞭,率领五十骑冲向北汉军阵的中心刘崇的所在地。敌我双方都被他的疯狂举动惊呆了,历代战争没有任何人能孤身冲破数万人的军阵,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此时的柴荣只是不想屈辱地活着,他无法忍受变成俘虏!然而这种刚烈的孤勇行为带来的后果却堪称奇迹。

在乱成一锅粥的后周军中,一个年轻的下级军官没有向前迎敌,而是转身向自己的队伍里冲去,他从人群中找到了时任殿前都指挥使的中军大将张永德,大叫道:“将军,你马上带人向左冲上高坡,居高临下放箭,我带人冲击右翼。北汉人虽然占了上风,但我们还有中军和左翼,我们还没有败!”

张永德猛醒,他认出这个年轻的军官名叫赵匡胤,只是皇帝身边亲随一样的小官,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见识?但是按照赵匡胤所说重新审视战场,发现真的有可能一举挽回败局。局势已然刻不容缓,他马上分兵给赵匡胤,两人同时行动。

这时柴荣已经杀到了刘崇面前,他居然真的劈开军阵,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历史记载,北汉的中军大帐在缓缓地向后退却。面对孤身闯阵的柴荣,刘崇居然逃了,目睹这一幕,北汉军士气急速低落,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北汉的第一猛将张元徽阵亡。

这个打击是致命的,自从开战一来,张元徽既是北汉的矛也是北汉的盾,他击败过李筠,击败过樊爱能和何徽,可以说战无不胜,他的突然阵亡动摇了北汉军的心理防线。还没等北汉军反应过来,一阵突如其来的箭雨从左翼高坡上抛射下来,把他们彻底打蒙。

风水轮流转,这一次轮到刘崇绝望了,北汉军一下变成了土匪军,抛下刘崇就逃,任凭他怎样呼唤,无论怎么挥动旗帜召集都无济于事。刘崇只能随波逐流一起逃跑,乱军中他脑子里一片混乱,柴荣怎么可能突破整条防线,单枪匹马一样杀到他面前?主战场又发生了什么,本来必赢的局面,怎么会突然间崩盘?仗打得糊涂,怎么输的都不知道!

两军的追逃一直持续到深夜,两军隔着后周境内的一条山涧都停了下来。双方精疲力竭,实在无力再战了。在这片刻的喘息间,一样潜伏着巨大的杀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谁将继续扮演追击者和逃跑者的身份还不一定。

刘崇被打散的人马逐渐地再次汇集,超过了一万人,而且别忘了,在开战之初刘崇的部队里还有一万多的辽国骑兵,如果集结起这批部队,力量叠加,柴荣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现在的问题是辽军失踪了,后周、北汉都找不到他们。

开战之初,辽军主帅杨衮是想参战的,可是刘崇一见柴荣的人马很少,立即要求辽军旁观,想要独占这笔买卖。杨衮依此照办,此后欣赏完全部表演之后,就带着本国人马安全地回国了。可是柴荣不知道这些,他手里的兵力变得更少了,白天战斗中近三分之一的右翼人马在崩溃之后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其余的都被樊爱能和何徽带着向后方逃走,虽然已经派人去追,可是还没有消息。中军和左翼战损也很高,并且一路追逐下来已经累到极限,这时和北汉人近得听得见喘息声,一旦再次开战,他们还是站在刀刃上!柴荣只能寄希望于刘词能及时赶到。

刘词在午夜时分终于赶到了,带来了柴荣期盼已久的消息。樊爱能和何徽逃跑的决心异常坚定,连柴荣派去的几个近臣、亲兵将领都被他们杀死,当遇到匆匆北上的刘词时,还劝刘词一起逃跑。刘词不动声色地甩开了他们,一不跟他们走,二不跟他们翻脸,一切都以尽快赶上柴荣为首要目的。

命运再次拯救了柴荣,他在黑夜中不再犹豫,立马向北汉营地发起冲击。北汉军一触即溃,初春冰冷的涧水里堆满了北汉士兵的尸体以及辎重,刘崇以六十岁的高龄矫健地飞身骑上他契丹叔父赠送的黄骝马,一路登山越岭,由小路兼程北逃,顺利回到老家晋阳。刘崇为这次战争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为这匹黄骝马修造了特制的马厩,按三品官的俸禄喂料,并赐号“自在将军”。

柴荣把自己关在大帐深处,让本想欢庆胜利的部下不知所以。这次是名副其实的大胜,过程之曲折,柴荣之神勇都堪称奇迹,当时有多惊险,事后就变得多传奇,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柴荣却在后怕,这次战场中每一次决断都逼迫他站在生死边缘,他的军队居然如此公开地叛变他,可还是这些军队,在父亲郭威还有前辈王峻的手里,就指哪儿打哪儿,绝无折扣,把刘崇打得透不过气来,为什么换了他就险些败军覆国?

思来想去,原因就是他先天不足,没有战功,而且当王储的时间太短,连半年都没有。还有他姓柴,柴荣出生在邢州龙冈,是庄园主的儿子,姑姑嫁给了郭威,长年没有生育,过继他为养子,那时郭威正处在人生谷底,别说荣华富贵,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柴荣不嫌弃郭家贫寒,动脑筋想办法改善生活,日夜操劳之余还孤身外出和一些商人搭伙,在飘摇的乱世中做些小本生意。柴荣从小就识得了人间疾苦,又在最寒微时与郭威结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父子,这种本真的至爱让二者从没有互相猜疑过,所以郭威才会在临终前越过了血亲李重进,把皇位传给了他。可这些并不会给他加分,出身背景在任何时代都是一道天堑,把努力与成功分成两半。所以极少有英雄不问出身的事,除非他已经成了英雄。

樊爱能、何徽回来了。这让柴荣震惊,阵前叛变、带兵私逃,杀了皇帝的信使,阻碍皇帝援兵之后居然还敢回来!想到这里,柴荣勃然大怒,如果之前的叛变是不忠和蔑视的话,现在就是对他加倍的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张永德却很平淡地说,兵家自古多胜负,谁没输谁没赢过?以后的仗还多着呢,不还得用他们这些人吗?所以樊爱能和何徽才敢回来。这种事常有,近几十年来一直就是这样的。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表姐夫,是后周国里真正的皇亲国戚,后周的兴衰对他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他敢对柴荣道出实情。尤为可贵的是张永德宽厚有德量、识人重人,是个难得的好下属,更是个难得的好上司。柴荣有些犹豫,真要杀了这两个人,以后没了可用之兵怎么办?

张永德又说:“陛下,如果只想维持现状,那么一切很容易。可是如果想削平四海,占有华夏,那么军法不立,纵然有百万勇猛之士,又怎么能为陛下所用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柴荣振臂而起,把床上的枕头狠狠地砸在地上。樊爱能、何徽以及他们部下军使以上七十余人,全部就地斩首,概不赦免,通告全军。从此之后,后周的军纪开始真正地严明了,柴荣用自己的战功和铁腕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了必须百分之百地服从他。

光是立威还不够,除旧还需纳新,柴荣要练一批新兵,一支纪律严明、为其所用的新军。张永德点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这个人在柴荣亲自冲锋之后,把控战局,挽救了后周,他就是赵匡胤。《宋史》记载高平之战乃太祖皇帝肇基之始,赵匡胤成了柴荣的心腹爱将,在后周军中迅速蹿红。

以上这一切都在急行军中完成。后周显德元年(954)五月初三后周军队抵达北汉都城太原城下。在此之前,四月中旬,后周的前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已经率军先期到达,把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也就是说,在三月刚刚结束的高平之战后,柴荣根本就没给刘崇丝毫的喘息之机,立即开始了反攻。

刘崇向契丹求援,辽皇耶律述律派兵南下。柴荣命大将史彦超阻击契丹,他本人抓紧时间攻城。计划很明确,只要能迅速攻破太原,契丹自然退去,北汉的其他州镇也会不战而降。

但是攻破太原又谈何容易,历朝历代都在此巩固城防。战争持续了一个月,后周准备严重不足,粮草给养迅速耗尽,大将史彦超也在忻口抵挡契丹时不敌阵亡。而契丹军团已经突破了防御,步步逼近。

柴荣只好退兵。在回兵的路上,他还不知道只要再过上小半年,到这一年的十一月,此战的真正战果才会显现。此年十一月,刘崇死,终年六十岁。

柴荣回到后周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新军,下令全国各地驻军,把最骁勇的士兵选送进京,同时向天下招募勇士,只要你能打,哪怕你是逃犯或者强盗都无所谓。这项任务,交给了刚刚因功提升为后周禁军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的赵匡胤。

在此前的太原围攻战中,赵匡胤再次成了亮点。当时后周军队轮番向太原城冲击,可都在城墙下折戟沉沙,赵匡胤却带人成功突破到城门下,针对太原城坚固到变态的城防,他没打算用常规的巨木礌石去撞,而是放了把火,把城门点着了。片刻后城门烧毁,赵匡胤冲了进去,然后用比冲进城去更快的速度逃了出来,太原城里的弓箭太可怕了,穿过还没有完全烧毁的城门,像暴雨一样泼洒过来,赵匡胤没法不往回跑,左臂上还中了一箭。关键时刻,赵氏的勇武家风重现,中箭的赵匡胤像他父亲那样精神大振,简单地包扎一下伤口就要再往上冲。这时柴荣亲自拉住了他,禁止他再次冒险。在柴荣的心中,赵匡胤已经是他急需组建的新朝臣班底里的重要一员,这次招聘选拔出来的新士兵,就要优先安插进赵匡胤所在的殿前司诸班。

“殿前”是简称,全称是当时最高的统兵机构殿前都指挥使司,一般简称殿前司或者殿司。它的领导人依次往下排是殿前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简称殿帅),还有就是殿前都虞候。殿前司是禁军的一半,另一半是侍卫马步军指挥使司,那边另有系统,单独向皇帝负责。

赵匡胤生平第一次单独主持了国家政务。只此一次,就让他一飞冲天,再也无法遏制。自此开始,他有了自己的私人小集团: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这些人在《宋史》列传中名列前篇,个个名重一时。他们就是在这次的全国海选中被赵匡胤选中,安插在自己手下做官。赵匡胤正式地进入后周的高级官场之中,开始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这九位身有官职,各据要津,不仅走到了赵匡胤身边,还与赵匡胤结成了生死兄弟。《宋史》并不讳言,连同赵匡胤在内,他们是“义社十兄弟”。

赵匡胤迅速冒升,成为继柴荣之后,在与北汉的这次战争之中获利最大的人。历史稍微给了他一线阳光,他就立即展翅高飞,开始了他波澜壮阔、叱咤风云的一生。

这一年,赵匡胤刚满二十八岁。

在公元954年的这一年里,二十八岁的赵匡胤在三十三岁的柴荣的领导下,像一架永动机那样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四处出击,开疆拓土,后周人焕发出了五代十国时期前所未见的创业热情,积极、开明、强盛,这些久违的精神再次回到了人世间。就在这样一片大好的社会形势下,珍惜每一寸光阴的柴荣突然宣布辍朝三日,全国哀悼,因为深仁厚德、久孚众望、四海宾服的长乐老人冯道先生与世长辞,驾鹤西归了。

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服侍了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后晋高祖、出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隐帝、后周太祖、世宗等十位皇帝,悠游其间,左右逢源,是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的特殊存在。

冯道,字可道,瀛州人,自号“长乐老”。生在唐朝末年,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学问优异的冯道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当官。最初在割据幽州、自封燕帝的刘守光手下任职,彼时冯道一腔热血,想把刘守光培养成李世民,自己当魏徵。于是他经常给刘守光提各种意见,态度还相当地不温柔。刘守光确定冯道是发烧了,直接扔进了班房,给他败败火,并且宣布几天之后就送冯道上路。牢房中的冯道沉默了,他想不通,随时随地发现领导的错误并积极地帮着领导改正错误不正是儒家提倡的精神和任务吗?孔子、孟子,不都是强调一定要这么做的吗?我做错了什么吗?

在死牢这个最适合反思人生的地方,冯道进行了深刻的灵魂质问和改造,在此之后,冯道变成了世所周知的长乐老人。但他并不是随波逐流、毫无主见、阿谀奉承,能在乱世中当上宰相,改朝换代也屹立不倒,几十年如一日,其间的功夫可不简单。

首先,冯道在个人修养和行为上,绝对是一个君子。史称冯道能“为人自刻苦为俭约”,他跟随后唐庄宗李存勗出征攻打后梁时,住在茅草房里,身为大臣连床和卧具都不用,就睡在稻草上,俸禄、饮食与随从、仆人共享。军队抢来了美女,照例先送给大臣们一些,冯道坚决不要,实在推辞不了就另找房子养起来,再为她们寻找家人,送归故乡。当他为父亲守孝回家时,农田大饥荒,颗粒无收,冯道倾尽家财赈济乡民,他亲自躬耕田亩,当有人生病没办法种地时,会在半夜里悄悄地替人种好。田主人登门致谢,他笑称不值一提,地方官因此给他送来“斗粟匹帛”,他一概不收。

有人说这是冯道博取声誉,故意为之。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没有天生君子或者生来小人的事,不管天性怎样,做出了君子的事,就是君子,这才是真理。而冯道君子过,且长时间地君子过。

具体作为,就要重提一下后晋石敬瑭以及耶律德光。石敬瑭为了篡夺后唐江山,需要一个人去出使契丹,表达诚意,遍视群臣后,发现非冯道莫属。向外族认干爹,稍有羞耻之心的人都不会愿意,冯道却答应得非常痛快:“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这句话让冯道留下了千载骂名。后世学者范文澜对其大为不齿,忍不住说道:“好个奴才的奴才!”

当耶律德光攻进开封城,践踏中原的时候,时任外官的冯道主动进京来朝觐。这时耶律德光小觑中原所有人物,居高临下,直接问:“你为什么来见我?”此前两人小有过节,耶律德光想把冯道留在契丹,可是冯道以退为进,非常巧妙地摆了契丹皇帝一道,耶律德光要趁机羞辱报复一番。

冯道很坦诚地回答:“无兵无城,怎敢不来?”

耶律德光越发张狂,简直就是当面骂人:“你是何等老子(老家伙)?”

冯道只是一笑:“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耶律德光就此大笑,放过了冯道。这更成了后世的儒家君子们对冯道口诛笔伐的资本,简直就是觍颜事敌、毫无廉耻!

但是重点在下面。耶律德光出过一口恶气之后,终于能平心静气来问冯道一些正事:“天下百姓如何救得?”说是救,其实是治理,耶律德光想知道要如何统治这些百姓。

冯道的回答极其巧妙:“此时佛出亦救不得,只有皇帝救得。”一语道破天机,想当皇帝,就得留下这些百姓,只有这样,百姓们才会要你这个皇帝!无数中原百姓因冯道一言得活。

不管后来像欧阳修、司马光这样的史学巨匠怎样攻击冯道,在他们编的《新五代史》里怎样贬低丑化之,公道都自在人心。当冯道死后出殡时,民众自发组织列队道旁,纸钱满天飞舞,路旁的树叶都变成了灰色。这些并不能感动欧阳修、司马光这样的圣人门徒,在他们的著作中,冯道“无廉耻立人之大节”,是“国家危亡致乱之祸根”,是“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何足称乎!”的无耻之徒、奸臣之尤。

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衣食无缺,安危无忧,怎能知道冯道之流立身处世时的艰难凶险?他们面临过如狼似虎、杀人不眨眼、君临中原的外族酋长吗?他们面临过三五年就要改朝换代,每一次都鲜血横流的场面吗?按照他们的理论,冯道早就该死了,他至少该死十次,每一次皇帝的更换,他都应该殉葬一次,尤其是面对耶律德光的时候,他应该横眉剑指,大骂不绝,然后引颈就戮,为历史留一千古佳话,给他们的忠臣孝子的排列加上一个号码。

不管怎样,冯道还是死了。冯道死在黎明初现之前,带着苦闷和遗憾而走。 YJWhOlRRnEJS1cTnrInKIC6huvEFVz+Ilqb8YLAuqkT1rRgzFPHcAVIWj5vxGY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