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宗室名臣

一、肺腑之亲任帷幄,君臣相得唯圣贤

耶律曷鲁(872—918年),字控温,又字洪隐,契丹迭剌部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同族兄弟、心腹大臣,他为耶律阿保机掌控契丹政权、统一草原、登基称帝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阿鲁敦于越,是辽国开国二十一功臣之首。

耶律曷鲁出身于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耶律匣马葛是耶律匀德实(耶律阿保机的祖父,追封简宪皇帝)的哥哥。耶律曷鲁的父亲耶律偶思在遥辇可汗时期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军事首领),耶律曷鲁是家中长子。他生性朴实厚道。幼年的时候就与耶律阿保机交游,耶律阿保机的三伯父耶律释鲁觉得他们奇异不凡,说:“将来光大我们家族的,必定是这两个孩子。”

耶律阿保机成年之后,二人互换裘服、马匹结为好友,然而耶律曷鲁侍奉耶律阿保机更为小心了。适逢耶律滑哥杀害其父耶律释鲁,耶律阿保机对耶律曷鲁说:“滑哥杀父,猜度我一定不会相容,将会反过来害我。现他归罪于台哂自行解脱,我姑且跟他交往。这个贼子我是不会忘了他的!”从这以后,耶律曷鲁总是佩着刀跟随耶律阿保机,以备不测。相处很久以后,耶律曷鲁的父亲耶律偶思病了,召见曷鲁说:“阿保机天授神机,神妙莫测,你要带领各位兄弟忠心侍奉他。”不久耶律阿保机前来探病,耶律偶思握着他的手说:“你乃绝世之奇才。我儿子曷鲁,将来可委以重任,我已经跟他说了,要他追随于你。”接着又将几个儿子都托付给了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担任挞马狘沙里(管率众人之官。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之后,开始参与部族事务,耶律阿保机向来有大志,而且了解耶律曷鲁的贤能,每逢讨论军国大事,他都要求耶律曷鲁讲述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视他的看法。

在契丹向外扩张的过程中,耶律曷鲁屡立战功,他先是率领数骑招抚小黄室韦归附契丹,立下大功。在接下来契丹讨伐越兀部与乌古部的战争中,耶律曷鲁作为前锋,也接连立下了战功。

耶律阿保机担任迭剌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张,率军讨伐奚部,奚部首领术里凭借险阻修筑工事,耶律阿保机率军久攻不下,就命令耶律曷鲁拿着一根箭杆前往奚部招降。耶律曷鲁进去之后,就被对方拘执。但他没有惊慌,而是开始劝降,他对奚人说:“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际上是一族。我们夷离堇对于奚人怎么会有侵犯凌辱之心呢?汉人杀了我们的祖先奚首,夷离堇恨之入骨,日夜思量要向汉人报仇。只是势力单弱,派我来向奚国求援,送箭来以表明信用罢了。夷离堇受命于天,以仁德安抚属下,所以能有这么多兵力。今日奚国杀我,违天理背大德,没有比这更不好的选择了。况且兵连祸结,将从此开始,这又难道是国家之福吗?”术里为他的话所感动,便降顺了。

耶律阿保机担任于越之后,秉持国政,想任命耶律曷鲁为迭剌部夷离堇。耶律曷鲁推辞了,他对耶律阿保机说:“贼人就在你身边,我不能远离你到别的地方去任职。”

耶律阿保机讨伐黑车子室韦,幽州刺史刘仁恭派养子赵霸率兵去救援黑车子室韦。耶律曷鲁得知后,就伏兵于桃山,等赵霸的人马有一半进入伏击圈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与耶律阿保机合兵攻击,斩首、俘虏了很多敌军,接着乘势降伏了室韦。

唐天祐二年(905年),李克用邀请耶律阿保机到云州相会,二人会见的时候,耶律曷鲁侍立在阿保机的身旁,李克用看了看耶律曷鲁,用赞许的语气问耶律阿保机:“这位高大威猛的男子是谁?”耶律阿保机回答说:“这是我们家族的耶律曷鲁。”

唐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去世,遗命推选耶律阿保机为汗。契丹群臣奉遗诏请立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推辞说:“当年我们祖先夷离堇雅里曾经以不该立而加以推辞,现在你们又这样说,是何道理?”

耶律曷鲁进言说:“从前我们祖先的推辞,是因为遗旨没有提到,符瑞没有出现,只是为国人所拥戴罢了。现在先君言犹在耳,天赐神瑞,人心所向,天与人如出一辙。天命不可违背,人心不可拂逆,而君命也不得违抗。”

耶律阿保机说:“遗旨是有,你又怎么知道我继位是天命所归?”

耶律曷鲁说:“听说于越您出生之时,神光照天,奇香布满帷帐,梦中受到神人教诲,皇上钦赐金佩。上天向来不会私恩于人,必应于有德之人。我国衰弱,长期受邻近部落欺侮伤害,因此天生圣人来兴隆之。可汗知道天意,所以有此遗命。况且遥辇九营,繁密如棋,并非没有可立之人;臣民们一同倾心于于越您,此乃天意。当年于越的伯父释鲁曾经说:‘我好比是蛇,侄儿好比是龙。’顺天时成人事,机不可失。”

耶律阿保机仍不肯答应。当天夜里,特地召见耶律曷鲁,责备他说:“众人借遗命逼迫我,你难道不了解我的心,也随大流吗?”

耶律曷鲁说:“从前夷离堇雅里尽管推戴之人多,还是加以推辞,而立阻午为可汗。十几代相传下来,君与臣的名分已乱,法纪之准则也被破坏。委身投靠别国,好比垂饰物之依附于大旗。战事纷纷扰扰,百姓疲于奔命。兴王之大运,就在今日。应天命顺人心,以报答先君之遗命,实在是机不可失。”

耶律阿保机这才答应继位。次日,即皇帝位,命令耶律曷鲁总揽军国事务。

当时法令礼俗还未走上正轨,国家用度不够充足,随从人员还不齐备;而诸弟耶律剌葛等人总是心存非分之妄想(契丹可汗实行的是家族世选制,即可汗之位转入耶律氏后,可汗就都要由这个家族的成年人担任,每三年选一次,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剌葛等人都有当选可汗的可能)。耶律阿保机在宫中和行营开始设置腹心部,选择各部强壮健儿2000余人充任,这支心腹部队就由耶律曷鲁及萧敌鲁总管其事。不久诸弟之乱发生,耶律阿保机命令耶律曷鲁总领军事,讨平乱事,因平乱之功被任命为迭剌部夷离堇。

当时百姓历经战乱之苦,焚掠之余,日益凋敝,耶律曷鲁担任迭剌部夷离堇之后,安抚、协调有方,牲畜一天天变多,百姓日用变得富饶起来,接着又出兵讨伐反叛的乌古部,大破之。乌古部从此震恐,再也不敢反叛。在政治、经济、军事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耶律曷鲁请求制定朝仪,建元,率百官奉上皇帝尊号。耶律阿保机在备礼受册称帝之后,拜曷鲁为阿鲁敦于越。阿鲁敦,是契丹语“盛名”之意。

在随后耶律阿保机讨伐西南各部族的战争之中,耶律曷鲁又多次担当前锋,为征服西南诸部立下战功。

辽神册二年(917年)三月,耶律曷鲁随耶律阿保机进攻幽州,在可汗州以西与后唐节度使周德威会战,大败其军,并乘势包围了幽州,但在周德威的激烈抵抗之后,未能攻下幽州。耶律阿保机因时值酷暑而班师,留下耶律曷鲁与卢国用围困幽州。秋八月,李存勖派遣李嗣源等人救援幽州,由于后唐援兵接连而至,耶律曷鲁等人因兵少无援,撤围北还。

辽神册三年(918年)七月十四日,耶律曷鲁病亡,年47岁。耶律阿保机闻讯后惊悸悲痛,久久不能平复,下诏停止上朝三日,所赠助丧财物远过其他臣子所能享受的。

耶律曷鲁病重之时,耶律阿保机前往探视,问他有什么想说的。耶律曷鲁说:“陛下您圣明贤德,宽厚仁慈,天下归心,帝业兴隆。臣既已受您的宠爱恩遇,就是死了也已无憾。只有分散迭剌部的议案尚未决断,希望您赶紧实行。”及至逝世,耶律阿保机流着泪说:“他要是再活三五年,我的谋划就可以全部实现了!”

耶律曷鲁下葬之后,耶律阿保机下诏赐其阡(通往坟墓的道路)名为宴答(契丹语“宴答”就是蒙古语的“安答”,义为“盟友”“义兄弟”),墓葬所在的山赐名于越峪,并下诏立石纪功。

二、戎马一生战功著,休兵息民与宋和

耶律休哥(?—998年),字逊宁,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军事家,隋王耶律释鲁之孙,南院夷离堇耶律绾思之子。

耶律休哥少时即有公辅之器。辽穆宗时,乌古、室韦二部背叛辽国,耶律休哥随北府宰相肖斡讨乌古、室韦,叛平兵还。辽穆宗应历末年(968年),升职为惕隐。

辽景宗乾亨元年(979年),宋军北征伐辽,南京(今北京)被围。辽景宗命耶律休哥率五院军往救南京,抵御宋军。于是耶律休哥率军至高梁河,遇宋太宗亲率的宋大军。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兵分两路击宋军,宋军大败,死伤甚众,辽军乘胜追敌30余里,斩首宋兵万余人。耶律休哥也身负三处创伤。第二天早晨,宋太宗赵光义南逃而去,耶律休哥因伤创不能骑马,坐轻车率军士追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无法追上而还。高梁河大捷,辽景宗论功行赏,耶律休哥以战功受知于辽景宗,从此执掌辽国兵权。

此年冬,辽景宗命韩匡嗣、耶律沙伐宋以报上次宋兵围燕之仇。耶律休哥率本部兵随韩匡嗣与宋兵战于满城。第二日将要复战,宋人请降,韩匡嗣信以为真。耶律休哥说:“彼军众多而齐整,且有锐气,必不肯就此屈降,此乃诱我之计,应严兵以待。”韩匡嗣不听。于是休哥引兵登高而视,须臾,宋大兵至,军鼓声震天动地,将士皆疾驰而来。韩匡嗣仓促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辽士卒也弃旗鼓而逃。耶律休哥急忙整兵进击,宋兵才稍退却。辽景帝闻知,诏命耶律休哥总领南面戍兵,为北院大王。

乾亨二年(980年),从辽景宗攻宋,率前锋军围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杀宋守将张师,之后又大败南宋援兵于南易水南,班师回朝后授于越。

统和元年(983年),耶律休哥任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务,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太祖、太宗两任皇帝的一块心病,总想以武力从契丹人手里夺回。统和四年(986年)一月,宋太宗再次决定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次,宋军兵分三路发动攻击,三路大军的统帅都是当时的名将,东路军主将为曹彬、中路军主将是田重进,西路军主将是潘美和杨业。宋太宗的战略意图是三路齐发,由曹彬部屯兵雄州、霸州,实施佯动,持重缓行,声言取幽州,吸引契丹军主力于东路,使其无暇西顾,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后诸州,最后再汇合三路大军攻取幽州。

三路宋军先后出发,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辽国方面直至同年的三月初六才得到消息。针对宋军三路大军压境的紧迫之势,精明且善于用兵的承天太后萧绰采取各个击破的对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对付威胁最大的宋东路军,寻机将其歼灭后,再转移兵力对付力量较弱的中西二路宋军。于是,承天太后萧绰命令耶律休哥率军先发对付东路宋军曹彬部;派大将耶律斜轸率军增援诸州,对付中路宋军田重进部和西路宋军潘美部;萧太后与辽圣宗随后又亲率精骑数万南下迎战。

三月初,宋军开始进攻,东路宋军连败辽军,攻占辽国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等多个城池。辽国南京(即幽州)守将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之前,自知寡不敌众,避免与宋军争锋,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暗潜部分兵力设伏宋军侧后,断其粮道,疲惫宋军。曹彬部宋军占据涿州仅10多天后,就因为粮草不济便退兵至白沟(今河北容城东北)。中路军田重进部在飞狐口击败辽军,擒辽将大鹏翼,攻占多个城池。西路潘美军也击败辽军,也先后攻占了多个城池。

此时,宋太宗认为曹彬部宋军退军是重大失策,严令曹彬率军沿白沟河进军,养精蓄锐,待机北进。曹彬部下诸将听说中西两路军连克州县、屡战屡胜,因此求功心切,都主张出战。曹彬听信诸将意见,在补充粮食后,引军北渡白沟河,与耶律休哥军对垒。宋军结方阵,堑地两边而行,向涿州进军。耶律休哥以一部兵力阻击东路宋军,使得宋军且行且战,行动迟缓,100里路竟走了20天。由于途中缺水,曹彬部宋军困乏不堪。

到达涿州后,曹彬得知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大军已经到达涿州东面50里处,有会同耶律休哥军钳击东路宋军之势。于是,曹彬命部将卢斌携带城中民众先行向南撤退,亲率主力断后。发现宋军撤退后,耶律休哥迅速抓住战机,立即率领精骑发起追击。当时,天降大雨,败退的宋军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士气低落,“无复行伍”,将领也无法控制,5月初,耶律休哥的骑兵在岐沟关追上了逃跑的宋军,这支疲惫之师霎时崩溃,曹彬率领溃军连夜抢渡拒马河,慌乱中人马自相践踏,伤亡甚众,知幽州行府事刘保勋、开封兵曹刘利涉父子、殿中丞孔宜等人溺死河中,宋军残部逃至易水南岸,又被耶律休哥的骑兵追上,前后死者数万人。

宋太宗得知东路宋军惨败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急令中路军退守定州,西路军退屯代州。随后,辽军又迅速向中路和西路宋军发起进攻。结果,中路宋军不战而退,只剩下潘美和杨业率领的西路宋军孤悬敌后,形势危急。宋西路军监军使王侁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令杨业率兵出击。杨业原本不同意孤军深入,可监军使王侁讥讽杨业说:“君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被迫率兵出战,结果全军被歼。杨业本人也受重伤后,被辽军所俘,绝食三日触碑而死。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

宋军在岐沟关一战遭到惨重失败后,北宋政权便完全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耶律休哥因功封宋国王。

同年末,与太后会兵,在君子馆之战中全歼宋军数万。

统和六年(988年)冬,耶律休哥率辽军大举南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8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率精锐铁骑直扑唐河。李继隆一面招来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设下2000名伏兵准备背后偷袭。耶律休哥很快发现了宋军伏兵,他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辽将耶律休哥亲率骑兵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战,然后全力冲击。勇将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荆嗣军抵敌不住,且战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辽军见势迅速杀过河桥。

李继隆下令田敏带领其数百名静塞骑兵来到阵前,田敏不负众望带着骑兵“摧锋先入”。李继隆、荆嗣、郭守文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1.5万级,获马万匹,耶律休哥首尝败绩。

统和七年(989年),耶律休哥再率3万铁骑南侵,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放弃威虏军。李继隆表示反对,他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万人,毅然出发运粮,归途中渡过徐河后遭到耶律休哥追击。李继隆派麾下大将尹继伦偷偷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正在用餐。不及防备,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耶律休哥此时正在吃饭,见此情形丢掉筷子,被短兵砍伤手臂,伤得非常严重,狼狈撤退,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组织反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范廷召领兵杀到增援。辽军败状据《宋史》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在曹河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

同年,宋廷派刘廷让等乘夏日水涨来攻易州。易州辽军守将颇为惧怕。耶律休哥独率精锐迎战于沙河以北,杀伤宋兵数万,获辎重不可计,俱献于朝廷。萧太后嘉赏耶律休哥之功,诏令此后入朝免拜、不用称名。

从此,宋兵不敢再出兵北犯。当时,宋人欲止儿啼,就说:“于越至矣!”所谓于越,就是指耶律休哥,颇有古时的“张辽止啼”的风范。

耶律休哥认为燕民疲敝,便省赋役,恤孤寡,禁止戍兵侵犯宋境,即使对方的牛马跑到境内也主动归还。因此远近向化,边境以安。

统和十六年(998年),耶律休哥去世。

三、契丹第一女英豪,铁马红颜萧太后

萧绰(953—1009年),小字燕燕,宋称雅雅克。原姓拔里氏,后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萧绰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父亲萧思温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的族弟忽没里之子,母亲则是辽太宗的长女燕国公主吕不古。萧思温又通晓书史,有三个女儿,萧绰最小。萧绰自幼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干家务活,几个姐妹草草地就收场了,唯独她还在继续仔细地擦,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道:“此女必成大事。”随着年龄的增长,颇有姿色,在草原上赢得“细娘”的美称。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萧思温封锁消息,协助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景宗耶律贤早已对“细娘”垂涎欲滴,萧思温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保宁元年(969年)三月,辽景宗在封赏萧思温的同时,迎娶了17岁的萧绰,封为贵妃,五月册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萧绰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

萧绰

耶律贤即位之初,尚能针对累朝积弊进行一些改革,但没多久就渐趋荒怠。又因沉湎酒色,身体更加虚弱,甚至连马都骑不上去,整天阴沉着脸,即使佳节朝会之际也难绽出一丝笑容。不久,耶律贤病情越发沉重,经常不能视朝,只好命萧绰临朝决事,所有赏罚征讨皆由萧绰裁定,萧绰由此发挥出她的雄才大略。

辽朝自世宗以来,贵族内部围绕争夺皇权展开的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尤其是辽穆宗耶律璟时期的残暴统治,严重激化了矛盾,造成国势中衰,统治力量大大削弱。

萧绰之父萧思温因权势过大,遭到妒忌。保宁二年(6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高勋和女里合谋派人刺杀了萧思温。萧绰虽受一定刺激,却没影响她治理朝政。她重用了一大批具有文武才干的汉族、契丹族官员,分居要职,如令韩匡嗣任南京留守,室昉升任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名将耶律从哥、耶律斜轸分任北、南院大王。经过对内政的初步整顿和改革,使辽朝开始出现了“中兴”的转机,在对中原王朝的战争中也开始扭转了辽世宗、辽穆宗以来的被动局面。保宁八年(977年),辽景宗为了便于皇后参决朝政,特“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从此,萧绰便合理合法地步入政治历史舞台,成了辽朝实际上的最高主宰。

这时,中原已建立了宋王朝,经过宋太祖赵匡胤的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南的地区。保宁十一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试图乘胜收复幽州。当年六月,宋军由太原移师河北,连克数郡,包围了幽州。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任留守,日夜登城抵御,等待援军。幽州是军事重镇,又是辽朝的南面门户,萧绰忙命耶律休哥率五院部精锐前往救援,同时命耶律斜轸在昌平得胜口一带设伏,由此可见其足智多谋、熟谙兵法之一斑。耶律休哥先以5000弱兵去幽州引诱宋军主力,再选精骑3万,夜间从小道绕到来军背后,发起猛攻,在高梁河(今北京西北)与耶律斜轸左右夹击,宋军惨败,全线溃退。赵光义背上中了流矢,乘坐驴车遁逃。宋军横尸遍野,丢盔弃甲,辎重堆积如山。

沉疴缠身的辽景宗虽经多方医治,病势却日重一日。乾亨四年(982年)九月病死,遗诏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萧绰正式临朝执政。

萧绰面临着的是母寡子弱,处理对内应付旧势力反扑、对外对付宋朝新的军事进攻的两大难题。她首先在用人上做了新的调整:一方面提拔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以加强边防;另一方面继续大力重用汉官,除了老臣室昉仍居北府宰相要职之外,一些新的人才如邢抱朴等也相继委以重任。

此外,萧绰命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同为顾命大臣,实为左膀右臂。耶律斜轸是军权在握的重臣,当年被萧绰之父萧思温引荐入朝,并娶萧绰侄女为妻,自然被视为心腹。自此二人掌管兵权,鼎力相助,萧绰才有了喘息之机。为稳定政局,萧绰对辽景宗时的一批老臣,不论文武,只要其忠贞不贰,德高望重,一概采取安抚与重用,逐渐形成了以萧绰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三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取得了一些胜利。

萧绰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后亲带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

五月,萧绰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曹彬所部大败。

萧绰腾出兵力,转而对付西路宋军,极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下令西路军全线撤退。宋军士气低落,一路连吃败仗。杨业得不到后方有力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之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杨业本人也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触碑殉国。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则大受打击,未曾对敌便已经失了信心,无法守住已经夺得的土地。辽国顺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统和十七年(999年),耶律斜轸病死,韩德让兼任北府宰相,总知契丹、汉人两院事,拜为大丞相,晋封齐王,位兼将相,总揽了辽朝军政大权。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偶患小病,萧绰和辽圣宗隆绪都要祷告山川,遍召天下名医诊治,朝夕不离左右。按照辽制,其权势已仅次于帝后。随着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日益加深,韩德让在萧绰手下所享受的这一系列宠遇,已经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个佐命功臣所应有的范围。除了萧绰政治上的需要外,还有一些感情因素。萧绰把韩德让当成了自己励精图治的股肱之臣,而且与他建立起了形同夫妻的亲密关系。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相传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辽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之后任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不管下嫁的事是真是假,但萧绰对韩德让的宠爱和器重是有目共睹的。涿州(河北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只因不愤韩德让与“承天皇太后”关系亲昵,言语中对韩德让有失恭敬。结果,在大庭广众之下,韩德让竟然将耶律虎古活活击毙。还有一次,萧绰观看马球比赛。韩德让出场时,契丹贵族胡里室不小心将韩德让撞下马。萧绰见状勃然大怒,当即将胡里室斩首。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二月,萧绰取消耶律隆绪与韩德让的君臣名分:赐给汉人韩德让契丹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并封“晋王”,隶属“季父房”。从此,小皇帝圣宗耶律隆绪便不再称呼韩德让臣子,而是改口叫“叔叔”了。一如辽国历代皇帝和摄政太后,韩德让也拥有私人“斡鲁朵”(宫帐)、属城,万人卫队,享受辽国“太上皇”的优厚待遇。由于韩德让没儿子,“承天皇太后”萧绰便规定:皇室的每一代都要贡献一个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裔。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萧绰领着辽圣宗耶律隆绪、韩德让,率20万辽国精锐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北宋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绵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30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萧绰当朝虽久,却缺乏姻亲之助,就连两个姐姐也未必与她一条心,存在着爆发政变的潜在危险。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萧绰为了寻求以韩氏家族为首的汉族官员的支持,投进了倾心已久的韩德让的怀抱。他们通过调整朝廷各部门的权力分配,剥夺贵族的兵权等措施,基本上使辽景宗驾崩时的局面得以扭转。韩德让还知人善任,荐举好学博古、颇有吏干之才的邢抱朴担任参知政事。耶律乌不吕曾因事顶撞过韩德让,韩德让当时十分生气,但他认为耶律乌不吕材堪大用,后来仍保荐其担任统军使。韩德让又主动密切与耶律斜轸、室昉等人的关系,结为好友,凡事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使辽朝最高统治集团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萧绰在韩德让等番汉臣僚的得力辅佐下,顺应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历史趋势,仿效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她解放部分奴隶,把原先属于宫帐的俘户奴隶加以改编,分别设置为部族,获得平民的身份,把旧部落拆散,编成新的部族,使其分别归属于南、北二府,分镇于边疆,这既大大削弱了奴隶制的成分,也瓦解了契丹旧贵族们的势力。萧绰还诏令朝中及地方各级官员必须执行法令,要敢于抵制包括朝廷使者在内的无理索求,对上级不得阿顺,还以是否廉洁作为考课官员的标准,规定各级职官凡有贪暴害民者,立即罢免,终身不用,能清勤自持者,随时升擢。并禁止皇室外戚受贿,一旦发现,与常人同罪。有个名柘母的太师,就因犯了“迎合阿顺”之条,被她责打了20大棍。萧绰统和十年(992年),派参知政事邢抱朴到各地稽察官员的政绩,把一批贪官绳之以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者则破格提升,从而大得人心。萧绰言行一致,既得益于韩德让的襄助,也在于自身的智慧、胆略、品德和才华。而大辽亦因经过一番任贤去邪的整顿,使吏制大为改观,政治走向清明。萧绰还在统和六年(988年)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录取名额逐年增加,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就有畅吉等23人及第,科举不但使越来越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被吸收到朝廷中来,受到重用,而且促进了辽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如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第一的宛平(今北京)人张俭,就历任知枢密院事等职,成为一代名臣。萧绰明令取消“同罪异论”的旧制。辽朝前期,法律混乱,有浓厚的奴隶制色彩和严重的种族偏见,如契丹人打死汉人,只赔偿牛马就算了事,若汉人打死契丹人,除他本人斩首,家属还要被没为奴隶。萧绰却反其道而行之,明确统一汉律,规定契丹人犯了法的由汉官审理。用法务从宽减。实行“上诉”制度,允许自以为冤枉的罪犯上告诉冤。辽律原先规定,凡是叛逆之家,兄弟之间即使不知情也要连坐受罚。下令废除谋逆罪中的连坐之法。萧绰的这一决策,具有很大的进步性。萧绰执法严明,毫不掺杂个人恩怨。官员乃万十喝醉了酒胡说宫廷秘事,大概也透露了一些萧绰与韩德让的风流韵事,按旧法当斩。萧绰只将他打了数板。五院部民偶尔失火,蔓及辽朝圣地木叶山,按罪当诛,萧绰也是杖而释之。她还经常亲自处理冤狱,判决系囚,多次告诫耶律隆绪要谨慎用法,留心狱事,务求宽减。她对违法乱纪、随便杀人的官僚贵族却严惩不贷。耶律国留内弟之妻阿古与奴仆私通,耶律国留就把企图逃往女真的奴仆追杀,又逼迫阿古自缢,萧绰却依法处斩耶律国留。统和六年(988年),奚王筹宁杀死无辜汉人李浩,她把筹宁痛打一顿,还令他出钱供养李浩的家属。萧绰对农业的发展特别重视,多次募民垦荒,给贫户提供耕牛和谷种,明令贵族和军队不能因打猎妨碍农业生产,更不准牲畜损害庄稼。在她执政的27年间,减免赋税的诏令有23道之多,其中有局部地区的,也有全国范围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局势更为稳定。

萧绰

萧绰领导的辽朝与宋朝及周边地区部族的战争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她或攻或交,措置有方,进一步显示了其政治、军事才干。萧绰西讨敌烈诸部,降服其众;东征高丽,迫其称臣纳贡,又把女儿越国公主之女嫁给高丽王治,建立起和亲关系。这时,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起兵抗宋,萧绰不失时机地支持李继迁,利用他构成对宋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并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把宗室耶律襄的女儿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他,还赐马3000匹;统和八年(990年),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使西夏力量进一步壮大,形成了辽夏共同对付宋朝的格局。萧绰不仅知人善用,精于谋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且能披挂上阵,身先士卒,驰骋疆场。

萧绰内行改革、外求展拓的过程中,契丹贵族内部基本是稳定的,萧绰的两位姐姐就公开站到了与她作对的立场上。她的大姐萧胡辇嫁的是辽太宗次子齐王耶律罨撒葛,齐王死后,萧胡辇在赏马时发觉奴仆挞览阿钵姿貌甚美,顿生爱慕之心,就把他召入帐中养为男宠。萧绰得知后,怒不可遏,把挞览阿钵囚禁起来,用沙袋狠击了400多下,强令挞览阿钵离开。过了一年,萧胡辇向萧绰求情,哭诉寂寞之苦,萧绰想想自己的体验,对她颇感同情,又把挞览阿钵找回,与萧胡辇结为正式夫妻,还封挞览阿钵为将军,领兵西伐鞑靼。哪知萧胡辇夫妇知恩不报,反而私结党羽,率众跑到骨历扎国,阴谋拥兵篡位。萧绰闻知,下令夺其兵权,把萧胡辇、挞览阿钵关进怀州狱中赐死,其党羽全部活埋。她的二姐嫁给了辽太宗的第五个儿子越王耶律必摄,曾图谋乘宫中宴会之机毒死萧绰,被其婢女告发,萧绰遂将她诛杀。

萧绰屡屡因家事不顺心而伤透脑筋,大动肝火。萧绰最疼爱的小女儿越国公主耶律延寿女嫁给了萧恒德,萧恒德是一员有勇有谋的猛将,南下攻宋时曾独当一面,亲冒矢石,身中流箭仍一马当先,萧绰一直很赏识他。可是有一年耶律延寿女患了疾病,萧绰极为挂念,派自己帐中的宫女贤释前去伺侯,萧恒德居然色胆包天,与贤释勾搭成奸。耶律延寿女一气之下,病情更重,一命呜呼。萧绰大怒,随将萧恒德赐死。萧绰治理国事却可谓政通人和,深受爱戴。萧绰施政通情达理,善驭大臣。赏罚分明,作风也比较民主,闻善必从,举止随和,宴集朝会时群臣甚至可以不拜不揖,故群臣贵族皆愿为她效力卖命,从而比较成功地把统治群体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

与宋订立“澶渊之盟”后,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萧绰下令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南(一说为县城西大明城)仿照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模式兴建一座新的都城,名为中京大定府。在此之前,辽有四京,即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城西南宛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的波罗城),并以上京为政治中心。自萧绰摄政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已愈益与形势不相适应。中京选址于原奚牙王帐故地,这里不仅是辽宋交往的适中之处,且处于以畜牧业为主的北方和以农业为主的南方的中间地带,可兼顾南北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从燕蓟一带征调来能工巧匠,历时两年建成,方圆40里,郛郭、宫殿、楼阁、市廛、庙宇、街道等都十分华丽,成为辽国后期的政治、经济中心。萧绰主持下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标志着契丹社会已经在整体上完成了封建化的历程,使辽朝国力大大增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中京大定府的落成,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象征和延伸,又是萧绰对契丹文化的一大贡献。

萧绰对儿子耶律隆绪的训导管教也保障了统治集团的稳定。萧绰临朝称制27年,这期间耶律隆绪早就长大成人了,但萧绰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管教,耶律隆绪从府库中索求一件东西,她必定要问一问干什么用,耶律隆绪穿的衣服、骑的马,她经常检查看有没有过于奢华的地方,防止耶律隆绪养成奢靡之心。开始时,耶律隆绪要赏赐大臣,也必须先征得母后的同意,她说行才赏,防止耶律隆绪滥行赏赐。耶律隆绪因不能参与政事,一度曾纵情游猎,击鞠玩耍,萧绰教训说:“圣人有言:欲不可纵。我儿是天下之主,万一驰骋畋猎时发生危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此把耶律隆绪留在宫里专心读书,让他反复研读《贞观政要》等典籍,并以唐太宗为学习榜样。耶律隆绪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训诫始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耶律隆绪亲政后,根据长期学习得到的汉族王朝的治国经验,以唐朝为模式,沿着萧绰的足迹继续进行封建化改革,成了辽朝9帝中最负盛名的贤君明主。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准备到南京去颐养天年。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去南京的路上,病逝于行宫,享年57岁。次年,葬于乾陵,谥号圣神宣献皇后,后改谥睿智皇后。

四、脱晋归辽为养子,汉臣王郁最忠孝

王郁(生卒年不详),辽朝初年大臣,唐朝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之子。京兆万年县人。

王郁的伯父王处存曾镇守义武,去世后,三军推戴其子王郜继任,以其从弟王处直为都知兵马使。

光化三年(900年),梁王朱全忠进攻定州,王郜派王处直拒战于沙河。王处直兵败,梁军人城赶走王郜,王郜逃奔太原李克用处。乱军推王处直为留后,派人请求事奉梁王,愿与晋王李克用绝交,梁王便表奏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

当初王郜逃亡时,王郁跟随他。晋王李克用将女儿嫁给他,任命他为新州防御使。王处直料想晋一定会攻讨张文礼,镇州亡,那么定州不能独自保存,于是更加惴惴不安。暗里派王郁到北边导引契丹入关以牵制晋兵,并且许诺让他继嗣。王郁自从奔晋,总是担心失去父亲的宠爱,得以出使,大喜。

神册六年(921年),王郁上表投诚,带着全家来降附,辽太祖以王郁为养子。不久,王郁兄王都囚禁父亲,自己做留后,辽太祖派遣王郁随皇太子讨伐他。兵至定州,王都坚守壁垒不出战,辽军掳掠居民而回。

神册七年(922年),王郁又随皇太子耶律倍进攻镇州,在定州遭遇后唐兵,击败了他们。天赞二年(923年)秋,王郁及萧阿古只在燕、赵一带攻城略地,攻下磁窑务。又随辽太祖平定渤海,作战有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改任崇义军节度使。

辽太祖崩逝,王郁与妻子参加会葬,其妻在淳钦皇后面前哭诉,请求回归故国,皇后答应了。王郁上奏说:“臣本来是唐帝的女婿,主上已被弑逆,这次去夫妻怎么能相保无事?愿意终身侍奉太后。”淳钦后高兴地说:“汉人之中,只有王郎最忠最孝。”因为辽太祖曾与李克用相约为兄弟,所以这么说。不久升任政事令,回宜州后去世。

五、韩延徽裁决机务,韩知古援据典故

1.佐命功臣韩延徽

韩延徽(882—959年),字藏明。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辽国的开国功臣,是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开创幽州韩氏一族。

韩延徽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韩梦殷曾经担任过蓟州(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儒州(今北京延庆城区)、顺州(今北京顺义)的刺史。韩延徽少年时便才德出众,割据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觉得他奇异不凡,征召他为幽都府文学、平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陡河流域以东、长城以南地区。今抚宁、昌黎、卢龙及唐山市全境)录事参军,与冯道同祗候院,又授幽州观察度支使。

天祐四年(907年),刘守光囚禁父亲刘仁恭,自立为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掌权后连年征战,实力日渐衰弱,想结契丹为后援,就派遣韩延徽出使辽国,在面见耶律阿保机的时候,因为韩延徽坚持不肯向耶律阿保机行跪拜之礼,惹得耶律阿保机大怒,将他扣留下来,让他到野外去放马。

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劝谏说:“此人自持操守,不屈不挠,是个贤士,为什么要让他去放马,让他受窘迫和侮辱呢?应该礼遇于他啊!”耶律阿保机觉得述律平的话很有道理,就召见韩延徽并跟他交谈,韩延徽的言论深合耶律阿保机的心意,当下就下令让韩延徽参与军事谋划,成为耶律阿保机的主要谋士。

在进攻党项、室韦,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韩延徽筹划出力最大,深得耶律阿保机信任。于是韩延徽奏请耶律阿保机建立城郭,对城乡加以分别,让被降服的汉人居住下来。又为这些汉人择定配偶,教他们垦田种庄稼,养活自己,所以很少有汉人逃亡。

在契丹居住很长时间之后,韩延徽因为思念故乡亲人,偷偷跑回后唐,因与王缄产生矛盾,又回到契丹,耶律阿保机没有责怪他,仍然信任重用他。

天赞四年(925年),韩延徽随耶律阿保机征讨渤海国,渤海国国王大湮撰请降,不久又反叛,韩延徽同众将一起破其城,因功被拜为左仆射。三月又奉命与康默记一起率军进攻长岭府,顺利攻下这个渤海国的重镇。

征服渤海之后,韩延徽随契丹大军回师。

韩延徽塑像

天赞五年(926年),耶律阿保机驾崩,韩延徽非常伤心,他的悲哀之情感动了左右众人。

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韩延徽被封为鲁国公,仍然担任政事令。并曾奉命出使后晋,回来之后,改任南京三司使。

辽世宗耶律阮时期,韩延徽改任南府宰相,其间他主持建立政事省,他对于机构设置颇具才识,荐举了一批能竭尽才力的官吏。

韩延徽是继晋末十六国时期施行“胡汉分治”民族政策以来,在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当初中原所属的北部大藩,如幽州、涿州等地,很多汉人难于忍受本国藩帅对财富的掠夺,看到契丹地广人稀,纷纷“闯契丹”去寻活路。这是一场足够规模的、自发的汉人北上移民潮。但汉人、契丹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不同,于是韩延徽提出了分治制度:游牧系统一套,农耕系统一套,耶律阿保机接受他的意见,设置为南北两院,北面官,用契丹国制度;南面官,仿中原制度。南面官的推行,也渐渐让汉人的文官制度进入草原地区。

韩延徽还招募汉人到北边来垦荒,于是更多汉人逃往契丹。到了后期,契丹事实上已经成为胡汉杂居地带,而农耕所收赋税,也增强了契丹的经济实力。

天禄五年(951年)六月,割据河东的刘崇遣使到辽,请求辽国皇帝对他进行册封,辽世宗耶律阮下诏令韩延徽制定相关的册封礼仪,韩延徽奏请一概遵照辽太宗时期册封后晋皇帝的礼仪,辽世宗同意他的要求。

辽穆宗应历年间,韩延徽辞官归居。他的儿子韩德枢镇守东平(今辽宁辽阳),皇帝下诏准许他每年东归探望父亲。

应历九年(959年),韩延徽病逝,时年78岁。辽穆宗耶律璟知道后震惊悲痛,赠为尚书令,葬于幽州之鲁郭,后代世袭崇文令公。

2.韩知古家族

韩知古家族是辽朝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大家族,终辽之世,影响颇大。其家族与契丹、汉族、奚、渤海等民族的通婚状况是汉人在辽朝政治活动的一个典型反映,也是辽代的婚姻政治的特点以及胡汉同化现象的一个反映。

韩知古(?—930年),辽朝大臣,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述律欲稳所得。其子韩匡嗣亲近太祖,命参谋议。

神册初年,遥授彰武军节度使,信任益笃,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为辽朝制度创制做出重大贡献,加号“推忠契运宣力功臣”。累官守尚书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国有功,迁中书令。天显年间去世,为佐命功臣之一。

其子韩匡嗣(918—983年),辽代蓟州玉田人。曾先后担任过始平军节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等。死后,被追赐为尚书令。

韩匡嗣爱好医学,精心研究医术,曾在长乐宫中值侍,皇后待他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皇后视之犹子)。韩匡嗣能够得到皇后如此的厚爱,和他精于医术是分不开的。在历代宫廷医家中,被“皇后视之犹子”,还是很罕见的。

韩匡嗣曾历任官职,辽穆宗应历十年(960年)担任过太祖庙详稳。他与当时尚未登上皇位的辽景宗耶律贤是好朋友。耶律贤登位后,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后因与宋军作战失败,遥授晋昌节度使,降为秦王。

六、有勇有谋韩德让,最大汉臣摄政王

韩德让(941—1011年),辽朝大臣。祖籍蓟州玉田。韩匡嗣之子。

韩德让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萧太后更是赏识他。后来成了辽国的“摄政王”,撑起辽国发展的重任。

唐末,祖父韩知古被掠至辽为奴,后官至中书令。父韩匡嗣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后因与宋军作战失败,遥授晋昌节度使,降为秦王。韩德让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初侍辽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

乾亨元年(979年)七月,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九月,宋军攻打南京,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15昼夜,待援兵赶到,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史称“高梁河之役”。韩德让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乾亨四年(982年),迁升南院枢密使,赐名“德昌”,成为汉臣中权势最大者。

韩德让

是年秋,辽景宗病危,韩德让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他与承天皇后萧绰密议,随机应变,剥夺了觊觎皇位的各路诸侯兵权,立12岁的梁王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尊圣宗生母萧绰为皇太后,摄国政。韩德让以拥立功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

萧太后为笼络韩德让,使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从此,韩德让处于监国地位。统和元年(983年),萧太后在韩德让支持下实行汉法,加封韩德让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统和四年(986年),宋攻辽,韩德让从萧太后拒宋,败宋,封楚国公。师还,韩德让在萧太后支持下,团结契丹贵族和汉族中有治国才略之人,实施选官任贤,不分番汉,考核官吏;确立科举制度;清理辽世宗以来的滞狱;减免遭受战争、自然灾害灾民的赋役等改革措施,使辽代中期出现了兴旺繁荣局面。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九月,韩德让从萧太后南下攻宋,参与订立了“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入相对稳定时期。韩德让官至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萧太后利用摄政地位,先赐韩德让名德昌,再赐皇族姓氏,取消奴隶身份,成为契丹贵族。后辽圣宗赐名耶律隆运,对其“至父事之”,赐铁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置护卫百人。

萧绰和韩德让联手完成了这最后一战,又过了五年,萧绰自感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在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的十一月为儿子耶律隆绪举行了传统的“柴册礼”,还政给儿子。这时候,她已经在南京城开始修建新宫了,打算到南方去疗养,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于行宫,享年57岁。死后,葬在辽乾陵之中。

萧绰去世对于已经是年老的韩德让来说,也是一重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也自此垮了下来,尽管辽圣宗耶律隆绪率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皇后萧菩萨哥也亲奉汤药——耶律隆绪一直和韩德让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

尽管帝后殷勤服侍,韩德让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正月,韩德让从辽圣宗伐高丽,还师,卒于军中。赠尚书令,谥“文忠”。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汉人和臣下。

韩德让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辽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七、抚剑掌萧孝穆,廉谨有礼国宝臣

萧孝穆(981—1043年),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述律平弟阿古只五世孙,国舅、详稳(官名)萧陶瑰之子,辽国官员。

萧孝穆洁身谨慎,谨守礼仪法度。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累次升迁至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1012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任检校太保。同年,术烈等发动叛乱,萧孝穆攻打并赶走他们。同年冬天,进军可敦城。阻卜纠集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阴谋内外互相策应,萧孝穆全部杀死他们,于是严整守备以待,余党于是溃散。因功升任九水诸部安抚使。不久担任北府宰相,赐号为忠穆熙霸功臣,加任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开泰八年(1019年),回到京师。

太平二年(1022年),主持枢密院事务,充任汉人行宫都部署。太平三年(1023年),封为燕王,担任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太平九年(1029年),大延琳在东京叛乱,萧孝穆担任都统讨伐大延琳,双方在蒲水交战。中军向后略退,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从两翼夹击,敌兵溃散,追击到手山北部将其击败。大延琳逃入城中,掘深沟自卫。萧孝穆将其包围,建起重城,修造楼橹,使城内外不得相通,城中人拆毁房屋用以烧火做饭。其将杨详世等擒获大延琳前来投降,辽东全部平定。萧孝穆改任为东京留守,赐号佐国功臣。萧孝穆在任东京留守期间,为政致力于宽厚简约,招抚流民,百姓得到安宁。

景福元年(1031年),辽兴宗耶律宗真即位,改封萧孝穆为秦王,不久又任南京留守。重熙六年(1037年),进封为吴国王,担任北院枢密使。重熙八年(1039年),萧孝穆上表请登记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又陈说诸部及舍利军的益处和害处。辽兴宗同意。由此征收赋税稍稍平均了一些,众人大悦。重熙九年(1040年),改封为楚王。

萧孝穆

当时天下无事,人口增殖,辽兴宗又青春鼎盛,每每谈及后周夺取10县,总是感慨愤激,有南伐之志。群臣大多顺从旨意。萧孝穆劝谏说:“从前辽太祖南伐,最终无功。辽太宗灭唐立晋,后因石重贵叛盟,长驱直入汴京,辽太宗刚刚回师,南方反过来突袭我们。从此以后兵连祸结达20余年,刚刚得到和好,百姓安居乐业,南北互通有无。现在国家比起往日,尽管变得富强,然而功臣、老将往往已经过世。何况宋人无罪,陛下不应该背弃先帝所订立的盟约。”当时辽兴宗心意已决,奏书上达没有回音。萧孝穆以年老请求辞官回乡,辽兴宗不许。

重熙十二年(1043年)正月初三,萧孝穆任南院枢密使。六月二十一日,又任北院枢密使,改封为齐国王。十月初五,萧孝穆去世,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号贞。

萧孝穆尽管身为外戚之亲,职位越高,越是畏惧小心。太后有赐物,则推辞不受。即使在妻子儿女面前也没有骄傲的神情。与人交往,始终如一。所荐举的都是忠直之士。曾经对人说:“枢密使选拔贤能而加以任用,何事不能成功?如果亲自去处理琐碎之事,那么大事反而会被耽搁。”自从萧合卓因为为政有才得到重用,其后递相效尤而已,不懂得有关大局的道理。萧孝穆感叹说:“不能够移风易俗,身居高位却苟且偷安,为臣之道竟然是这样的吗?”时人称萧孝穆为“国宝臣”,称所著文集为《宝老集》。

八、名符帝梦结主知,功在两朝称贤相

张俭(962—1053年),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辽朝大臣。

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贡献。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30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丁父忧,去职归乡,服丧三年后复出,任礼部郎中。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十二月,已经担任太常少卿的张俭作为副使,随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出使北宋。开泰元年(1012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开泰二年(1013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开泰三年(1014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开泰四年(1015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开泰五年(1016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开泰七年(1018年)冬,加政事令。

太平五年(1025年)春,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赐佐时全节功臣;夏六月,改任彰国军节度使;冬十二月又改任大同军节度使。

太平六年(1026年)春三月,入京任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辽圣宗信任倚重于他,参知政事吴叔达与张俭不合,辽圣宗发怒,出贬吴叔达为康州刺史。

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景福元年(1031年)夏六月,辽兴宗册命张俭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

重熙元年(1032年)冬十一月,张俭进位为太师。

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因年老致仕,辽兴宗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改赐贞亮私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亲自考试进士,这些事情都是张俭一手打点。张俭进见时,辽兴宗不直呼其名,并且赐诗加以褒奖称美。张俭有五个弟弟,辽兴宗想一并赐给他们进士及第出身,张俭坚决推辞。

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将张俭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并封张俭为韩王。

辽兴宗即位之后,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连战连败,辽兴宗决定趁机图谋北宋的关南十县之地,准备亲征宋朝。在正式决定出兵之前,辽兴宗到张俭家中征求他的意见,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吏先前往张俭家准备膳食,张俭推辞,让他们走了;他自己进献葵羹汤饭,辽兴宗吃得很美。然后便问他以对策,张俭极言陈说战事利害,并且说:“只需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了,何必劳驾皇上远征?”辽兴宗听了很高兴,就作罢了。又亲临其家中赐宴,把自己用过的器物珍玩都送给了张俭。

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遣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上,再增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史称重熙增币。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张俭为陈王。

张俭注重节俭,他只穿粗丝织成的绢帛,每餐只食一菜,按月发的俸禄有节余的,便拿来接济亲朋旧友。一次正当冬天,在辽兴宗歇息之便殿奏报事务,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暗里派近侍用火夹穿个洞做上记号,每次见到他都没有换下来。辽兴宗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子已经30年了。”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微言讽喻辽兴宗。辽兴宗怜悯他清贫,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3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92岁。 GxvofylXHZtfqssPQLMPiuBWrMwx1HSZlCUvgQM6andirLfLesK5zmWpu7KA3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