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天下一统

一、随国公攻梁伐齐,隋太祖战功赫赫

杨忠(507―568年),字揜于,小名奴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至北周时期大臣,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

1.弃魏奔梁又回归

杨忠身材高大魁梧,容貌俊美,武艺过人,见识精深,器量极大,有将帅之才。北魏正光六年(525年),杨忠18岁时到泰山游玩,恰逢南朝梁军队攻下该地,杨忠被抓到江南。北魏永安二年(529年),杨忠在南朝梁居住5年后,跟随叛魏降梁而自立的北海王元颢进入洛阳,授任直阁将军。同年,元颢兵败,尔朱度律将杨忠召到帐下充当统军。尔朱兆率领轻装骑兵从并州进入洛阳时,杨忠参与其事。朝廷赐封爵位昌县伯,授任都督,另封小黄县伯。后来,杨忠跟随独孤信攻克南朝梁的下溠戍,平定南阳,屡立战功。

高欢举兵内犯时,杨忠正跟随独孤信在洛阳,于是就随着北魏孝武帝元脩西迁,进封侯爵。接着参与平定潼关,攻克回洛城。朝廷任命杨忠为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当时东魏荆州刺史辛纂占据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前往征讨,辛纂战败逃跑。独孤信命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驱马直奔穰城,守门的士兵全都四散奔逃。杨忠等人乘机入城,杀死辛纂示众。杨忠等人在此居住半年,由于东魏军队逼近,便与独孤信一起投奔南朝梁。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个难得的奇才,任用他担任文德主帅,封关外侯。

隋朝辟雍砚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杨忠与独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长安,西魏丞相宇文泰喜爱杨忠的勇猛,便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杨忠曾经跟随宇文泰到龙门打猎,杨忠独自抵挡一头猛兽,左手紧抱兽腰,右手拔出兽舌,宇文泰很赞赏杨忠的勇猛。北方人把猛兽称作“揜于”,因此就把“揜于”作为杨忠的表字。同年,杨忠跟随宇文泰作战,捉拿高欢大将窦泰,在沙苑之战大破东魏的军队,因功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襄城县公。

西魏大统四年(538年)河桥之战时,杨忠与五位壮士奋力作战,守卫桥梁,敌军最终未能前进,以战功授任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杨忠后与李远击败黑水一带的稽胡,并同怡峰解除玉壁之围,因功改任洛州刺史。

西魏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时,杨忠率先冲锋陷阵,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不久授任杨忠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魏包围颍川时,蛮夷主帅田柱清凭借险要发动叛乱,杨忠率军前往征讨并平息叛乱。

大统十五年(549年),侯景渡过长江,梁武帝兵败受到重创,南朝梁义阳郡守马伯符献出下溠城投降西魏。西魏朝廷趁此机会,准备筹划谋取汉水、沔水一带,便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15州诸军事,镇守穰城。杨忠以马伯符作为向导,攻克南朝梁的齐兴郡和昌州。

当时,南朝梁司州刺史柳仲礼留下其长史马岫镇守安陆,自己率领一万兵马进犯西魏。起初,南朝梁竟陵郡守孙皓献出其郡前来归附,宇文泰命令大都督符贵前往镇守。当柳仲礼兵到时,孙皓捉住符贵投降。柳仲礼派遣部将王叔孙与孙皓一同守城。宇文泰发怒,命令杨忠率军南征,攻克南朝梁的随郡,活捉守将桓和。一路所经过的城堡和营垒,全都望风求降。

大统十六年(550年)正月,杨忠围攻安陆。柳仲礼听闻随郡失陷,担心安陆守不住,便急忙返回援救。杨忠精选2000骑兵,为了防止喧嚣而暴露意图,令所有的人口中衔着小木棍,乘夜偷袭,在淙头与柳仲礼遭遇。杨忠亲自冲进敌阵,击败并擒获柳仲礼,把他的军队全部俘虏。马岫献出安陆投降,王叔孙杀死孙皓,献出竟陵投降。从此,汉东之地全部归属西魏。

同年二月,杨忠停兵于湕北。萧绎派舍人王孝祀送来其子萧方略作为人质以求和,西魏朝廷答应。萧绎与杨忠订立盟约,约定“魏国以石城为封疆,梁国以安陆为国界,请求按照附庸关系,互送儿子作为人质,发展贸易以通有无,永远作为邻邦和睦相处”。杨忠凯旋,因功进封爵位为陈留郡公,位至大将军。

2.击败南梁镇穰城

大统十六年(550年)十二月,梁元帝之兄邵陵王萧纶在汝南修筑城池召集士兵,准备夺取安陆。西魏安州刺史马祐把这一动向报告丞相宇文泰,宇文泰派杨忠带领一万人前往援救安陆。

大统十七年(551年)正月,梁元帝进逼邵陵王萧纶。萧纶北上,与前任西陵郡守羊思达邀请随州、陆州土豪段珍宝、夏侯珍洽,合谋把人质送往北齐,准备出兵来侵犯西魏。汝南城主李素从前是萧纶的部下,于是打开城门接纳萧纶。梁元帝秘密通报给宇文泰,宇文泰派杨忠率军讨伐萧纶。杨忠围困汝南,李素战死。二月初一日,杨忠在黎明时发起进攻,午后就攻陷汝南,活捉萧纶,将他杀死,并将他的尸体扔在江岸边;同时活捉安乐侯萧昉,也将他杀死。

大统十八年(552年),杨忠再次发兵攻打南朝梁,将汉水以东地区全部占领。

西魏恭帝初年(554年)赐姓杨忠普六茹氏,兼管同州事务。九月,杨忠奉命与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带兵五万进攻南朝梁的江陵。十月,西魏军队从长安出发。十一月,魏军渡过汉水,当时杨忠担任前军,于谨命令杨忠与宇文护率领精锐骑兵先占领江津,然后屯守在长江渡口,切断梁元帝东逃的道路。不久,魏军大败梁军,攻陷江陵,杀死梁元帝。西魏朝廷立萧詧为南朝梁国君,命令杨忠镇守穰城,形成掎角之势。后杨忠又平定沔水流域蛮族各部。

3.立功北周伐北齐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后,杨忠入朝担任小宗伯。北齐军队侵犯北周东部边境时,杨忠出兵镇守蒲坂。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二月,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请求投降北周。三月,杨忠奉命与达奚武率领5000骑兵前往迎接司马消难来降。他们从小路驰入北齐境内500里,前后三次派遣使者与司马消难联络,都没有联络上。到距离北豫州虎牢城30里的地方,达奚武怀疑情况有变,想返回,杨忠说:“我们只有前进赴死的责任,没有后退求生的道理!”于是独自带领1000骑兵连夜赶到城下。虎牢城四面极为高陡,犹如绝壁,只听得城中传来一阵阵巡夜人敲木梆的声音。达奚武赶来指挥数百骑兵退却西去,杨忠指挥剩下的骑兵原地不动,等城门打开进城后,才急忙飞驰通知达奚武前来。北齐镇守城池的将领伏敬远指挥甲士2000人据守东城,点燃烽火,严加警戒。达奚武感到害怕,不想保住城池,于是就大肆掳掠财物,让司马消难和他的部属先回西魏,杨忠带3000骑兵殿后。军队行抵洛水南岸时,将士们都解下马鞍躺在地上休息。齐军追赶过来,到达洛水北岸。杨忠指挥骑兵立即奔驰前往迎击,齐军不敢逼近,杨忠于是慢慢地引领军队平安返回。达奚武不由得感叹地说:“我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健儿,今天在杨忠面前算是服气了!”杨忠因功升任柱国大将军。

武成元年(559年),杨忠晋封随国公,食邑1万户,另有竟陵县食邑1000户,收取其租税田赋。随即担任御正中大夫。保定二年(562年)五月,杨忠升任大司空。

保定三年(563年)九月,朝廷任命杨忠担任元帅,统率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10余人率领步兵、骑兵1万人,与突厥军从北路出发讨伐北齐。朝廷同时命令达奚武率领步兵、骑兵3万人从平阳南路出发,约好时间在晋阳会合。十二月,杨忠留下尔朱敏据守什贲,派兵在黄河边巡逻。杨忠从武川出兵,迅速攻占北齐20多座城池。齐军防守陉岭的山口,杨忠出奇兵奋勇进击,大败齐军。同时留下杨纂屯守在灵丘,准备阻击从后面来的救兵。此时,突厥的木杆可汗、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率领10万骑兵前来会合。

保定四年(564年)正月初一日,杨忠率兵进攻晋阳。当时大雪连下几十天,寒风劲烈,齐军出动全部精锐部队冲出城来。突厥骑兵十分震惊,带着兵马退向西山,不肯与齐军交战。杨忠率领700人和敌军展开步战,阵亡过半。由于达奚武误期不至,周军只得撤军,齐军也不敢进逼。突厥兵趁机放纵兵士大肆抢掠,从晋阳直到平城,沿途700余里,人畜掳掠一空。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使者到夏州迎接慰劳杨忠。杨忠到京师后,宇文邕在宴会上对他大加赏赐。宇文邕准备任命杨忠为太傅,晋公宇文护由于杨忠不肯依附自己,从中作梗,于是授任杨忠为都督泾豳灵云盐显六州诸军事、泾州总管。

隋代青瓷七管瓶

保定四年(564年)八月,杨忠会同突厥再次讨伐北齐,兵到北河后便返回。十二月,北周东征北齐,宇文护出兵洛阳,命令杨忠从沃野出兵,接应突厥兵。由于军粮短缺,杨忠便趁势收服稽胡各部落,送来的各种粮草,塞满道路。后来,由于宇文护首先退军,杨忠也罢兵返回镇所。杨忠因政绩突出,宇文邕下诏赏赐钱30万、布500匹、谷子2000斛。

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因病回京。宇文邕与宇文护曾多次亲临看望。同年七月初七日,杨忠去世,享年62岁,追赠太保,都督同、朔等13州诸军事、同州刺史,原来生前官职照旧,赐谥号“桓”。其子杨坚承袭封爵。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二、宣帝静帝两不为,杨坚代周建大隋

隋室代周,是以禅让方式实现的新旧更替。隋以前的北周,是鲜卑贵族宇文氏统治的政权。宇文氏汉化较深,北周武帝宇文邕统治时期相继采取了一些汉化措施。北周国力日渐强大,同时汉人势力在北方也在扩大。北周武帝灭北齐,中国北部基本统一。

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之后,雄心勃勃,准备先讨平突厥,再征讨南朝。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北周五路大军伐突厥,尚未成行就先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为帝,是为周宣帝。周武帝的死延缓了中国统一的进程。

宇文邕一代英雄,却留下一位极为不肖的太子。周武帝在世时对几个儿子约束很严,尤其是对太子宇文赟,稍有小过就训斥他一顿,并说:“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还少吗?难道我别的儿子就不堪继任大统吗?”他严令东宫官属,每月写详细报告禀明太子一个月的所作所为。这位太子对这一切又怕又恨,只得努力压抑。北周武帝去世后,棺材还摆在宫中未及入殓,宇文赟就骂道:“死得太晚了!”他一即位,就暴露出荒淫好奢的习性来,史称:“宣帝初立,即逞奢欲。”照理说,父母去世须得守丧三年,不听歌舞,不可嬉笑,宇文赟全然不顾丧仪,直接把北齐后主高纬的歌舞班子组织起来,召到殿上,号称“鱼龙百戏”。

宇文家族壁画

宇文赟想起自己过去被父皇杖打的旧事,恨上心头,就问宠臣郑译:“我脚上的杖痕该怪谁啊?”郑译知道皇帝的心思,就说:“应该怪王轨和宇文宪。”宇文宪是当朝的皇叔,年富有为,北周武帝十分敬重,但是宇文赟却十分惧怕;王轨是北周武帝的重臣,北周武帝在世时曾良言劝谏说:“有好父可惜却无好儿。”北周武帝也知道宇文赟不成器,但其他儿子不是无德,就是太小,所以没有采纳。于是,宇文赟派人去诛杀了皇叔宇文宪和王轨。当时宇文宪家中还有皇祖母,仍然被赐死。王轨时在徐州边境,要想逃亡还是很容易的。他对自己的亲人说:“忠义之节,不可以违背。我身负先帝厚恩,常想着尽节报恩,哪里想到获罪于嗣主。我不忍心背德于先帝。”这样的忠臣都要诛杀,宇文氏一点一滴地耗掉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宇文赟做了几个月皇帝,就把大位传给6岁的太子宇文阐,改元大象,宇文阐就是北周静帝。宇文赟不称太上皇,另外创立一个名称,叫“天元皇帝”。因此他在历史上常有两个称号,一个是他的谥号“北周宣帝”,另一个是“天元帝”。

宇文赟在位不到两年就病死了,政权落到了他的杨皇后的父亲杨坚手里。当时宇文阐年少,还是童稚,宇文家族中最有威望的宇文宪也被赐死,再没有人出来和杨坚抗衡。照理说,当朝皇帝宇文阐是国丈的外孙,小皇帝的命运该是安全的。但杨坚的残忍却异于常人,宇文家族自西魏以来已有三四代人,子孙众多,根深叶茂,而杨坚则将其全部铲除。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子孙25家,第二代孝闵帝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宇文邕的子孙12家,天元帝宇文赟的3个孩子全被诛杀,这其中包括杨坚的亲外孙以及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至于宇文氏的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百上千的皇族子孙在失势的一年多内惨遭屠戮。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感叹说:“自古以来得天下之容易者,未如隋文帝。隋文帝身负前朝厚恩,以妇翁之亲,轻而易举就窃得帝位,面对幼弱妇孺大行杀戮,以致宇文氏子孙绝灭。其残忍狠毒,可谓毫无人性!”杨坚建立的隋朝灭亡后,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横遭惨死,子孙居然没有遗种。更巧的是,杀了隋炀帝和他三子的人,正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和北周皇族同姓不同宗)。

杨坚代周,宇文氏家族中还是有人站出来反击。大象二年(580年)六月,杨坚派人传召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入朝,并派韦孝宽前去代理军职。尉迟迥大为恐惧,遂公开起兵反杨,他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随从起兵,两军有10万之众,河南、河北地区全部响应。尉迟迥起兵的同时派人向江南陈朝请求援助,并派人四处招降,一时间整个太行山以东都不在杨氏控制之内。

同月,杨坚令韦孝宽为元帅,调发关中兵起兵平叛。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进驻孟县,此时尉迟迥正在围攻怀州。韦孝宽先派军把尉迟迥的围城部队击败,迫使其后撤,两军以沁水隔岸对峙。杨坚派来援军在沁水之上搭建浮桥,孝宽军奋勇进击,大败尉迟迥的军队,迫使其败退逃亡邺城。在这里,尉迟迥父子又集中了13万全部兵士列阵,企图和韦孝宽决战。两军大战于邺城之下,韦孝宽的军队起先失利退却,邺城的百姓来到城头观看退军。韦孝宽即派弓箭手向墙头射箭,制造混乱,被射的百姓纷纷逃避,喊声震天。韦孝宽趁势猛攻,尉迟迥逃入城楼,并引弓射杀数人,韦孝宽率领士兵穷追不舍。此时的尉迟迥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将,而韦孝宽也已经年过70,两人在城楼上对峙。尉迟迥穷途末路,见此情形十分痛心,痛骂杨坚不仁不义,然后挥剑自刎。尉迟迥从起兵至兵败自杀,只坚持了68日。

在韦孝宽击灭尉迟迥的同时,杨坚还派兵讨平了湖北和四川响应叛乱的司马消难和王谦。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全被平定,杨坚取代北周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只要逐步地确立新朝气象就可以了。大定元年(580年)十二月十二日,北周下诏,鲜卑化时的改姓一律复旧,杨坚才从普六茹坚改回叫杨坚;十三日,杨坚被封为相国,晋爵为隋王。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北朝最后一幕禅代悲喜剧上演,杨坚代周建隋,是为隋文帝。北周正式灭亡。

三、陈霸先受禅建陈,小朝廷动荡衰乱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受禅为帝,是为陈武帝。至此,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建立。陈霸先和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相似,都是出身寒微,靠着军功一步一步地升迁。刘裕有平定桓玄之乱和北伐的两件大功,陈霸先有平定侯景之乱和保卫建康的大功,受禅登基都可谓实至名归。这两人登基之后,都是没当几年皇帝就去世了,各自留下一大笔家业。但是这两朝又有很大的不同,刘裕身处南朝之初,南方王朝的国力还稍强于北方,刘宋在和北方的对峙中能讨到不少便宜;陈霸先建立的陈朝运气就要差得多,时至南朝末年,北方的北周和隋朝冉冉升起,他苦心建立的陈朝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王朝。

陈朝立国之初,长江北岸是凶暴的北齐;蜀中和湖北荆襄是北周和西梁;江南内部还有若干不愿与他合作的势力,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琳。他本是西陵梁元帝手下的大将,但却对萧氏忠心耿耿,对陈霸先的禅代非常不满。陈朝建立之后,王琳就立了一个梁元帝的孙子萧庄做皇帝,公开和陈朝唱“对台戏”。陈霸先派去讨伐的军队都被他打得大败,只是由于王琳的后方屡被西陵骚扰,只得与陈霸先讲和,不然陈朝能否顺利立国,还真是个未知数。

永定三年(559年),只当了三年皇帝的陈武帝陈霸先去世,他的侄儿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王琳再度发兵进攻,陈蒨派出大军前去抵抗,两军在长江上相持达100多天。这时候,北周又来骚扰王琳的后方,王琳十分紧张,急率水军东下企图速战速决。芜湖水战一役,王琳大败,只得只身逃往北齐。陈朝的军队一路进逼,夺回了王琳的领地,还把北周南侵的军队逼回北方,取得了湖北东部地区。至此,陈朝才真正站稳了脚跟。

陈霸先

在平定外患的同时,陈朝内部还发生了一起骨肉相残的事件。陈霸先的儿子陈昌早年陪侍梁元帝萧绎,西陵陷落时,陈昌连同被俘。北周看重陈霸先的政治前途,就一直好生养护着陈昌,以便将来进行要挟。陈霸先去世之后没有嗣子,只得让皇侄陈蒨即位。北周见到时机成熟,就放陈昌回国,明眼人都知道北周是想给陈朝制造内乱。陈昌回国的路上给当朝皇帝陈蒨写了一封信,据说这封信写得非常无礼,史书的记载是“辞甚不逊”,但我们大概猜得出这封信是指责陈蒨窃国自立,逼迫他赶紧交出皇位。这位身边无兵、无勇的天真皇子就这样一路南行,做着他的皇帝美梦。倒是陈蒨颇有些紧张:这帝位原本该是那位皇子的,一点儿也不错;但他的帝位却绝对不是窃取的,乃是名正言顺继位受取的皇帝,凭什么就该让出啊?陈蒨的心肠还算忠厚,懊恼之余说了一句:“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他边上的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主动让位的天子?”陈蒨这才醒悟过来,于是决定除掉陈昌。陈昌一入境,陈蒨就下诏让侯安都去迎接。过长江时,侯安都便把陈昌推入长江淹死了,对外则宣布陈昌由于船坏溺死。灵柩运到建康,陈蒨亲自迎接,大哭了一场,并把陈昌风光大葬。这位天真贪心的皇子就这样主动送掉了性命。那位杀人帮凶侯安都也没得到好下场,他自恃有功,不守法度,陈蒨寻了一个借口,将其杀死。

陈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功绩是讨平内部的叛乱,维护小朝廷的统一。陈文帝去世之后,太子陈伯宗即位,皇叔安成王陈顼执政。叔侄两人不和,皇帝陈伯宗想夺安成王的权力,于是联络外将起兵,但兵败被废。安成王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

陈朝立国以来内乱外患不断,积贫积弱,甚至达到卖官敛财的地步。但是新即位的陈宣帝却是位喜欢事功的君主。北齐政局混乱时,他派出大将吴明彻北伐,想一举荡平叛将王琳的威胁。北周正是宇文护执政的时候,其没有进取之心,这使得陈朝的北伐显得格外具有优势,因此连克历阳、合肥、寿阳等地,竟一举收复了淮南。陈朝上下十分惊喜,但是他们却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时北齐处在衰乱时期,又不信任王琳,不给他派兵,又不准他在淮南募兵,还派人去监督他。王琳是梁朝末年的名将,因为忠于萧氏而仓皇北逃,后来竟因为无兵可带而被擒,实在是虎落平阳。吴明彻的军队抓住王琳,他的军队中倒是有很多人认识这位老长官,十分伤感,纷纷恳求吴明彻不要杀他。吴明彻怕闹出事端,还是把他杀掉了。

北齐灭亡的时候,陈朝想趁乱抢劫,夺得淮北地区,于是命令吴明彻进军。他们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不明白此时的对手宇文邕是何等的英雄。吴明彻的军队走的是淮河泗水一线,北周军用铁索联结了几百只车轮放到泗水河道里,堵住了大军的归路。陈将萧摩诃劝吴明彻,趁北周军的部署还没有成形的时候发动进攻,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吴明彻竟然没有听从。等到水路断绝之后,萧摩诃劝吴明彻率领大军突围,他率领骑兵断后。但是吴明彻决定自己亲自断后,让萧摩诃用骑兵冲击。萧摩诃果然冲出了重围,但是吴明彻所属的三万军却全军覆没,吴明彻被俘。不久北周反攻,派出名将韦孝宽一举吞并了淮南全境,陈朝多年来北伐的成果全部拱手相让。

吴明彻的北伐是南朝的最后一次北伐,其成果不可谓小,但却是趁北齐内乱侥幸所得。无奈陈朝君臣没有看到这一点,贪功冒进,损失惨重,实在让人扼腕。

陈宣帝在位14年,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北方强大的隋朝建立起来,灭亡南朝的形势已经很清楚了,但是陈朝还处在纷乱的宫廷政变当中。即将嗣位的是太子陈叔宝,但是他的弟弟陈叔陵却对皇位虎视眈眈。在先帝的灵柩前,陈叔宝跪伏哀哭,陈叔陵抽出一柄刀朝太子的颈后砍去,太子受重伤昏倒。幸而太子的生母和乳母极力拉扯保护,陈叔陵弑兄才没有得逞,后陈叔陵欲逃跑,他挣脱出去之后,回到其府上召集府兵,释放囚犯充兵,纠集了近1000人的队伍前去皇宫夺位。宫里得到消息,派人紧急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入宫讨贼。萧摩诃带了马步兵士,轻而易举地杀了陈叔陵。那位受伤的陈叔宝这才坐稳帝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后主。

四、风花雪月陈后主,荒嬉误国台城曲

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是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582—589年在位),史称陈后主。陈宣帝陈顼嫡长子,母为皇后柳敬言。

陈叔宝颇有文才,诗词曲赋的水平很高,曾写过很多辞情并茂的好作品。后主尤其擅长写艳诗,会谱曲,这样的人当个清客闲人或者富家子弟,大概能有一番成就,可惜他却是一国之君,这些才华反而让他陷入奢侈淫靡的生活里。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皇帝真不少见。

陈后主极端宠爱张贵妃、龚贵妃、孔贵妃,为她们建造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大量使用沉香、檀香等名贵木材,用金玉珠翠装饰,室外积石成山,引水为池,种了许多奇花异卉。后主自己住临春阁,张贵妃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住望仙阁,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对于政事,他任用贪敛成性的沈客卿,提高税收,导致商人纷纷破产,史书有“后宫曳绮绣,厩马余菽粟,百姓流离,僵尸蔽野”的说法。

陈后主

在对待朝臣上,陈后主也极尽荒唐之事。他见到大将萧摩诃续娶的夫人任氏妙年丽色,貌可倾城,就唆使张贵妃和任氏交好,然后把任氏诱到宫中与陈后主偷情,陈后主常常留其过夜。萧摩诃听说妻子与后主有奸,大怒道:“我为国家苦争恶战,立下无数功劳,才得打成天下。今嗣主不顾纲常名分,奸污我妻子,玷辱我门风,教我何颜立于朝廷!”后来隋兵南渡,萧摩诃全无战心,兵败被擒。

陈后主在南朝荒淫放纵的消息传到隋朝,刺激了隋文帝杨坚的统一之心。杨坚召集群臣讨论,多无异议,于是下诏讨陈,书写后主20大罪,抄写30万纸,遍谕江南。大臣们劝说:“兵行宜秘,如此大张旗鼓地宣布,恐不相宜。”杨坚说:“若他能知而悔败,我也不必如此。我将奉天行诛,何必遮遮掩掩?”于是大修战舰,命令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人率兵51万分道直取江南。杨素率领的水军和杨俊率领的水陆军互相配合,斩关夺隘,攻城略地,一下子占领了荆襄长江上游地域,牵制了陈军的3万水师。王世积统率的中路水军直下江西地区,燕荣一路水军甚至南下深入迂回,形成对建康的战略包围,高颎率一部水军迫降了护卫京城的陈朝水军。几路水军有力地压制了陈朝各路守军的抵抗,建康失去羽翼,危如累卵。

相比隋朝各路进攻,陈军的防卫则显得非常糟糕。隋朝虽然号称50余万大军,但是水军只占一半,和陈朝的20万守军在数量上不相上下,若指挥得当,尚可一战。陈朝在建康附近屯兵10万,到后来居然无所作为,可见陈朝的军务之坏。

隋军渡过长江,一路深入,各地州郡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传来,陈后主依然赋诗不辍,高歌纵饮。他认为这是边将们在假传情报,笑着说:“往日齐兵三次来攻,北周两次来袭,无不败退而去,这次隋兵又算什么呢?”边上的宠臣孔范也说:“长江天堑是自古以来隔断南北的界限,隋军岂能飞渡,不过是边将想要邀功,因此妄言危急。我原来做小官时也常嫌官小,也恨不得北骑来攻,这样我就可以官升太尉了。”他的这番诙谐话引得陈后主哈哈大笑,再不理睬边将们的战报。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二十日,隋将韩擒虎所部抵达雨花台地区,守将任忠迎降,引韩擒虎从朱雀门进入建康。几乎与此同时,贺若弼所部也从北掖门入城。陈朝的大臣们全部奔忙散去,陈后主身旁不见一人,只有尚书仆射袁宪站着没走。后主急道:“朕从来待诸卿不薄,今天事急,众人皆弃我而去,只有卿留下,不遇岁寒,哪能知道松柏?不是朕无德,都是江东衣冠士族的道义丧尽,这才弃我而去。”到这个时候,陈后主还坚信自己无错,可谓不思悔改。说完之后,陈后主就想找个地方躲藏起来,袁宪拉住他说:“北兵进入皇都,料想不会加害。事已至此,陛下何去何从?不如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陈后主哪里有萧衍的定力,一扯衣襟,下榻急走说:“锋刃之下,岂有儿戏?朕自有计。”他哪里有什么计策,不过跑到后堂景阳宫,拉上张贵妃、孔贵妃,让内侍把他们三人并作一束,垂入井中。隋兵入宫,抓住内侍问后主藏在哪里,内侍指着井说:“这里。”井里漆黑,隋兵向井中呼喊也没有人答应,于是隋兵就假装要往里面扔石头,这时里面才有求饶的声音。隋兵放下绳子准备将人拉出,用绳子向上拉的时候感觉极其沉重,士兵们原以为是后主体胖,拉出来才看到是一束三人,隋兵哈哈大笑。

陈后主荒嬉误国,狼狈被擒,成为千古笑话。关于这段历史,很多诗歌皆有描述。例如杜牧的《台城曲》有诗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这个张丽华就是张贵妃。

隋灭陈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继晋灭吴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陈朝被灭之后,隋文帝以陈朝宫殿奢华太甚,下令将宫殿楼阁拆毁烧掉。当年尉迟迥叛乱被平的时候,邺城的旧朝皇家建筑也被烧毁。隋文帝自负爱好节俭,厌恶奢华,但在这两件事情上却做得极为出格,可谓罪孽深重。杜牧的《台城曲》里感叹“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感慨颇深。

陈朝君臣被押解到长安后,除了几个奸臣被放逐之外,大部分人都得到善待。隋文帝对后主颇为宽和,问他有什么愿望,后主竟提出“愿得一官号”。隋文帝听了感到很意外,对边上的人说“陈叔宝全无心肝”。这位优游欢乐的亡国之君和隋文帝杨坚同年去世,新即位的隋炀帝杨广谥之为“炀”。这个“炀”字在古代谥法里是“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的意思,是最坏的评价。讽刺的是,隋炀帝死后也得到了这一“荣誉”称号。 kRLTRPfuQD9aj6iNUcDO6o/NnkxWG+qK5GiNUQ30N2fWajpxh0/mZfgeA8zEbh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