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探讨来揭示人的自由实现的路径,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所开启的全新哲学思考范式。通过对近代市民社会中经济规律的把握来实现人的自由,是上述思考所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之一,而这一突破是由亚当·斯密首先开启的。其中,斯密对于价值理论的研究构成了解答这一问题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生成是建立在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之上的。因而,深入探讨马克思与斯密价值理论的异同,无疑成为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进而彰显马克思经济哲学实质的一项重大课题。
对哲学基础的探讨是关于斯密和马克思价值理论比较研究的首要环节。斯密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以探讨近代社会中人的自由实现为共同主题,但它们的哲学基础不同,斯密以“孤立的个人”为其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其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这决定了二者价值理论的根本差异。斯密所处的时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每个人似乎在一开始就处于社会分工的某一领域并从事商品交换,“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这种依赖性看似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实际上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孤立状态,斯密将这种孤立状态下的人看作不同时代条件下一切人的本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阶段,机器化大生产占据着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而从具体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中去定义人的本质。
斯密与马克思关于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定的理论,是斯密与马克思对近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自由实现路径的经济哲学思考,也是二者价值理论比较研究的基础环节。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定理论,回答的是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亦即价值的来源是什么,进而价值是如何规定的问题,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定这两大问题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斯密与马克思关于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定理论的对比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三大差异,其层次是逐渐深入的:第一,斯密主张多种商品价值决定论,其中,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只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商品价值的劳动决定论则彻底转向收入决定论、供求价值论等等,而马克思采用延续、统一的商品价值决定论,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整个时期,商品价值均决定于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并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规律,解决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矛盾;第二,就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来说,斯密只是从价值量的维度来规定商品价值,而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决定商品价值的质的一致性即抽象人类劳动;第三,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是,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历史进程,而斯密从未思考过为什么劳动产品采取商品这种价值形式,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等问题。
斯密与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理论的探索,是斯密与马克思对近代市民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把握,是二者价值理论比较研究的关键环节。在探讨了价值的来源和价值规定的基础上,斯密与马克思进一步探讨何种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即生产劳动理论,其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 。斯密把资财积累作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前提,并从这一点出发,基于多种价值决定论,提出了相互矛盾的生产劳动定义,一方面认为只有给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只要是固定或物化在商品上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从而陷入了二重性矛盾。在马克思看来,斯密的两个定义不仅彼此交错而且相互矛盾,斯密的第一个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规定,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因而是正确的,斯密的第二个定义无视生产劳动的形式规定和物质规定的区别,无视生产关系对生产目的的决定作用,因而是错误的。正是在批判地扬弃斯密既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从而完成了对斯密的超越,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斯密与马克思关于价值分割和价值分配的理论,是斯密与马克思对近代市民社会内部矛盾的认识及其解决方案的哲学思考,是二者价值理论比较研究的落脚点。价值分割是指价值分割为利润、工资和地租,价值分配是指价值分配给资本家、工人和地主。斯密始终是在增加资本利润的逻辑下来看待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政府无须对经济进行过多调节和干预,随着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格自然会降低,工人工资逐渐增加同时购买力逐渐提高,从而工人的境遇得到改善,最终实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富裕。而马克思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资本家对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劳动者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工人只拥有劳动力本身,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仅够维持其自身生存的生活资料,劳动日益从属于资本,伴随着工人被机器排挤,一方面工人工资相对下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资本平均利润率下降,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出现,二者共同导致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