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开珲春市沿珲春河北上,过哈达门、马滴达、五道沟、春化、兰西林场,离开吉林省地域后过省界,进入黑龙江省境内。
接着,过老爷岭、老黑山,沿边境线一路北上……
尽管是高山峻岭,管它是峡谷沟壑,汽车飞速前进……
行车中,司机介绍东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所以这么多山!
·疫情中封闭状态的东宁口岸暂时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东宁市是黑龙江省的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79公里,南与吉林省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于下午两点多钟到达东宁市。一进市区,满眼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满目的俄罗斯店铺,好像进入俄罗斯国家!原来,这里临近口岸,靠俄罗斯发展贸易,使这个小小的东宁市充满了俄罗斯气息!在东宁城区,我先后去了东宁市博物馆、农贸市场、寺庙,还去了旧城区。
穿过东宁城区,我去往东宁口岸采风。
路上,两边的庄稼地一片枯黄。当行至一个三岔口镇的地方,车停了下来。路边的镇塔格外醒目。
原来,三岔口是个历史重镇,它见证了过去。当地向导向我讲述说:“此地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1881年三岔口地方设招垦局,招民垦荒。1909年三岔口设置东宁厅。1913年东宁厅改为东宁县。”
·三岔口镇塔
三岔口镇早在清末民初就是中、俄、朝三国民间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人们由此到双城子、海参崴等地从事民间贸易,俗称“跑崴子”。
车行十分钟,东宁口岸到了。看上去,国门建造得宏伟、庄重。因为疫情,口岸暂时封闭。广场上的“少女像”、石雕旁冷冷清清。商品交易店闭门不开。
我好不容易见到一位巡警,他说:“这里是我国的一级陆路口岸,与俄罗斯陆路相接成网,铁路相通,又是中俄水陆联运的最佳路线,该口岸于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
·口岸和平雕像
·东宁要塞
·要塞露天实物展
我问:“贸易来往怎样?”
巡警讲:“历史上这里曾是中、俄、朝、日等国客商云集的地方。改革开放以后,与俄罗斯、哈萨克、乌克兰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三十多个州区九百多家机构建立贸易往来,还同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济贸易关系。”
离开口岸,我从三岔口镇南行5公里来到南山村边的东宁要塞,这是印象较深的一次采访。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修建的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重要的旅游观光基地。
在要塞入口处,树立着“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的纪念碑。广场的中心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纪念碑,在广场左侧是“劳工殉难纪念碑”,右侧为“抗联英雄纪念碑”。
走进要塞,讲解员详细介绍说:“东宁要塞始建于1935年春天。日本从中国山东、河北、吉林榆树等地用欺骗手段招募劳工,还有一些是中国战俘。前前后后共有17万名劳工参加了东宁要塞的修建。中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劳工死于非命,有的还被日军残酷地杀害。”
讲解员指着一张图片介绍:“日军用火车运来了一千多名慰安妇,这其中有日本、朝鲜和中国的妇女,当年东宁五镇设有二十多个慰安所。”
当我问到作战情况,讲解员说:“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兵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续了7天之久。苏军以空中、坦克、步兵联合攻击,强行攻破日军多年苦心经营的东宁要塞。由于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日军的仓皇逃窜,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最后,日军放弃抵抗,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投降。”
东宁,这个曾经的侵华日军之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