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三个字,代表着改命换运。
一旦户口从农业人员转为非农业人员,意味着吃上供应口粮,每月能够挣工资,享受城市户口提供的一系列的优惠福利。
由于抓住乔跃进的小辫子,外加王永民亲自督办,林卫东的户口转移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只用四天时间,各项手续全部办理完毕。
暂住工人胡同。
胡同前街有着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院落,居住着厂里各部门领导。
9号院东屋,住着新上任的书记王永民。
西屋住着副厂长周波一家。
北屋由于年久失修,一直被当成杂物间。
厂里的单身职工宿舍人满为患,王永民经过和周波的商量,索性将北屋腾出来,暂时用来安顿林卫东。
等到单身职工宿舍空出房子,再让林卫东搬过去。
新的户口本,副食品,工作服,工作证,全被林卫东大大咧咧地丢在东边炕上。
四仰八叉地躺在炕西头睡大觉。
几天的手续跑下来,折腾得林卫东差点崩溃。
一套看似不复杂的手续,每个部门都要盖章。
少一个公章都不行。
更别说。
还要挖空心思,为厂里谋划打开销路的方案。
“卫东,别睡了,出事了!!!”
一阵堪比大喇叭的声音,惊得林卫东一下子坐了起来。
“快救火!!!”
迷迷糊糊的林卫东嗅到一股烟火气,下意识以为房子着火。
被后世之人看成身份代表的京城四合院。
这年头简直就不是人住的地方。
冬天冷,夏天热。
没有上下水,解手方便要去街上公共厕所。
运气好的住家以邻为伴。
运气差的与树为伴。
七十年代的住房问题已经开始凸显,为啥北屋一直没人住?
除了年久失修。
尼玛,屋子中间还有一棵大树。
晚上起夜稍有不慎,必然会和大树来一个亲密接触。
屋里有树,蚊虫自不必说。
时时刻刻还要担心失火的危险。
“什么着火了?你说啥呢?”
周向红叼着一支烟,一脸茫然地望着林卫东。
林卫东白了周向红一眼,打着哈欠说道:“是天塌了,还是地陷了,扰人清梦罪大恶极知不知道。”
“行了,别贫了。”
“咱们这些干部子弟,马上就要被充军发配了。”
周向红坐到炕上,狠狠地抽了几口烟。
动作熟练地将烟蒂弹向窗外。
“我靠,注意防火!”
未来一段时间,林卫东将会一直住在这里。
一想到堆在院子里的那些杂物。
林卫东急急忙忙冲下炕头,光脚端起洗脸架上的洗脸盆,一盆水全都浇到了外面。
“大哥,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
“咱们这些干部子弟,包括你,要被充军发配了!!!”
周向红加大声音。
提醒林卫东,这件事情和他也有关系。
“是不是要办小集体了?”
林卫东问道。
“卫东,你们家祖上有人干过算命先生?”
厂务会刚刚做出的决定,林卫东怎么什么都知道?
“少胡说八道,我们三代贫农,根正苗红。”
林卫东回到炕边坐下,不紧不慢地穿着鞋。
“那你怎么知道,厂里要办小集体?”
周向红追问道。
“这还不简单,压力太大了呗。”
林卫东伸着懒腰,说道:“前不久,大批返城知青为了工作的事情,大白天跑到铁路卧轨,这么大的事情,上级部门能不重视吗?”
“重视归重视,上级又不是神仙,去哪变出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在此之前,别的大城市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纷纷要求各地国有企业设立分厂,小集体,安顿各厂返城知青子弟。”
“这次的事情闹得这么大,咱们厂是躲不过去了。”
任何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
后续相同的事情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小集体,特殊时代的特殊存在。
专门用来安顿工厂子弟的临时机构。
191厂同样有大批需要解决工作返城子弟。
小集体不同于工厂,属于临时性质的安置单位。
一没有上级拨款,二没有正式编制。
至于第三。
也是各家工厂最头疼的问题。
小集体里的临时工们,到底能干什么?
各厂有各厂的生产任务,京城机械厂名为机械厂,实则是军工厂。
安排下属小集体协助制造武器。
他们敢干。
厂里也不敢答应。
啥都不干,这不是养废物吗?
偏偏,许多工厂只能养废物。
每月,工厂给小集体工人开个二三十块工资,全当是花钱买个清静。
问题是。
龙国目前正实施经济改制。
大量向国外购买先进设备,生产机械,国内匮乏的生产资料。
计划经济时代讲究全国一盘棋,工厂只负责生产,需要的资金全部来自上级财政拨款。
现在。
国有大厂的日子一个比一个难过。
有限的资金既要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还要定期向各个工厂下拨经费。
怎么办?
当然是压缩后者,紧着前者。
周向红哭丧着脸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一旦进了小集体,咱们工资不但要缩水一大半,而且还要低人一等。”
“没招灾没惹祸,就因为我们是厂领导子女,需要起到带头作用,从正式工变成小集体工人,顶着小集体帽子,我找媳妇都难。”
“向红,教你一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厂里这一次的决定,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而言,未必是坏消息。”
林卫东嘿嘿一笑道:“周参谋,本司令交给你一个任务。”
“将可能分到小集体的厂领导子女聚到一块,本司令要垒砌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对了,乔跃进应该不在此列吧?”
林卫东最近正发愁去哪个部门上班。
按理来说,以他的技术能力,必然要去技术科。
问题是死对头乔跃进,也在技术科。
林卫东可没兴趣,天天和这块臭狗屎待在一起。
反观小集体。
看上去是个充军发配的冷宫。
可要是搞起来,绝对是块香饽饽。
任何计划外的产物,都有着本事的局限性和空子。
小集体同样有大量可操纵的空间。
而这些可操作空间,正好适合林卫东接下来的发展。
第22章 笼络人心,给他们来一场灵魂洗礼
“回林司令的话,那厮是技术员,技术人员不在分配名单中。”
眼见林卫东演起样板戏,周向红马上跟着配合。
今天早上。
刚刚上班的乔大力和王永民一块召开厂务会。
宣布根据上级精神,191厂将于近期开设小集体。
用来安顿从各地返回京城的工厂知青子弟。
原本这件事情和正式工没有半毛钱关系。
坏就坏在乔大力的一段发言。
除了要开设厂办小集体企业,同时厂里还腾出一部分正式工岗位。
用以安顿技术人员的子女。
根据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惯例,工厂子女可以接替病退的父母上班。
为了给子女腾地方,大量不到年龄的工人选择病退。
其中既有高级技工,还有技术员,工程师。
普通工人病退腾位置也就罢了。
这些骨干一旦提前退休。
厂里的技术水平也会跟着走下坡路。
八级工,高级工程师属于一家工厂的核心财富。
因此。
191厂属于军工企业。
相比起其他国有企业,191厂对于技术人员有着更高的需求。
有鉴于此。
乔大力提议厂领导以身作则,将各自子女送到小集体上班。
腾出位置安顿技术人员,骨干工人的子女。
避免人才进一步流失。
这项提议立刻得到了王永民,徐文亮等人的赞同。
公是公,私是私。
纵然知道乔大力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他的建议,还是有着诸多的可取之处。
“卫东,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乔大力这样的草包和混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心为公的人。”
周向红嘟嘟囔囔。
林卫东冷笑道:“小鸡身上都是肉,可是肉和肉不一样,鸡大腿营养最高,鸡爪子可是连二两肉都没有,懂了吗?”
“不懂。”
周向红秉承着一如既往的憨直,一脸茫然地看着林卫东。
“你是我大哥。”
林卫东双手抱拳,无语道:“同样是进厂当工人,最后能分到哪个岗位,谁有决定权?”
“当然是人事科……特么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经过林卫东的点拨,周向红瞬间秒懂。
王永民是书记,更是厂里的一把手。
主要工作是抓思想工作,负责组织内部工作,指导大政方针。
具体的行政工作,则由厂长乔大力负责。
至于人事任免,王永民负责组织成员的人事任免。
非组织成员的人事安排。
则由人事科和厂长负责。
林卫东进一步解释道:“这次的名额,主要针对高级技工和骨干技术员,工程师,这些人的收入相比普通工人,整整高出一大截。”
“谁想给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个好位置,必须走乔大力的门路。”
“乔大力不但能在这些名额中大捞特捞,还能将厂里的技术人员抓在手里。”
“以往,厂里技术人员由你爸管理,未来会怎么样,可不好说了。”
周波是负责技术方面的副厂长。
一旦架空周波的权力,乔大力可谓是权势滔天。
周向红瞠目结舌,没想到其中有这么多弯弯绕。
难怪会议上,父亲没有举手。
想必是看出了这一点。
林卫东说道:“打着为厂里保留技术骨干的旗号,暗中实现自己不可见人的目的,不得不说,乔大力在搞阴谋诡计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
“书记和总工如果不同意,必将成为其他职工的对立面。”
周向红一脸纠结地说道:“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乔大力的诡计都能得逞了?”
林卫东耸了耸肩,说道:“虽然称不上是阳谋,但又不得说,确实无懈可击。”
“谁反对,谁就会得罪高级技工,技术专家们。”
“不反对,乔大力面子里子都有了。”
“利用手里的权力上下其手。”
“另外,分配到小集体的厂领导子弟有没有机会返回母厂,都要过乔大力的这一关。”
周向红倒吸一口凉气。
这特么不是一箭四雕嘛。
“快去吧,晚上下班将人集中到工人俱乐部。”
“本司令给他们来一场灵魂洗礼。”
到了晚上。
三十多名男女青工,无精打采地出现在工人俱乐部小礼堂。
对于林卫东这个外人,厂里的子弟们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毕竟。
林卫东是王永民带来的人,又和大家住在同一个地方。
“同志们,今天叫大家过来,一来是正式认识一下,二来,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
“说正事之前,咱们先把晚饭吃了。”
林卫东走上小礼堂舞台,用力拍了拍巴掌。
舞台侧面出现一男一女,分别推着两辆从职工医院借来的手推车。
“我去!卫东,你不会抢劫了街口的供销社吧?”
“北冰洋,槽子糕,光头饼,山楂汁,桃罐头……”
“林卫东,你丫的到底不会要害我们吧?这些玩意可值不少钱,你从哪弄到得票和钱?”
“哥!巧克力糖!专供外国人的奶片!!!”
看清车上东西,众人无不大吃一惊。
林卫东纵然没有抢劫供销社,也一定抢了百货公司。
两辆医用手推车变成了装满食物的“小货车”。
吃的喝的应有尽有。
就连只在友谊商店销售的稀罕物,这里都能看到。
无论男女,也不论这些人见没见过世面。
此刻。
双眼全都直勾勾地望着车上的吃食。
“都还愣着干什么,吃。”
说完,林卫东拿起一瓶北冰洋,直接用嘴咬开瓶盖。
咕咕咕灌了一大口。
见状,众人迅速冲上舞台。
即便是女青工,也都顾不得矜持。
东西就这么多,手慢一点可能就没了。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缺油水。
即便是厂领导也不例外。
一名女青工直接从旁边的男青工手里,夺下刚刚被咬开的山楂汁。
美美地品了一下口。
酸酸甜甜,真好喝。
林卫东喝完手里的北冰洋,搬来一把椅子坐下。
吃完嘴软,拿人手短。
不管这些人之前认不认识林卫东。
总之。
现在都算是彻底熟悉了。
为了这些东西。
林卫东不但搭上了售卖高考复习卷的全部收入。
甚至还将周向红的打火机充公。
林卫东的身份191厂正式工,尚未分配岗位。
被王永民借调到厂办,临时担任办事员。
时间一大把。
跑了一下午四九城,分别从黑市和使馆区的外国崽子们手里,换了一大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