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二辑)”总序

“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一辑)”已经出版有十多年了,通过这样的一项工作,我们向读者们推介了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艺术人类学。尽管译作数量有限,译本所获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作为高校内的研究者,在译作通常不计入绩效工作量的情况下,能够牺牲宝贵的时间用在翻译之上,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今天,艺术人类学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十多年前的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目前来看,中国语境里说到的艺术人类学,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一些学者将之理解为人类学学科定位的“艺术人类学”,也就是将艺术人类学视为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于人类社会不同场景中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努力实践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另有一些学者则是从艺术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出发,将“艺术人类学”视为借用人类学理论或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甚至依然有人会借用人类学早期的理论框架去探讨今天的学术问题。还有一些人原本是从事艺术实践工作的,之后转型做理论研究,也加入到艺术人类学研究的行列之中,在研究的起步阶段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正是因为研究者专业背景差异很大,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仍难以达成共识,如究竟艺术人类学应当是什么模样?如何定义和定位艺术人类学?怎样去进行艺术人类学研究?今天的情况虽然比起编辑出版“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一辑)”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更新我们已有的知识。人类学学科的规范性和纯洁性与围绕艺术而进行的跨学科研究的统一性和整合性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践,我们还需要由此出发,对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尽管现在研究者的外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人也具备直接运用国外学术资料的能力,但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整体状况来看,及时而不间断地推进学术成果引进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这些经过翻译和介绍的国外艺术人类学著作不仅是“他山之石”,更反映出一种国际化的学术视野。近代国际学术体系建立之后,许许多多的研究者都在努力地将学术推广到更大的空间范围之中,建构一个国际化的学术体系,但近代以来按照这种体系开展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西方学术先走了一步并且奠定了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规则,有些发展过程甚至还伴随着殖民主义、资本扩张和文化侵略。也许正因如此,有人主张学术研究只要在自己熟悉的那块地方做就是了,至多就是在国家疆域之内做些交流。但批判和反思不应当走向虚无主义,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闭关自大,如此下去很有可能导致学术研究走向自欺欺人的境地。

在当下,我们希望将具有原创性的,乃至卓有成效的研究贡献于国际学术界,贡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研究就必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必须熟知国际学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并熟知其当下的最新进展。这样才会有学术交流、理论对话和智识奉献的可能性。研究者阅读和钻研译本和原文,研读所关心的学术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不仅是重要的学术训练,更是一种在长期研究中养成的惯习。这种训练和习惯能帮助研究者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学术理论范式的发展和转换脉络,及时地关注和跟踪国际学术界同仁最新的学术动向和研究进展,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学术研究中持续发力,开展有效的学术交流和对话。也只有如此,本土思想、话语和学派,才有培育和生长的环境与动力。

我在“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一辑)”的总序里提到艺术人类学研究理论范式的发展和转换问题。通过翻译来促进学术发展是学术界历来重视的一种手段,从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到今天的情况来看,它依然没有失去其价值和意义。我希望通过这种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的翻译和介绍,将艺术人类学的学科体系更完整地展现给读者,并分享给目前在中国从事艺术人类学研究和即将开始在艺术人类学方面付出精力的朋友们。

学科的分类及其边界是我们每个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艺术人类学研究通常会在运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力求超越人为设置的各种学科和艺术门类的界限,采用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相关观点,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在研究中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特有的倾向。因此,在这套艺术人类学译丛的编纂中,我们充分注意所要选择的著作对艺术人类学各方面的覆盖:既关注艺术人类学概论性著作,也重视不同领域的专论;既收纳某一族群的艺术个案研究,也包括艺术家个人经历的生活史研究;既注意到图案、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方面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论著,也兼顾音乐、舞蹈等领域。力求从一个复数的概念出发去认识和理解“艺术”,认识和理解“艺术人类学”。

像此前我们做过的努力一样,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二辑)”的翻译出版,继续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者搭建和巩固与国际学术界紧密联系的桥梁。所以,我们还是会尽力恭请这套译丛中收录的著作的原作者为中国读者撰写中文版序言。在这些序言中,他们不仅会表达对中国读者的期待,还会就该书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或学术问题,以及著作出版以来这些领域和问题的最新发展进行评述。这种做法是想与大家更好地分享原作者们的学术思想及其延展和新探索,也促使国际学术界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学术发展。期待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专家和有志于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生将来有更多与国际学术界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加强与世界各国学术的同步衔接和相互促进,推动艺术人类学学科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为艺术人类学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也想借此机会再次申明,艺术人类学是一个富有朝气的研究领域。为这套译丛做出主要贡献的大多是有志于艺术人类学的青年学者,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翻译能力也许还达不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我相信这些努力将会有助于学科发展。也希望“艺术人类学译丛”和这些青年学者能够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不断提高和改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在艺术图书的推介方面贡献良多,现在他们继续支持“艺术人类学译丛(第二辑)”的出版。值新的译丛出版之际,替热心艺术人类学的读者朋友们再次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外同行加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共同为艺术人类学已经在中国燃起的火焰添一把柴。


2021年11月22日于北京魏公村 fcC0cqV2ACIgGF5Gw+O1P1LeUt7D4OHgGJcwkNGWffzryLMZPaezP5YzrxbCbH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