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是启发性。过去,博物馆并无启发性此观念。当科学中心已开始发展,旧金山探索馆创始人欧本海默博士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来展示科学,使观众自生活中去体悟科学,博物馆这一行业才有启发的观念。启发者,是以具有娱乐价值的展示,使观众对所要展示的真义有所体悟也,这是20世纪新博物馆学的滥觞。
波浪风琴-聆听大海的声音,美国旧金山探索馆
所以启发性亦有两大属性,即游戏与体悟。自游戏中所体悟的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智能,其特色为精神所得可渗透于生命之中,培植生命的创造力。因此,现代博物馆学十分重视启发的观念,展示设计亦以达到启发之目的为最高原则。是不是所有的博物馆展示都有启发性的必要呢?完全要看目标设定。理论上说,凡是展示之目标富于教育精神者,启发就是一种理想的展示形态。
以美术馆为例。通常美术的展示以观赏为要求,希望达到使观众赏心悦目的目标。这种目标是文化的,不是教育的。文化与教育的分际,在于文化是以潜移默化为手段,故其教育行为是被动的;教育则以传授与启发为手段,其行为是积极的。美术馆要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一般悬挂式的展示是不够的。展示手法一定要向科学中心学习。归纳来说,凡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展示,都应该考虑以启发性为主要展示方法。图二的图解,简单说明了文化性与教育性展示的区别。
图二
图二中所显示的是目前各类博物馆展示的性质。事实上,如上文所述,每一类博物馆都可以提高其教育性,使用启发性的展示原则,提高其效能。同样的道理,每一类博物馆,只要在展示设计的时候,注意展示环境与展示品的美感,亦必然有其文化性。这就是文教两字常被连起来使用的原因。
“寿南山,福东海”青花大盘,中国广东省博物馆
启发性与知识性有何分别呢?在于教育的方法。知识性展示可以视为灌注性的教育方法,比如美术馆中的说明板。启发性则是诱导性的教育方法。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终极目标上的分别,而是使用技巧的问题。在实际的展示作业中,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比如,在文字说明广告牌上,使用某种启发性的文句,虽为纯知识性的说明,亦可收到若干启发的效果。最普通但很少被利用的技巧,是文字说明板的标题以问题来代替肯定的语句。如在清末民初之绘画展中,说明板可以用几个问题来取代。“齐白石的老师是谁?”这样的问题,比起“清末民初金石派画家的发展”的标题启发性要来得多一些。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前任副馆长史华杰尔(Swauger)先生曾向我提到,一个写错了的说明板标题,反而形成注意的焦点,达到教育效果的故事。这些都是引起观众注意的启发性手法。因为一个明显错误的标题,自然会引起寻求正确答案的兴趣。
中国澳门科学馆中庭的火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