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爱是生生之道的人间体现

中国儒道思想的核心精神是“生生不息”。爱是生生不息之道在人间的体现。

人从天地而来,人之感情秉乎天而有,顺乎人而成。谈爱情,先从天地说起。《周易·系辞上》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最大的德行是创生,创生是宇宙间最大的能量,也是一个奇迹。孔颖达曰:“言天地之盛德,常生万物而不有生,是其大德也。”天地创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是大德。“乾知大始,坤化成物”,乾、坤即天地,天地使得万物开始、生长、成熟、延续、更迭。这些都是儒家对“生生”力量的赞美,这种创生是“大爱”“大仁”。荀爽曰:“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爱”最初主要指“慈爱”,并非指儿女情长、男女之爱。道创生人,人创生后代,万物并生,遵天法地,人类得以在宇宙中绵延不绝。《周易·系辞下》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氤氲”是个非常美的词,很难翻译,天地交融、酝酿,阴阳交织、互动,万物产生,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老子》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创生万物,而人居其一。万物都有阴阳,阴阳和合而生生不息,人也不例外,男女相融、情投意合而创造生命。《周易·系辞下》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在刚柔的互动中,万物产生变化。这是阴阳的二对生结构,男女是一对阴阳,氤氲化醇而能生,个体与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创生。从这个角度说,爱情是从一到二,从二到三,从三到多的生命变化之原初动力。不变则静矣、死矣。只有阴阳相交、阴阳相济才能生出变化,一个“家”才能形成的。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也是感叹天地无言却创生了万物的伟力,大自然中产生了人,人吸收了大自然的生命能量而具有创造性,这创造性首先是造人,其次才是创造工具,最后才谈得上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越是自然的人,越有能量,越有创造力。《庄子·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大美”不只是自然风光,而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的生生气象。人从天地运行的法则中洞察人的生存之道,遵循天道,顺应天时,得以生机勃勃地繁衍至今。

中国儒道思想虽有很大不同,但其根本思想是“生生之道”与“个体修身”。爱情可以看作生生不息的“道”在人间的显现,阴阳互动,男女相亲,爱情产生。爱情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经营爱情需要个体的修身。天地不仁,大道无情,但人间有爱。这“爱”主要体现在情侣之爱、夫妻之爱、亲子之爱、兄弟之爱以及人神之爱,爱情直接关乎夫妻、亲子、兄弟的关系,它是一种小家庭内部的情感信仰,通过“爱”把一代又一代人连接起来。爱情使两个陌生人愿意走到一起,缔结婚姻,繁衍后代,这使得人类不仅能延续,而且是美好地延续。现代爱情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顺从自然的两情相悦、自主决定,它使繁衍变成了美好的创造,使子嗣成为爱情的结晶。

“道”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动力,它落实到个体就是个体的创生能力与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爱,只有爱能让现代人更愿意创造新的生命,它是个人生活的动力与幸福的主要来源。从带有情欲特征的两性之爱升华到了最无私的亲子之爱,这种能量流动在家庭、家族、社会、国家与宇宙中,会影响到人与物,让“万物一体”的本源关系不断被唤起与加固。最简单的体现就是当我们恋爱时,我们会变得温柔、甜美、热情、乐观、能量满满、充满希望,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可爱的,恨不得去拥抱所有人,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恋爱了。恋人的心中美滋滋地装着彼此,这个能量流动是多么美好。这样天地万物也就能更好地连接起来。

爱也是弗洛姆说的人的“生本能”的最好体现,是人积极的生活态度、饱满的生命动力的表现。爱情中尽管常常伴随着痛苦与伤害,但这痛苦与伤害也会促进人去成长。没有人天生就会谈恋爱,会爱,会经营婚姻,爱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无论在爱,还是不在爱,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无论生育还是不生育,爱情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哪怕只是憧憬,哪怕刻意回避,都是爱情作用于我们内心的方式。在每天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我们的内心会因为爱着而升起一点信心与美好。这就是爱情对于平凡的我们最基本的意义。

爱情本来是一个“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关雎》)的最自然的事情,就像两只鸟在互相回应中走向结合,你叫一声,我应一声,爱情就产生了,人们在《诗经》的时代就记录下了这美好的情景。今天的爱情则有很多的困难,爱情变得越来越难,或者越来越边缘化,人们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成功与野心,更在意别人对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判,而常常对爱情与婚姻漫不经心。在这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的时代来讲爱情,似乎更有它的现实意义。当你视野足够广,足够深,真的到达了“人情练达”之时,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为整个人类的命运着想。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费奇诺认为,爱情是世界各部分之间“结合的永恒的节点”,“性是一种宇宙力量,只有从其宇宙现象的角度思考,它才能被理解”。 持类似观点的代表还有德国的哲学家谢林、舍勒等。印度圣雄甘地也认为,精神上真诚的人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与共鸣,“在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中也必然存在这种凝聚力;有生命的众生之间的凝聚力的名字便是爱。” 我们都是爱的产物,尽管这爱有很多种,在爱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艰辛与离合,但是茫茫人海中,人头攒动的背后都是爱,没有前人的爱、父母的爱,就不会有我们,“我们属于这种聚合和凝聚的整体逻辑”

当你的爱情受挫时,哪怕只是和自己的伴侣吵架,可能瞬间也会觉得爱情不存在,更何况面对分手的痛苦。但是爱情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惊喜、刺激与“凶险”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最高的“丛林法则”是“爱”,即便爱情是庄周梦蝶般的一场大梦,但不经过大梦,你就不会大觉。孤独的时代更需要爱情,如果人类有一天灭绝了,我相信人类留在宇宙中的纪念碑上一定会刻上与爱情相关的文字。爱是人类致敬宇宙的方式,爱情是人类之爱中的最小单位。也许真有刘慈欣所写的类似“三体”文明的存在,那我们地球文明的特别之处在哪里?“三体人”也许理解不了爱情,但恰恰是因为爱情,人们才能体会更宽广更深邃的人际之爱,爱情是地球文明中一种璀璨而独特的存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三体》中的物理学家汪淼,每天都会看到我们自己生命的“倒计时” ,只是它没有被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而已,它时刻提醒我们作为宇宙中有限的存在,如何让个体的生命更美好,让人类的生命更长久。

爱情会让我们暂时忘记这个“倒计时”,流连于某个美好的时刻更久一些。因为有爱情,人面对死亡才不孤独,不恐惧,不遗憾。因为有爱,人与人才更加和谐,人类才更加文明与高贵。个体的人乃至整个人类在浩瀚的星空中都无比渺小与短暂,爱情是一道光,它点燃了生命,带来了慰藉与寄托,沉思与智慧,美好与力量。爱情是孤独者对星空的深情凝望,是人的心灵的深层需要。费舍尔说:“爱是一种需要、一股热望、一份想要找寻人生至宝——一位爱侣——的渴求。我们为爱而生。此言不虚,如果人类生生不息,一百万年后我们仍会坠入爱河,比翼双飞。” 无论今天的爱情被说成什么样,人们对爱情怀抱怎样复杂的心情,我相信爱情都会伴随人类而存在,人类也会因为爱情而更富有生机。无数人的爱,无数生机的汇聚,就是对宇宙之“道”的最好体现。 X7eRhL7ZSdsp/s8LJnWaxtYJk98dBQzi7Ddvq7sN7k2ZBFegIVqlaIFtjmciZL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