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字诀的发展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在不同的身体和情绪状况下,人们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郁闷的时候“长吁短叹”,开心的时候“笑呵呵”,生病及感到痛苦的时候会“呻吟”,高兴的时候“引吭高歌”,悲伤的时候“痛哭流涕”,等等。古人认为声音是脏腑的表达,而脏腑又与情绪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情绪状况下人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反过来说,当人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时,这些声音又会影响到不同的脏腑功能。

古人还发现,当一个人特别疲惫的时候,会累得连话都不想讲,宁可去做力气活也不愿意多说话。古人认为这种疲乏的原因是中气不足,人体感觉气短乏力,所以无力讲话,气不够用。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既是“争气”的“气”、“志气”的“气”,又是“呼吸之气”。因此,儒、释、道、医、武各家都将呼吸锻炼视作提升个人修养、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南宋大儒朱熹写过一篇文章《调息箴》:予作调息箴,亦是养心一法……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也。“调息”的目的是“静心、养心”,提高内心的修养,从而达到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之道。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是佛教修行中重要的法门之一。其中,“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东汉安世高翻译的《大安般守意经》中,专门讲述了如何通过呼吸来“守意观心”。“天台宗”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形成的一个宗派,以“止观”法门来指导实修。《六妙法门》是入止观的基本指引,由呼吸的“数”息,到“随”息,借助纯熟而稳定的呼吸进入心识的“止”上,再渐渐地入“观”。

道教养生的“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也被称为“十六锭金”,意思是每一个字都如金子一般珍贵,这十六个字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讲的是通过逆腹式提肛呼吸的锻炼,达到人体心肾相交、水火相见、坎离既济的和谐状态。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按五行相生的顺序,配合四季,编写了《卫生歌》,更是奠定了六字诀在改善健康方面的应用基础。

综上所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六字诀不仅受到道教和医家的青睐,佛教也很认可其健身功效。在佛教天台宗的《童蒙止观》中,有这样一段话: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雍处但言嘻。上面这段话强调六字诀操作方便、简单实用,唇口之间即能发声锻炼,并且疗效显著。 RsTdNzwnULRgYKMY7E63d6S8DwiBr0+j55n0XXgQjPvWvlbkbf7GmPT0PyKN9E8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