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博物馆展示的一项重要意义是其教育的本质。新的展示观念如果只是为了吸引观众,不得不采取商展的或儿童乐园式的特色,那就是降尊纡贵、自甘下流了。这就是传统博物馆的卫士们为之痛哭流涕的原因。新博物馆展示有一高贵的理念,那就是大众教育。不论博物馆的性质是科学的或艺术的或历史的,其目的的核心就是教育,就是满足观众求知的需要,这是新时代的呼声。为全面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精神需求水平。新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成为艺术的鉴赏者,成为科学信息的拥有者。而现代的博物馆正是担负了这样的任务,这是新时代的福音,博物馆是新时代传播此福音的教堂。
展示负有这样神圣的任务,展示工作者必须战战兢兢地从事才好。在新博物馆的展示中,如果不能把教育的任务一直放在心上,就很容易走错方向,成为游乐场的流亚,这种例子是很多的。错误的构想时常在科学性展示中出现。要避免严重的偏差,必须随时提醒自己:观众可以自其中学到什么?这是不是观众学习最理想的方法?
在中国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儿童科学园区中,有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展示。对儿童而言,大人国与小人国是很美丽的想象,这是《格列佛游记》在欧美如此受到孩子们欢迎的原因。可是,在儿童科学园区中做这样的展示,必须不断回答以下问题。
孩子们会在展示中得到很多科学知识吗?
这是不是孩子们学习这些知识的理想办法?
这样的设计真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吗?
这些问题也就是在设计完成启用时所要检讨的。同样的问题如能在设计时常怀在心,在最后检讨时就可减少一些负面评价。科工馆的儿童科学园区的设计者,就是欠缺了这种不断自我追问的精神。
教育在现代博物馆的展示中的意义,可以用下图说明。
展示的最外层只是一个有趣的外表,这是吸引观众驻足的主要原因。在观众驻足之后,开始投入展示的情景中,此时必须产生娱乐性的效果,以便诱导观众产生深入的兴趣,得到游戏之满足。到此一般娱乐事业之目标已达,可是对于博物馆而言,这都只是手段而已,核心的目标是教育效果。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或体会到的思想才是博物馆要完成的目标。
中国台湾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宇宙之星”
不成功的展示装置,常常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或能引起兴趣,却不能使观众进入游戏的阶段,或进入游戏后而无新观念与知识的吸收。这个平凡的说法,确实很准确地说明了展示的目的。比较有争议性的现代展示是美术馆的展示。美术馆展示是否应肩负教育性之功能,至今尚有争议。传统的美术馆从业人员始终认为,美术馆就是要展出美术品,让观众去体会、欣赏,至于美术的大众教育则不属于美术馆的工作。奇妙的是,社会大众似乎颇能接受这种消极的态度,认为美术品之鉴赏能力是自己的问题,而不责怪美术馆未提供足够的信息。
法国巴黎东京宫的现代艺术展
没有解说的现代艺术展
着重教育性的博物馆印刷解说文字,中国台湾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馆
可是有些重视教育的博物馆学者,正在质疑何以科学馆可以尽一切努力使大众了解科学,而美术馆不努力使大众了解美术。美术馆的保守派认为,美术是不可说的,说了就错,因此最好一字不说,让作品自己“说话”。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立场。美术展示的负责人只是不肯负起解析美术品的责任,惧怕会受到同业的质疑,或学术界的攻击。因此,在没有社会压力的情形下,就不肯从事改革了。实际上,美术馆已经在进行美术教育。他们使用解说的方法,“说”给观众听。有时候,解说人员还是有很多颇能使观众感兴趣的解说词,颇有吸引观众的效果。但是口说无凭,美术馆似乎乐于保持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某种效果,却不必白纸黑字,落人把柄。美术馆不但没有教育性展示,而且从来不印刷解说文字。
可是,未来负责任的美术馆工作者,必然会把口头解说的意义在展示上表达出来。美术品需要解析才能了解,才能产生欣赏的作用。学艺术史的人都知道对一件作品,历史背景可帮助了解,当时的美学价值可以增进学习的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用展示的手法表达出来,不必经过解说员一遍遍重复的讲解。很可惜,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使用新展示观念展布其作品的美术馆。除了俄罗斯曾有“一张画的美术馆”的说法,英国国家美术馆曾尝试一次外,西方国家甚至没有任何此方向的努力,这是令人十分可惜的事。
俄罗斯“一张画的美术馆”
英国国家美术馆展览作品的说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