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起义烽火

一、天灾人祸民难活,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救运动,企图通过改制,强迫大地主、大商人放弃一部分利益,限制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继续发展,使封建经济得到适当调整,缓和当时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以巩固新莽政权。但由于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顽强反抗,而王莽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再加上王莽用人不当,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利用改革“侵渔百姓”,以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造成社会经济更大混乱,人民生活更加悲惨。随着王莽改制的破产,伴随着严重的天灾,一场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以后,北方的并州、平州不断有零星农民聚众起事。天凤二年(公元15年)五原、代郡一带出现了数千人的暴民队伍,他们转掠州郡,活动了一年多才被镇压下去。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临淮人瓜田仪起义于会稽长洲。吕母起义于山东海曲。吕母本是工商业者,因儿子以小罪被县宰杀害,吕母散其家财,招聚饥民,进行反暴政斗争。她率领众人攻陷海曲县城,杀掉了县宰。此后她自称将军,以海岛为根据地,继续进行武装斗争,部众达到万人。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也于这一年举起了义旗。几年之间,各地义军掀起的反抗浪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汇成浩大声势。荆州的绿林,山东的赤眉、力子都,南郡的秦丰,平原的迟昭平,巨鹿的马适求,黄河以北的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各部互相呼应,规模浩大,遍及全国。绿林、赤眉两支义军声势最为壮大,是推翻王莽政权的两支主要军事力量。

鄂西连年大旱,人死无数。求生的农民成群结队到低洼的沼泽地中寻找一种叫作凫茈的草根果腹。新市人王匡、王凤在调解饥民争端中建立起威信,遂被饥民推为首领,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江夏郡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闻讯后,前来投奔,也成为义军首领。几个月内,这支队伍就集合了六七千人。他们以现在当阳境内的绿林山为根据地,被称为“绿林兵”。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荆州官府派两万大军前来征剿,王匡等率领义军在今湖北京山大败官军,歼敌数千,获取大量辎重粮食。这个重大胜利给了义军和百姓很大鼓舞,他们乘胜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等县,打开粮仓,赈济难民。当他们返回绿林山时,队伍已达五万余人。

次年,一场大瘟疫在鄂西扩散,义军染疾而亡者将近半数。将领们经过研究,决定分兵两路进行战略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进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及朱鲔、张卬等人率领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战略转移扩大了义军的影响,给义军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这时,平林人陈牧、廖湛也聚集千余人响应起义,称“平林兵”。鄂北豫南成了义帜纵横之地。

绿林兴起的第二年,山东、苏北一带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当时,青、徐大饥,饥民们无以为生,往往自发组织起来,抢掠度日。山东莒县难民为统一行动,推举琅邪人樊崇为首领,尊之曰“三老”。他们在作战时,为了同敌军相区别,每人都用赤色涂眉,故史称“赤眉军”。樊崇率众以泰山为根据地,辗转作战。不到一年就聚众万余人。这时,同郡逄安和东海徐宣、谢禄、杨音等人也率众万余人加入樊崇的队伍。他们进攻莒县,转掠姑幕,打败了田况所率的四万征剿大军,消灭敌人万余。这支义军起初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组织也很简单。《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说:“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吏,泛相称曰臣人。”其实当时大多数义军情况都与此相似:“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称巨人、从事、三老、祭酒,不敢掠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

王莽派出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率领十万大军开赴山东,征讨樊崇领导的义军。这些官兵“所过放纵”,给百姓造成了更大的灾难。东方的人民愤怒地控诉:“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义军没有被官兵的汹汹气势吓倒,他们决心与官兵决一死战。为避免作战时与敌军相混,他们用矿物把自己的眉毛染成红色,由此得名“赤眉军”。赤眉军与官兵在成昌展开激战,获得全胜,一直把官军追杀到无盐,斩敌万余,杀死了官兵统帅廉丹。战后,赤眉大军十余万围莒县,转东海,在楚、沛、汝南、颍川、陈留等地流动作战。今山东、苏北、皖北及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都成了赤眉军活动区域。

二、贵族地主入义军,推立新帝称更始

正当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一些豪强地主和刘姓贵族,也乘机举兵反对王莽,以图“复高祖之业”。他们之中有加入平林兵的西汉宗室、破落贵族刘玄;有组织“舂陵兵”的南阳著名地主兼商人刘縯、刘秀兄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汉宗室在避罪逃亡中加入平林军。刘玄字圣公,是刘秀的族兄。他在义军中先任安集掾,后称更始将军。同年,汉宗室、南阳大地主刘縯、刘秀兄弟也在舂陵组织起七八千人的地主武装,举起了反王莽大旗。贵族地主的加入,壮大了反王莽斗争的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丰富的斗争经验。在他们的组织和影响下,起义队伍面目焕然一新,战斗力量有了很大增强,斗争目标也更为明确。但他们的加入也造成了起义成分的复杂,他们的影响逐渐改变着农民起义的性质。

刘縯兄弟起兵后,联合王常等人率领的下江兵,于地皇四年正月击败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所率大军,两名莽军统帅及数万官兵被杀。刘縯又率兵在清阳大败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所率大军,进而围攻南阳的中心宛城。这两仗沉重地打击了王莽的军事力量,也显示出义军的实力。以前,义军组织机构很不健全,没有部曲编制、旌旗号令等。现在则队列整齐,旗幡招展,所到之处发表文告,安顿民心,号召反王莽。这使王莽感到了更大的威胁。

农民起义联军在斗争中迫切感到,只有集中力量,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战斗,才能尽快取得反王莽斗争的胜利。但是,在选择要立皇帝的人选上,起义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很大。以起义农民为主干的绿林军,自然也受到全国“百姓思汉”思潮的影响,因而他们只有在起义军中的刘氏宗室中,选择他们所要立的皇帝。当时有二个人是立皇帝的重要人选,即刘玄和刘縯。从刘縯的情况来看,他本人具有军事、政治才能。在南阳,同王莽军作战中,已充分显露出来。并且,刘縯还受到起义军中和军外豪强的支持。正如《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说:“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支持刘縯的不仅有豪强,还有农民军将领。可是,大多数农民军将领不同意立刘縯,“诸将遂共议更始(即刘玄)为天子”。农民军将领选择刘玄,而排斥刘縯,正是绿林军内部农民和豪强斗争的表现。从刘玄的情况来看,他也是南阳舂陵侯的宗亲。刘玄出身的家庭,无疑属于豪强之列。尽管如此,但刘玄有两点可以为农民军将领所接受。其一,刘玄很早便参加了绿林军的起义。《后汉书·刘玄传》说:地皇三年七月,“(王)匡等进攻随,未能下。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以应之。圣公因往从牧等,为其军事安集掾”。正因为如此,刘玄同农民军将领来往密切,也为农民军将领所熟悉。正如《东观汉记·刘玄传》说:“然汉兵以新市、平林为本,其将帅素习圣公,因欲立之。”其二,刘玄本人性格懦弱。《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说:“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伯升而贪圣公懦弱。”由于刘玄的这种性格,自然便于农民军将领完全对他进行控制。

在绿林军中,农民军将领的势力强大,所以他们实际掌握了立皇帝的权力。这样,在对农民军最高领导权的确认上,农民军将领取得了胜利。而豪强支持的刘縯,则被排除在最高领导权之外。刘縯鉴于这种形势,还试图采取在起义军中缓称帝的策略,来扭转他所处的不利地位。

刘縯貌似顾全大局的做法,却遭到了起义军中的实力派张卬的激烈反对。他拔剑击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正是在起义军大多数农民军将领的支持下,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刘玄即了皇帝位。农民军在清水边设起坛场,为刘玄举行登基大典,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刘玄宣布改年号为更始,大赦天下,封王匡、王凤为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将领封为九卿。一个有地主分子参加的农民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是取得反王莽斗争胜利的关键一步,也是断送农民起义前途的关键一步,当然更是历史必然选择的关键一步。

更始五铢

更始政权的建立,使绿林军有了统一的指挥,这自然有利于反抗王莽斗争的发展。然而,就其政权的实质来看,并不是纯粹的农民政权,而是农民和豪强共同执政的联合政权。在更始政权的职官设置上,是分为三个等次。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这是最高等次。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这是第二等次。“余皆九卿、将军”,这是第三等次。在最高和第二等次中,农民军将领明显占多数。刘玄虽然同刘縯有矛盾,可是,他仍要顾及南阳豪强的意志,所以刘縯仍在三公中任大司徒职。在更始政权中,权利的这种分配,很明显,豪强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但是,由于农民军将领也占据了很多重要的职位,使豪强阶层独自控制政权的企图落空,由于更始政权的这种构成,就使政权内部,农民和豪强派系的斗争,在一开始就存在着。

刘縯在同绿林军农民军将领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虽然担任了大司徒的重要官职,可是,却没有掌握最高权力。刘縯的这种处境,自然要影响到刘秀在更始政权中的地位。加之,刘秀虽然是南阳地方豪强武装反王莽的积极组织和发动者,但是,在同南阳王莽军的几次作战中,尚未充分显露出他的政治、军事才华。由这些因素决定,刘秀在更始政权中,不能据高位,掌大权,只能居于九卿之列。他被刘玄授予了太常偏将军的官职。太常一职,在秦代称奉常,“景帝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九卿职加将军名号,诚如胡三省说:“九卿将军,职为九卿,各带将军之号,仍王莽之制也。”将军的名号,也反映出官位的高低。刘玄在设太常将军时,不只专任一人,他还任命了舂陵侯的嫡子刘祉为太常将军。其官位,显然在刘秀之上。因为,当时“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刘玄以刘祉、刘秀分任太常将军和太常偏将军,其原因,正在于他们是舂陵侯的嫡子,或宗亲,让他们负责宗庙、礼仪,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样来看,刘秀即使任太常,实际也不是正职,所以他在九卿中,也处于下位。可见,在更始政权建立时,刘秀的地位并不显赫。不过,更始政权是在战争环境中创立的,其头等要务乃是行军作战,因而刘玄任命的这些官职,只反映他们在政权中的位置,多数官员并不能实施他们的权力。统军作战,则是他们的主要责任。刘秀自然也不例外。更始政权建立后,一面派刘縯、刘秀等人兴兵北伐,一面发布复兴刘氏江山的政治号召。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三、昆阳之战终大捷,击溃新莽主力军

刘玄被立为更始皇帝之后,遂以灭新复汉为号召,一面以主力约10万人围攻宛城,另派平林兵之一部攻新野;一面于是年遣约2万人,由王凤率领,以及廷尉大将军王常、五威将军李轶、太常偏将军刘秀等人,向颍川(今河南禹县)、洛阳等地进击。是月,王凤等人即连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偃(今河南郾城)等地。此时,青州、徐州方面的赤眉军,听说刘玄称皇帝号,也纷纷自称将军,声势益壮。王莽听说后,大为恐惧,一面遣其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等率军进讨青、徐;一面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等人赶赴洛阳,征发各州郡精兵,成立讨伐军,进讨绿林军。除了由各州郡牧守自己率军之外,还征用了自称懂得兵法之人36家,以备军吏。又以长人(巨人)巨无霸为垒尉,并带了许多猛兽,像猛虎、豹、犀牛和大象之类,以助军威,企图一举消灭绿林军。到夏初,各州郡到达洛阳集中的精兵已达43万人,号称百万,并立即开始南进。其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声势浩大,自古出兵之所未有。五月,王邑、王寻军进抵颍川,与严尤、陈茂军会合。此时,汉军王凤所部刘秀所率数千人也已进抵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欲进窥洛阳。及闻王邑大军南下,便闻风而退。两天后,王莽军先头部队已进抵昆阳城郊。王凤等诸将见王莽军声势浩大,都向后撤退,急忙入据昆阳城,惶怖不安,怀念妻子,并想散归诸城。刘秀说:“如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只有并力作战,方可希望成功。如果分散据守,势无俱全。而且宛城还未攻破,其势不能相救。昆阳若被攻破,一日之间,我军各部便会被消灭。如今不同心共胆,共举功名,反而想守保妻子财物吗?”诸将大怒,说:“刘将军何敢如是?”刘秀笑着站到了一边去。这时,探马来报:“王莽大军快要到达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尾。”诸将平时很轻视刘秀,此时形势危急,手足无措,只好说:“再请刘将军谈谈怎么办?”刘秀便又为他们图画成败,诸将听后,皆许诺听从。当时,城中汉军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让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坚守昆阳,自己乘夜和五威将军李轶等13骑从南门冲出,到外面去调集援兵。当时已有一部分王莽军进至城下,刘秀他们几乎出不去。

昆阳之战示意图

王寻和王邑率军进至昆阳城下,立即挥兵将昆阳城包围起来。严尤劝王邑说:“昆阳城小而坚,如今假号称帝者在宛。若我军大军急进,他们抵敌不住,必然败走。宛败,昆阳城可不战自下。”王邑说:“我过去围困翟义,因未能活捉他,让皇上责备我。如今率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当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这样难道不快活吗?”便未听严尤的建议,挥兵将昆阳城包围了数十层,列营以百数,钲鼓之声闻数十里。挖地道,或用冲车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人皆负门板而行走。王凤等人恐惧,请求投降,王寻和王邑则不允许,自以为功在漏刻之间,并不以军事为忧。严尤又建议说:“兵法云:‘围城要留一个缺口。’应让他们逃出一部分,以恐惧宛下之军。”王邑又不听。

这时,王莽棘阳守长岑彭和前队将军严说共守宛城数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不得已向汉军投降。但这个消息尚未传到昆阳前线。刘秀等人到偃、定陵等县将在那里的绿林军全部调出,得到1万余人。六月,刘秀与诸将连营而进,刘秀自率步骑千余为前锋,进至距王莽大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势。王寻、王邑见状,也派出数千人迎战。刘秀单骑率先突入敌阵,斩杀数十人。诸将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见到小股敌人十分胆怯,如今遇到大敌,反而勇敢起来,真是奇怪!”刘秀继续向前突进,诸将率军紧随其后,大败王莽军,杀敌1000余人。初战小胜,绿林军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百。刘秀便率敢死士3000人从城西水上高处居高临下,冲击王莽军的中坚。这时,王寻和王邑仍然十分轻敌,自率万余人出营列阵,而下令军中各部没有命令不得妄动。及两军交战,绿林军奋勇向前,王邑所率莽军被打得大败,而王莽军其他各营眼见王邑军败,却不敢擅自发兵相救。汉军乘锐冲击,遂将王寻杀死。城中王凤、王常等将领见状,也率军打开城门,鼓噪而出,内外夹击,喊杀声震天动地。拥挤在昆阳城外狭小地区的王莽数十万大军因而陷于大乱,自相惊扰践踏,伏尸百余里,死伤不计其数。恰在此时,天色大变,狂风骤起,雷声震天,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昆阳城外的滍川水(今沙河)暴涨,虎豹皆股战不已。王莽军入溃水中被淹死者以万计。王邑、陈茂、严尤等见大势已去,率一部分骑兵踏着遍地的死尸渡河逃跑。余下的王莽军士卒各自奔还本郡。王邑只率数千人退还洛阳。绿林军将王莽军的辎重全部缴获,运了几个月才运完。

昆阳之战,使王莽军的主力被彻底击溃,关中震恐。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之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四、铲除异己埋隐患,大封宗室丧权威

当昆阳决战前夕,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刘玄等已攻克南阳并建为都城。刘縯的部将刘稷对刘縯未当上皇帝不满,公开攻击刘玄并拒不服从调动,刘玄等抓住刘稷准备惩办,又遭到刘縯的极力反对,于是刘玄便将刘縯、刘稷一并处死。刘秀听到这一消息,考虑到自己处境危险,立即从前线赶回南阳请罪。他既不同刘縯的部属交往,也不谈昆阳的战功,对刘縯的被杀也毫无悼念表示,饮食言笑一如平常。刘玄觉得不便再加株连,便给他一个破虏大将军的官职,封武信侯,实际上被剥夺了军权。

昆阳大捷的消息一传开,全国闻风振奋。各地豪杰纷纷起来响应更始政权,杀掉王莽的地方官吏,自称“将军”,用更始年号,等待着刘玄的诏命。不过十天半月之间,王莽政权便号令不出都门了。更始元年八月,刘玄命王匡领兵北攻洛阳,命申屠建、李松领兵西取武关(今河南西峡西)进攻长安。这时,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领导百多人在南乡起兵,而王莽政权的县宰正带兵数千在守备武关。邓晔派人去招降说:刘家的皇帝已经登基,你还看不清形势吗?县宰请降,邓晔便接管了这支军队,自称辅汉左将军,向武关进攻,王莽政权的都尉也投降了。邓晔挥军北上,攻杀王莽的右队大夫(即弘农太守),占领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关中震动。王莽无计可施,大司空崔发建议说:古书上讲国家遇到大灾,就痛哭流涕来加以抵制,现在也应当哭告上天,以求救助。王莽果然率领群臣到南郊祭天的地方,大讲自己历来所得到的祥瑞符命,最后仰天大呼:皇天既然授命于我,就应当显灵消灭众贼;假如是我不对,愿天降雷霆劈死我。于是捶胸顿足大哭,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又连连叩头。他还把自己的功劳写成告天的文书,让京城的儒生百姓聚会,早晚痛哭祷告,政府准备食品招待。凡是悲痛异常和能背诵告天文书的,都给官当,竟然有5000多人入选。

另一方面,王莽当然也还要组织武力进行顽抗。他任命了9名将军,率领近卫军精兵数万人往东迎敌,却先把他们的家属集中到宫内作为人质,赏赐也很菲薄,军队更无斗志。开到华阴(今属陕西),便被邓晔击败,六军溃散,剩下三军退保京师仓。邓晔迎入刘玄派来的李松,联合进攻京师仓未得手,便在华阴休整。弘农小吏王宪被邓晔任命为都尉,率领数百人北渡渭河绕向长安进攻。这支小队伍却得到沿途民众的热烈响应,长安周围属县各组织起数千人,自称汉将,包围了长安城。王莽此时已无兵可派,更赦免诸狱囚徒,分给武器,让他们饮猪血立誓效忠,叫史谌带领出城去抵挡。但这支军队刚走过渭桥便一哄而散,史谌只得空手回城。九月初,起义民众入城,王邑等虽然还在顽抗,各官府的人却都跑光了。城中少年朱弟等也起来参战,他们拿起武器冲向宫廷,放火焚烧殿门。王莽在部分侍卫簇拥下逃到渐台,追来的群众把他包围了数百重,最后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王宪便自称大将军,统管进城的各路义军。3天之后,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申屠建也赶到了。他们认为王宪得到皇帝玺绶没有及时上交,又掳掠了很多宫廷妇女,使用皇帝仪仗,便把他抓来杀了。申屠建还宣称:长安周围的民众狡猾,共同杀害了自己的君主(指王莽)。这就使得附近属县人心惶惶,纷纷武装割据自保。申屠建等攻不下来,只好向刘玄报告,后来还是刘玄来到长安宣布大赦,才逐渐平定下来。

错刀

当王莽的脑袋传送到南阳时,王匡等已攻克了洛阳。更始元年十月,刘玄到洛阳,随即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进行招降安抚。东方农民起义军主力赤眉得到消息,主帅樊崇率将领20余人随使者到了洛阳。刘玄虽然封他们为列侯,但没有确定具体封国,特别是不懂得抓兵权的重要,对广大的赤眉军缺乏妥善安置,发生了逃散现象。樊崇等便迅速回到军中掌握住部队,并恢复独立行动,这一失策对更始政权造成了眼前的直接威胁。当时黄河以北有成百万分散活动的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不少地方割据势力,需要慎重对待。经过磋商,刘玄决定派刘秀以代理大司马的名义渡河去镇慰州郡。虽然刘秀是赤手空拳凭一个“钦差大臣”的名义去闯开局面,但在政治上却有了宝贵资本,后来得以发展为取代更始政权的强大力量。不过这两点当时显然并未引起陶醉在胜利中的刘玄及其大臣们的注意,他正忙于派人去长安整修宫殿。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刘玄自洛阳迁都长安,随后大封宗室功臣刘祉、刘赐、刘嘉、王匡、王凤、王常、成丹、陈牧、廖湛、申屠建、李通、李轶等十余人为王,以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大司马执政。刘玄威信不高,赵萌专权于内,李轶擅命于外,诸王又各自掌管赏罚大权,随意封官赐爵,使得地方上无所适从,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以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更始政权逐渐丧失了政治威望。

五、刘玄无能唯享乐,刘秀隐忍建汉国

1.昏庸的刘玄

汉军战胜新军,结束了王莽新朝的统治。

王莽完了,刘玄可以安心、像模像样地当他的皇帝了。他兴致勃勃地来到长安,看到宫室损失不大,仅未央宫被焚毁,后宫宫女犹在,钟鼓、帷帐、舆辇、太仓、武库、官府、市街,一仍其旧。他高兴地住进长乐宫,叫百官前来朝见。有的将领迟到,他居然有此一问:“你们抢到了多少东西?”左右侍官听到皇帝竟然如此问话,都哑然相对。许多将领一进长安,就把王莽后宫的妇女拉来强奸。他们穿着朝服,驾着皇宫的车驾,到处游荡。老百姓刚为推翻王莽而感到高兴,现在又为眼前的情景感到寒心。刘玄在长安住了一阵子,不久迁都洛阳,住进洛阳宫中。他日夜和宠臣赵萌的女儿饮酒作乐,好不自在。群臣有事找他,他竟气得手拍桌子。有一次,某将请示一件事,刘玄醉得不成样子,不能回话,叫手下人隔着帷帐替他回答。将领听出不是刘玄的声音,出来后怒不可遏说:“成败还不知道,就如此放纵!”有人批评赵萌专权,刘玄拔出剑来就要杀这人,吓得大臣们再也不敢多说一句废话。刘玄喜欢奉承拍马,谁奉承得好,就可封官,即使是烧饭的伙夫,也可以给好官做。这些出身三教九流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官服,在大街上摇摇摆摆,到处耀武扬威,横行霸道。长安、洛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灶下养(伙夫),中郎将。烂羊胃(小贩),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这些新贵贪婪性特别强,老百姓对他们非常害怕。一支原来为民除害的南方农民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质为豪强率领的害民军。

2.刘秀收取民心

刘秀率领的部队,在一片混乱之中却获得了民心。他奉刘玄之命,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来到洛阳,整修官府。刘秀按原来汉朝的制度,置僚属,作文书,把一切事务办得有条不紊。部下也都遵守法令,不去扰乱百姓。当初,三辅人民迎接更始帝刘玄时,看见他的将领们头戴官帽,身着女人绣衣,实在不堪入目。现在看见刘秀的部队规矩严整,遵法守纪,好像又看到了汉家官仪,都很振奋。一位老吏感动得落下眼泪,说:“想不到今生还能看到汉家威仪!”老百姓的心开始向着刘秀。他们感到,只有刘秀才能中兴汉家天下,更始帝刘玄是成不了大事的。

光武帝刘秀

对刘秀来说,栖身在更始政权中,总不是长久之计。在王莽的统治被推翻以后,各地局势非常复杂。刘秀虽然感到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可是,他又没有更大的力量可以公开同更始政权对抗。这样,他便乘更始帝刘玄派官员,平定洛阳以外的地区时,要求前往河北地区。在更始政权中,刘玄虽然对刘秀已不存戒心,可是,以朱鲔为首的九位农民军将领,始终不放心刘秀。所以,当刘赐提议,在诸宗室中,刘秀是最合适的人选,并且刘玄也多次打算派刘秀前去河北时,“朱鲔等以为不可”。朱鲔等人不赞成刘秀前往河北,仍然是他们同南阳豪强集团斗争的继续。他们唯恐刘秀一旦离开洛阳,掌握河北,便会成为难以根除的后患。尽管朱鲔等农民军将领极力反对,可是,刘秀也不是无机可乘。因为更始政权虽然建立不久,但是,在刘玄周围,也形成了他自己的亲信集团。他们并不愿意完全受制于农民军将领。比如,刘玄的左丞相曹竟和他的儿子曹诩,就甚得刘玄信任,掌握着用人大权。刘秀的亲信冯异劝刘秀“厚结纳之”。所以,尽管朱鲔等农民军将领极力反对,可是刘玄听信曹竟父子的建议,最后仍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让他在十月“持节北渡河,镇慰州郡”。由此可见,刘秀可以前往河北,正是他巧妙地利用更始政权内部诸多矛盾的结果。

刘秀可以以更始政权的名义,平定河北,是他准备在发展自己个人势力上,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从此,刘秀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同更始政权的关系逐渐疏远,也使自己摆脱困境。宋人叶适对刘秀在绿林军中的这一经历曾这样评论说:“昔高祖乘虚入关,赴怀王之约,然虏王离,烧涉间,降章邯,收天下权者,乃在项羽,固非光武比也。不幸落群盗手,更始立,伯升死,俯首受役,事柄索然,岂如高祖尚得蜀汉以为资乎!其难一也。”

叶适把绿林军看作盗贼,是他阶级局限所致。可是,他对刘秀在绿林军中艰难的处境,所做的概括是对的。虽然刘秀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是困难的,可是,他凭着自己的才干,能够在更始政权中,与自己的政敌虚与委蛇,最终脱离了危险的处境。在对内、对外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刘秀纵观全局,善于韬晦,富于政治斗争的经验,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了。

然而,更始帝刘玄却每况愈下。将军李淑曾上书劝谏他,应当改制度,用贤才,斥退三教九流的不才之辈。刘玄看到谏书大怒,立刻把李淑投入大牢。这样一来,关中的部下都离心离德,怨叛之心渐起。将领外出作战,不再听刘玄的命令。

3.傀儡皇帝刘盆子

当绿林军拥立刘玄当了皇帝之后,赤眉军首领樊崇率领自己的军队也来归顺刘玄,后来觉得自己也是一支起义军的领袖,怎么能受刘玄管制呢?再说,刘玄也不一定是正宗的汉朝皇族的子孙,自己也可以到民间去寻找到一个真正的皇族子孙,将他立为皇帝,这样既可以号召天下的起义军,又可以和刘玄相对抗,自己的地位也会比现在高得多。

樊崇下令,在自己的军中或民间寻找汉朝皇族的真正子孙,一下子找出70多人。经过仔细筛选,最后选定三人,一个是西安侯刘孝,一个是刘茂,一个是刘盆子。刘茂和刘盆子是亲兄弟,樊崇决定在这三个人中选定一个当皇帝。

到底谁才是最佳人选?起义军将领之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最后决定由三人摸阄,准备三个书札,两份空着,一份写着“上将军”三个字,谁摸到有字的,谁就当皇帝。三个人按年龄大小排列,刘孝年龄最大,先摸;刘盆子这时才15岁,最后摸,可偏偏被刘盆子摸到了有字的一封,起义军将领们一齐跪下磕头,自称臣子。

刘盆子原来是樊崇起义军中右校刘侠卿的放牛娃,正在放牛时被请来的。他披头散发,衣服破得不成样子,平时看到这些起义军将领们威风凛凛的样子就很害怕,现在忽然看他们一齐向自己磕头,却不知如何是好,慌忙跑到自己原来住的地方,还要去看管牛马。樊崇送去皇帝的车马,又把刘盆子拖出来。刘盆子当了皇帝后,还是个小孩脾气,经常偷跑出去和放牛娃们玩耍。樊崇没办法,只好把刘盆子找回来,关进一间屋子中,不让他出门。刘盆子当的是个名义上的皇帝,关于起义军中各项事宜,仍然是樊崇说了算数。

樊崇立了刘盆子为皇帝后,认为一个天下不能有两个皇帝,便发兵进攻长安,很快便攻破长安城,将刘玄和他的大臣们一起捉住。刘玄对着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下跪投降,刘盆子也不知道怎么说话才好,还是丞相徐宣教他说了两个字“免礼”,刘玄才敢站起来。

刘玄被樊崇活捉之前,绿林军的首领王匡、张卬等人早已投降了赤眉军,这时候坚决主张杀掉刘玄。樊崇一开始表示不赞成,后来,听说刘秀当了皇帝,大军迟早要往长安进发,便授意王匡等人,假借打猎为名,把刘玄带出城去,在打猎过程中吊死。刘玄从被拥立为“更始帝”开始,总共只当了两年多的皇帝。毫无本事的刘玄,依靠刘氏宗室身份,一步登天,当了皇帝,纵情享受了一阵子,最后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下令把他改葬于霸陵。刘玄这才有了个像样的葬身之地。

刘盆子当了皇帝之后,只是个傀儡,朝政之事根本轮不到他插手。刘盆子还有一个哥哥叫刘恭,原来是刘玄的大臣,当赤眉军立刘盆子当皇帝的时候,刘玄把刘恭关进监狱,是赤眉军攻破长安才把刘恭救了出来。刘恭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知道弟弟是个傀儡,便告诉他,让他早点辞掉这个皇帝的差使,也许能保全性命。在一次赤眉军大会上,刘恭对起义军将领们说:“我弟弟被各位立为皇帝,我们很感激,可是一年多来,他什么也不会做,只怕将来对国家有害,情愿从现在起退出皇帝位,回家当个老百姓去!”刘盆子也解下玉玺大印,向众人磕头,说自己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情愿交出大印,回家种田、放牛去。樊崇等一班将领坚决不同意,强拉硬拽,又将刘盆子扶到位子上坐好,硬把大印给他系好,刘盆子大声哭喊,也没有丝毫用处。

4.刘秀称帝

随着刘秀实力的增强,刘秀手下的将领们也纷纷劝说刘秀离开刘玄,自立为帝。

尽管刘秀听了这话,心里暗自高兴。可是他又不能表露得太明显,因为如果此时他草率称帝的话,会让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有一道“符谶”的话,就万事俱备了。

所谓“符谶”,就是当时人们认为是来自上天的旨意。

刘秀的心思被他的一位朋友看透了。他马上找来了一条“赤伏符”,一本正经地很谨慎地给刘秀解释这道符。

光武帝

“这正是上天给您的指示,只有您做了天下的皇帝,百姓才能免于战祸,安居乐业啊!”

众将领一听这话,马上顺水推舟道:“请您顺从上天的旨意吧。就是为了天下苍生,您也不能推辞吧!”

刘秀一听,乐坏了,可他老谋深算,故意沉吟片刻,装出不得已的样子,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择日登基吧!”

公元25年的一天,刘秀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这一年,刘秀才32岁。

在这盛大的大典上,刘秀庄重而又不失威严地高声对群臣宣布:“我是汉高祖的第九代子孙,因此我的王朝仍要称为汉。”

历史上为了把它和刘邦建立的汉朝区别,就把刘秀所建的汉朝叫作后汉,也叫东汉,这主要是因为后汉的都城在洛阳的缘故。

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派出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扫荡赤眉军的势力,在宜阳(今河南境内)打败了赤眉军主力,赤眉军首领樊崇等率兵投降。光武帝刘秀见刘盆子很可怜,赏赐给他金钱财物,让刘盆子在自己叔父刘良手下当了个小官。刘盆子倒也一辈子平安度过,无忧无虑。 oAToR3cDZGEhHMc0aASbQAov/prOXXFXPz40XW4c4X+OjfU5zR/bJxLH1ACNeh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