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开国君主是召公姬奭。姬奭的采邑原在召(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以便与相传为黄帝后裔的伯倏在今河南延津东北所建的燕相区别),通称燕,建都于蓟(今北京市西南隅),辖地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
燕国原是一个不大的国家,国势较弱。东周初受到齐国的侵伐,曾向宋国求救,后来惧于齐国的威势,出兵帮助齐釐公讨伐纪国(今山东寿光南纪台村),以此讨好齐国。中原争霸高潮刚兴起时,燕国受到居处令支(约今河北省滦县、迁安县间)的北戎部落的进攻,在存亡不保的关头求救于齐桓公。齐桓公为了在战略上安定北方,遂率大兵北征,攻破令支,兵抵孤竹(今河北卢龙南),取胜撤兵时将开辟的500里土地送给燕国,燕国至此成为北方大国。春秋后期,燕曾随从晋伐齐,未曾交战而溃退,最后向齐纳贿请和。由此可见,燕国始终未成为一个强国。
燕国居处中原诸国的北部,地僻路遥,在当时交通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很难与中原诸国有过多的交往,整个春秋之世和战国前期,燕国几乎没有参与大国争霸和强国争雄的政治活动。战国中期,苏秦为了抗秦而合纵列国,才将燕国纳入了六国的政治联盟中。苏秦当时认为燕国是“耳不闻金戈铁马之声,目不睹覆车斩将之危”,其原因在于赵国挡住了强秦,因而鼓动燕文公亲近赵国,从而连结列国以摈秦。燕国在与列国经过长期隔绝后也有了参与列国政治活动的愿望,于是燕国成了列国合纵同盟的首先发起国。燕国自苏秦倡导合纵起始与列国的交往增多,后来,姬哙因轻信而让位,致生内乱,为齐所破。燕昭王姬平为复仇而招贤、发愤图强,趁齐政局不稳时,派乐毅联合数国军队伐齐,几灭其国,不久又因前线易帅而兵败退归,国势渐衰,战国末年太子姬丹收买侠士荆轲等,想以谋刺方式将燕国从秦国的兼并下挽救过来,终归没有成功。当秦国统一的铁帚横扫天下时,燕王喜一度退保辽东(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公元前222年被秦将王贲率军追过鸭绿江而擒虏,燕国遂亡。
战国争雄时代,列国间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某些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势必要争取和扶持燕国,以借重燕国的政治力量,天下政治的狂风暴雨将燕国裹挟到争雄行列已在所难免,燕国碰到了参与列国政治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和条件。苏秦对燕文公游说成功,是天下政治兼容燕国之必然趋势的反映,也是燕国政治走向天下的契机。
春秋·竹简书
然而,落后的文化氛围和缺乏政治风浪长久磨炼的燕国走向天下后几乎没有产生出自己成熟的政治家。除燕昭王姬平当政的几十年曾以破齐复仇为长远施政目标,并有相应的政治手段外,燕国的数代君主未作出过振兴国家的战略决策,却多次实施少有成功把握的侥幸之举:姬哙在对子之情况不明时让位于他,把强国的赌注押在子之身上;姬丹派荆轲行刺秦王而救亡;姬喜后来幻想以诱杀太子姬丹来缓解秦国的进攻。这些政治人物的短视行为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使他们很难在天下政治风浪的摔打中顶风冲浪。它走向了天下却又不能征服天下,那它自然要被其他强国所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