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章
江水、河水、湖水、塘水……

什么是苏州的最美?有人会说沃土。有人会说是这块沃土上的历史遗韵和人文胜迹。也有人会说是这里一年寒暖分明的四季,尤其是春天桃花与菜花并开的田野风光。有人还会说是苏州的女人,尤其是那些垂发挥针的绣娘和唱着嗲里嗲气的舞台美眉……干脆有人说是阳澄湖的螃蟹、太湖的鲜鱼和飘香的桂花黄酒。其实苏州的美物,可以写下千行万句,但在我看来,苏州之美,乃是天造之物的江湖河塘之水。

苏州是水育之地。苏州土不露头的时候是一片汪洋之水,苏州的土露头之后仍是水绕水环之地。苏州成为九州富国时也是因为水秀湖色的烘托与孕育之下方显繁荣的。

“川曰三江,浸曰五湖”。我故乡吴地在远古时就有“三江五湖”,司马迁当年登姑苏台眺望美景时就被这里的水色美景所迷住。古时的“三江”是指松江、娄江和东江,该三条大江是吴地最早的排水干路,是吴人身上的主血管。“五湖”指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其实“五湖”是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毫无疑问,古“五湖”是我们吴人最重要的胃、肝、脾和肠……没有它们的存在,我祖先的生命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也就没有了我和我的父老乡亲。

苏州人要感谢祖先的英士很多,其中最需要感谢的是那些造水、治水和利水的英士。大禹不用说了,他在太湖降龙治水传说不仅表明了人类是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灾害,同时也给吴越先民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其后的伯泰、仲雍是以身作则带领土著人破除了“水怪”的骚扰而平安了这块荒蛮之地的野性,最早开凿的“伯泰渎”给这里的庶民带来了灌溉、航运和饮水的多方面利处。还有像春秋时的范蠡、三国时的孙权包括秦始皇、主张开凿大运河的隋炀帝、吴越小国王钱镠、宋朝的范仲淹和赵霖,以及明朝那位以智断“十五贯”冤案著称的况钟、钦差大臣海瑞及在此当了五年官的林则徐等都为我的故乡吴地做过造水、治水的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二十多年里,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是造水、治水最杰出的贡献者。我和我父亲都是他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拥护者和战斗员,我父亲成为一名共产党干部就是因为在水利工程大战中的突出表现,那时他22岁。至于我,就年龄更小了,17虚岁时就在长江大堤上跟着大人们苦战了三个月,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江风吹得刺骨疼痛,双脚踩在冰凉的烂泥中要不停地走动,因为肩膀上有一副一百多斤的担子压着……我们少年时是个疯狂的年代,但我常为自己曾经为家乡的水利所作的一份贡献而自豪——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有我们那时的这种磨炼了。

人语潮喧晚吹凉,
万窗灯火转河塘。

两行碧柳笼官渡,
一簇红楼压女墙。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这首《晚入盘门》勾起我当年的一番在长江大堤参与治水战斗的悲喜交织之情。

回忆可以使经历中的许多断裂联接起来。而一个区域的发展史如果也能像人一样将记忆中断裂的碎片联接起来就非常困难了。苏州人的本事是他们能够完美地将这种断裂的碎片联接起来。

比如众所周知的苏州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亮点是乡镇企业,90年代之后的亮点是开放型经济,两者似乎是具有机制和体制上的巨大差异,甚至是断裂的、对立的。然而苏州人后来只经过了几年光景,就将这种“断裂”与“对立”很快统一起来,如他们祖先传承下来的那种治水的本领一样,很快将两股完全不同的江与河之水融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湖塘之流,为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发展力量。

苏州的水最多的一块地方是太湖。太湖是苏州的母亲的胎腹,太湖之水是苏州的母亲的胎盘里的洋水。没有了太湖和没有了太湖之水,便没有苏州的生命与生长的可能。

2000年,国务院对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如何理解这一定位,学问很大。苏州人既不盲目又不自大,他们始终将自己摆在以下两个圈层中的位置:一是苏州在环太湖城市圈的位置;二是作为环太湖城市圈城市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的位置。太湖以水为媒,使苏州大地呈现中国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与最具财富积蓄力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板块,毫无疑问,上海是这一区域的龙头。那么苏州在这一区域里是什么呢?是龙身还是龙尾?龙身便应发挥其壮实而巨大的能够影响整个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能力,苏州似乎还达不到具备如此庞大的躯体;是龙尾?龙尾便应能左右天下风云,执掌巨龙前行后退的方向,这似乎也不是苏州所长、所能。那么苏州是什么?

“我们苏州要在太湖区域中发挥走在先、走在前、走得最好、走得最可持续的典范。”从无锡市长、无锡市委书记来到苏州当书记的王荣,对太湖和环太湖异常熟悉。无锡人一曲“太湖美”,和苏州以外的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为太湖就是无锡,其实太湖水域百分之九的面积属苏州。现在王荣当了苏州“一把手”,从此也就成为真正的“太湖之王”。然而如何当好环太湖之王可不是一件易事。苏州地位突出,但东有大上海,左是无锡,右是湖州,西有常州,北有南通等,东南西北皆是强盛而繁荣之市,这些城市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各领风骚,你追我赶,谁也不言败。上海不用多说,它自扬巨轮之帆,一路高歌猛进,昂首于东海之滨,在世界大舞台上展尽中国风流。而苏州左右前后的无锡、常州、南通、湖州等城市则如拥簇与挤贴在苏州之四周的一只只猛虎,稍不留神,它们会一声长啸,或吃掉你,或将你远远甩在后面……

于是苏州人经过反复酝酿和思考,最后将自己定位在与“龙头”的上海对接和错位发展之上。“苏州要永远做上海的‘乡下’,苏州才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才永远不会落伍于环太湖各个城市的强势之中。”王荣说。

苏州人一直这样清醒着,一直仰头紧盯“龙头”大上海,一直埋头干好自己分内的活……

然而,紧跟“龙头”并不能意味着一定就是成功,成功之路需要自己的创造和实践。笔落此处,我想起了李源潮同志在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苏州实践研讨会”上说的一段话。李源潮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之前在江苏工作七年,是江苏省的前任省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生在苏州,对苏州很有感情”。对苏州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苏州现代化建设,李源潮不仅熟悉,而且也倾注了许多感情和心血。他在说到“苏州科学发展道路”时这样说:在一个历史阶段里,一种理论的创造是非常伟大的,但实践更伟大,所以我认为苏州在改革开放30年的波澜壮阔的前进中,苏州人民的伟大实践形成了重要作用。“我觉得如果总结苏州的发展的意义,也还要跳出苏州来看苏州,这就和我们跳出苏州发展苏州是一个涵义。”李源潮的这句话,画龙点睛地道出了苏州科学发展之路所具有的经验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核心所在。

苏州的发展30年,其印痕非常清晰:第一个台阶是在邓小平同志构架的“翻两番”和“小康”思想的影响下,通过乡镇企业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第二个台阶是紧紧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极大地推进了本区域的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率先实现了“内转外”的历史性跨越;第三个台阶是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率先按照江苏省委制定的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而全面发展。30年,三个大台阶,使苏州的发展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的速度和进步,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罕见的奇迹。

“2002年时,我们全市的财政收入也还在300亿元左右,可到了2008年时,全市的财政总收入已经达到1500多亿元。5年时间,增加了4倍。这样的增幅在世界发展史上绝对是少有的!”一位苏州市领导告诉我。

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财政收入是最硬的指标。苏州奇迹令人感到有些像神话,但它绝非神话,是苏州人民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靠什么?“靠合力。靠苏州各种经济形式、各个县市的城乡经济体的合力。靠苏州社会各界和各个层面的共同奋斗精神与提升素质的合力。”苏州干部们这样告诉我。

“有人将我们苏州的发展视为‘苏南模式’。那么‘苏南模式’是什么呢?其实‘苏南模式’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无固定规则的模式,它容纳着各种经验,吸收了各种先进技术,聚集了各种力量,并从自己的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将其汇成一种合力,推进着苏州整个区域的发展和向前。这样的力量可想而知其威力……”苏州干部自豪地对我说。

“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按照省委要求,迅速作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和四大具体行动计划,它们包括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和‘塑造当代苏州人新形象行动计划’等,这四个行动计划,着重反映了苏州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统筹城乡等内涵,立足苏州现有发展阶段、城市定位、产业基础和人文特征,明确了苏州发展特色、工作特色的总体目标,同时在时间上既与苏州‘十一五’规划纲要配套、衔接,又在空间上按照‘大苏州’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涵盖了全市各区域、各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又高举、发挥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等苏州发展的三大法宝,使之成为全市奔向新的奋斗目标的合动力,同时紧紧依靠各个区域经济体的自身特点,让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实体和私营企业一起发力!这才有了我们苏州在近五年中创造了超常的高速发展。”市委书记王荣和市长阎立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型领导,他们都很温文尔雅,在言及新时期的苏州发展形势和前景时,充满了底气和力量。

是啊,苏州现有包括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等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的“五虎”,加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这“两头猛狮”;苏州现有上万个外资企业、15万民营企业、30万户个体企业,以及600万勤劳和智慧的苏州人民、600万甘心尽愿为吴地奉献的新苏州人,他们以其各自的优势和力量,汇聚成犹如滚滚东流的大江之水,将苏州经济和社会建设推向一个又一个惊天而光辉的高度,令世人无不刮目相看!

“你们是龙眼啊!闪闪发光的龙眼啊!”突然有一天,一位中央领导来到苏州,当他在环太湖走完一圈后,欣喜地对苏州人如此说。

“龙眼”——多么准确而形象的比喻!

是的,苏州是“龙眼”,苏州是环太湖高速经济发展区域的“龙眼”,是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中国巨龙身上的“龙眼”。

画龙点睛,是最精彩之笔。苏州的发展与发展经验难道不就是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经验与辉煌的画龙点睛之笔?

呵,滚滚长江,汹涌奔涌,呈现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呵,浩淼太湖,碧波万顷,呈现的是一种宽阔坦荡的胸襟。

呵,潺潺河流,川流不息,呈现的是一种通达四方的追求。

呵,粼粼塘溪,吸风纳雨,呈现的是一种平和融合的气度。

这就是苏州人。既有江河之势的力量与勇气,又有湖塘之水的包容与平和,还有春雨般滋润大地的涓涓修养。

江河湖塘,组成了苏州人独特而绚丽的性格,那性格既是豪放的,又是柔美的;既是开放的,又是含蓄的;既是粗犷的,又是细腻的。是豪放中的柔美,是柔美中的豪放;是开放中的含蓄,是含蓄中的开放;是粗犷中的细腻,是细腻中的粗犷。因而苏州人自古常胜不败,因而吴地长盛不衰……

江河湖塘组合在一起,这就是苏州人的性格,它既可是一种奔放,又可是一种吸纳;既可是一种选择,又可是一种决断;既可去冒险,又可是避险。是理性下的激情,是激情中的理性,是激情和理性交融后的理与智、亲与情。

这就是我的故乡苏州。

与苏州人打过交道的人都说苏州不是一个专横跋扈的地方,即使是那些名闻天下的园林与世界文化遗产,也只是含蓄之美。苏州人恪守中庸之道,凡事绝不会太过分。这——皆是江河湖塘交融的水性文化所缘。

“金盆出水耀光芒,玻璃迸破银瓶泻。”有人说,苏州是水做的,苏州就是水神的化身,苏州的灵性来自水的柔与动的搅和。这话没有人深思,其实再往上远考,就会发现苏州“代代收金盆,朝朝银山出”的渊源了——

不是吗,有人说,你张家港是苏州的,怎么说着软绵绵的吴语干出的事却如气吞山河的山东大汉所为,尤其是那秦振华。君不知,张家港人喝的是汹涌澎湃的长江之水。那一泻千里、滚滚东去的扬子江早已把张家港练就了一身豪气与胆识。

昆山也说软绵绵的吴语,但君不知昆山人一边说吴语,一边喝着阳澄湖水,其性格里早已融进了习惯于跟大海风浪决斗的上海人敢闯的血气方刚。

常熟、吴江、太仓人更不用说,这儿的人种几千年来就是地道的“吴人”,因此其血脉里流淌最多的就是河塘湖水的柔性与厚力。什么叫水的厚力?不复杂,一掬水,柔得你放在手掌之中比丝绸还软,可假如是一江、一湖、一河、一塘之水放在一起,泻——能排山倒海;聚——能顶泰山压顶,故而这几个地方的人说好了是水做的“人中之杰”,说邪了是水造出的“人精”,他使一半心计就可平定天下事,当然他们干的都是正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道。

江河湖塘之水,各有所长与习性,各有智慧与气度,如果将这四种水性融合在一起加以发挥、发力,你想还有什么不可战胜、不可创造?

这就是江河湖塘的力量之奥妙所在,这就是苏州人的水性文化与水性智慧。

苏州的水是柔的,苏州的话是软的,可你万不可因此简单地认为苏州人缺少力量,缺少勇气,缺少豪放。试问——

君不闻一句软绵绵的吴语顶过关公的十声长啸?

君不知一曲孟姜女哭夫吴歌唱倒了万里长城?

君不见一幅绢上绣猫吓死一窝偷粮仓鼠?

这就是我故乡的不败经。来自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与独特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独特修养和气节。

我故乡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有时很不一样,常理上理解“江河东去归大海”,这流动的水总是往一个方向奔涌而去。其实在我故乡的江河之中会常常出现江河之流逆向而流。这是为什么?原来,我故乡的江河离大海近,月亮和地球间发生的引力诱发了潮涨潮落而形成江河之流复去复回的特殊景象,而这使得我故乡的江河之水非常活泛,因而更加富有灵性。

没有一个地方的水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形态。这样的水总是富有激情,善于创新,勤于思考,勇于运动,有激情,有创新,有勤思考,善运动的水是世上最好的水,是我们一切生命之水。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故乡的“小桥流水”是我永存的家园景象?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故乡人的柔性软语总充满了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美感与诱惑?

现在你应该知道什么是苏州了!

苏州是水的世界,苏州是由水组成的灵性之物,她因此可以永远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纷乱、景象万千的各种来自自然与人为的较量、搏杀,当然也有和善的媾和与敌意的诱惑。

水,是我故乡永远搬不掉、罩不住的灵性。它是我的生命之根,是我故乡苏州大地的生命之根、之魂!

清澈、奔涌而富有感情的水,依然在我故乡长流…… lJL0pZgk+plQkkeTFPztjBbXqt7xosDCkhSkOG4yGXA8FZzZ9Nm0s0tilRqXv7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