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到的“时间线”,实际上是对当时某一段时间的“记录”,是人生成长过程的记录。以上有关“斯人”“是人”的争论,记录的方式是留存下来的课本。记录流逝岁月的方式还有很多,如绘画、摄影作品、录音、电影胶片,当然,近几十年电视成为记录的主角,现在又发展到了移动视频的大量参与。
留存下来的纪实作品有非常简单的,一个或几个镜头,声音也不完整、只能算作片断;也有明显看出有追求的,力图在相等的时间内,用镜头表现更多的主体、环境,力图展现精彩时刻、精彩瞬间,展现宏大场景、细微表情。不同水准的人和团队,在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时间内,记录、播出的水准相差悬殊。
目前世界上对重大活动、重要新闻事件、重大典礼进行现场直播的电视机构,举例来说,有对王室婚礼、加冕仪式进行现场直播的英国BBC,对国庆庆典进行现场直播的法国电视台,对卫国战争胜利日的红场阅兵进行现场直播的俄罗斯电视台,对国庆、抗战胜利日逢五逢十周年、“建党百年”等进行现场直播的我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现场直播被称为电视行业中各种业务类型的“天花板”。之所以有此称号,是因为现场直播从思想创意、艺术表现到技术呈现等方面来说,实现的难度都非常高,是一场即拍摄、即剪辑、即放映的“即时电影”,也是一个多层级调度操作、多系统并联的镜头切换组合,没有事后剪辑,也没有富裕片比,是直接播出的“思想 + 艺术 +技术”的组合,在最佳时机,以最佳角度、最佳景别、最佳运动方式形成的最佳镜头序列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知易行难,笔者在刚刚入台时就亲眼目睹两次重大事件直播失误。第一次是我国与某国建交后,对方总统首次访华,两国电视台播出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的欢迎仪式。对方转播团队因为无法在此地架设机位,商定由我方提供公用信号,他们专门提出一定要有两国领导人双手握在一起的特写,但我方由于准备不足,对移动主体的焦点没有掌握好,镜头推上去时是一片模糊,等拉出来调好焦点,双方领导人的握手已经结束了。
第二次是某国总统到某大学演讲,也由我方提供公共信号,也是因为准备工作不足,方案大而化之,没有在演讲台设置专用拾音话筒,导致声音就像从远处飘过来的一样,根本听不清,笔者当时惊讶得不能相信:这难道就是国家电视台的直播水平吗?!于是暗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努力,一定要追求“世界一流”,每次更新“历史最好”!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练,经历了十几次重大活动的直播,收获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因此想把这些实战心得进行提炼总结,以飨读者。
直播记录的永远不会是发生内容的全部,所以要有选择,把环境内的内容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
“时间线”上的腾挪是指在可预知的一段时间内,对所发生内容的电视实时记录,是镜头创意的序列组合、是机位设置和机位角度设计、是镜头景别设计、是镜头的运动方式,以及为此而搭建的系统设计和配合,是在这段“时间线”上的视音频手法创新、是系统导演和摄影师的精妙配合,是思想创意+艺术表现+技术呈现的高超即时表现,是限定时空内的一种“腾挪”。
直播笔记
电视现场直播
电视现场直播是一场即拍摄、即剪辑、即放映的“即时电影”,也是一个多层级调度操作、多系统并联的镜头切换组合,没有事后剪辑,也没有富裕片比,是直接播出的“思想+艺术+技术”的组合,在最佳时机,以最佳角度、最佳景别、最佳运动方式形成的最佳镜头序列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直播笔记
“时间线”上的腾挪
“时间线”上的腾挪是指在可预知的一段时间内,对所发生内容的电视实时记录,是镜头创意的序列组合、是机位设置和机位角度设计、是镜头景别设计、是镜头的运动方式,以及为此而搭建的系统设计和配合,是在这段“时间线”上的视音频手法创新,是系统导演和摄影师的精妙配合,是思想创意+艺术表现+技术呈现的高超即时表现,是限定时空内的一种“腾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