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觉察心:静下来,你就赢了

想要立命,一定要有觉察心。

改变命运,当然会有所求,但一旦有所求,所求的那个对象,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和羁绊。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觉察心去追求,方可于云淡风轻间寻得自己所求。

什么是觉察心呢?

云谷禅师说:“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大意是,向天地鬼神或佛祖菩萨祈愿,从而建立自己生命的格局,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应。这里的无思无虑,很容易被误解成“不思不虑”,因而很容易引起一个困惑:一方面要有所求,另一方面又要无所求,这不是很矛盾吗?

其实这里“无思无虑”的“无”,并不是指“没有”,而是“超越”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想,而是不要有妄念。有所求,但没有什么妄念、妄想,只是按照因果法则去努力。

云谷禅师在这里表述了这样一个逻辑:你应该要有所追求,却不能被追求束缚,在追求的过程中,要放下对结果的执念以及情绪的干扰,要有觉察心。

归纳起来,觉察心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当我们去追求什么的时候,要去掉一切预设的观念和立场,要清空自己的心,让心像镜子一样,如实地反映各种状况。

第二,当我们去追求什么的时候,要去掉对结果的执念,专注当下,专注过程,这样就能摆脱情绪的干扰,静水流深。

第三,当我们能做到心如明镜,能做到静水流深,就能产生一种觉性,或者说,一种内在的直觉,让你能够对各种状况做出回应。

在云谷禅师看来,真正的立命一定需要觉察心发挥作用。我们再回顾一下孟子的“立命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把人的本心发挥到极致,就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了。知道了人的本性是什么,就知道天的运作法则了。立足于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叫侍奉(遵循)天理。不管长寿,还是短命,都专注于天理,一心一意完善自己,天理自然会浮现。这就是立命。

云谷禅师从觉察心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句话。他做了一个推理:贫困和富裕外在的表现分别是短缺和丰盛,所以短缺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没有,就会不开心,丰盛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就会很开心。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我们就被困在贫富的命运里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丰盛和短缺不过是外在的显现,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显现,那么我们就能认识到所谓贫富命运的本质,逐渐摆脱命运对我们的影响,从而“可立贫富之命”,真正掌握自己在贫富方面的“命”。

由此,可进一步推论到贵贱之命。“贵”的外在表现是“通”,即在社会地位的晋升上很顺利;“贱”的外在表现是“穷”,这个穷不是贫穷,而是指在社会地位的晋升上不顺利,坎坷曲折。当我们在社会环境中顺利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贵命”,当我们在社会环境中坎坷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贱命”,那我们就被困在贵贱的命运里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顺利和坎坷不过是外在的显现,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显现,那我们就能认识到所谓贵贱命运的本质,不会再受到顺利或坎坷的影响,从而“可立贵贱之命”,真正掌握自己在贵贱方面的“命”。

最后,推论到“夭寿不贰”,立生死之命。人的生命有很多种形态,健康、疾病、长寿、短命等,这些形态都是生命最常见的外在表现。当我们健康长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命好,当我们疾病短命的时候,就会觉得命不好,这就困在生死的命运里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健康、疾病、长寿、短命不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显现,就能认识到所谓生死的本质,就不会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从而“可立生死之命”,真正掌握自己在生死方面的“命”。世间一切的一切,生死最为重要,一旦你立起了生死之命,那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处之泰然。

通俗地解释,云谷禅师讲的“觉察心”,无非就是要我们在追求富贵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穷、富、贵、贱这些外在的表象上,也不要有穷、富、贵、贱种种分别心,而是聚焦在能够让你积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行为上,一心不乱,才能真正达到富贵。我们既然活着,没有必要过多地在意疾病、短命这些外在的表象,弱化有关于健康、疾病、长寿、短命的分别心,松弛地活在当下,让每一个当下都跃动在自己生命的旋律中,这样才能收获心性上的圆满,于喜悦、充实中收获更多精神和物质上的果报。

那么,怎么样才能以“觉察心”去追求所求呢?云谷禅师教了袁了凡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每天写功过簿。把每天自己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做了好事,就要记下来并坚持下去;做了不好的事情,要记下来并坚决改正。这个练习来自儒家的修身。儒家的修身有两个重要的步骤。第一个是自省,就是自我反思。一个人要想成就完美的人格,就要经常反思自己。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求的是自己,而小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归咎于别人,要求的是别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会反省自己三件事,一是替别人办的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二是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三是老师教的知识是不是已经复习了。第二个步骤是克己。孔子的名言“克己复礼”,意思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

云谷禅师把儒家的修身简化为功过簿,通过每天记录自己的言行,来督促自己做到自省和克己。袁了凡一生都保持着这个习惯。在做知县的时候,他准备了一本簿子,叫作“治心篇”。每天早晨起来办公的时候,家人会把这本簿子交给衙役放在他的案头,每天所行之善、所犯之过,都会被记录下来。到了晚上,袁了凡会按照宋代赵阅道先生的做法,在庭院里摆好桌子,供上香,把自己一天做的事情老老实实向上天禀报,既有仪式感,又是对一天的回顾。

第二种方法,念准提咒。“准提”是“清净”的意思,云谷禅师让袁了凡念此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净心。云谷禅师强调,念诵时一定不能有杂念,坚持念诵,一直念到不用记数,烂熟于心,直到好像并没有在刻意持咒,同时能做其他事情;而平时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又好像同时在持咒的状态,差不多就是不起妄念的最佳状态了,这样念咒才是有效的。

第三种方法,写符箓。这是道教里的一种法术,云谷禅师认为写符箓也可以提升我们的觉察心。写符箓的秘诀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拿笔写符箓的时候,要把杂七杂八的牵挂全部放下,一点儿胡思乱想都不要有。就在这个处于物我两忘的境界的时候,放开去写,一笔挥成,毫无顾虑,就能写出一张灵验的符箓。

这三种方法只是立命系统里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培植觉察心,为了让心静下来。千万不能认为只要写功过簿、念咒、写符箓就能求得所求了,否则就会陷入迷信,而迷信只会让你迷失自己。 zsXVrxqDlTW7StuBdUGU1Tdwj1QurM/Hn8yXUmkvlg5fKQkvHkaujGyiB96VGI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