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沟通无时无处不在。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沟通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管理者来说,也不例外。管理者在工作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管理沟通,从正式会议到非正式商谈,从电话沟通到数字沟通,从口头沟通到笔头沟通等。据统计,基层管理者40%~50%的工作时间在沟通,中层管理者60%~80%的工作时间在沟通,高层管理者90%以上的工作时间在沟通。良好的管理沟通是成功管理的基石,是实现组织整合与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润滑剂,也是确保组织上下与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的抓手。

管理沟通的本质与体系

我自1998年开始讲授“管理沟通”课程。尽管这是我国MBA教育的建议开设课程,但当时MBA培养院校中开设这门课的也不超过10所。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管理沟通”课程得到了飞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百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而且备受学生欢迎。授课对象从MBA延伸到本科、硕士、博士、EMBA。以我所在的浙江大学为例,“管理沟通”不仅成为最受MBA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而且在全校硕士生公选课程、全校本科生通识类课程推出后,立即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每次选修的学生数量达到四五百人。

正是因为该课程的超常发展,与之相关的教材不断涌现,有从国外引进的,也有国内教师自己编写的。在阅读这些教材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困惑:“管理沟通”作为一门课,可讲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如果没有逻辑体系,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讲,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完,如何能够授读者以渔,而不是鱼?应思考“管理沟通”课程的体系和结构,能让读者体会到管理沟通的本质、精髓,这样读者对于具体技能技巧自然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基于此,我对“管理沟通”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两个问题: 什么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沟通?管理沟通到底有没有体系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自己的思考积累、与同行的交流启发以及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我不断厘清以上两个问题的脉络,最后的落脚点变成: 管理沟通的本质应该是换位思考,在沟通过程中不能忘记文化背景。

本书是对这两个落脚点的延续和深入。在内容安排上,分为三篇:第一篇是管理沟通理念与策略。对管理者来说,理念是第一位的,没有正确的理念,技能再多也没用;如果理念转变过来了,即使没有教给学生具体技能,他们也会自己去找答案。因此,本书的第一篇在提出管理沟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沟通客体策略、沟通主体策略、沟通信息策略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换位思考”。第二篇与第三篇分别是基于个体的管理沟通和基于组织的管理沟通。这两篇是理念与技能的结合,其中个体管理沟通技能分别从笔头沟通技能、面谈技能、倾听技能、演讲与辅助手段这几个方面做了探讨;组织沟通技能则主要阐述了沟通环境与策略、数字沟通、会议组织与沟通、危机沟通和跨文化沟通。之所以说第二篇与第三篇内容是理念与技能的结合,是因为在内容组织上强调了“为什么”和“如何”的结合。就教学而言,如果只给大家灌输“如何写工作报告”等,读者手里拿着渔具却不知道如何用,还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报告”,所以,在内容组织上涉及了理念与技能的结合。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沟通在组织场景和工作流程中出现得越来越多。此外,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危险与机会并存。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也迎来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因此,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不仅是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重要。

内容特色

一个成功的管理沟通者,前提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自我沟通者。一个不能与自己成功沟通的人,是不可能与他的同事、朋友、亲人和顾客实现建设性沟通的。为此,本书第一篇专门围绕这一理念从换位思考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分析对方、如何分析自己、如何进行建设性沟通。特别要强调的是,本书先分析沟通客体策略,再分析沟通主体策略,也是基于受众导向角度的思考。这在其他教材或著作中显然是被忽视的,而我又认为它是很根本的,权且把它作为一个特色。

如何把“管理沟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我煞费苦心。为此,本书的每章内容有着清晰的体例:从实践问题引入,通过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分析,结合现实体验和自我评估,再回到实践。基于这种考虑,在内容安排上,设计了引入式的例子和案例、情境模拟训练、自我技能测试、总结回顾、回顾性案例等,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可自学性。这是对原先版本做重大修订之后的最大特色。

本书收集了较多的第一手案例素材,这些案例绝大部分发生在我们身边。其中,有不少案例来自我的MBA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是本书为中国文化背景的“管理沟通”课程建设所做的一点努力。

新版变化

第一,新增了“数字沟通”一章。旨在解读数字沟通的新管理情境,了解数字沟通的基本要素特征,理解数字沟通的优点与挑战,掌握数字沟通的基本策略。

第二,大幅度修订了“会议组织与沟通”一章。调整行文的逻辑架构,删减部分理论解释性内容,突出操作性内容,让本章内容显得更加简明。

第三,新增或替换了一些案例。在保留经典案例的同时,增加符合Z世代 沟通场景的案例,与时俱进。

第四,本书配有我为浙江大学MBA讲授“管理沟通”课程时的全程录像。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现在有关沟通技能方面的信息获取非常方便,而优秀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更加突出理念和沟通思维的提升。为了便于交流和分享,我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针对MBA教学的“管理沟通”课堂全程录像。现在,该录像已经上传机工新阅读(https://www.cmpreading.com/homepage)。凡是选本书为授课教材的老师,经过授权后可以很方便地观看我所讲授的内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为了体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新趋势,我与课程组团队老师为本书录制了慕课(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2584#teachTeam),以期帮助学生在线掌握管理沟通的核心概念、基本理念、运作机制和相应策略,也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学建议

根据出版社的建议,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员使用本书提供内容安排上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①表0-1中带 *的教学内容我建议作为必讲内容,不带 *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选择性内容。②章节内容原则上是按照MBA学生40个学时设计的,但要讲完全部内容,时间比较紧张,所以,第二篇“基于个体的管理沟通”、第三篇“基于组织的管理沟通”的内容,教学时可以有所取舍。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非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授课内容可以进一步简化为讲前8章内容,基于组织的管理沟通的内容可以不讲。③情境模拟训练、问题讨论等内容所需的时间已经包括在前面各个章节的教学课时中。

表0-1 本书教学安排

(续)

致谢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我们要感谢严进、朱纪平、潘慧珍、苗玲玲等在之前版本的编写、校正和修订中所做出的努力,尤其要感谢本书前3版的合作者严进老师。其次,感谢应天煜、王颂两位老师对第4版修订所做的努力。他们是浙江大学“管理沟通”课程组的新生力量。在第4版修订中,应天煜负责“危机沟通”的编写,王颂负责“跨文化沟通”的编写。在第5版修订中,王颂负责“数字沟通”的编写,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再次,感谢浙江大学“管理沟通”课程组的叶欣、周帆、吕佳颖、陈随军等老师,我们在课程组的活动中,不断交流思想和教学心得,这对编写好本书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最后,感谢我校MBA学生、EMBA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给我们的帮助,书中部分案例来自他们所提供的素材,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也得益于他们给我们的启发。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我们一起探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并给我们提出很多好的建议。

这里,我们要衷心感谢20多年来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同行——清华大学的钱小军、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莉与刘宝巍、西安交通大学的曾小春、南开大学的赵伟、北京理工大学的裴蓉、吉林大学的张秋惠、同济大学的张科平、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彧彧、南京大学的何健、暨南大学的沈远平、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姜炳麟、福州大学的施红兵、郑州大学的孙恒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张华容等。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启迪和帮助,特别是在2009年哈尔滨举办的全国第九届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和2013年合肥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期间,专门组织了有关本书修订的座谈会,数十位老师给我们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每当想起这些同行对我的帮助,我心头都会不自觉地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对我的帮助是如此无私、如此真挚、如此具有建设性。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把自己在本书先前版本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别字、不恰当的表述、不正确的标点符号等都做了记录,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他们是我永远的朋友、永远的姐妹、永远的兄长,我把这本书献给他们。

最后,我要感谢已选用本书的任课老师,以及长期以来帮助过我们的老师,他们的诚恳意见和建议是激励我持续做好这本书的动力。看到老师的肯定意见与坦诚的批评建议,我内心的感动无以言表。由于不同老师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背景不同,因此他们提出的建议确实有很多难以兼顾,还请老师原谅。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以下提出了宝贵的修订意见和指导建议的同行专家,他们是(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厚春 黄冈师范学院

王 侃 华南理工大学

丁越兰 陕西师范大学

王佩玮 华东理工大学

于丽艳 黑龙江大学

王 珏 西北大学

万 杰 河北工业大学

王柳云 福建农林大学

马 苓 河北工业大学

王振涛 茅台学院

马家齐 太原理工大学

王晓莉 东北财经大学

马翠华 天津工业大学

王 晔 内蒙古财经大学(西区)

王 卫 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

王 颂 浙江大学

王子玲 广州华商学院

王 萍 阜阳师范大学

王 月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

王 梅 广东白云学院

王书爽 黄淮学院

王 盛 福建师范大学

王立华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王 敏 电子科技大学

王亚妮 西安欧亚学院

王 逸 广西财经学院

王 伦 云南财经大学

王淑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华强 长江大学

王斯年 新疆财经大学

王红国 上海健康医学院

王朝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王 岚 北京语言大学

王 斌 广东财经大学

王迎冬 淮阴师范学院

王新军 山东理工大学

王松江 昆明理工大学

王赫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昊展 西南民族大学

王 磊 西安交通大学

王国锋 电子科技大学

元继学 齐鲁工业大学

王 凯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韦惠惠 河南科技大学

尤 莉 河南科技大学

边婷婷 北京联合大学

牛建波 南开大学

邢晓柳 河南工业大学

毛 邓 四川文理学院

曲丽涛 潍坊学院

毛冠凤 中南民族大学

曲秋霞 青岛科技大学

毛 强 西南科技大学

吕 飞 中国民航大学

方 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吕月英 太原科技大学

孔 莹 汕头大学

吕佳颖 浙江大学

邓凤连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吕 萌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邓秀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朱丽娅 宁夏大学

邓昕才 贵州师范大学

朱国平 江西理工大学

邓洪澎 湘南学院

朱绍华 河北师范大学

邓嘉燕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朱鹏颐 福建师范大学

甘元霞 西南财经大学

乔美华 聊城大学

甘胜军 上海海事大学

伍 喆 湘潭大学

左两军 华南农业大学

任志敏 浙江工商大学

卢小丽 大连理工大学

全裕吉 东莞理工学院

卢 红 江西理工大学

庄贝妮 集美大学

叶 欣 浙江大学

庄恩平 上海大学

田存刚 昆明理工大学

刘士全 德州学院

田毕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飞燕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史 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刘云芬 石河子大学

史增震 内蒙古大学

刘文霞 石河子大学

付亦重 北京林业大学

刘玉焕 西南交通大学

付 悦 厦门大学

刘亚萍 广西大学

付维宁 兰州大学

刘传富 重庆文理学院

白雪峰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刘芳生 广州理工学院

冯仁德 重庆工商大学

刘秀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冯丹丹 中南民族大学

刘英茹 河北师范大学

冯 炜 浙江工商大学

刘卓林 南京理工大学

冯南平 合肥工业大学

刘治宏 兰州财经大学

冯 娅 武汉纺织大学

刘宝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冯 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刘建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冯 静 内蒙古大学

刘建准 天津工业大学

闪媛媛 浙江农林大学

刘映婷 云南大学

刘贵清 中原工学院

李朋林 西安科技大学

刘 矩 电子科技大学

李南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刘 娜 北京建筑大学

李俊雪 电子科技大学

刘艳华 湖南科技大学

李剑青 清华大学

刘彧彧 中国人民大学

李洪波 同济大学

刘晓敏 北京联合大学

李 艳 云南师范大学

刘海玲 青海民族大学

李莺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 琴 湖南工业大学

李培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刘朝阳 长春工业大学

李 梓 云南大学

刘新艳 南京工业大学

李淑敏 北京外国语大学

齐庆祝 天津工业大学

李锡元 武汉大学

许 一 浙江农林大学

李 颖 四川大学

许伟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杨久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孙卫敏 山东大学

杨 云 深圳大学

孙金花 重庆理工大学

杨文黎 兰州理工大学

孙恒有 郑州大学

杨 刚 西南大学

孙祖荣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杨 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 琼 北京联合大学

杨 丽 中华女子学院

孙福滨 西安交通大学

杨 栋 天津科技大学

孙 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杨桂菊 华东理工大学

阳芙蓉 重庆师范大学

杨晓玲 江西财经大学

麦恒华 国家开放大学

杨爱秋 青海师范大学

严 进 浙江大学

杨 悦 中国传媒大学

苏文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雪莲 青岛大学

苏世鸥 青岛大学

杨彩玲 宁夏大学

杜 宏 内蒙古财经大学

杨晶照 江苏大学

杜 辉 北京联合大学

杨瑞玲 广东财经大学

李乃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肖友智 福建农林大学

李 力 昆明理工大学

肖 平 西北工业大学

李永春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

肖武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李伟权 暨南大学

吴小丁 吉林大学

李红霞 重庆工商大学

吴秀英 广西师范大学

李 芬 云南农业大学

吴香桂 九江学院

李宏勋 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

吴养聪 福建师范大学

吴振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张华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 晓 大连大学

张旭东 昆明理工大学

邱鹤书 信阳师范学院

张守刚 西安思源学院

何一冰 中国传媒大学

张丽芳 厦门大学

何 林 陕西师范大学

张丽梅 南京审计大学

何春丽 西华师范大学

张秀娥 吉林大学

何晓斌 复旦大学

张宏权 西安邮电大学

何 健 南京大学

张宏宇 中央财经大学

佘江东 北京交通大学

张英奎 北京化工大学

余中东 广州大学

张转玲 深圳大学

余世喜 暨南大学

张国萍 南开大学

邹 宇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明亲 西安工业大学

邹晓春 内蒙古财经大学(西区)

张欣平 山东大学

应天煜 浙江大学

张 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志芳 宁波大学

张建松 郑州商学院

冷元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春阳 华南理工大学

汪 阳 潍坊学院

张秋惠 吉林大学

汪贤泽 浙江师范大学

张科平 同济大学

汪 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张胜冰 华侨大学

沈伟晔 江南大学

张 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远平 暨南大学

张晓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宋 刚 大连外国语学院

张晓慧 中北大学

宋宝莉 西华大学

张 琰 华东师范大学

宋 艳 电子科技大学

张雯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宋 钰 北方工业大学

张鲁秀 济南大学

宋海燕 河北大学

张德茗 中南大学

宋继文 利兹大学

张 薇 金陵科技学院

张小娣 西北工业大学

张 鑫 合肥工业大学

张广宁 辽宁大学

陆奕荣 广州南方学院

张文勤 南京财经大学

陈夕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张永林 石家庄铁道大学

陈 友 中国戏曲学院

张亚莉 西北工业大学

陈伟娜 河北地质大学

张刚峰 浙江大学

陈 志 浙江大学

张传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陈利敏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陈 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周海涛 中关村学院

陈 珊 成都理工大学

周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

陈 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周 焱 厦门大学

陈俊荣 北京联合大学

周 渺 怀化学院

陈 艳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周鹏飞 重庆师范大学

陈艳虹 华侨大学

周 静 西南交通大学

陈逢文 重庆大学

郑 方 天津财经大学

陈益民 南京林业大学

郑 昭 湘潭大学

陈随军 浙江大学

郑 晏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陈喜波 北京物资学院

郑银玲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陈 雅 湖州师范学院

孟方琳 上海杉达学院

陈强英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西萍 西安交通大学

陈 燕 北京师范大学

赵 伟 南开大学

陈赞章 海南大学

赵延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苗建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丽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新校区)

范 婷 西南交通大学

赵 波 南京邮电大学

林 晓 天津理工大学

赵洱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林海天宇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赵 娜 河北经贸大学

林 萍 广西科技大学

赵艳萍 江苏大学

林 琳 中央财经大学

赵 莉 中国矿业大学

林銮珠 海南大学

赵 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郁 文 嘉兴学院

赵智宏 宁夏大学

易 华 湖南工商大学

郝卫峰 北京联合大学

易翠枝 湖南理工学院

胡日查 内蒙古财经大学(西区)

罗社管 太原理工大学

胡付照 江南大学

罗 磊 暨南大学

胡 军 浙江工业大学

和芸琴 山西大学

胡佳应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岳志春 河北工程大学

胡宝娣 重庆工商大学

金洪国 吉林外国语大学

战 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周 帆 浙江大学

侯海霞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周志霞 潍坊学院

俞婷婷 扬州大学

周季军 中华女子学院

施红兵 福州大学

周春贵 广州大学

姜炳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周 勇 武汉科技大学

胥悦红 中央民族大学

姚承曦 汕头大学

姬 敏 南京邮电大学

秦 艺 云南财经大学

黄小军 广州大学

秦世波 潍坊学院

黄庆华 西南大学

秦树东 成都锦城学院

黄庐进 华东理工大学

秦燕兰 烟台科技学院

黄启发 江苏大学

夏明学 长安大学

黄 河 中山大学

晏 妮 贵州民族大学

黄 诚 三亚学院

钱小军 清华大学

黄爱华 华南理工大学

钱 丽 安徽财经大学

黄 锐 中央民族大学

钱振波 中央财经大学

黄嘉涛 广东工业大学

钱黎春 安徽工业大学

黄漫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徐天舒 苏州科技大学

梅沁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徐本华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曹立斌 东华理工大学

徐 永 上海外国语大学

曹洲涛 华南理工大学

徐妙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曹莉娜 金陵科技学院

徐明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曹 巍 中国矿业大学

徐 姝 湖南工商大学

戚宏亮 黑龙江科技大学

徐博宏 河北工业大学

龚 荒 中国矿业大学

徐 辉 广东财经大学

龚洪林 三江学院

徐新鹏 四川外国语大学

梁洨洁 天津大学

徐德力 常州工学院

梁 琳 西南石油大学

奚艳燕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彭铁志 湖南女子学院

高建新 洛阳理工学院

葛志宏 南京理工大学

高虹圆 广东工业大学

程云玺 河南工业大学

高 洁 西南财经大学

程永帅 郑州轻工业大学

高 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程 馨 青岛大学

郭巧云 湖南工商大学

程 巍 沈阳大学

郭志刚 西南财经大学

答百洋 西安欧亚学院

郭丽娟 西南交通大学

傅克平 南昌大学

唐春勇 西南交通大学

焦娟妮 湖南科技学院

唐 震 河海大学

曾小春 西安交通大学

唐德淼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曾 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涂辉文 浙江理工大学

曾 萍 云南大学

谈 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谢玉华 湖南大学

谢东明 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

雒 玲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谢垚凡 贵州大学

廖素琴 浙江工业大学

雷 宇 绍兴文理学院

熊国钺 同济大学

訾永成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潘 虹 吉林大学

蔡家瑶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霍煜梅 北京邮电大学

裴 蓉 北京理工大学

戴 强 安徽财经大学

衷心感谢各位老师、朋友和读者20多年来的厚爱与帮助!

魏江
2023年秋于杭州良渚 vItHvT8z+d410S83IBMcuVSMtF1wGbISURb6EmsHxmcg6alDPGxRheSP2Wepmt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