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记忆究竟是什么

记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它让我们保留经验和学习的结果,并在需要时使用这些信息。记忆的形成过程涉及大脑的多个部分,特别是海马区、前额叶和大脑皮层等区域。记忆力因人而异,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等。

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女儿的故事。

女儿特别喜欢看历史纪录片。某个周末,我陪她看了一部关于古埃及文明的纪录片。

影片中,金色的金字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沙漠中的骆驼队缓缓行进,叙述者用悠扬的声音描述着法老和祭司的故事,女儿似乎被那个远古的世界完全吸引住了。

看完后,我问她:“宝贝,你还记得法老是怎么统治他的王国的吗?”她停顿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努力回想。然后,她摇了摇头:“爸爸,我只记得金字塔和沙漠,但法老的故事我记不清了。”

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她看得那么投入,我以为她会很清晰地记住片中的细节。

接下来的几天,我专门在晚餐时与她分享一些有关古埃及的故事,试图用我的理解将纪录片中的历史知识讲得更生动。我给她讲述法老的智慧、祭司的神秘仪式,以及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还饶有兴趣地和我讨论。

之后,当我再次问她关于古埃及的故事时,她不仅记得法老和祭司,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听着她沉浸式的讲述,我深刻地认识到,就算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想要准确、完整地记住,也需要一个重复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那么,记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记忆的产生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 记忆产生的4个阶段

1.编码

编码是记忆产生的第一步,它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开始。

当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接触到环境中的刺激时,这些感官信息便被转换为神经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感知”。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或听到一段音乐时,我们的大脑就接收到视觉或听觉的刺激。

一旦接收到这些感官信息,大脑就开始对其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是大脑将感官信息转换成可以被进一步处理的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将在大脑中的不同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同时,编码过程还涉及对这些信息的初步处理和解释。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时,大脑首先识别出其特征,紧接着会立即关联到该面孔对应的名字和与之相关的记忆。编码是记忆的基础,如果没有感知和有效的编码,信息就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记忆存储阶段。

编码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

2.存储

一旦信息被感知并经过编码,它接下来的命运就取决于大脑如何对其进行存储,以形成记忆。记忆主要分为两类: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我们对信息的即时和短暂存储,持续时长一般为1分钟以内。例如,我们在拨打电话前,试着去记住一个陌生号码时,使用的就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之一是所记忆的信息不需要大脑的深层次加工,通常依赖重复来记住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心中默念或在口中不断重复那个电话号码,才能在我们拨打它之前一直记着它。

如果不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这些信息通常很快就会从大脑中消失,记陌生号码如此,我女儿看历史纪录片也是如此。

经过信息加工后的短时记忆,才会变成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长远远超过短时记忆,其持续时长从几小时到一生不等。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加工可能涉及对信息的深度思考、与已有知识的关联、对知识的重复,以及对信息的情感链接。

例如,一段特别的经历或与某种强烈情感相关的事件更容易成为长时记忆。

记忆的存储涉及信息的保存、组织和重构,使我们未来能够有效地检索和使用这些信息。

3.巩固

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存在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巩固。如果缺少有效的巩固,新信息很难长时间保留。要想让记忆稳定持久,必须不断巩固。

在巩固过程中,大脑的海马及其周围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马位于大脑颞叶内侧,因其结构形状和海马相似而得名。海马对于新信息的编码和初步存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间的一个枢纽,类似守门人的角色。它帮助大脑将新的经验和信息与已有的记忆联系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信息的长期存储。

巩固的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复和关联。通过重复某个信息,可加强大脑中相应神经网络的连接,从而使记忆更牢固。这种重复可以是有意识地复习,比如反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比如经常回想起某段特别的经历。

除了重复,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或经验相关联也是巩固的一种重要方式。当我们获取新信息时,如果能将它与我们已知的事实或概念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就更容易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例如,学英语时,将新词汇与已知的词汇或概念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这些新词汇。比如当你学习一个新单词dinosaur(恐龙)时,你可以把它与自己已知的单词reptile(爬行动物)联系起来。Dinosaurs are a type of reptile.(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除了与已知信息关联,还可以与情感关联——那些与情感关联度比较大的信息,往往都比较容易被记住。

巩固的方法还有很多,本书内容的主要落脚点,正是在巩固记忆的一系列方法上。

4.提取

记忆提取是大脑回忆或调用信息的过程。记忆提取可以是自发的,如突然想起某件事;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如在考试中努力回忆学过的内容。

记忆提取过程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注意力对提取过程至关重要。专注于特定任务或信息时,我们更容易从记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情绪状态也显著影响记忆的提取。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当我们处于与初始记忆形成时相似的情绪状态时,当时的记忆更容易被提取。而过度的压力或焦虑有时则会阻碍有效的记忆提取——这就是为什么考试或讲话紧张时会出现“大脑空白”。

环境线索对记忆提取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将信息与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因此,当我们身处的环境与初始学习环境相似时,记忆更容易被提取——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回到某个特定地点我们会突然回想起在那里发生的事。

此外,记忆提取并不总是完美无缺的。有时,我们可能会“提取失败”,也就是尽管信息存储在大脑中,但我们还是无法将它回忆起来。

记忆不只是静态地存储,还有一定的可塑性,每次我们提取记忆时,这段记忆都可能被稍微修改或重构。

记忆的构成和使用由编码、存储、巩固和提取这4个部分组成。记忆的编码、存储和巩固影响着记忆的提取效率和质量。本书将重点探讨各类记忆的方法,帮助你实现高效记忆。

大脑有时会欺骗你

女儿小时候,我常带着她去不同的公园玩。

那年,她上幼儿园中班。有一次,我们去了家附近新修的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个红色的跷跷板,造型独特,她特别喜欢。她让我在另一边压着,陪她“起、落、起、落”地玩了好久。

第二天,她吵着还要去那座公园玩,说想玩那个黄色的跷跷板。我很奇怪,那个跷跷板不是红色的吗?女儿怎么说是黄色的?于是我质疑起女儿的记忆。

女儿却十分确定地说:“那个跷跷板就是黄色的呀!就是黄色的!就是黄色的!”

我本想说服她不要再去那座公园玩了,但看她如此执拗,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玩,顺便看一看那个跷跷板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到了公园,看到那个跷跷板后,我傻了眼,原来女儿是对的,那个跷跷板真的是黄色的!我回忆起那个跷跷板时,脑中浮现出来的分明就是红色的——那么鲜明、那么清晰,可现实竟然与我的记忆完全不同。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学聚会时,常常有同学说起一段往事,另一个同学会纠正他的错误并说出另一个版本,还可能有第三个同学补充更多的版本。因为无从考证,所以谁也不清楚到底谁的版本是对的。

而那个跷跷板,分明就是我昨天见到的事物,我却完全记错了它的颜色。

关于记忆,我们普遍有4点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记忆的认知。这4点误区如图1-2所示。

图1-2 关于记忆的4点误区

1.记忆像摄像机录影一样精确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人类的记忆能够像摄像机录影一样精确无误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但实际上,人的记忆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准确和可靠。记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主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受到当时主体感知的影响,还受到个人情绪、信念、既往经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我们经历一件事的时候,大脑并不会主动地记录下所有发生的细节。我们的感知系统只能捕捉到有限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本身就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注意力分散、感知误差等),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不完整或有偏差的记忆。

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来解释这些信息,或补全缺失的信息,这种解释或补全的过程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很有可能会改变或忽略某些细节。

比如公园的跷跷板,对女儿来说,是她喜欢的玩具;但对我而言,跷跷板本身并不重要,我当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女儿身上——我更关心她的安全,所以我的大脑就将其误记成了错误的颜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也会发生改变。每当我们回忆起一段往事时,实际上就是在重建那段记忆,而非简单地从记忆库中“调取”一段完整的记录。在重建的过程中,新的信息可能会被融入其中,而原有信息则可能会被改变或干脆被遗忘。

所以,人类的记忆并非“完美的记录工具”,而是一个动态的、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过程。记忆的这种特性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误导,但同时也是人类大脑适应复杂世界的一种方式。

由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自己脑中的记忆,更不要觉得自己能够记起来就代表自己都记住了。必要的时候,我们要打开课本、笔记、录音、视频等相对客观的信息载体来验证记忆。

2.记忆随时间的流逝均匀衰退

通常人们认为,记忆会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均匀而稳定地流失。但实际上,记忆的衰退过程要复杂得多,它遵循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律。

记忆的保持和丢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记忆的类型、记忆时的情绪状态、记忆的巩固程度,以及个体的生理状况等。

不同类型的记忆衰退速度不同。比如,涉及强烈情绪体验的记忆(如结婚典礼、某个重要考试的日子等)往往比日常琐事(如某天午餐吃了什么)的记忆更为持久。这是因为情绪驱动的记忆往往伴随着更显著的神经活动,这使它们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痕迹更深刻、更持久。

记忆的初始编码也会影响其衰退速度。深度处理和理解某个信息时形成的记忆,比仅仅进行表面处理(如简单重复)的记忆更加稳固。这是因为深度加工的过程是将新信息与已有信息进行连接,这样形成的记忆,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记忆的衰退不是一个均匀的过程。一般来说,新形成的记忆在最初几天内衰退得最快,之后衰退速度会逐渐放缓。这就像在一块黑板上写字,最初擦去字迹很容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留的字迹会越来越难以消除。

3.多做记忆力训练游戏就能大幅提升记忆力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声称能够提升记忆力的游戏,如数字记忆游戏、单词记忆任务、图形匹配游戏等,它们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练习来锻炼和改善记忆。然而,尽管这些游戏在某些方面可能对提升记忆力有所帮助,但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记忆是人脑一项复杂的认知功能,它有多种类型,而这些记忆游戏通常只能训练特定类型的短时记忆。例如,数字记忆游戏主要锻炼的是工作记忆,特别是数字方面的工作记忆。

记忆力训练游戏的效果往往仅限于游戏本身。换句话说,通过这些游戏获得的能力往往不能迁移到其他记忆任务中。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数字记忆游戏中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背诵语文课文,记英文单词,背历史、地理知识等方面也会一样出色。

但是,记忆力训练游戏证明,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对提升记忆力是有帮助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记忆方法和技巧有不同的适用性,而且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运用。

4.记忆力和智力是因果关系

常有人将记忆力与智力等同起来,认为拥有强大记忆力的人智力也一定很高,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虽然记忆力和智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它们属于不同的认知领域,各自具有独立的特点和功能,并非因果关系。

记忆力主要是指个体编码、存储、巩固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智力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抽象思维、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新情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智力高的人,会具备较强的记忆力,但是记忆力好的人,智力却并不一定很高。因为智力不仅涉及信息的记忆和提取,还包括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

有些人可能拥有出色的记忆力,但在解决问题、逻辑思维或创造性思考方面却表现平平。这类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文科成绩较好,数学、物理等理科成绩却一般。

相反,也有些人可能在记忆上表现一般,但在理解复杂概念、逻辑推理或创新思维方面表现出色。这类人在课业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与前者相反。

以上是我们对于记忆常存在的4点误区,理解这些误区有助于我们更科学、更客观地看待记忆,更有助于我们改善记忆。 XnOJCpbQD87EKOnk5vuNE2pkUYvpYfC8GksLXWFaydmrH62BToI6HcXHTpvMzt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