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设计师 DESIGNER

陈旻 让设计讲中文
DESIGN SPEAKS CHINESE

2024设计上海“演·艺”主题展,由陈旻策展,邀请全球设计力量共同焕新传统工艺之美。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相结合,让非遗项目与时俱进,成为具有现实市场的活态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命力。陈旻通过策划展览和跨领域合作,逐渐形成“让设计讲中文”的设计理念。他通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希望在国际舞台上输出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设计。

内容策划/孙洁 撰文/希娜 图片/陈旻提供

今年,陈旻的创意脉络从自然的竹林延伸至人造的古建筑。从竹到石,从柔弱到坚固,陈旻通过“演·艺”主题,探讨东方建筑中最为独特的元素——斗拱。这一承载了千年智慧的建筑精粹被重新诠释,以现代材料和设计思维重构,它们错综复杂地层叠在一起,如同开启一扇扇古今通行的艺术“任意门”。此次主题展现场展出四位“演·艺”大师的经典作品,呈现他们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以传统文化为脉络,为自身作品赋予设计灵感和现代意义。

在主题展中,每个独立的“斗拱”单元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在展览前预搭建。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极致的美学,而且展后还可完整回收利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环保理念完美融合。陈旻作为neooold新开物创始人,为未来的设计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责任感。而从陈旻进入设计领域的经历来看,似乎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陈旻2024年作品《一片木头》。

学习多元的设计体系

陈旻出身于杭州的书香世家,幼年的他便对中国传统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中常有赵延年、吴山明、何志生、肖峰、舒传熹等艺术界人士来访,他们的艺术见解和作品对陈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求学之路上,他偶然结识一位德国教授,教授对陈旻的语言天赋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建议他去德国学习设计。这一建议成为陈旻人生的转折点,他先后在德国、荷兰和意大利学习,从语言到设计体系,将这几个国家的设计文化尽揽囊中。

陈旻为意大利Veneta Cucine设计的中国厨房。

德国的设计传统自工业革命以来享誉全球,包豪斯在德国诞生并非偶然。在德语中“设计”一词是“Gestaltung”,意为“结构”。这种结构化的思维,让德国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严谨的逻辑支撑。这段学习经历也让陈旻学会了从建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荷兰的设计则更加概念化,普通民众对于设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相当高。荷兰语中“设计”一词是“vormgeving”,意为“赋予形式”。荷兰不乏概念主义大师,如蒙德里安和里斯菲尔德,他们的风格派运动强调形式感和自由设计风格,这让陈旻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大胆的尝试。

在意大利,陈旻感受到了与德国、荷兰截然不同的设计氛围。意大利语中的“设计”一词“disegno”在拉丁语中意为“图案”。这里的设计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和形式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成就无不展现出这一点。这段跨国学习的经历让陈旻意识到语言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决定逻辑,而设计则是一个高度逻辑性的推理过程。回国后,陈旻不断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如果设计是一种语言,我们该如何用中文来表达”的理念。

2024设计上海“演·艺”主题展现场。

跨领域的全案设计思维

全案设计从包豪斯时代开始,强调从建筑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在统一的概念之下。如果缺乏这种统一性,设计难免会显得拼凑、不和谐,最终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在陈旻的设计实践中,全案设计理念贯穿全过程。他始终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系统化设计思维和服务型设计态度。在开始一个项目时,他一般从大处着手,确立一个总体的基调和原则,然后所有的细节设计都围绕这个基调进行评估和调整。从深入研究客户品牌的起源、定位和市场环境,到提出客户未曾想到的观点和看法,陈旻事务所的全案设计涉及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品牌策划、宣传和市场营销策略等。

在陈旻看来,目前国内设计行业的产业链还不够健全,许多人过于集中在设计师这个环节。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设计仅占10%到15%的比例,更多的工作在于成本控制、生产的便捷性和环保性、产品的营销以及目标用户群的体验等。设计师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在品牌中的定位以及在终端消费环境中的角色。“这就像拼图,每块拼图的形状不是由它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周围的环境决定的。做设计时也是如此,如果能看到整个拼图的蓝图,自然就容易找到每块拼图的位置。”

在他与品牌XUE和间则的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全案设计理念。间则作为地产背景的品牌,通过与陈旻的合作,在商业环境和路径规划上变得更加清晰。XUE则是家具界的老兵,虽然技术实力强大,但缺乏必要的设计表达。通过全案设计,XUE逐渐找到品牌与产品的归属感,提高了整体设计的成功率。

陈旻设计事务所涉及家具、艺术品、空间、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他将设计与音乐、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发现设计与其他艺术形式在逻辑上的相通之处。这种跨领域的设计思维,让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设计与艺术、工业与手工艺之间。

传统工艺的创新活化

“杭州凳”是陈旻的代表作。在谈及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时,陈旻坦言,他是通过分析和观察来理解一种现象或人的行为方式,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表达某种观念。杭州凳只是一个关于结构和材料的研究,用以传达他对竹文化的宣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竹文化,但从现代工业的角度来看,竹子作为一种材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环保。按照西方的标准,工业竹材的碳排放量可能比木材还高。陈旻试图通过这件作品来表达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使用竹子这一材料。竹子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细胞排列方式,每根竹纤维由数百万到上千万个竹纤维紧密排列,从而赋予它极大的韧性。陈旻以16张3毫米厚的竹皮弯成拱形,充分体现了竹的韧性和美学。

杭州凳。

“杭州凳”这件作品入围2018年Loewe Craft Prize罗意威工艺奖,并被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自此,陈旻敲开了工艺项目的大门,尤其是国内的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他一直在推动非遗项目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自2019年起,他与设计上海合作策划neooold新开物展,以超前意识打破传统工艺、设计、艺术的分界,形成一种融合创新。目前展览已研究超过45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60多位非遗传承人、35位国际艺术与设计大师以及100多位设计师。他坚信未来需要正向的文化输出,将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内容带到西方世界,推动工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陈旻与LOEWE合作作品《日珥》。

过去的六年里,他多次与罗意威合作,作品《日珥》也在“匠艺天地”中展出。在合作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工艺与商业结合的潜力。罗意威基金会通过推动“工艺奖”,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匠人作品。他们在庞大的作品池里挑选优秀作品,并在全球门店中展示。与其他奢侈品牌不同,罗意威的橱窗和软装设计中大量运用手工艺品,从选材到制作,完整地展现了品牌精神和价值,并在市场和商业上取得成功。

间则-YANG椅。

A=陈旻

你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中文”,通过设计传达中国文化?

A:我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讲中文”的人,我只是追随着前人的脚步。贝聿铭大师早在我求学时代就提出了“中而新”的理念,他的作品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但又非常现代化。他的观念和设计精髓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应该努力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我刚回国时,“新中式”这个概念非常流行。但由于我们的产业链不健全,很多方面不够专业,导致这个概念被媒体过度消费。风潮过去后,人们不再重视这个概念,但我认为“新中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它的实际意义和大众的理解之间存在差距。

“让设计讲中文”,其实是希望我们摒弃对风格的过度依赖。风格是封闭的,比如巴洛克风格必须带有特定的图案。而语言则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语言可以吸收新事物,并不断进化。古汉语发展到今天虽然变化很大,但我们依然可以沟通,这就是语言的强大之处。如果设计能成为一种语言而非风格,它就可以延续下去。

你认为“用手思考”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A:“用手思考”这个概念由来已久。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艾夫(Jony Ive)也曾提过类似的理念。我在欧洲接受传统的设计艺术教育,老师们不接受仅仅交草图或用电脑建模的作业,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做模型。学校鼓励这种实践,如果不亲手做出来,你不会知道其中的难度和需要注意的细节,也不了解涉及的工艺。

同样的道理,大脑中想到的东西在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完全不同。“用手思考”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实践反过来也能帮助你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立体书法系列的《東》。

你如何看待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A:这几年我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一个观点上,即我在2018年设计上海论坛上提出的“广义可持续观念”。西方目前主导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的是具象领域,比如材料、工艺、制作方式等。我把这称为“狭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sustainable)的核心词是sustain,即“保持下去”,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东方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如何长久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应当结合具体的用途,创造出更好的物品,再加上好的材料和工艺,令人爱不释手,并且能够代代相传。这样的物品就具备了可持续性。在广义的可持续观念下,需要很多狭义的内容去支撑。我希望提出一个更中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可以兼容并包。

事务所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A:我一直保持着较为开放的态度,这可能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我始终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从中挖掘新的创新点,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这是我长期坚持的方向之一。

但我并不会将自己限定在某一个领域。每年我都会接触一些新的行业,并尝试将其他领域的经验跨行业应用,这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效应。跨界合作就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来,我在空间设计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尝试,涉及空间设计和展览策划等,未来希望有机会开展汽车、3C产品行业的合作,neooold新开物也是我未来将继续关注的方向。 dQYsQJx2zcKXlSlsHdqWKIoIfE9DXrC17cZlnNA+XNn0RfNBfU3VHH7+VzZbDC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