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也要注意宗藩、外戚与宦官的活动

在中国史上,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有宗藩、外戚(有时也有后妃、女主)、宦官等的内乱,这些现象之发生,决不是偶然的,这正是封建统治者集团中内部矛盾之外的表现形式。因为当作一个集团看,他们的利害是统一的,但是一个集团中,却包含着许多小的阶层,在这些小的阶层与阶层之间,仍然有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的限度也要决裂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统治者集团内部的矛盾,经常表现为相继出现的一系列的形式。

首先出现的便是宗藩之乱。如在秦则胡亥杀兄而二世自为;在汉则吕后称制而七国同叛;在晋则贾氏临朝而八王互屠;在隋则杨广弑父而人伦灭绝;在唐则李世民弑其兄,在宋则赵匡胤死于弟,在元则海山杀阿难答,在明则燕王棣逐建文帝,直至清朝,多尔衮亦几篡顺治之位。这些事实就正是表现当新的统治者削平了农民叛乱以后,于是社会的矛盾便由敌对的方面转化为统治者集团内部的矛盾。

宗藩之乱,可能发展为不同的前途,它可能转化为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也可能转化为与外族之间的矛盾,这两种转化都可能使封建政权陷于覆灭。前者如秦如隋,不旋踵而遂爆发了农民叛乱;后者如晋如宋,不旋踵而招来了外族的侵略。但是假如克服了这一矛盾,则封建政权,可能走上兴盛的路途,如汉则有文景之治,唐则有贞观之治,明则有永乐之治,清则有乾嘉之治。这些所谓“之治”的历史内容,就正是说明封建统治者克服了内部的矛盾,而能致其全力于农民之复员,把农民再编制于土地之上,恢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秩序的结果。

跟着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便是封建统治者的腐化,于是外戚宦官便相继走上了政治的舞台。因此,外戚宦官的登台,正是封建政权走向没落的标志。不过外戚宦官的登台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即必须在封建集权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而且必须在这种集权政治开始腐化的条件之下。因为只有在集权政治之下,皇帝的外戚和家奴才能显出他们的威风;只有在集权政治开始腐化的时候,他们才能利用皇帝对一切臣民不信任的心理,而把自己变成时代的宠儿。历史的事实证明在三国两晋五代两宋,几乎看不见外戚宦官的踪影(虽然蜀有宦官黄皓,西晋有外戚杨贾,但都不够典型)。反之,在西汉,则外戚上官氏、霍氏把持朝政,宦官弘恭、石显横行宫廷;在东汉,则外戚邓、窦、阎、梁互起互屠,宦官郑众、李润、江京、孙程、单超等狼狈相嬗;在唐代,则外戚杨氏权倾天下,宦官刘克明、鱼弘志、仇士良、田令孜、刘季述等任意弑立;在明代,外戚虽未作恶,而宦官王振、刘瑾、魏忠贤却掌握国家的大权;直到清末,还出现了一个有名的宦官李莲英。但在汉唐明清的全盛时代,虽有外戚宦官,但他们并不成为政治上的要人。

随着外戚宦官的登台,便到来了如上所述之小所有者的政治抗争,由此而把封建统治者内部的矛盾重新引渡到与农民间的矛盾,因而又展开新的农民叛乱。在农民叛乱以前,统治者集团内部的矛盾消解了。由此可知从宗藩的混战、外戚宦官的专政、小所有者的政治抗争到农民叛乱,这正是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对立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研究中国史而忽略这些过程,那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之特殊的内容。 9uwnLv5plcXGJwRNYJ+iJMHd1ouI8Z2Sy2THHE9YvCtXWrthd60F1a6fpq9hz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