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每个人都有隐蔽的一面

隐蔽人格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隐蔽人格是进化而来的吗?

隐蔽人格特征显著的人都不希望给对方承诺吗?

“他在婚前特别自律,每天准时准点起床,作息规律,坚持运动,经济上也很独立。他对人特别讲礼数,身边的人没有说他不好的,都觉得他温文尔雅。但结婚之后情况立马变了。他所说的、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我不能有任何意见,只能服从。但凡说了一句他不爱听的,他就会对我动粗……”

这个故事中的丈夫是典型的隐蔽人格。听完这个妻子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丈夫的哪些特征?

婚前他是个自律的人,也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身边朋友的角度来看,他既懂礼节又很有修养,待人接物做得也很好,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问题出现在婚后:他整个人似乎都变了。他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了。他变得冷酷无情,甚至暴露出了攻击性。要知道,他攻击的对象可是自己的妻子!

综合分析他的种种表现不难发现,这个丈夫最大的问题就是:表里不一。

这对夫妻最终离婚了,但其间他们经历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他们的故事并非个案,类似的故事会在后续章节中频繁出现。

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隐蔽人格,只是程度不同。

隐蔽人格属于一类人格特质群,它们彼此相互关联,同时也有各自明显的特点。整体来看,隐蔽人格符合人性的现实性与复杂性的假设。人们首先需要确保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并满足不同的社会要求:比如工作要求——他们需要做一个好领导或者好员工,可以拿到足够的荣誉和绩效;比如家庭方面的要求——他们需要做一个称职的妻子/丈夫或者父亲/母亲。而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他们可能会长期伪装自己,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来体现他们的全能适应性,甚至有些人会不择手段。而最终,他们往往都会“实现愿望”。

可能有人会觉得,用“不择手段”来形容是不是有点过了?其实,“不择手段”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本能。

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回到物种起源的时期。那时,“物竞天择”与“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黄金法则。人类作为有机体,为了在生存和生殖竞争中获得胜利,需要根据周边环境来权衡自己的生物能量和物质资源分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种生命策略。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活得更好,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适应环境,来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处世哲学。

那时候,环境因素非常重要。身处死亡风险比较高的环境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人们随时都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丢掉性命,因此倾向于采取快速生命策略(fast life strategy)。人们生命周期比较短、成熟得早、后代更多,生产和抚育后代的投入较小,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扩大后代的数量确保了基因延续。这属于典型的以量取胜的原则。

相对而言,不确定因素少的环境通常意味着低死亡率。此时个体倾向于采用缓慢生命策略(slow life strategy)。人们生命周期长、成熟得比较晚、后代数量相对较少,生产和抚育后代的投入比较大。个体越重视成长,其获得资源、地位和长久交配权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典型的以质取胜的原则。

采用缓慢生命策略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安全型的依恋风格,他们善于且乐于沟通,人格相对稳定,希望拥有长期的配偶关系。

采用快速生命策略的个体往往敢于冒险,但缺少远见,需要及时奖励和满足,容易沉溺于烟酒和药物,倾向于拥有短期且不稳定的配偶关系。

而隐蔽人格正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大量研究成果也证实了,隐蔽人格和快速生命策略关系紧密。例如,在隐蔽人格与快速生命策略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会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反社会性,有属于自己的特权感,喜欢不受约束的性关系以及具有攻击性。

在亲密关系领域,快速生命策略与短期择偶关系(只进行短期交往,不考虑长期结果)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隐蔽人格特征显著的人在择偶时,为了创造有利于建立短期择偶关系的环境,他们的策略是降低择偶标准,同时扩大择偶范围。他们极为注重的是自身利益、偏好以及与对方是否般配,而不是感情。

当关系建立之后,隐蔽人格特征显著的人更容易另觅新欢,与此同时,他们的伴侣也更容易产生不忠行为。也就是说,建立短期择偶关系虽然能迅速获益——比如有机会获得更多伴侣,从而生殖竞争成功——却存在损失成本的风险:更容易失去已有的伴侣。毕竟,天天在外面折腾,“后院”很容易起火。

可以看出,不同择偶策略会给个体带来不同的适应问题。短期择偶意味着不需要太多的承诺(不需要考虑婚姻),而长期择偶意味着既要有承诺(与对方白头偕老)又要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为不仅要维系已有的配偶关系,还要考虑未来生养后代的事宜。

而隐蔽人格特征显著的人都比较擅长处理短期择偶关系。他们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去规避承诺,以便未来可以轻松摆脱配偶关系的拖累。他们试图既避免短期关系升级为长期关系,又维持住性关系。

因此可以说,隐蔽人格特征显著的人内心并不渴望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他们只是迫于某些社会原因和多方压力才进入长期的亲密关系中,而这也为日后的冲突和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IRzXJ4PdE+GZnX+7u2AuU6IT9iFmTit3DLSw443+hfQVyWCL7gikqVKbI2lySH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