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焦距与画面景深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两者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具体表现为: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小;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比例关系)。
利用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拍摄故宫太和殿。机位不变,焦点一致,用短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视角宽、景深大,画面中的对焦点和背景都清晰。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景深小,画面中只有对焦点清晰,背景完全模糊
实践证明,超广角镜头拍出的效果景深很大,画面的前后景深都非常清晰
长焦距镜头拍出的画面,视角窄,景深小,空间压缩严重,焦点清晰而前景与背景虚化严重
由于数码相机在芯片面积上的差异,会直接导致画面景深的变化。通过测试不难发现,用芯片面积不同的两台相机,使用同一支镜头拍摄时,全画幅相机景深表现最好,景深调节范围最宽。而芯片面积小的相机,要想获得与全画幅相机同样的画幅大小,只能采用以两种方法获得。
(1)固定机位法:用全画幅相机和APS-C相机拍摄同一个画面时,为了弥补画幅小的缺陷,在不改变机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推算得出等效焦距后,更换更短焦距的镜头拍摄,以换取更宽的视角范围。这就触犯了控制景深的原则之一,“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根据这一原理拍摄的作品,虽然画面视角得到了保证,可画面景深却加大了。
固定机位法:APS-C相机为了得到全画幅同样的视角,如果机位不变,必须通过推算获得等效焦距后,更换更短焦距的镜头,才能获得与全画幅相同的视角。比如,全画幅相机用80mm镜头拍摄一个画面,它的视角为30°。如果用APS-C芯片相机拍摄同一个画面,也想获得30°的视角范围,就要使用50mm镜头拍摄,才能获得与全画幅相机基本一致的视角范围。根据“镜头焦距短景深大,镜头焦距长景深小”的原理,最终的画面效果是,虽保证了画面视角,却换来了更大的景深。
(2)移动机位法:用全画幅相机和APS-C相机拍摄同一个画面时,如果两台相机使用同一支镜头拍摄,为了弥补因APS-C相机画幅小的缺陷,在光圈值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将APS-C相机向后移动机位的办法,以换取更宽的视角范围。这就触犯了控制景深的另一原则,“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根据这一原理拍摄的作品,画面视角得到了保证,可画面景深却加大了。
移动机位法:APS-C相机为了获得全画幅的视角,如果使用同一支镜头拍摄,APS-C相机必须向后移动机位,才能达到与全画幅相机表现一致的视角范围。根据“拍摄距离近景深小,拍摄距离远景深大”的原理,虽然视角得到了保证,可景深却加大了
用全画幅相机、APS-C画幅相机、小型卡片相机拍摄同一组画面。要求:焦点一致,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构图比例一致。拍摄结果对比如下。
全画幅相机景深控制最好 APS-C画幅相机景深控制适中 小芯片相机景深控制最差
用全画幅11mm超广角镜头拍摄的建筑,画面景深非常大,从前景的地面砖到远处的建筑结构都十分清晰,这是全画幅相机与超广角镜头结合拍摄的效果
用350mm长焦距镜头拍摄两位摄影爱好者,画面景深很小,主体人物清晰,前后景深虚化严重,这种表现手法对全画幅相机来说易如反掌
芯片面积越大,景深控制越好,芯片面积越小,景深控制越差。
利用全画幅相机和APS-C画幅相机,拍摄同一组具有丰富景深内容的景物。
(1)固定机位法:要求画面构图比例相同,焦点一致,最大光圈一致,更换等效焦距镜头拍摄。调整好构图各拍摄一张,对比画面的景深变化。
(2)移动机位法:利用同一支镜头拍摄,要求画面构图比例相同,焦点一致,最大光圈不变,移动机位调整构图各拍摄一张,对比画面的景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