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陈顼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同父异母妹,母施氏(封号不明,《南史》称为施姬)。陈宣帝一生子女众多,史载其有子42人,陈氏封号为宁远公主,有同母兄弟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
1.国破家亡,入宫受宠
陈氏大约两三岁时,与陈朝隔江对峙的北朝发生了隋杨代周的政变。其父陈宣帝出兵隋朝失败,急怒攻心下病发去世,太子陈叔宝即位。后主陈叔宝自恃有长江天险,笃信无亡国之危,便荒废朝政,沉溺于纵情享乐,其代表作《玉树后庭花》也成了著名的亡国之音。
隋开皇八年(588年)年底,晋王杨广统率隋朝水陆大军50余万挥师南下,在开皇九年(589年)年初平定南陈,完成了华夏统一。陈后主从井底被捞起来投降后,包括宁远公主陈氏在内的陈朝皇室成员跟随后主作为俘虏和战利品,从江南的建康城来到位于西北的隋朝京城大兴。之后,陈国皇室男性成员被隋文帝分散到隋朝偏远地区,在隋政府的监视下种田干活自力更生,陈宫佳丽包括部分公主被赏赐给平陈有功的大臣和隋朝亲贵,刚刚十来岁的陈氏则配入掖庭成了宫女。
宣华夫人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性尤妒忌,有一次隋文帝见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氏有美色,于是私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后趁皇帝上朝之时将其杀死。隋文帝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左右仆射高颎、杨素的劝解下回宫,独孤皇后流涕拜谢,两人和好。尽管隋文帝的后宫形同虚设,然而唯独陈氏能够得到宠幸。史书记载陈氏“性聪慧,姿貌无双”。
晋王杨广想争夺太子之位,于是经常送礼给宫人们以笼络人心,为己所用。杨广送金蛇、金驼等物给陈氏,而陈氏确在皇太子废立之际为杨广出过不少力。
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进位为贵人,受专房之宠,掌管后宫事务,六宫无人能与之相比。隋文帝病危之时,拜为宣华夫人。另有蔡氏也得到宠幸,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之务,地位与陈氏相当,隋文帝卧病时加号容华夫人。
2.仁寿宫变,香消玉殒
仁寿四年(604年)年初,隋文帝精力不济,把政事托付给皇太子杨广之后很快便卧床不起,到七月份时已病入膏肓。据《隋书》《资治通鉴》等记载,当隋文帝重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杨广与宣华夫人等皆跟随侍疾。有天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时,杨广欲非礼她,被其抗拒。她回到寝宫后,神色有异,隋文帝感到奇怪,问她原因,她哭着说:“太子无礼。”隋文帝得知实情后大怒:“这个畜生怎么担得起大任!独孤真是害了我!”说完便叫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召回废太子杨勇,打算废掉杨广。杨素知道后,将这件事告诉太子,太子便矫诏囚禁元岩、柳述,把皇宫宿卫换成东宫心腹,并遣使者进入皇帝寝殿,把宫人们都赶到别处,很快就传出隋文帝驾崩的消息。宣华夫人与宫人们知道事情不对劲,相当恐惧。不久,太子派使者送一金盒给她,并亲自加上签名封条。她收到后很害怕,担心太子送毒药来赐死她,于是不敢打开。使者一直催她,她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放的竟是好几枚同心结。宫人们于是都安下心来,认为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宣华夫人为此相当不乐,不肯答谢,宫人们逼着她,她终于向使者答谢。
隋文帝去世后,宣华夫人遵从妃嫔守节的制度,出居仙都宫,但之后又被隋炀帝召入皇宫,一年多便去世了,终年约29岁。隋炀帝十分伤感,为其写下《伤神赋》(今已佚)。
独孤伽罗(544—602年),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隋文帝杨坚皇后。
1.出身名门,助夫建业
独孤伽罗生于西魏一个名门大家,祖籍云中,北周的时候寄籍洛阳。她的父亲独孤信是北周的大司马,由于功绩卓著被封为河内公,是当时北周的“八柱国”之一,掌管兵权,位高权重。独孤信有6个儿子和7个女儿,长女就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昞。李昞的儿子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独孤信一家在北周的权势炙手可热。独孤信的第七女,就是独孤伽罗,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14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26岁的杨坚。
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之后,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他们生有五男五女。长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被立为“天元皇后”,深得宠爱。这样一来,独孤伽罗的姐姐是皇太后,女儿是皇后,杨坚一家的势力骤然增长,成为北周权势最大的家族。
此后杨坚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为上柱国将军,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逐渐地引起了周宣帝的猜忌。杨丽华成了皇后,杨坚作为国丈,皇室对他的猜忌却没有因此而有所减轻,宣帝甚至对皇后杨丽华说:“你父亲如果惹火了我,我也会诛杀你全家的。”
隋文帝夫妇合葬地太陵
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和杨丽华之间发生争执。周宣帝很生气,但是杨丽华却神色自如,一点也没有认错的意思。周宣帝大怒,下令将杨丽华赐死。杨家上下一片混乱,在这紧急关头,独孤氏亲自入宫面见周宣帝,显示出了长远的眼光。她在宫殿前叩头求饶,为女儿请罪,额头都磕破了。周宣帝无奈收回成命,不再计较此事。其实,周宣帝只是想借这个事情试探杨家的态度,独孤氏看到了事情的紧迫,采取了隐忍不发的策略,保住了女儿的性命,也使得杨氏一门的权势和地位得到了保全。
同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周宣帝因病死去,新继位的静帝宇文阐只有9岁,不能料理朝政。杨坚就在众人的拥戴下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总揽朝廷内外的军国大事,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这时候的杨坚在朝中的势力已经无人能及了,朝堂上下都是杨坚的亲信人等。这时国家的政治不稳,杨氏代周的谣言四起。杨坚虽然有代周自立的心思,但是仍然担心有人趁机作乱,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杨坚的很多属下都劝说杨坚代周自立,唯有独孤伽罗认为反对的势力还比较大,称帝的时机还没有成熟,竭力劝说杨坚暂时不要代周自立。
正当杨坚犹豫不决的时候,果然不出独孤伽罗所料,相州的总管尉迟迥举兵反叛,其余还有一些人响应。杨坚调兵遣将,率兵讨伐,很快就消灭了这些势力。剿灭了这些军队之后,杨坚听说尉迟迥的起兵与宇文氏诸王的怂恿有关,于是就在剿灭叛军后软禁了那些宇文氏的王侯。这样一来,杨坚就独霸了朝政,再也无人敢过问了。这时候,杨坚虽然还没有称帝,但实际上已经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由于这次叛乱,杨坚对独孤氏的建议更加重视了。
静帝迫于形势封杨坚为随王,允许杨坚带剑上殿,上朝的时候也可以不下跪,废除了先前的许多朝廷礼节。后来,在杨坚的要求下,静帝又赐给他只有皇帝才能戴的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才能使用的旌旗,这些都已经超过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礼节的限度。大臣们也都知道幼帝懦弱,而杨坚的文治武功又得到了广泛的颂扬。这时候,独孤伽罗密切地关注着天下的舆论,她看到多数人对杨坚并不反感,就认定这是个有利的时机,于是就派人给在外带兵的杨坚送去消息,说:“天下已经是这样了,大家都觉得你会代周自立,既然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不如干脆就这样做算了,大丈夫处世就是要建功立业,夫君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啊!”正是独孤伽罗的支持,使得杨坚最终下定了代周自立的决心。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终于废掉了年幼的周静帝,自称皇帝,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王朝。这期间独孤伽罗的深谋远虑对杨坚成功地建立隋王朝起了巨大的作用。三天后即册立独孤伽罗为皇后,从此夫妻呕心沥血为隋帝国的强大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心智与心血,独孤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对君主终生保持有强烈影响力的后妃。
2.帝后“二圣”,功不可没
独孤皇后通达书史,聪明过人。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而进沟通联络,“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待到文帝下朝,她早已在等候,夫妻“相顾欣然”,一起回宫,同起同居,形影不离。在平常生活中,她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学问不凡。隋文帝对这位爱妻是既宠爱又信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宫中同尊帝、后为“二圣”。所以,开皇年间的政治决策,很难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哪些是独孤皇后的主意,而她的政治影响力也不仅限于影响隋文帝而已。
高颎的父亲原来是独孤信家的宾客,在独孤家落难时,高家依然和独孤皇后保持了亲密的联系,高颎的才干和品德都很得独孤皇后赏识,故大力推荐给隋文帝。所以,当隋文帝建隋之初,就立即委以重任。而高颎位居首辅十余年,经历多次政治风浪,始终履险如夷、不动如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独孤皇后这一坚强靠山,以至隋文帝把他当家人看待。高颎地位的稳固,对隋朝具有重大的意义。换言之,高颎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最大程度地施展抱负、发挥才干,固然有赖于他强大的个人能力,但是,独孤皇后在宫中的支持与协助,应当也是重要因素。
在爱妻独孤伽罗的辅佐和支持下,隋文帝迅速稳定了政局,领导着以高颎为首的能臣干将们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影响深远的全面改革。他首先恢复汉制,建立起以汉文化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理念;北破突厥,重新建立起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东亚国际政治新秩序;南平陈朝,统一了分裂将近400年的中华大地,并且使政治上长期分裂导致经济、文化分裂的南北方初步开始融合;改革官制,正式确立分工明确的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开创科举制度,开始了打破世家门阀垄断政治、文化资源第一步;修订律法,废除大量酷刑,制定出影响之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开皇律》,首创死刑三奏而决制度;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文帝时期朝野丰足,隋朝国富程度历代瞩目……隋文帝完成的这一系列定万世之基、成富国强兵的宏大伟业,在职官、礼法、经济、文化、军事、公共工程等各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深远地影响了之后的唐朝以及未来1000多年封建王朝的发展,史称“开皇之治”,独孤皇后对此功不可没。
隋文帝杨坚能顺利登极,独孤伽罗积极地参与谋划,功不可没。独孤皇后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知古通今。隋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衷心苦劝,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当时突厥与隋朝通商贸易,有一盒明珠价值800万,幽州总管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并说:“如今外敌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把这800万奖赏给有功的将士。”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独孤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为酒后逞凶残害百姓,曾受过独孤皇后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独孤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隋文帝赦免其罪,独孤皇后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请求赦免他。”于是独孤陀被免去死罪。
独孤皇后还暗中派遣宦官监察朝政,若有她认为不妥的地方,等隋文帝退朝后,她就婉言进谏,隋文帝也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她曾劝隋文帝从西域商人手中买下价值10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将来可以养活1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皇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独孤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大都督崔长仁是独孤皇后的表兄,奸淫妇女,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独孤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以死刑。
3.把持夫君,严治后宫
在政治大事上,独孤皇后可谓贤良明智。但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隋文帝后宫佳丽很多,独孤皇后对此的整治很是严格,她对隋文帝管制的严格程度在过去的皇后中也是少有的。
隋文帝杨坚称帝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这时的独孤皇后也已经37岁了。此前,他们的女儿杨丽华也做过宣帝的皇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前朝政治的得失有很深切的体会,认为北周政权之所以没落,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浮夸不实。所以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就开始改革官仪,并大力地整顿朝纲,一心想要建立一个圣明繁华的新朝。而独孤皇后作为隋文帝杨坚的贤内助,目光也同样深远,她明白后宫家事处理得是否得当,对隋文帝治理国家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她当了皇后之后,并不安心于享受母仪天下的荣华富贵,却开始了自己严治后宫的计划。独孤皇后的这一做法有很多显著的表现。
隋朝陶兽
南朝陈的亡国在独孤皇后看来就是由于女色所诱。陈后主不思进取,一味沉浸于美色,最终亡国,落了个阶下囚的下场,这些对独孤皇后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事情。红颜祸水,如何不再重蹈陈亡国的覆辙,保住隋朝的长治久安,独孤皇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坚决杜绝后宫的内讧以及争宠。她开始大力地整饬后宫。她首先废除了三妃六嫔的旧例,提倡简朴的生活,不但禁止后宫中的那些女子们穿华丽的服饰,禁止她们有艳丽的妆饰,同时对她们的言行举止也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独孤皇后命令,嫔妃们不得随意地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就都处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了,一时间,后宫里一片肃杀。后宫中的众多嫔妃对独孤皇后的这个做法心中十分不满,但是却都惧于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即使心中不快也不敢不服从命令。
独孤皇后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加深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才能够使隋文帝不被别的美色所诱惑,从而专心于朝政。所以,她凭借自己的柔情,体贴照顾隋文帝,丝毫也不敢懈怠。每天早上天亮上朝之前,独孤皇后都会细心地侍候隋文帝洗漱穿戴,然后一同坐车送他上朝。隋文帝上朝的时候,她就在殿下静静地等候着,一直等到散朝之后,才又同隋文帝一起乘车返回内宫,小心翼翼地服侍隋文帝的饮食起居。就这样,独孤皇后事必躬亲,不厌其烦地坚持着,日复一日。正是这样,隋文帝杨坚从不敢怠慢朝政,每天上朝退朝的时间都很严谨。不但如此,独孤皇后还不顾自己皇后的身份,亲自过问丈夫的衣食,小到隋文帝每一顿饭的食谱,每天具体的装束等,这些事她都要亲自过问,并妥善安置,使隋文帝能够全力以赴地处理朝廷的政务,而不必为后宫的饮食起居操心。此外,独孤皇后还常常与隋文帝一起回忆往年的情谊,细述夫妻多年来的恩爱,努力通过这些感情上的因素来牢固地牵住隋文帝的心。
独孤皇后还很注重双方感情的专一性,她要求隋文帝一生要矢志相爱永不变心,还要求隋文帝不能与别的女子生孩子,这一点在古代的后妃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隋文帝也马上答应了与她的誓约,事后还常常拿这件事情向大臣们夸耀。隋文帝有五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的。此外,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与别的女子生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提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事情发生。这在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中都是存在的,所以独孤皇后的这个考虑不无道理。隋文帝杨坚也这么认为,他曾对臣下说我这五个儿子一母同胞,是真正的亲兄弟呀。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国家大事,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眷顾后宫,贤惠干练的独孤皇后为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也正与他的朝政改革密切配合,因而隋文帝也十分地支持。
奇妒的独孤皇后,不容别的女人接近杨坚,因此隋宫里面虽然美女如云,杨坚却只能空望着咽唾,终不能够让他开怀一下。虽然隋文帝出于对国政大事的考虑,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是自古以来皇帝嫔妃众多的惯例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时间久了之后,尤其是随着国家政局的渐趋平静,隋文帝也开始对独孤皇后的清规戒律厌烦起来。
开皇十一年(591年)秋,独孤皇后生病,在中宫调养。一天,隋文帝一时兴起,留宿宫女尉迟贞。第二天早上隋文帝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但是,隋文帝依旧命人准备车马,匆匆起身赶往朝阁,处理政事。
独孤皇后见隋文帝一夜未归,心里很是疑惑,又听两个心腹的宫女说隋文帝没有准时早朝,就更加生疑。得了杨坚留宿在仁寿宫的消息,独孤皇后顿时气得咬牙切齿,不顾自己病体未愈,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赶往仁寿宫。仁寿宫的宫女素日也都知道独孤皇后的威严,谁也不敢阻拦,任皇后和众多宫女直闯入内室。尉迟贞顿时花容失色,娇躯发抖,再也站立不住,忙双膝跪倒。独孤皇后命手下宫女把尉迟贞从床上捉起来,严厉地斥责她说:“你竟敢施展狐媚伎俩蛊惑君心,乱我宫中雅化,绝不能容你偷生!”当即就下令把尉迟贞乱棍打死,独孤皇后仍然余怒未息。
这时杨坚早朝完毕,到独孤皇后的宫中探病,听说皇后率了众多宫女不知上哪儿去了。杨坚赶忙来到仁寿宫。瞥见独孤皇后怒颜高坐,地上的尉迟贞已经死去。杨坚不禁又痛又恨,顿觉失意之极,心中很是郁郁,觉得独孤皇后管得太宽,自己堂堂一朝天子却保护不了一个女子!不禁心下一横,返身便走。
独孤皇后也觉得自己这件事情做得太过分,于是就带领宫女们在宫门里苦苦守候,等待隋文帝回来,痛哭流涕向隋文帝认错。杨坚到了此时,也已无可奈何,念及夫妻两人早年的患难之情,又想独孤皇后此举无非也是为了能使自己勤政爱民,不致因为贪恋后宫美色而误国,于是也就不深加责罚了。从此独孤皇后的行为也有所收敛。有时任凭杨坚与宫人沾染,也装作不知,只是不容许杨坚太过分。
独孤皇后不但严治后宫,她还竭力地干涉大臣们的生活,要求大臣们对原配夫人一定要忠诚。高颎是隋国的开国元老,很早就追随隋文帝,在朝中任相国,德高望重,而且高家先前与独孤家已经有很深厚的交情。高颎与自己的夫人感情很好,后来其夫人因病去世,身为相国的高颎非常伤心,他曾经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夫人此去,我以后就只有吃斋诵经了。”表示自己的心迹。独孤皇后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常常在隋文帝的面前赞叹高颎的品行,还常常派人赏赐给他东西。没想到,过了没多长时间,高颎的相国府中锣鼓喧天,独孤皇后派人打听。去打探的人回来报告说,相国高颎的一个爱妾生了一个孩子,隋文帝和朝中的大臣们都去祝贺了。独孤皇后听了之后顿时火冒三丈,认为高颎这个人表里不一,表面上显得很想念亡妻,谁知道暗地里却宠爱自己的小妾,竟致小妾生子。这件事情过后,独孤皇后就一改先前对高颎的看法,常常在隋文帝面前诉说高颎的不是,要求隋文帝将他革职。开始的时候,隋文帝还不情愿,但是时间久了,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影响下,对高颎也开始有了不好的看法。终于,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就找了一个机会,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当政20年、功绩显赫的相国高颎。
独孤皇后对后宫的严格治理,使隋文帝能够专心于政事,对隋文帝时期国家的强盛有很大的帮助。她追求一夫一妻的婚姻,要求夫妻互相忠诚于对方,致使隋朝后宫佳丽三千形同虚设,文帝“惟皇后当室,旁无私宠”。她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这在古代是不多见的。正因为如此,独孤皇后在后人的眼中成了一个十足的“妒妇”。
4.东宫易储,酿成大祸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患难与共,他也坚信,普天之下,最值得自己信赖的人只有结发妻子独孤皇后一人而已,所以,长期以来,隋文帝对独孤皇后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独孤皇后也竭力成为隋文帝的“贤内助”,料理隋文帝的生活,并不时地对政事进行规谏,显示出了自己的贤德,但是在东宫立储一事上,独孤皇后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错误地选择了杨广,最终断送了隋朝的大好基业。
杨坚称帝后,按惯例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也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诸王子都是独孤氏所生。但是隋文帝最终改立杨广为太子,酿成了大错,在这个过程中,独孤皇后也多受蒙蔽,对易储之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的期望很大,为了使他即位之后能够成为天下的表率,她亲自为杨勇选定了元氏作为太子妃,并按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元妃是元魏宗室元孝矩的女儿,出身名门,而且生性温婉贤淑,端庄而有礼仪。独孤皇后非常喜欢,坚信她将来一定可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很是器重。隋文帝也很看重她的门第,所以也很支持。昭训云氏门第低微,但她活泼乖巧,相貌俏丽,相比之下,显得仪态不足,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佻,因此并不喜欢。本来在立她为昭训的时候,独孤皇后就不太愿意,后来勉强同意了,但她还是暗示太子尽量少接近她。
太子杨勇生性率直,其情感与独孤皇后的期望不同。元妃虽为太子妃,但是杨勇对她更多的是敬重,却不是亲密,反而对云昭训十分宠爱,平时多半也是与云氏缠绵一处。元妃独守空房,心中也很不是滋味。独孤皇后为此多次向杨勇示意,要求他亲近元妃,但是收效甚微。于是,独孤皇后对他也就越来越厌恶,每当杨勇入宫面见她的时候,她也不给好脸色看。
杨坚对太子杨勇本来十分信任,常委以重任,努力培养他的才能,并常拿国家大事和杨勇一起商量,杨勇提出的意见,隋文帝也很乐于采纳。但是独孤皇后对杨勇的看法很快就影响到了隋文帝,隋文帝也就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开始讨厌起杨勇了。有一年冬至的时候,百官都到太子宫中称贺,杨勇命令张乐受贺,结果无意中超出了礼制的规定。这件事情传到了独孤皇后那里,她就对隋文帝说:“太子勇率性任意,动多乖张,今日冬至,百官循例进宫,他却让张乐受贺,圣上尚需劝诫他一番才好。”隋文帝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心中也很是不快,于是就下诏群臣,令此后不得擅自朝贺东宫。隋文帝对于太子杨勇也渐渐有了猜忌之心,宠爱大不如前了。
太子杨勇处境困窘,元妃也常常担心焦虑,忧虑成疾,后来抱憾离开了人世。而云昭训又是一个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整日与杨勇醉心于儿女之情。元妃死后不久,云昭训生下了一子,很得杨勇喜爱。元妃的死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独孤皇后却横加猜忌,以为是太子有意谋害了元妃,如今偏妃生子也就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使独孤皇后对他大为不满。独孤皇后也就有了废去太子杨勇的意思,并将这些报告给隋文帝,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废去杨勇的太子之位,另立新太子。
隋青釉杯
晋王杨广生性诡谲,是个很狡诈的人,善于矫饰逢迎,早就觊觎太子的位置。他见杨勇不得独孤皇后的欢心,于是就一味迎合独孤皇后。杨广的正妻是萧妃,他知道独孤皇后不喜别人宠幸姬妾,为了取悦独孤皇后,他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的骨肉都命人掐死,只有正妃萧氏所生的孩子才禀告父母。这样一来,就正中了独孤皇后的心意,以为杨广与原配萧妃厮守终身,所以对他很是喜欢。有一次隋文帝和独孤后一起到杨广的晋王府去,杨广知道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素性节俭,最恨奢华的行为,于是就预先命人将王府中的那些美姬都藏了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当作侍役,穿的也全都是粗布的衣服。杨广与萧妃两个人也都穿得很朴素,屋子里的一切华丽陈设都撤去,换上了简陋的装饰,架上的诸般乐器也都积满了灰尘,望上去就好像已经长久都没有动过了的样子。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到晋王府看到这些,心里很满意,对杨广也极有好感。从此之后,独孤皇后对杨广更是另眼看待。独孤皇后遣亲信左右到晋王府第探视时,杨广也总是小心伺候,不论来使的身份是贵是贱,都亲自与萧妃到大门外迎接,设宴款待,并送以厚礼。时间久了,说杨广好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独孤皇后改立杨广为太子的心思就越来越强烈,常常拿这件事情与杨坚商量。
杨坚虽然有改立杨广的意思,但是太子杨勇也没有大的过错,觉得很不好施行,一直犹豫不决。杨广这时候镇守扬州,不到半年他就请表回朝。杨广对朝臣们谦和礼让,恭敬有加,宫廷内外,对杨广都是交口称赞。过了几天,辞行还镇的时候,杨广面见独孤皇后,献谄言说杨勇忌恨自己,假装很害怕的样子。独孤皇后不知就里,想起先前杨勇的诸般不是,就愤然道:“我为他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妇礼待之;元氏女向来身体健全,竟会一旦暴亡,他却毫不悲伤,反与妖姬云氏淫乐。我也疑惑元氏被他所害,只是暂时容忍。现在他却越发狂妄,竟想加害你!我活着他已是如此,往后真不堪设想了。”独孤皇后废杨勇改立杨广的想法更加坚决了。
大臣杨素看到独孤皇后对杨勇不再宠爱,也常向隋文帝谗言太子失德。内外交谗,隋文帝也动了废立太子的主意。不久,宫廷内外就都知道了废立的消息。消息传到了东宫,杨勇心中慌乱,竟秘密地叫巫师来府中作法。结果这个消息被人探听了去,报告给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当晚隋文帝就命杨素到东宫探虚实。杨勇心无城府,以为杨素真心好意到府中慰问,便口无遮拦,言语之中露出怨愤之气。杨素回宫将这些报告给隋文帝,隋文帝大怒,决定第二天就宣诏废掉杨勇。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年届花甲的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将嫡长子杨勇废为庶人,十一月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东宫易储之事开始于开皇中期,先后近10年的时间,在开皇末年终于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隋文帝虽然是直接的执行者,但是独孤皇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独孤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从此之后,隋文帝失去了一个贤内助,也没了严厉的约束,开始宠幸宣华、容华二位夫人。由于年纪老迈,且纵欲无度,时间不长,到仁寿四年(604年)秋七月,杨坚便病卧仁寿宫了,病情渐趋加重。这时候,他才想起了独孤皇后,叹息道:“假使有皇后在,我不会这样啊。”不久,杨广开始显出顽劣的本相,并且趁机调戏宣华夫人,隋文帝听说后哀叹道:“畜生何足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大隋。”然而此时已于事无补。不久,杨坚去世,杨广即位,也就是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继位后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隋炀帝就葬送掉了其父隋文帝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隋帝国。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是生活在中国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人物,为隋文帝朝政治系统核心人物。在皇后积极参与和协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陈朝,一统华夏,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动荡分裂近400年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但是在东宫易储的事情上,她受到杨广的蛊惑,最终与隋文帝杨坚选择了错误的继承者,致使隋朝的大好基业毁于一旦。
杨丽华(561—609年),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文帝杨坚长女,隋朝时封乐平公主。
杨丽华是杨坚的第一个孩子,作为长女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她也因此成了父亲通向帝位的垫脚石。杨丽华是不幸的,她的痛苦主要来自精神上,丈夫和父亲都给她带来太多的伤害。
杨丽华的父亲杨坚当时是北周最尊贵的八柱国之一,母亲独孤伽罗是同为八柱国的独孤信之女。生于如此门第,杨丽华注定要嫁给一位显赫的贵族子弟。建德二年(573年)九月十九日,北周武帝宇文邕为皇太子宇文赟纳娶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就在杨丽华入宫前三个月,宇文赟就已经喜得贵子,孩子的母亲是比太子大十多岁的宫女朱满月。杨丽华刚做新嫁娘就要打起精神参与到东宫的争宠中。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宇文邕去世,宇文赟即皇帝位,是为北周宣帝。闰六月初三日,宇文赟册封杨丽华为皇后。周宣帝荒淫酒色,暴虐昏庸,即位之初,先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杨坚之女杨丽华便是五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
宇文赟是个不恤政事、荒淫无道的皇帝,他生性嫉妒,周武帝在世时,对他严加管教,并挨过杖打,为此,宣帝对父皇不满,耿耿于怀。在武帝死时,他不但没有悲伤,反而怨恨地说:“这老家伙死得太晚了!”在武帝发丧期间,他仍然若无其事地与后宫的嫔妃们游狎作乐。武帝死后不到半年,他就大搞鱼龙百戏,大臣们劝谏,他不但不听,反而又令在殿前夜以继日地演,以庆贺太平。他又广集天下美女,塞满三宫六院,天天恣意酒色,左拥右抱,挥霍无度。他十天半个月不上一次朝;朝中有事,全由宦官代为处理。
宇文赟立杨丽华为皇后之后,先拜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旋迁大后丞、右司武等要职。宣帝每出巡,令杨坚留守都城。随着杨坚的地位越来越高,皇族对杨坚的猜疑日重,周宣帝对杨坚也产生疑心。大象元年(579年)二月二十日,宇文赟传位给太子宇文阐。他自称天元皇帝,封杨丽华为天元皇后。后来,相继立了三位皇后:天元帝后朱满月、天中皇后元乐尚,天右皇后陈月仪,将杨丽华降为四后之一,准备等杨坚提出异议时,则以抗旨罪名把他杀死。杨坚应召上朝,从容自若,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使周宣帝无从下手。杨丽华也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女人,遭到如此对待,依然个性柔和,对其他女子都不抱妒忌之心,后宫诸嫔妃反而对杨皇后产生了好感。
宇文赟为了扩大占有欲,满足虚荣心,就下令在洛阳大修宫殿,广泛收罗天下美女充实宫中。他又担心宫殿规模不对,亲自监督,携带四位皇后到洛阳巡幸,跟随的人员不下千人。皇帝新御驿马,令四位皇后骑马并驾跟随其后,稍不同步,便加责骂。回到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以后,宣帝又增设一位天左皇后尉迟繁炽。立五位皇后时,宣帝曾征求大臣辛彦之的意见,辛彦之回答说:“皇后与天子各成一体,只能立一个皇后,不应该立五个皇后。”可是太学博士西城郡何妥却迎合说:“古时的帝喾有四妃,虞舜有二妃,先代帝王都这样,为什么现代帝王不可有五后呢?”宇文赟听后很高兴,对何妥大加赞赏,对辛彦之不满,就把他罢免了。
隋代玉饰件
宣帝夜夜欢歌,力尽精竭,于是就开始吃金石仙丹,不料搞得神经错乱,喜怒无常。他发明了一种刑法,名曰“天杖”,一打就是120大板。宫内官员侍从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就连五位皇后也难免遭受此刑。杨皇后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没想到反而激怒了宣帝,招致天杖。杨丽华仍然一派安闲,毫无惊恐之貌,使宇文赟大怒,要赐死她。杨丽华的母亲独孤氏听闻此事,立刻赶到宇文赟面前谢罪,叩头到头破血流,才使宇文赟免去她的死罪。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宇文赟病重,于是刘昉、郑译假诏让杨坚领受遗命辅政。后来宇文赟逝世,而北周静帝宇文阐还很年幼,朝政遂由杨坚把持。杨丽华虽然原本并没有加入这场夺权计谋当中,不过一想到皇帝年幼,如果由别人掌政,恐怕不利于己。得知刘昉与郑译的举动之后,心里曾经有些高兴。后来杨坚将自己的意图展露出来之后,杨丽华反而言行举止中都表达出她的愤愤不平之气。开皇元年(581年),静帝禅位给杨坚,杨丽华极为愤怒,悲痛惋惜不已。杨坚既不能表面上谴责她,私底下也对她感到相当惭愧,便在隋开皇六年(586年)封她为乐平公主。后来又一度要她改嫁,她誓死不从,于是才停止改嫁的计划。
杨丽华与宇文赟的女儿宇文娥英,到了婚嫁的年龄,其外祖父隋文帝下旨为她选婿,奉皇帝的命令到弘圣宫聚集,等待相女婿的贵公子弟,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杨丽华亲自在帷帐之中,让参加选婿的贵公子弟们做自我介绍,并试他们的技艺。选不中的,就让他们出去。到幽州总管李崇之子李敏入试时,被杨丽华相中,选为女婿。
李敏假借一品的羽仪,其礼就如娶皇帝的女儿。后来将要侍奉隋文帝饮宴,杨丽华对李敏说:“我把天下都给了皇上,只有一个女婿,我当为你求柱国之职。皇上如授你当别的官,你千万别致谢应承。”等到进见隋文帝时,隋文帝亲自弹琵琶,让李敏歌舞。隋文帝十分高兴,对杨丽华说:“李敏现任何官?”杨丽华回答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白丁罢了。”隋文帝对李敏说:“现在授你仪同之职。”李敏不应承。隋文帝说:“不满你的意吗?现在授你开府。”李敏又不应承致谢。隋文帝说:“乐平公主对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对其女婿吝惜官职呢!现在授你柱国之职!”李敏这才拜谢隋文帝,隋文帝于是就在龙座上写诏书授任李敏为柱国,以本官身份在皇宫值班。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杨丽华陪隋炀帝到甘肃张掖出巡,病死于酒西(今甘肃省武威县),时年49岁。临终前向隋炀帝嘱托说:“我没儿子,唯有一女。我不怕死,只是深深怜爱女儿和女婿。我现有的食邑,乞求转赐给李敏。”隋炀帝答应了她。炀帝返回京城时,把她的棺木带了回来,附葬于周宣帝的定陵。
杨丽华不过是父亲巩固权势的工具,嫁给宣帝后,却不受宠爱。后来,宣帝死后,她的亲生儿子宇文阐即位,她父亲杨坚辅政。岂料,正是她的父亲,夺了她儿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把她由太后变成了公主,却终身拒绝再嫁。
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说:“杨后丽华,柔婉不忌,周旋暴君,接御妃嫔,颇有卫风硕人之德,及乃父受禅,愤惋不平,虽未能保全周祚,以视盈廷大臣之卖国求荣,相去固有间也。”
隋炀帝愍皇后萧氏(567—647年),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
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封为晋王妃。
年轻的晋王夫妇婚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成婚不久,晋王妃萧氏便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开皇四年(584年)正月,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
开皇五年(585年),晋王妃又生下次子杨暕。开皇六年(586年),晋王妃生下长女,即后来的南阳公主。
杨广坐镇江南、大力拉拢江南士族和佛教高僧时,晋王妃梁朝皇室的出身和佛教信仰的背景为其在江南加分不少。
在晋王杨广决心夺嫡的时候,王妃萧氏亦全力支持。杨广想与心腹郭衍商讨夺嫡之计,又怕无故往来招人非议,便借口晋王妃萧氏为郭衍之妻治病,郭衍夫妇方能往来江都。
每当独孤皇后派遣宫人前往探视晋王夫妇时,王妃往往与宫人同寝共食,借以讨好独孤皇后。
萧后凤冠
此时杨勇已被立为太子,却因冷落了太子妃元妃引起了严治后宫的母亲独孤皇后不满。杨广借机而入,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仁孝的样子,还有意做出疏远萧妃专心政务的姿态。聪明识大体的萧妃也在一旁积极配合他,还时常到独孤皇后那里哭诉杨广只顾政务冷落了自己。如此一来,他们夫妻二人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最终废除杨勇太子之位,将杨广推上了太子的宝座。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被册封为太子,王妃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
一年后,独孤皇后病逝,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朝政,把行政大权交给了太子杨广。事实上,从仁寿二年(602年)以后,太子杨广就开始掌有皇帝之权了。一次隋文帝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进来,神色异常,便询问她出了何事。陈氏痛哭流涕道:“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于是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要召回废太子杨勇。岂料消息败露,柳述、元岩二人被抓,杨广派亲信右庶子张衡入皇帝寝殿侍奉。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崩于仁寿宫,杨广登基为帝,次年改元“大业”,并册封萧氏为皇后。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宣华夫人听到隋文帝驾崩的消息后,顿时战栗失色,她失去了保护伞,曾被她得罪的杨广定不会放过她。当日薄暮时分,杨广派人送来一只锦盒,宣华夫人以为是让她自尽的鸩毒,迟迟未敢打开。经不住使者的一再催请,她双手颤抖地打开锦盒,里面竟是盛着一个五彩丝线编成的“同心结”。宣华夫人明白了杨广的心意,宫人们纷纷向她道喜,她自己的心情却杂乱如麻。此时,太子杨广已经在宫灯的引导下,悄悄前来会见宣华夫人。
隋炀帝觊觎已久的皇位终于到手,再也没有谁能约束于他了,因此,他彻底露出了他那贪欢好色的本来面目。萧皇后已与他做了十余年夫妻,他本是喜新厌旧之人,这时他又想到了宣华夫人。于是,他每日下朝后,便到宣华夫人处寻欢作乐,把个同舟共渡十余年的萧皇后冷落一边。萧皇后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她利用皇后的权力逼迫宣华夫人迁往偏僻的仙都宫,断绝她与隋炀帝的来往。
自从宣华夫人远离后,隋炀帝惘然若失,整日郁郁寡欢,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对萧皇后置之不理。萧皇后见此情景,知道采取这种强硬的方法并不能唤回隋炀帝的心,不如索性成全他们,自己也能讨得炀帝的欢心,反正自己已居后位。于是,她诚恳地对炀帝说:“臣妾因笃念夫妻之情,才劝陛下遣去宣华夫人,岂料陛下如此眷恋,倒把妾看作是妒妇而不可理喻,是妾求亲而反疏也。不如传旨,召宣华夫人入宫,朝夕以慰圣怀,妾也能分享陛下之欢颜。”
隋炀帝听后大喜,急忙派人前往仙都宫宣召宣华夫人。使者回来时,没召来宣华夫人,却带回夫人所写《长相思》词一阕:
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枝。
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隋炀帝看了以后,明白宣华夫人的心思,她心中顾忌萧皇后,同时也想乘机断绝与自己的关系,以明旧志。隋炀帝当然不会就此罢手,当即依韵和词一阕:
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
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
他的爱意跃然纸上,又遣快马送往仙都宫。盛情难却,宣华夫人只得重施脂粉,再画娥眉,再入宫去。可惜美景不长,半年之后,宣华夫人一病不起。炀帝伤心欲绝,整天长吁短叹,再也打不起精神。萧皇后见状劝解道:“宣华虽死,何不更选佳者,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国色天香的丽人吗?”
一语惊醒了沉醉于旧梦中的隋炀帝,他只是贪恋宣华夫人的美色,只要另有美人填补,他便可以忘却伤心。于是他一边下诏广征天下美女,一边派遣匠作大将宇文消总管营建东都洛阳,先建显仁宫,后修西苑,广泛搜罗海内外奇材异石,佳木珍草充实其中,准备安置好美女后,他便可以在那里尽享人间乐趣了。
纵然萧皇后有天仙般的美貌,但隋炀帝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了,所以一心征选新的美女入宫。而萧皇后深知这个风流的皇帝丈夫,不会像他父亲那样容易就范,自己也不具备独孤皇后那样的专制本事,皇帝拥有三宫六院、成群嫔妃又素有古制。因此只好放宽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随机识趣了。其实,不能不说萧皇后这是明智的举措,位极至尊的皇帝反正也管不了,不去惹他反而保全了自己。正因为萧皇后的忍让大度,所以沉湎于酒色的隋炀帝对她一直十分礼敬,自己享乐也不忘了萧皇后。
西苑的16院已建成,但尚且缺少美女主持其中,于是隋炀帝与萧皇后一道,从应征而来的天下美女中,选出品端貌妍的16人,封作四品夫人,分别主持各院,这16院分别为:景明院、迎晖院、栖鸾院、晨光院、明霞院、翠华院、文安院、积珍院、影纹院、仪凤院、仁智院、清修院、宝林院、和明院、绮阴院和降阳院;接着又选出320名美女学习吹弹歌舞;次一等的则分为10人一组,分配到各处亭台楼榭充当职役。
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在西苑泛舟湖上,在亭榭里赏花,在海山殿上饮宴并欣赏歌舞,在嫩草如茵的草坪上驰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然而,待到华灯初上之时,16院的女主人,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由宫女簇拥着站在院门前由隋炀帝挑选,隋炀帝与萧皇后同辇流览,隋炀帝看到中意的便下辇到该院留宿,与该院主人欢度良宵;此时,萧皇后就独自乘辇知趣地离开,回到海山殿独守幽苑。
隋炀帝即位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多次婉谏无果。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史书中也记录有许多杨广对萧氏所说的话。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诫。萧皇后正位中宫之后,兰陵萧氏作为外戚,获得了不少恩遇,《隋书》记载:“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萧皇后的亲人也得到了隋炀帝不少关照。
在隋炀帝放荡酒色之际,萧皇后却冷冷清清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长夜。不久,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年轻英俊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帘,她心生爱慕,施以恩爱。其实宇文化及也早就被这位美丽而孤独的皇后迷住了,但碍于她的身份,并未表达心中所想。这次皇后主动示爱,他当然要抓住时机。从此,宇文化及借其职位之便,乘隋炀帝梦醉迷宫时,悄悄与萧皇后相会。
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游幸江都。隋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舢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蔽野;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而宫女们梳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数月都未散尽。大业六年,扬州壮丽的离宫落成,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再次游幸江都,炀帝还写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然而,这种艳丽奢侈的享受,不知搜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民怨四起。大业十二年(616年),杨广带领后妃、文武百官第三次下江都,至此,隋王朝统治陷入分崩离析,因杨广长期滞留江都,臣下大都怀有贰心,有宫女禀告皇后说:“在外听说人人都想要造反。”萧皇后说:“你去奏报陛下。”于是宫女向杨广禀告了这件事,杨广大怒说:“这不是你该说的话!”将宫女处斩。后来又有宫女来对萧皇后说:“宿卫们三三两两地商议谋反。”萧皇后说:“天下大事到了这个地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何必禀告呢,徒令陛下增添烦恼而已!”从这以后没有人再说这事。
隋代陶塑
第三次来到江都之时,可惜江都的繁花已开尽,隋炀帝又想东游于会稽,便命人开凿通会稽的江南河,谁料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大乱。太原留守李渊攻下长安,宇文化及与兄长宇文智及在扬州起兵造反。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政变,身在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弑。
此时,宇文化及已经升迁为右屯卫将军了,好几年不曾单独与萧皇后相处,这次杀死隋炀帝,也多半出于迫不及待地要与萧皇后相会的心愿。萧皇后万万没有想到领兵作乱的贼子是宇文化及,她责备他恩将仇报,愤怒地要求他为隋炀帝按天子之制举行厚葬。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沉迷于美色,很快便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这时,窦建德在中原一带起兵,并节节胜利,直捣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节节败退,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帝,萧皇后遂成为淑妃。
没过多久,魏县又被攻破,宇文化及仓皇退驻聊城,窦建德率军乘胜追击,最终攻下聊城,宇文化及被杀。此次距隋炀帝之死,还不过一年之久。取得胜利的窦建德又被萧皇后的美色迷住,将其收为己妾,在乐寿地方纵情于声色之娱。
无奈窦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是个狠角色,她对窦建德迷恋萧皇后一事从中横加干涉,常在二人浓情蜜意之时不期而至,撒泼发怒。此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壮大,有直逼中原之势。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前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发生冲突,就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交给来使。
战乱中的萧皇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波折,她的心被伤得已是千疮百孔。比起这个伤心之地,她更愿意远走大漠,以结束自己对命运的嗟吁婉叹,更希望在一个新环境下,自己有一个新的生活。
然而,萧氏的命运并未像她期许的那样。突厥可汗见到萧皇后的风采,顿感天下之美都集于此女一身,迫于无奈,萧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后变成了番王的爱妃。时势至此,命运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掌握,那也就只有听天由命吧!
后来,老番王死了,由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二人遂被纳入新任番王的帐下。10年之后,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迎回了萧皇后。再次回到中原的萧皇后已经60多岁了,到达长安以后,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赐宅于兴道里”。萧皇后在长安又生活了十多年,贞观二十一年(647年),81岁的时候去世。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