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吴国破楚又臣越,魂系中原霸一时

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古公亶父(周太王)率周族由豳(今陕西旬邑西)迁至岐(今陕西岐山东北)后,想传位给少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于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让位给季历,二人乃远奔江南,改从当地风俗,文身断发,以示难以为君。太伯自号勾吴,因当地有千余家仰慕归附,遂成为当地君长,为吴太伯。太伯死后无子,其弟仲雍继立,三世而传至周章。其时周武王灭殷,寻求太伯、仲雍的后裔,知周章已为吴君,因而封之为诸侯,并封周章之弟虞仲于夏墟(今山西夏县、平陆一带),使建虞国。春秋前期,晋献公灭虞国,而吴国却在南方逐渐发展了起来。吴国地处楚国之东,占有今江苏、上海和安徽、浙江的部分地带,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春秋中期,吴国寿梦为君时国势益大,遂自用王号。时晋楚争霸正趋剧烈,楚国大夫巫臣因内讧而叛投晋国,被任为大夫。巫臣为了晋国的战略利益,由晋使吴,教给吴人车战之法,并留儿子狐庸仕于吴国。吴国自此开始与中原联系,并参加了晋国的反楚同盟。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他欲传位给幼子季札。在季札拒不接受的情况下,他不得已让长子诸樊代理国政。诸樊与两弟余祭、夷昧为实现父亲生前遗愿,采取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必欲将王位传与季札。及三十余年夷昧死后,季札竟逃位而去,吴人遂立夷昧之子僚为王。而诸樊的儿子姬光则认为既然叔父季札不受君位,那理当让他为王,因而阴纳豪杰,谋图王位。不久,楚人伍员为避祸逃至吴国,姬光深相结交,又经伍员而结识勇士专诸。他们造成机会,刺杀了王僚,姬光代立为王,即吴王阖闾。等季札返回时,姬光的王位已经确定。

吴王阖闾就王位后,重用楚国亡臣伍员和著名军事家孙武,在消除了领兵在外的王僚党羽后,积极整军练武,向外用兵,公元前506年一度攻破楚都郢,声威大振。后来由于秦国出兵助楚和他的弟弟夫概的反叛,又撤军退守吴国。阖闾晚年准备北向伐齐,因未能找到适当的借口而作罢。其后乘越王允常新丧而伐越,公元前496年被允常之子勾践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击败,他脚部受伤,退军途中死去,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继位吴王时,吴国为越国的战败国,国耻未雪,家仇待报。经过两年艰苦的军事准备,公元前494年夫椒(江苏苏州吴中区)一战大败越军,乘胜攻破越都,越王勾践被迫乞和,并随夫差入吴称臣。后来,吴国放归勾践,北上与齐国争战,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打败齐兵,吴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兵赴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中原诸侯会盟,与晋争霸,越王勾践率兵乘虚攻入吴都,夫差退归乞和。公元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败吴,夫差乞和不得,自杀而死,吴国遂灭。

吴王夫差铜矛

吴国所以在春秋晚期能称霸列国,首先是由于自身势力的发展。吴国长期与其他国家很少交往,虽然不利于生产技术的交流,但却避免了战争的消耗。到春秋中期止,列国争霸的烽烟始终未引燃到吴国的大地上,这为其经济的正常进行和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寿梦为君时自称王号,是吴国势力在春秋后期大为增强的反映。其次,吴国在国势增强以后,因各种因素而出现了与中原及楚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一是晋国对吴的大力扶持;二是寿梦幼子季札出访列国,与中原诸多名士的思想交流;三是伍员等楚亡臣在吴的参政;四是与楚国的战争关系。吴在与列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改变了“蛮夷”身份,使其得到了参与列国争霸的资格,也产生了争夺霸主的要求。再次,吴国自阖闾姬光执政时起,组成了包括战略家伍员、军事家孙武在内的领导集团,这个集团一度目标一致、团结和谐,极大地推进了吴国的创霸事业。

吴国创霸事业能迅速进展,还有当时国际政治中的极有利的条件。春秋后期,晋楚争霸的和局渐趋明显,楚国由于政治腐败、属国反叛,加之军事不力,已无力北进,而晋国由于卿大夫专权和相互间的矛盾,也逐渐丧失了控制诸侯和向南争夺的力量。春秋晚期,天下失去了能够控制四方诸侯的名副其实的霸主,于是吴国才能以所拥有的远不及晋文公、楚庄王的武力崛起于东南隅并称霸列国。黄池会盟上,吴国向晋国争夺盟主,甚至整军示威以要挟,新起强国向传统霸主的挑战,是数百年争霸风云的继续,也是霸权时代走向没落的标志。

吴国在北南争霸激烈的国际背景下一经崛起,就成为春秋链式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崛起是天下政治格局的自然演进,曾激化了春秋争霸的政治局面;同时又促进了天下政治主格局的解体,使北南争霸进入尾声。 DPCAugQP1H5JMB9y4zLdQpwC1eOz3oYkRY01AUUqVjY0kSzg9IDAy5ASDROEsh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