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后宫风云

一、十五载异国坎坷,韦太后艰难归宋

1.屈辱偷生

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在金国度过了15年的坎坷生涯之后,终于返回了南宋。她离开汴京时只有40多岁,归来时已年逾60岁,风刀霜剑,几经沧桑,成了一个垂垂老妇。

“靖康之变”时,她作为金人的俘虏;同宋徽宋、郑皇后一起被押解北上,当时她不是徽宗的正宫皇后,只是一名贤妃。金国把俘虏分作7批送至燕云,她被编在第二批,一共35人。他们自汴京附近的刘家寺皇子塞出发,长途跋涉了近两个月之久,才到达金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被分配到洗衣院浆洗衣服。冬去春来,花开花落,一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她才有幸被金人释放,来到徽宗被羁押的地方——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原来被俘入金的宋朝女子,差不多都被集中到了上京洗衣院。这是金朝为惩罚宋朝女俘而专门成立的机构,不论是皇后皇妃,国戚贵族,只要进了洗衣院,通通都是奴隶。金朝的达官显贵经常到这里寻花问柳,稍有姿色的不是弄去当作妾媵,就是买去当作奴婢,不到几年,洗衣院便荒凉败落了。金人干脆关闭了洗衣院,将余下的妇女遣往他处,韦太后就这样才来到了五国城。

但是,韦太后到底没有摆脱厄运,后来被盖天大王索去当了夫人。不过,这些记载不见于正史,只见于稗史野乘,是真是假,已经无人查考了。据说,钦宗在徽宗崩逝于五国城后,被金人拘押到了北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大名城),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前,金国的首都就设在这里。金人把钦宗关押在安养寺里,并派阿计替严加看守。绍兴十年(1140年)四月的一天,阿计替偷偷告诉钦宗,盖天大王与韦夫人将来寺里作斋。钦宗知道盖天大王就是完颜宗贤,但韦夫人是谁,却毫不知情。

到了这一天,只听见车轮辚辚,马蹄得得,钦宗从门缝中望见韦夫人同一虬髯长官联翩而来。旁边有一侍婢抱着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不时呼韦夫人为母亲。一行人一律胡服装束。那钦宗与高宗虽然都是徽宗之子,但钦宗之母是王皇后,这时早已去世;高宗之母是韦贤妃,不过韦贤妃与钦宗名分上仍是母子。自“靖康之变”分手以来,一直过了10多年,钦宗才第一次看见韦贤妃,但自己身居囚室,不便叫她,而贤妃也不曾料到钦宗会在这里饱尝铁窗风味。钦宗想起已故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盖天王与韦夫人作完斋事,略略憩息,便启程而去了。

钦宗被关在斗室之中,长达数年之久,寺中人迹罕至,只有达官显贵才偶尔来做做法事。一天,寺里住持僧告诉钦宗:他是东京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大观年间为僧,宣和年间因事北走契丹,其后契丹为金所破,他便淹留不归,受盖天大王之命主持此寺,如今已50多年了。他因与盖天大王熟稔,也常到韦夫人处行走,韦夫人也经常打听钦宗动静。钦宗问他:“前日那个小儿是谁?”回答说:“韦夫人所生,今年5岁了。”又过了几天,住持僧人支开了阿计替,告诉钦宗说:“韦夫人要我向你致意,南北已经通和,以黄河为界,大概不久你就返回有期了。”钦宗沉默不语。住持僧又说:“前日韦夫人得知太上皇(指徽宗)驾崩及朱、郑二皇后死讯,暗暗堕泪了好几天,悄悄交给我金钗一股,让我做佛事追荐。请您宽心,归期不远了,您多保重。韦夫人已同大王生子,决无回去之理。”

从此,钦宗再也没听说过韦夫人的消息。约莫过了一年多,住持僧躲开监守,隔着窗户对钦宗说:“南朝皇帝(指高宗)多次派人索要韦夫人,如今盖天大王已同韦夫人一起去江南了。”钦宗想想自己,身陷囹圄,回归无期,忧惧交并,不久,头发便全白了。

2.高宗索母

高宗自即位以来,虽然天天叫喊迎回二圣(徽宗、钦宗),其实那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他知道徽宗已经禅位,对他没有任何威胁,然而他的哥哥钦宗正值好年华,如果他从金国归来,帝位究竟属谁,那就很难说了。使他真正系念的,是他的母亲韦贤妃。他称帝之后,便遥尊母亲为宣和皇后,封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恩泽所及,韦家有30多人被授为官。只要一有使节赴金,便让他们打听母亲消息。绍兴七年(1137年)徽宗、郑皇后崩逝的消息传来,高宗号恸不已,对大臣们说:“宣和皇后春秋已高,朕每念及,不遑宁居。忍辱负重,与金讲和,正是为了迎回皇后!”大臣朱震上疏,请遥尊之为皇太后,另一大臣吴表臣请求等为徽宗守丧三年后,再册封为皇太后。高宗允准所请,当宣播告天下。

这年春天,高宗派王伦为迎奉梓宫使,迎护徽宗、郑皇后尸骨回国,并为韦后、钦宗各带去黄金二百两。临行,高宗叮嘱王伦说:“金人若能依从朕的请求,归还韦太后,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这年冬天,王伦从金国归来,说金人允许归还徽宗灵柩及韦后,高宗听了非常高兴。第二年,王伦再次出使到金。金熙宗完颜亶为他设宴三日,并派遣大臣萧哲、张通右为江南诏谕使,与王伦一起回到南宋复命。两位使节扣胸保证,韦后安然无恙,不久便要送回南宋。高宗欣喜若狂,赶紧筹建慈宁宫,等待太后归来,并派奉迎使等候。但是,金人口惠而实不至,一直到绍兴十年(1140年),韦太后仍淹留未归,高宗在慈宁殿册韦太后为皇太后,以后,每逢她生辰,都遥行贺礼。

绍兴十一年(1141年)羁留在金的南宋大臣洪皓得到了韦太后的一封书札,派人送回朝廷。高宗大喜过望说:“朕不知太后的情况已近20年了,虽然遣使百人,不如见到太后一封书信。”金国派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高宗又告诉金使说:“朕已得天下,而不能赡养双亲,徽宗皇帝已经弃世,太后年逾60,风烛残年,来日无多,每念及此,痛彻心扉!今天在这里立誓,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讲和,否则,朕将用兵到底。”萧毅等辞行归国,高宗又是恳求又是恫吓说:“为太后之故,我朝决定割让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市)二州,其余疆土以淮水中流为界。若太后今年从金方归还,朕当谨守誓约;如若今年太后不归,誓约便是一纸虚文。”

宋高宗书迹

没有多久,南宋又派遣大臣何铸、曹勋到金朝答谢,高宗又把二人召到内殿叮嘱说:“朕北望庭帏,已逾十五载,几乎无泪可挥、无肠可断了!之所以忍辱负重,奉币求和,都是为了太后的缘故,一片诚心,皇天可鉴。”说着,不觉泪流满面,左右也都掩袖而泣。高宗又说:“你等见了金国皇帝,可以朕言相告:我朝皇帝贵族赖金方安顿,朕心甚为铭感。然而岁月既久,朕为人子,深不自安,何况亡者未葬,存者亦老,兄弟族属,剩余无几,每遇岁时节序,未尝不北向陨涕,若金国使朕父兄母子团聚,此恩此德,当没齿不忘。况且太后在金朝,不过是一个寻常老人,若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你们要以此天性至诚相告,想来金国皇帝也会受到感动的。”

何铸等到了金朝,第一个请求便是归还韦太后。金熙宗完颜亶说:“先朝业已如此安置,现在怎么好更改呢?”何铸说:“先前两国干戈不休,如今已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北通和,遐迩一家,还请归还太后。”经过再三请求,金熙宗才允如所请,并派大臣高居安、完颜贤等扈从以行。宋高宗也派王次翁为奉迎使,迎接韦太后回銮。

3.帝后分别

韦太后身陷异域,自料已无生还的希望,忽然枯木逢春,回銮有期,不禁欣喜若狂。和她一起入金的乔贵妃听了消息,特地前来探望,又勾起了韦太后的往事。原来韦、乔二人出身寒微,入宫后都在郑皇后处服役。二人私谊甚笃,便结为姊妹,并相互约好先贵的人不要忘记旧好。不久,徽宗对韦氏颇为钟情,封她为贤妃。徽、钦北迁,韦氏与乔贵妃也一路同行,在金国度过了15年囚犯一样的生活。当时金使高居安已在韦太后处,乔贵妃从身上掏出50两黄金递给高居安说:“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请太尉笑纳。此次太后回銮,还望太尉妥为照管。”又斟了一杯酒望着韦太后说:“姐姐回去就是皇太后了,一路多多保重。妹妹我永无还期,只能成为异城之鬼了。”太后一阵心酸,泪珠夺眶而出,乔贵妃也泣不成声了。韦太后接杯欲饮,乔贵妃摇摇头说:“且慢,妹妹还有一言奉告。”韦太后说:“还有什么话要说?”乔贵妃说:“姐姐到快活处,莫忘了此间的不快活。”韦太后说:“怎能忘掉今日!”寒暄过后,乔贵妃才依依惜别。

宋钦宗

南归前夕,韦太后又见到了钦宗。原来“绍兴和议”后,金人虽不肯归还钦宗,但看管松得多了。钦宗挽着韦太后的车轮说:“倘我能与太后一起南归,没有其他奢望,只要能管理太一宫就心满意足了,请太后转达九哥(南宋宫廷称钦宗为八哥、高宗为九哥)。”韦太后回答说:“我南归之后,如不派人来迎你,当瞎了我的双眼。”钦宗无语堕泪,伫立良久才蹒跚而去。

4.回归宋朝

绍兴十二年(1142年)初夏,韦太后自沙漠南归,高宗派遣参知政事王庆曾与韦太后之弟弟韦渊在国境迎接。韦渊生性横暴不守法度,高宗恐他居官有过难以行法,始终没有授予官职,一直到迎接太后回銮,才封为平乐郡王。金熙宗也派近臣护送。到了燕山,金使惧怕天气炎热,逡巡不前。韦太后从金朝副使那里借得黄金300两,答应到达南宋国境时加倍偿还。她笃信佛教,300两黄金除用少许营办佛事外,其余的全数犒赏了随从。随从们欢声雷动,冒着溽暑护送太后南行。看看到了宋朝国境,金朝使节要求偿还借款。然后前进,韦太后让韦渊设法。韦渊说自己虽受封为郡王,其实是闲散官职,要筹措金钱,应当与朝廷大臣王庆曾商量,他无能为力。而王庆曾出发之日,事无巨细都听宰相秦桧安排,秦桧没有吩咐的,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坚持不肯付钱。双方在边境上相持了三天,韦太后急得七窍生烟,愁得五脏俱焚。后来还是专门为奉迎而来的王瑛慷慨解囊,其他人也拿出散碎银两,才勉强凑足600两黄金交给金使,金使这才高高兴兴地办了交接手续,回朝复命去了。

韦太后一行从燕山迤逦东行,来到东平(今山东省),再由东平经安徽,然后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高宗亲自到临平镇迎接。为了表示隆重,高宗下诏用半副銮驾迎接韦后,仪卫竟有2283人之多,这是当时的最高礼遇。自北宋灭亡,金国以礼送回人质,这是第一次。高宗虽然割地赔款,但毕竟争回了面子,因而兴高采烈。宰相秦桧、大将张浚、韩世忠等人自帷幄外拜见太后。太后在北方时就听说韩世忠骁勇善战,特地召到帘前慰问说:“你就是韩将军吗?我在金国就久闻大名了。”韩世忠也慰问了一番,方才欠身离去。韦太后又问:“为何不见大小眼将军?”岳飞两眼一大一小,所以人称“大小眼将军”。一位大臣悄悄告诉她:“岳飞已经死在狱中了。”太后责备高宗说:“岳飞是国家栋梁,打得金人望风逃遁,为何置他于死地?”说着,便愤愤然要出家,慌得高宗连忙伏地请罪,韦太后这才消了怒气。据说,她从此之后终身都穿道士服装,表示对忠将岳飞的悼念。

韦太后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临安,高宗为承欢膝下,听政之暇,每每去慈宁宫侍奉母亲,直至深夜还不肯离去。韦太后让他早点去就寝,免得耽误第二天上朝,高宗不肯遽然离去,太后就闭目养神,以示倦怠,高宗这才不得不恭揖而退。韦太后性格恬淡,待人和睦。她曾对高宗说:“两宫(皇帝、太后)的侍役,应当通用,不要分此疆彼界,以免佞人从中挑拨离间。”当时皇后未立,太后屡次催促,高宗请太后降诏做主,太后说:“我只知后宫的事,国家大事决不干预。”后来高宗立了吴皇后,太后与她相处得很融洽,从来没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太后在金国含辛茹苦,衣食不继,南归之后,很知道节俭。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献给她一个金唾壶,她舍不得用,换了一个镀金唾壶。高宗也多次赐予金帛,她都贮存在国库之中,从不无端挥霍。80岁那年,她溘然而逝,这笔积蓄便充作了丧葬费用。

二、香消玉殒柔福姬,尼姑法静假冒名

1.公主其人

建炎年间,宫廷内发生了一起假冒柔福帝姬的诈骗案件,一时沸沸扬扬,远近传闻,成为一件笑柄。

柔福帝姬小名多富,又名瑗瑗,本是宋徽宗之女。徽宗有女34名,瑗瑗排行第二十位,初封柔福公主,政和年间改称帝姬。她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在宫廷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倘若没有意外情况。她本来会嫁给达官显宦,在富贵乡中终老其身的。但是金兵的入侵,给这位少不更事的公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被俘北上,在饱尝了人间辛酸之后,死在北方,待到高宗即位之后,金人才归还了她的尸骨。

宋徽宗《听琴图》

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人拘押北上,17岁的柔福帝姬也名列被押送人员之中。这年三月二十八日自汴京启程,一路上凄风苦雨,晓行夜宿,五月二十三日进入上京。她和高宗的母亲韦氏是一批,都被分配到洗衣院,替金朝的达官显宦们浆洗衣服。她们本是金枝玉叶,吃饭、穿衣动辄要人侍候,但是一旦沦为俘虏,除了任人摆布,就只有以泪洗面的份儿了。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到了绍兴五年(1135年),柔福帝姬芳龄二十有五,在金国已经度过了八个春秋。当初她亭亭玉立,花容月貌,如今却是风鬟雾鬓,蓬首垢面,往事真是不堪回首了。和她同来的那些宗室男女,有的被金人强占为妾,有的不堪凌辱,死在荒裔异域,但她却顽强地活了下来。金国统治者也许是出于怜悯,就在这年二月,她被迁往五国城居住。五国城在上京东北,两地相距有数百里之遥。这里也有许多宋朝官员,他们在金人看守之下,耕耘农田、自种自吃,生活虽然艰苦,但比起柔福帝姬的奴婢生涯,毕竟胜了一筹。更何况柔福帝姬的父亲——徽宗皇帝也被关押在这里,父女们虽不能朝夕见面,共享天伦之乐,但比起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颠沛流离生活,无疑是好得多了。

柔福帝姬在五国城结识了随徽宗北迁的宋朝官员徐还,两人沦落天涯,同病相怜,后来便结成了夫妻。不幸的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柔福帝姬突然得疾,虽经过医调治,病情仍然有增无减,终于香消玉殒,撒手而去,终年31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人归还徽宗赵佶以及郑皇后、朱皇后灵柩,柔福帝姬的尸骨也一并赐还,得以归葬故国。原来金国习俗不用棺椁,多用火葬。徽宗于绍兴五年崩逝于五国城,金人遵从宋朝习俗,用生绢裹葬,到归还灵柩时,尸骨早已不存。而柔福帝姬丧命未久,加上北方天气严寒,竟得以全尸而归。

2.尼姑法静

柔福帝姬已经死在金国,却有好事之徒,冒名顶替柔福帝姬,骗过了高宗,白享了十几年荣华富贵。这个人就是汴京乾明寺的尼姑法静。当时宋金交恶,兵荒马乱,山水辽阔,音息阻隔,这就给法静冒充柔福帝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法静原是汴京人,自幼出家乾明寺为尼,“靖康之变”时,她也被金人掠入军中,在那里认识了一起被掠为俘虏的宫娥张喜儿。双方既熟,便无话不说。张喜儿说法静相貌酷似柔福帝姬,法静仔细询问柔福帝姬下落,得知她已被押解北上,现在生死未卜,不禁心中暗暗高兴。倘若冒称柔福帝姬,真假自然无从对证,这一桩富贵岂不从天而降?但是自己从未涉足宫廷,其中情况全然不知,一旦露了马脚,颈上之头就难以保全了。但转念一想,高宗四处迁移,席不暇暖,未必会纠缠这些琐事;况且柔福帝姬与高宗虽是兄妹,但高宗之母是韦夫人,柔福之母是小王婕妤,徽宗有儿子31人,女儿34人,平常不生活在一起,即使兄弟姐妹之间也并不熟悉,只要能打听一些宫廷琐事,以备查询质问,便可天衣无缝,万无一失了。她串通好张喜儿,把柔福帝姬孩提时的事拣几件记在心里,便四处宣扬,说自己是柔福帝姬,刚从金国逃回。法静不仅粗识文字,而且口舌如簧,竟使许多人深信不疑。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宗正仲的听说柔福帝姬尚在人间,便把她迎入府中,只因高宗四处迁移,萍踪浪迹,无法送往他所在之地,事情便耽搁了下来。不久,仲的患病死去,法静又被乱军刘忠掠入军中。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刘忠进犯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蕲春镇),被宋将韩世清所破,法静辗转落入宋军之手。她见时机已到,便在军中诉说自己是徽宗之女,小名瑗瑗,母亲是小王婕妤。既然是上皇之女,韩世清不敢怠慢,便会蕲州守臣甄采共同勘问。为了表示慎重,二人身穿朝服,隔帘询问。那法静口若悬河,自叙如何沦入金人之手,又如何从金国逃回;如何被仲的迎入府中,如何又被刘忠掠去,娓娓道来,无懈可击。她怕韩世清不信,又抛出几件宫中琐事,不由得韩世清不信,当下决定把她护送到高宗处发落。

3.高宗被骗

当时高宗漂泊无定,驻跸于温州(在今浙江省)、台州(今浙江临海)之间,听说柔福帝姬从金国逃归,高兴非常,便派内侍首领冯益、宗妇吴心儿前往越州(今浙江绍兴)验视。二人回称确是柔福帝姬,高宗传旨召见。法静见了高宗毫无惶惧之色,又把自己编造的经历叙述了一遍,说至伤心处,涕泪交流,哀伤不已。高宗仔细观察,眼前这个女人和柔福帝姬相貌惟妙惟肖,所说宫中琐事也近乎情理,只是她脚大如船,未免令人生疑。法静见高宗只管盯着她的双脚,知道他起了疑心,便呜咽着说:“金人驱赶俘虏,如同驱赶牛羊,我从汴京北上,跣行万里,双脚哪能保持旧日模样?”高宗听她说得有理,也就深信不疑,即日召入宫中,封为福国长公主。按照宋朝制度,皇帝之妹妹都封为长公主,皇帝之女都封为公主。法静诈骗成功,终于享受了柔福帝姬应得的那份荣誉和富贵。

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把“柔福帝姬”下嫁给永州(在今湖南省)防御使高世荣,交资助妆奁1.8万缗(一说20万缗)。自南渡以来,以王姬下嫁给普通官员,这是第一次,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羡慕和嫉妒。

就在高世荣成为驸马的第二年,有一男子诣阙自称徐王,刚从北方逃归。原来徐王名赵棣,在徽宗31子中排行第十三,“靖康之变”时,与钦宗一道北上,以后便杳如黄鹤,不知所终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万州(今四川万县)人李勃认识了曾在宫廷当过内侍的杨公谨,杨自称曾与徐王在一起生活过,李勃便冒充徐王,前来要求朝廷认可。然而他与徐王面貌既不相仿,对宫廷生活又不熟悉,稍稍盘问,便露出了破绽,结果是没有得到富贵,反而搭上了一条性命。

时隔不久,又有妇人自称荣德帝姬。荣德帝姬在徽宗34位女儿中排行第二,长成后嫁给左卫将军曹晟。“靖康之变”时,曹晟已经病殒,她被掳北上,改嫁给金国习古国王。自称是荣德帝姬那位妇人,本是商人之妻,从一个军人口里得知徽宗有一个叫荣德的帝姬,身陷金国未回,便冒充荣德帝姬碰碰运气,结果被杖死于大理寺。高宗虽然多次受骗,仍不死心,他说:“我宁受百次欺骗,也希望得到一个真帝姬。”然而真帝姬一个也没有回来。

4.识破骗局

南宋仕女图

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韦太后被金人遣送回国,法静诈冒柔福帝姬一案才被揭穿。原来韦太后同柔福帝姬一路北上,又一起到了五国城,柔福帝姬嫁给徐还,后来又一病不起,都是她亲眼所见,哪里可能又冒出一个柔福帝姬!只是她身为皇太后,不便作为告发人,便让跟随她一起南还的宫人杨氏出面检举。

高宗当即下诏,让殿中侍御史江邈、大理寺卿周三畏审讯。就在这时,又有两人自金方归还,一个是前相州(今河南安阳)观察使李怀,另一个是徐还之父徐中立。他们二人都说柔福帝姬已死于五国城,福国长公主显系诈冒,应从严追究。法静知道无法抵赖,才原原本本交代出诈骗始末。她自受封以来,所得俸48万缗,又在临安城外漾沙坑坡下赐第一区,均被抄没。法静平日骄蹇自恣,杀戮婢妾甚多,都埋在府第之中;其余的婢妾也大多遭过笞挞,纷纷要求处死法静。绍兴十二年(1142年)九月,高宗下诏将法静重杖处死,驸马都尉高世宋被追夺官职。冯益、吴心儿验视失实,除名送往外地,并派人看管。

不久,冯益因与韦太后联姻,吴心儿是宗室妇女,均被赦免,回到了临安。高世宋虽然身为驸马,但并未参与诈骗一案,孝宗乾道年间又积功被封为江南兵马都监,然而他已经没有先前的威风和荣耀了。

三、皇后殒命五国城,中宫虚位十六载

邢秉懿(1106—1139年),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邢焕之女,宋高宗赵构的原配夫人,谥号宪节皇后。

邢秉懿的父亲邢焕,曾任朝请郎。宋高宗赵构为康王时,聘娶邢秉懿,封为嘉国夫人。

赵构出使金国,将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赵构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赵构的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已有身孕。起初一行人北行不久,便传出几位皇室女子相继坠马流产,其中包括邢秉懿和郓王妃朱凤英、洵德帝姬赵富金、柔福帝姬赵嬛嬛。几天后,盖天大王强逼邢秉懿,使她几乎想要自尽。赵构即位后,金人将其相关女眷包括生母韦贤妃、妻妾邢秉懿与姜醉媚,以及其两个女儿赵佛佑、赵神佑等,皆送入洗衣院(劳役惩罚有罪女人的地方,也做供皇族选女人以及收容宫女之用),作为对宋高宗的羞辱。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才将韦贤妃、邢秉懿等人送至五国城安置,并封邢秉懿为“宋国建炎夫人”。

起初,一同被北迁的曹勋受宋徽宗之托逃回南方。临行之前,邢秉懿脱下一只金耳环,命侍者交付曹勋,请他转交给宋高宗,说:“请代我告诉大王,我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能早日与他相见。”宋高宗得到耳环后,相当珍惜。他遥册邢秉懿为皇后,并授予她的亲属25人为官。

绍兴九年(1139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时年34岁。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16年。宋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皇后。同年八月,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由于宋高宗时常思念这位发妻,内心郁郁寡欢。吴皇后知道高宗的心事,于是请求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安慰宋高宗。

宋朝仕女三彩人俑

淳熙末年,改谥邢秉懿为宪节皇后,祔宋高宗庙。

四、秀外慧中介胄驰,才貌双全幸四明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1115—1197年),开封人。

吴氏14岁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即日后的宋高宗)。宋高宗即位初期,吴氏常常着戎装侍奉左右。吴氏非常知书明理,跟从宋高宗到四明时,卫士突然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询问宋高宗在哪里,吴氏骗过他们得以免祸。不久,宋高宗航行海上,有条鱼跳进宋高宗船中,吴氏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宋高宗大为高兴,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地,进封她为才人。吴氏博通书史,又善于写作,因此得到宋高宗宠遇日盛,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不久晋升为贵妃。

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从金国还朝。此时,高宗已经空出皇后之位等待宪节皇后邢氏16年,等来的却是邢皇后的灵柩。朝臣多次上表请求重新立皇后,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喜欢吴贵妃,力挺她。

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吴皇后知道高宗思念邢皇后,就请求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安慰宋高宗。她还很孝敬婆婆,侍奉太后起居体贴周到,“顺适其意”,性格严肃的婆婆显仁太后对这个媳妇也非常满意。吴氏还曾经“绘画《古烈女图》置座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

在吴氏还是才人的时候,跟赵构奏请抚养了赵伯玖,更名为“赵璩”。赵伯琮的养母张氏去世,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无亲疏之别,而是“视之无间”。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所以“帝与后皆爱之”,封普安郡王。吴皇后曾对高宗赵构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高宗意决,立赵伯琮(赵眘)为皇子,封建王,出赵璩居于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眘,是为孝宗。孝宗即位后,称吴氏为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拜见“如宫中仪”。

1187年(淳熙十四年),高宗去世,留下遗诏要求改称吴太上皇后为吴太后。孝宗请求吴太后回到大内居住,但吴太后不忍离开高宗居住的德寿宫,于是将寝殿称作“慈福”,仍然居住在那里。

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孝宗率群臣为寿圣皇太后行庆寿礼,嘉王(宋宁宗赵扩)侍侧,皇太后吴氏勉励赵扩“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

绍熙五年(1194年)夏,孝宗去世,光宗尊吴氏为太皇太后。孝宗驾崩,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无法主持孝宗的“祭奠之礼”。于是,宰臣奏请81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主丧事”。太皇太后初不许,但是宰臣执请太皇太后如唐肃宗故事,群臣发丧在太极殿,“成服禁中”。太皇太后吴氏许可在“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奠礼。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吴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马上撤帘。

宪圣慈烈皇后

庆元三年(1197年)十月,太皇太后吴氏病逝,时年83岁。谥曰宪圣慈烈皇后,祔于永思陵。

吴氏在后位(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55年,先后辅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整个两宋时期的诸皇后中,吴氏是少数对政治有较大影响的皇后之一。

五、天性悍妒李凤娘,骄恣凶悍弄权势

慈懿皇后李凤娘(1144—1200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宋光宗赵惇的皇后。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

1.天性悍妒有蛇蝎心肠

李氏生于宋高宗年间,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惊讶地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她的美貌传至宋高宗的耳朵,宋高宗立即命其皇孙赵惇(后来的宋光宗)聘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乾道四年(1168年),生有儿子赵扩,后册为皇后。

李凤娘生性悍妒,虽已为六宫之首,又有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真诚地赞美了两句。这小事为李皇后获悉之后,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光宗心想:“我无意中说了一个好字,竟把她性命都送掉。”想向李后爆发心中的怒气,可惜无这点勇气,唯有自怨自悔,就命内侍拿去埋藏了,闷在心头,怔忡症复作,日久不痊。一直到冬至节,天地宗庙,例由皇帝躬亲行礼,不得委员替代,光宗才不得已出宿斋宫。

李凤娘

后妃们对年轻的打击对象一般利用性别优势,而对年长者则常筑感情墙。利用性别资源委恶于人,不免置人于死地;构筑感情墙制造情感隔阂,也常使人陷于无告。

李皇后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都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她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趁光宗不在宫中,即遣心腹内侍召黄贵妃入宫。黄贵妃料知大祸临头,便想去见寿成皇后求救,对内侍说:“先回中宫复命,我马上来见凤娘娘。”那内侍早奉李后密旨,不容她求救,催逼道:“李娘娘有急事宣召,岂容少缓!还是速去为贵,迟恐触怒中宫,不是耍的!”黄贵妃只好战战兢兢跟随内侍走入中宫,只见李后怒容满面坐在那里,连忙行礼叩见。李后牙痒痒地说道:“难道你是全无心肝的?前次我已说过,皇上病体少痊,理该节除色欲,你竟不听我言,胆敢蛊惑皇上,以致病恹恹日久不愈。论你的罪恶,直与谋逆无异!”说罢,就命内侍行大杖一百,要着实地打,使她下次不敢。这班内侍就如狼如虎把黄贵妃拖倒于地,重笞百下。你想这种很阔的大杖,壮男也受不起一百;可怜那冰肌玉骨的黄贵妃,打到三十下,已经香消玉殒,声息全无,直僵僵死在地上了。于是,李后吩咐内侍拖出宫门,当夜就草草棺殓,一面命内侍报告光宗,推说黄贵妃猝患急病暴亡。

当光宗闻此噩耗,又惊又恸,预料必为李后所谋死,否则哪会无端暴亡。光宗想回宫去察看尸体,又觉今晚是祭天大典,既宿斋宫,未便任意出入,只好苦在心头,泪如泉涌。这夜横在榻上,翻来覆去,良久不曾合眼。就这样,一直到四更以后,疲倦已极,才得蒙眬睡去,忽见黄贵妃满身血污,泪流满面地哭进斋宫来。

正打算上前执手询问缘何弄得满身血渍,猛听得一声怪响,骤然惊醒,张目四顾,不见贵妃,方知是梦。此时东方已白,内侍齐来伺应。光宗就披衣起身,盥漱既毕,内侍进早膳。光宗哪里咽得下食物,挥手撤去,喝了几口清茶,就出宫登辇,启驾赴南郊。时已天色大明,陪祭百官,排班鹄候。光宗下辇,步行至天坛前。霍地狂风猝起,大雨如注,百官都弄得落汤鸡似的。光宗虽有麾盖遮蔽,祭服上也被雨点湿透,只好催促赶紧焚香献酒,读祝奠帛。光宗勉强冒雨行礼,几乎昏晕倒地。本来是病体,听得贵妃暴亡,自然伤恸逾恒;还受了狂风大雨的震惊,哪得不要昏晕呢?幸有四个侍臣,扶掖着登辇还宫。就此登床偃卧,不住地长吁短叹,饮食少进,面容益觉枯憔,想要查问贵妃的死状,又怕李后发怒,只好苦在心头,病势因之有增无减。而李后趁此机会,独揽朝政,所有奏疏,由她独断独行,遇到疑难事,方才向光宗询问办法。

实际上,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太上皇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早已留意到。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十分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可因为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一直搁浅。

2.离间父子有高明手段

世上可叹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孝宗皇帝乃天下至孝之人,对非自己生父的宋高宗奉养始终,而他自己亲儿子光宗皇帝,却是天下大不孝之人。他不仅荒淫好酒好色,又有惧内的毛病,十足一个“妻管严”,伤透了天下孝子贤孙的心。

嫁入赵家后,李氏妒悍非常,宋高宗、宋孝宗父子大叹看走眼。高宗叹息“此女将家悍种,我为皇甫坦所误”;宋孝宗对这个凶悍的儿媳也曾训诫:“你再凶妒,我就废掉你皇太子妃的名位!”由此,仇恨的种子,深深种植于这位自幼长于跋扈军头家中的女人心中。

宋光宗当皇帝后,李凤娘成了李皇后,自然不把“退休”的太上皇放在眼里。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

光宗刚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假借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后来,孝宗知道儿子体弱,派人精制了调养药丸给儿子光宗,李皇后竟说太上皇要毒死光宗,致使孝宗、光宗父子势如水火,做皇子的光宗从此基本不入宫向父皇问安。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得到改善。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懒的光宗让位于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李皇后趁机大捞好处,她不仅替光宗批阅奏章,起草诏令,而且还大封娘家人,她乘回娘家省亲的机会,一次竟封授李家及幕僚为官者达100余人。连李家宗庙的富丽堂皇程度,从规模建制到卫庙兵士人数都超过了太庙。

庆元六年(1200年),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57岁。

放眼南北两宋王朝后妃,能够影响朝政者并不少见,但像李凤娘这样以一个女人之身征服三代皇帝的皇后,在两宋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其实,综观李凤娘的一生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当初高宗纳她为恭王妃只是仅凭一个江湖术士之言。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凤娘碰到的三代皇帝无一最后不逊位成了太上皇。这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诡异现象,虽然与李凤娘有关,但是,绝不能说是李凤娘一个女人造成的。

六、总揽权纲求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

宋朝外戚之烈虽然远逊汉唐,但是并不缺乏女主临朝的事例,北宋有刘娥、曹氏、高滔滔等,南宋有吴氏、杨桂枝、谢道清等。这些临朝的女主要说彪悍就数刘娥和杨桂枝,其他都是以太后或者太皇太后身份临朝,唯有刘娥和杨桂枝,两个人身为皇后时就干预朝政,甚至能够左右皇帝丈夫。

如果说在刘娥和杨桂枝两人中选一个更剽悍的,那只能是杨桂枝了,她的事迹随便拎出来一件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简直算是大宋的无冕女王了。只不过她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欲,在做了太后之后不久就撤帘不问政治,因此被人忽视。

恭圣仁烈杨皇后(1162—1232年),原名杨桂枝,严州青溪(今浙江杭州淳安)人,南宋宁宗皇后。

杨桂枝因外貌惊人而很小就被选送入宫,原在吴太皇太后(高宗吴皇后)宫里侍奉,后来被皇太子赵扩看上,吴太皇太后便把她赐给了皇太子。其妹杨珪,人称杨妹子,亦是花容月貌,知书达礼。宁宗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三年(1197年)册封杨桂枝为婕妤,六年之后又晋升为贵妃;贵妃在众多的妃嫔之中已属凤毛麟角,地位仅次于皇后,时年杨桂枝38岁。

杨桂枝

事属凑巧,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皇后不幸病亡。谁来替补这个瞩目的角色?按理贵妃晋升为皇后属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曹美人也很受皇帝宠爱。将军韩侂胄对皇帝赵扩进言,说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但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嘉泰二年(1202年),杨桂枝被正式封为皇后,她对多嘴的韩侂胄心怀不满。1207年,趁韩侂胄北伐中原失利时,她与史弥远设计把韩侂胄杀之玉津园。

杨皇后很感谢吴太皇太后当年的恩德,在自己的殿阁内贴着吴氏家族的名字,常常指着名字问左右:“这个人可有官职?”又多次让景献太子赵询告诉宰相,凡有授官必须优先授吴氏家族的人。

史弥远得到了皇后的合作地位日高。景献太子逝世后,宋宁宗抚养了皇子赵竑。然而史弥远因与皇子赵竑不和,便打算暗中废了他,立宗室子赵昀为皇帝。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皇帝病卒,史弥远召赵昀入宫,遣后史谷、石两人共同说服杨皇后,皇后认为不可,她说:“皇子是先帝所立,岂敢擅变。”弥远他们七次往返劝说,皇后始终坚持不可。最后谷、石拜而泣曰:“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若不立之,则祸变必生,皇后也无立足之地。”杨皇后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史弥远速叫赵昀入见。杨皇后对赵昀说:“你今后就是我的儿子!”这才改诏废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

宋理宗赵昀坐上了皇位,他为了报答杨皇后的恩德,不但尊她为太后,并作了垂帘听政的规定。那年,杨桂枝已经62岁。当然,杨皇后垂帘听政,没有像慈禧那样专横跋扈、干涉朝政,她把听政看作是对她的一种尊重。待她到70大寿时,皇帝率百官在慈明殿为她祝寿并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也是那一年,她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还诏祷天地百神,大赦天下。第二年十二月,71岁的杨桂枝病故。

杨皇后颇懂诗词,写有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集一部,由理宗书写取名为《杨太后宫词》,共50首。今淳安里商乡杨家村保存的《弘农杨氏宗谱》,刻录有杨皇后诗作30首。其中有一首《宫词》:“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治道隆。总揽权纲求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政治意味颇浓,表明了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政治理想,正是她治理国事的生动写照。她的书法也很好,书写的《道德经》至今还在。

七、理宗皇后谢道清,不负国恩亡他乡

谢道清(1210—1283年),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右丞相谢深甫的孙女。

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谢渠伯死得早,家道愈发衰落。谢道清曾亲自从事家务。

当初,谢深甫任宰相,有援立杨太后(杨桂枝)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宋理宗即位后,打算选择皇后,杨太后命令选择谢家的几位女儿。只有谢道清未嫁在家,兄弟们想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说:“如果奉诏献女,当要厚置嫁妆,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恰遇元宵节晚上,县里有喜鹊来灯山做巢,人们认为这是有后妃的祥兆。谢攑伯不能阻止,于是出资送谢道清上路入宫。

不久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当时贾涉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入宫后,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册封为皇后。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谢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疥疮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即应道:“真龙不露爪嘛!”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宋理宗龙心大悦。

谢道清被立为皇后,贾贵妃独得宋理宗宠爱;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以姿色得宠。谢道清对此毫不介意,宽大为怀。杨太后认为她很贤惠,而且宋理宗对她也越发优待尊敬。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部队渡过长江,理宗打算迁都到平江、庆元,谢道清劝谏不可迁都,深恐动摇民心,理宗才作罢。

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谢道清雕像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官员,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德祐元年(1275年)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走。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其子。十月,陈宜中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促不到。此时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未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又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

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

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谢道清被俘7年后,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去世,享年74岁。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八、恃宠弄权阎贵妃,出家为尼全皇后

1.阎贵妃

阎贵妃(生卒年不详),宋理宗赵昀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姿色妖媚,以美色受宠爱,初封婉容。

淳祐七年(1247年),宋理宗宠爱的贾贵妃去世,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瑞国公主。淳祐九年(1249年)九月,宋理宗封阎氏为贵妃,因册封时她没有子女,宋理宗便将瑞国公主交由她抚养。宋理宗为了表示对阎贵妃的宠爱,对她赏赐无数,阎贵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宋理宗不惜动用国库,耗费巨资,破天荒地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为其修功德寺,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为了求得合适的梁柱,竟想砍去灵隐寺前的晋代古松。幸好灵隐寺住持僧元肇,写了一首诗:“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这才保住古松,这座功德寺前后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费极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还要富丽堂皇,当时人称为“赛灵隐寺”。

宋人《歌乐图卷》

后来阎贵妃在理宗的宠爱下,权势大增,不可一世,骄横放肆,恃宠弄权,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走她的门路。其中,周汉国公主下嫁,马天骥绞尽脑汁送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大礼,得到宋理宗的欢心,与丁大全同时被任命为执政,所以阎贵妃又与马天骥、丁大全、人称“董阎罗”的董宋臣等奸臣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追逐宰相董槐,史称“阎马丁董”,恃宠乱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引起很多忠臣不满,当时,有人在朝门上题八个大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这对男女又与贾似道明争暗斗,打击迫害,把朝政搞得乱七八糟,民怨沸腾,“阎马丁董”等四人又强夺民田,招权纳贿,作恶多端,无所不为。

2.全皇后

全皇后全玖(生卒年不详),浙江会稽人,宋度宗皇后。度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

全皇后是理宗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她略通书史,年幼时跟随任岳州知州的父亲全昭孙。开庆初年,任期已满回朝,经过潭州。当时元兵从罗鬼进入攻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围攻潭州,有人看见神人保卫此城,后来只有潭州未被攻下。一年后,战事平息,回到临安。

全皇后

正遇忠王打算纳妃。当初,丁大全请求选临安府顾砮的女儿,已经举行聘礼了;丁大全事败,顾砮也被罢官。大臣们认为顾砮是丁大全一党,应当另选名门女儿来配婚太子。大臣们于是说全氏侍奉其父亲全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难险阻;如果身处富贵,一定能警戒事业成功之道。理宗因为母亲慈宪夫人的缘故,就诏她入宫,问道:“你的父亲昭孙,过去在宝祐年间死于王事,每念及此,令人哀痛。”皇后回答说:“我的父亲固然可怜,淮、湖的人民尤其可怜。”皇帝深感惊异,对大臣们说:“全氏女言语非常得体,应当配婚太子,承接祭祀。”景定二年(1261年)十一月,诏令封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册封为皇太子妃。其弟全永坚等人补任承信郎、直秘阁。

度宗立为皇帝后,咸淳三年(1267年)正月,册封她为皇后。追赠三代官职,赐家庙、第宅。其弟全清夫、全庭辉等15人,各任一官。咸淳五年三月,皇后回家探亲,推加恩泽给亲戚56人,升官一级。咸平郡夫人全氏32人,各分等特别封赏。皇后生子不育,后又生下瀛国公。

宋度宗去世以后,3岁的宋恭帝继位,尊全氏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全太后在大都苦于水土不服,察必皇后曾为之向忽必烈请求让她回南方,但未果。全太后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irkIPSu8zVTv6FA+psi9b3q6jFlOKxSnIZQqm8vF66neMK91DM3TmxsH2278X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