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两个策马前行,到了一座观音院,老院主金池长老对三藏说:“我虽活了二百七十岁,却不曾到过大唐,长老有什么天朝上国的宝贝,给我开开眼界?”悟空听了便说:“我师父有件袈裟,可是个宝贝。”老院主冷笑,邀三藏去看他收藏的袈裟,足有七八百件。悟空不肯服输,把师父的锦襕袈裟拿了出来,才一抖开,便有霞光满室,说不尽的璀璨耀眼,把那几百件俗物都比了下去。三藏一个劲儿地拦他,不许他炫耀财富,徒惹祸事,然而已经迟了。
那老院主从未见过这样的宝贝袈裟,果然动了邪念,求三藏把袈裟借给他观看一夜再归还,却在夜里派人放火,要烧死唐僧师徒。悟空听见动静,将计就计,由他们烧去;他一个筋斗跃上天宫,找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只保护师父不被火烧,不管别人,又往巽地上吹了口气,让火势更旺,把整个寺院都给烧没了。
次日一早,三藏醒来,见外面一片焦土,老院主也已身亡,大惊失色。悟空笑嘻嘻地说了缘由。三藏大怒,指责他不去救火,反倒助风。悟空说:“他不先放火,我怎么助风?”三藏无奈,让他去找袈裟,却发现袈裟早已不知去向。原来那老院主与黑风山上的妖精交好,时常一起讲经说道,昨夜正是山上的黑熊精见观音院着了大火,跑来察看,一见到锦襕袈裟便起了邪念,哪里还管什么救火,索性趁火打劫偷走了袈裟。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主要人物必定要经历蜕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原著想要告诉读者的一些话也藏在主要人物的变化之中。孙悟空作为第一主角,他的成长历程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人人都知道悟空是降妖除魔的英雄人物,却很少留意到,其实最初的几次灾祸都是悟空惹出来的:
面对白龙的时候,白龙问他从何而来,他怎么也不说,只是要白龙偿命。其实他只需要说出师父的身份,早已受菩萨点化的白龙自然就会归顺,根本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力气。
到了观音院,又是由于悟空的性格缺陷而惹了祸。三藏反复提醒他,与人斗富只会惹是生非,但悟空自恃本领高强,天不怕地不怕,自然不把老院主这样的凡人放在眼里,想炫耀就炫耀,丝毫不肯自制,果然惹出祸事,丢了袈裟。可见这一时期的悟空,心性还很稚嫩。
但他疾恶如仇的可爱一面,却一直没有变,发现寺内僧人放火的时候,他不像师父那样仁慈软弱,而是用以牙还牙的手段惩治了老院主,能够说出“他不先放火,我怎么助风”这种话。由此也可见,老院主确实是罪有应得,不能算悟空胡乱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