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公元前470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楚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几番征战顺利,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三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最后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疆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侯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楚成王两传至楚庄王,楚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楚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楚庄王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楚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楚简王、楚声王。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楚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各诸侯国纷纷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俘获负刍,绵延800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综观楚国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具体来讲有三点:
第一,改革不利。吴起变法的广度、力度相当大,如果这个变法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楚国是可以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最终吴起的变法失败了,这个失败的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一个是楚悼王去世,再一个是反对派强大。变法刚刚开始楚悼王就死了,被吴起变法触及了利益的那些贵族、大臣,在楚悼王的灵堂之上把伏在楚悼王尸体上的吴起乱箭射死了。这样一来,改革就失败了。
春秋·楚王孙铜钟
第二,政治腐败。楚国的政治腐败,主要是表现在用人之上。楚国的用人,前期主要用的是公族,就是国君的这些亲族,中期用的是屈、召、景三大姓。这种制度有它的好处,就是他信得过;但也有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其他家庭出身的那些杰出人才,没有出头之日。楚国后期内政腐败,贵族把持特权,制度僵化保守,派系斗争激烈,造成严重内耗。从楚灵王、楚平王开始,他们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导致国疲民贫,给楚国造成重大创伤。楚国君臣贪图享乐的风气已蔚然形成,到楚顷襄王时,国势顿衰,民心涣散。在强秦的进攻面前,楚国已经无法摆脱灭亡的命运了。同时奸臣祸国殃民,奸臣与昏君结合导致楚国吏治败坏。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楚平王时期的费无极、楚怀王时期的靳尚、公子兰之流。他们嫉贤纳贿,为非作歹,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而昏庸的楚平王、楚怀王肆意放纵,导致楚国的内政外交一片混乱,元气大伤。贪污贿赂公行,奸臣往往与贪官连在一起,贪官对待小国也极尽搜刮之能事。楚昭王幼年继位,权力掌握在令尹子常手中,而令尹子常公然带头索贿受贿,由这些人把持朝政,楚国哪有不亡之理?
第三,不明大势。所谓不明大势,就是不了解战国发展的大趋势。春秋时期的大趋势是争霸,所以有“春秋五霸”之说。战国时期的大趋势,就是统一。如果明白战国时期的大趋势的话,要么让楚国强大起来,让自身足够强大起来,由楚国统一天下;要么看清大势,把最强大的国家给抵制住。结果楚国没有强大起来,也没有遏制住当时最强大的秦国。楚国的国君不了解大势,只顾眼前利益,所以最终楚国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