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脚下是昔日有名的北大荒,今天变成了北大仓。我正启程前往黑龙江省的萝北县,目的是采访边境城镇老一代拓荒者。这是我第二次到萝北。
三江平原的景象美极了,一派北国风光。突然,“北大荒欢迎您”的标牌出现,接着视线中一个连一个的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在大田中作业,现代化喷灌设施一展风采。在农场场部,还不时出现什么“山东庄”“北京庄”“天津庄”等带“庄”字的场名,感到好奇。这应该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
·“北大荒欢迎您”的标语
·“垦荒者”雕像
·河北庄收藏的垦荒队队旗
那是1955年5月,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北京石景山区西黄乡22岁的杨华看到毛泽东指示,第一个响应,开赴到萝北北大荒,接着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至此,全国青年纷纷报名到北大荒,其中河北省多名农村青年应征前往萝北县,于是出现了“河北庄”。
出于记者的兴趣,改变路线前往“河北庄”采访河北老乡,了解一下故乡人在北大荒的变迁和生活情况。
进入“河北庄”的地界,一红色的门牌立在马路间,上面写着“第三管理区(河北庄)欢迎您”。进入场部,我被广场上一个白色雕像吸引,塑像为三名垦荒战士,下面写有“垦荒者”三个大红字,背面写着: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冀中儿女耕耘播雨,披荆斩棘,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创家立业,铸造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劳朴实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铮铮铁骨的北大荒人,选择的人生课题,就是在人民奋斗一生的火炬下,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办公室里存有一面红旗,上面写着“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落款时间为1955年11月5日。
“河北庄”老干部科的同乡热情接待并介绍情况。那是1955年,河北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地会集六百多人,响应团中央号召来到萝北汇入垦荒大军。一个个犁地、割草、挖沟、种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窝棚,啃干粮,睡地板,受到熊瞎子、野狼、毒蛇、蚂蟥的袭击。先后共开垦荒地1182公顷,为国家生产了大批大豆、高粱、玉米,奉献了青春年华。到现在,这些人都已是古稀老人,进入暮年,有的已离开人世,长眠在异地他乡北大荒……
正在听介绍时,“庄”里的老人听说河北来客,纷纷从家里走出来,争先述说北大荒的历史。从告别父母姐妹离开家乡的那一幕,到开荒奋斗的泪水,再到丰收的喜悦,统统从心底讲述出来,而人人无怨无悔!多么好的河北老乡啊!在众多乡亲的拥促下,我参观了博物馆、家属区、共青农场牌楼等,并与之合影留念。
之后,我前往萝北县城。萝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东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是我国的边境口岸。萝北县以山得名,因境内有名山,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萝北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中俄边民贸易交流的通道。
萝北县城至萝北口岸不是太远。萝北口岸隔江相对的是俄罗斯阿穆尔捷特镇,是犹太自治州十月区的所在地。十月区面积7000平方公里,人口4万,其中镇内人口一万多,来我国做生意的多是这个镇的人。
名山岛风景区坐落在萝北口岸,北面可望俄罗斯阿穆尔捷特镇。步入这一总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小岛,古木参天,植被茂密。岛上有瞭望塔、沙滩浴场、度假村、犹太人风情园、俄罗斯风情园、龙王庙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在萝北口岸,江边立有中国界碑。江边还建有“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广场”,三十多米高的广场立柱顶部有中俄两国人体高举火炬的塑像。写有“萝北口岸”字体的两层口岸大楼设计新颖、宏伟高大。岸边建有贸易大厅和宾馆饭店,在交易大厅,三名俄罗斯妇女和一名男子接受采访,她们说:“边民交易成了职业,从中国拉走的商品在俄罗斯大受欢迎,特别是食品,每天经营额两万多元人民币。”在柜台边,我采访一位当地人,她说:“我爸爸是北大荒人,从内地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奋斗了一生。我接了爸爸的班,在此经营粮食产品。”
萝北变了!北大荒变了!垦荒大军改写了萝北的历史。
·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