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8章
李唐·万壑松风图

在中国艺术史上,宫廷院体画这一脉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也是最兴旺的,皇家搞艺术,自上而下,总是有优势,在元朝之前,天下的审美是由皇家定的,水平也最高。远至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也是皇家才有实力、有资格去做,礼器嘛,天子一个规格,再给诸侯国定一个规格。到了魏晋隋唐,哪怕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佛教壁画,也要按照首都最时兴的粉本去画,吴道子红就画吴道子,阎立本厉害就学阎立本,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北宋绘画达到顶峰,宋徽宗把画学纳入科举,平凡百姓家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画画进入仕途,宫廷画审美虽然不像西方的宗教画那么霸道,但依然是主流的,甚至是单一的。这当然是因为皇权,中国向来大一统的时间较多,一天子,一天下,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艺术需要的是艺术家,而不是匠人,古代文盲率高,文化人毕竟占少数。

“靖康之变”,金灭北宋,一夕之间,皇权坍塌了,一直依附于皇权的宫廷画院也消失了,宫廷画家一部分跟着宋徽宗被俘虏去了金地,一部分散落社会,不知道何去何从,李唐就是其中一个。

李唐年轻时在街上卖画为生,一把年纪才考进画院。宋徽宗出题,用“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作为考题,让画家们作画。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作陪衬,画面上应有尽有。李唐则不然,他别出心裁,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这幅画虽然并未画出酒家,但他把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结果,李唐得了第一名。他考进去的时候,也不知道马上就要亡国了。李唐是北宋最后一位有名的大画家。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五十八岁时的作品。他自认为师承宋初著名画家范宽,笔下尽是北方的大山大水,这幅画显然受到了范宽的影响,构图直上而下,视觉感是仰视的,这幅画好像是《溪山行旅图》的一个局部放大,依旧气势撼人。

《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绢本/设色/187.5×13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么既然是学范宽,我们好像在画上看不到范宽惯用的技法雨点皴,但风格又非常相似。这就是李唐的巧思了。他把雨点皴拉长,把大雨滴变成了连绵不断的长线,这个技法,叫作“斧劈皴”。

李唐在画岩石的时候把毛笔弄干,横着在纸上刷出来,这样画出来的石头,显得非常坚硬结实,像用斧子劈出来的一样,所以学名——“ 斧劈皴 ”。

宋画与唐画最大的区别是空间感 ,这幅画虽是李唐为迎合宋徽宗趣味而画的“仿古”之作,却无不体现出宋画的空间美,气韵融合、平静。

气韵 ,是中国水墨的代表性美学准则,也是宋朝“格物”精神的表达方式之一。满山的云气,从山后岩顶悠然升起,涌出山头,飘逸在松林山峰之间。画中云雾的留白十分自然巧妙。留白是制造中国画气韵和空间感最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千万不要一心只想把整张画纸涂满,点到为止,才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回味。

留白 不仅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了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给欣赏者造成窒息的感觉。云气贯穿在整个画面之中,动静结合,一派生机。

在画中,一座尖耸的远峰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的隶书落款。宋朝之前,画家不会在画上写自己的名款,到了宋朝,画家为了不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会在山峰上,树叶之间把自己的名字藏进去,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山石或者树木的纹理,这是画作断代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 宋朝之前无签名,宋朝之后有签名。

按时间推算,作品完成于公元1124年皇室南渡之前。此图历经宋内府、贾似道、明内府,以及梁清标等有序递藏。

这幅画画完没多久,“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金人攻陷了汴京,掳走徽宗、钦宗,同时也掳走了上百名画院画师和技师,李唐被迫前往北国。

别看已经年过半百,李唐传奇的一生这才拉开序幕。

宋徽宗唯一一个没有被掳走的儿子赵构在南京称帝,很多北宋老人听说,纷纷从金营中逃回。李唐也冒死从北国逃出,长途跋涉,追寻赵构。当时,李唐已经六十多岁了。

这一路,经过太行山,李唐遇到了抗金的部队,结识了一个叫萧照的抗金英雄。

皇帝都被俘虏了,国都没有了,说是抗金英雄,其实呢,就是些无处可去组织在一起的散兵游勇,学梁山泊好汉落草为寇了,没钱的时候就在山里打个劫,遇到金人当然更要打——要不是他们,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话说李唐颤颤巍巍地在太行山里逃难,就碰上了萧照他们这伙人。他们抓住李唐之后翻遍行李,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反而翻到了一大堆画笔、颜料。

萧照这个人还是个绘画爱好者,发现原来眼前的老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李唐,于是救下李唐,一路护送他到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路上也没闲着,强盗做了好学生,一路上跟李唐学了不少本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萧照的一幅《山腰楼观图》,要说是李唐画的也不是不可以,《芥子园画谱》说他的画风“其画笔健墨重……风格酷似李唐,几於乱真,系李之嫡传”。最后,萧照随李唐一同加入了南宋画院,成为一名画师。

《山腰楼观图》南宋/萧照/绢本/水墨/179.3×112.7cm/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时赵构也刚到临安,被金人追得四处逃亡,好容易安顿下来,哪儿还有心思搞艺术。李唐心想算了,重操旧业吧,不给政府添麻烦,就在街头卖画。那时候,百业萧条,画卖不出去,李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十六年之后,南宋国力恢复,重开画院,李唐再入画院,这时候他已经快八十岁了。

中间几十年的岁月就这么蹉跎过去了,宋徽宗赵佶辛辛苦苦创立的画院几乎等于一片废墟,这时候李唐就显得特别珍贵了,他可是北宋画院的独苗苗,南宋画院的兴亡全系于他一身,后辈们嗷嗷待哺,这接下来的画,到底该怎么画?

这时南宋,偏安一隅,国势逐渐稳定,在这富庶之地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从这两幅画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人们似乎已忘了伤痛,这两幅画画的是南方的秀美山水,虽笔锋依旧凌厉,但画风变得柔和起来。

《清溪渔隐图》,为李唐到南方后(即南宋)八十岁时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他在北宋时期的绘画风格,依旧棱角分明,但明显不是大山大水了,表现对象换成南方平远缓和的山势,也显出老年心境的平和淡泊。

《清溪渔隐图》南宋/李唐/绢本/水墨/25.2×144.7cm/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唐是宋徽宗一手发掘的,七十多岁高龄的时候还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找到新皇帝,忠心可鉴。南宋朝廷无力复国,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画家,他所期望的,不止是晚年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惜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在画中横扫千军,恨不得用“大斧劈”抗金御敌。 斧劈皴也成为后世鉴定书画年代的一个关键。画中使用“小斧劈”的,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作品,使用“大斧劈”的,肯定是南宋以后的作品了。

幸而南宋画院,还有这样一位北宋遗老做老师,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如夏圭、马远、刘松年……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家”,一直到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基本上也离不开斧劈皴。

南宋是宫廷画院最后的辉煌,事实上,南宋画院的画风已经完全继承了苏轼一派文人画的风格,从大格局变成了小清新,整个国家像敏感的诗人一般,忧郁起来。 04ZItsZr8gAHidkljAeOxRco/nvBrKH8qYx4RejnKnEUsUFXiYhzj2ou/FMDvy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