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见了太白金星,十分欣喜,笑道:“这两日正想去天上走走,就有使者来请。”嘱咐群猴好生度日,便与太白金星直上九霄。玉帝命人查了官职空缺,说是御马监缺个管事,便委任悟空做弼马温。悟空欢欢喜喜,对玉帝唱个大喏,随仙官前去上任,果真在天宫任起职来,每日尽职尽责,把天马养得肉肥膘壮。有一天,与其他仙官聚会的时候,悟空忽然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几品官?”众人道:“没品,没品。”悟空道:“那想必是官太大了,所以不用品级衡量。”众人道:“不是,不是,是官太小了,根本不够品级。你这官啊,养好了马也没有奖赏,稍有差错却要重罚。”
悟空这才明白,只觉受了奇耻大辱,一把掀了桌子,一路冲出天宫,回花果山去了。几个老猴说道:“玉帝轻贤慢士!大王神通广大,就做个齐天大圣也不为过!”悟空果然竖起一面大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字。
这是不敬上天的行为。玉帝命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派他们率领天兵天将,前去捉拿妖猴。众神兵来到花果山,只见悟空身穿锁子黄金甲、手握如意金箍棒,威风凛凛地立在山头。巨灵神打头阵,挥舞着巨斧前来争斗,却被悟空劈头一棒,将巨斧的斧柄都给打断了,巨灵神也摔倒在地。哪吒见悟空果然神通广大,也不敢轻敌,手握混天绫、红缨枪,脚踏风火轮,变出三头六臂杀了过来。
弼马温是个虚构的官名,是原著作者取了“避马瘟”的谐音,避免马患瘟疫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取呢?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将猴子系在马厩里,可以避免马得病。显然,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悟空神通广大,可在天宫的君王和大臣眼里,仍然只是只猴子而已。这种安排,可以有两种解读:
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是原著在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肯礼贤下士,墨守成规,对民间成长起来的人才总是持打压态度。
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只知争强好胜,仗着本领高强就随意欺负龙王、阎王,他的性情配不上本事,自然无法获得天界的认可,直到后来修身养性,心智得到成长,也知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保护唐僧),才获得了天界的一些认可。别人对你有多少尊重,要看你做了什么,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西游记》虽然是讽刺封建社会的书,但绝不是一味地阴暗讽刺,否则就与“愤青”无异了,它更多的是一部教人成长的书,有很多耐人寻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