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HE TRANSLATOR’S WORDS TWO
译者序二

创伤的过去与当今的治疗

“心理创伤”及其影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法被隔离的一部分。亲历自然灾害、目睹恐怖袭击、置身战争的血腥之中、婴儿被父母抛弃、孩子遭受抚养者的辱骂、家庭中的乱伦、经历猥亵与强奸、政治酷刑与屠杀、被殖民与奴役等,无人能凭一己之力将这些事件与经验从人类社会中完全抹除。

“心理创伤”这个概念,被近代西方心理学学术界单独拿出来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那时其症状被称为hysteria,其汉语音译为“歇斯底里”,依然带着其在一百三四十年前被赋予的含义,即女性过分的且无法被控制的情绪及其所引发的行为。当时法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对歇斯底里症状进行了科学性的观察与分类,他的研究对象是当时精神病院中的乞丐、妓女和精神疾病很严重的人。沙可的两位学生皮埃尔·让内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随后将hysteria的概念“发扬光大”,并得出相似的结论:hysteria是由心理创伤造成的。

随后弗洛伊德和他的研究搭档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发现,病人们不断地告诉他们自己在童年曾受过的性侵害,而这才是隐藏在触发歇斯底里症状的近期事件背后的更深根源。1895年,弗洛伊德在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症研究》一书中,详细报告了18例此类案例。但是弗洛伊德在一年后,推翻了歇斯底里症状病因在于童年的性创伤的结论。歇斯底里症状在当时的欧洲是比较普遍的,不少社会上层的贵妇人也受其困扰;而弗洛伊德的结论,无疑暗示着童年性侵事件在当时存在的普遍性。当代美国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认为弗洛伊德为了自己的学术前途,放弃了自己学术的科学客观性;弗洛伊德若选择坚持此观点,必会受到各方压力。此后,在否定童年性创伤存在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建立了全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于分析内在的且与性有关的幻想与欲望。

这不能怪弗洛伊德,当时的欧洲社会与政治气氛并没有提供让这样的新观点得到传播的条件。下一次心理创伤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战争。相当高比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和越南战争(以下简称越战)的退伍老兵,会表现出易怒、闪回、情感麻木、高度警觉等无法让他们回归正常社会与家庭生活的症状。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迈尔斯(Charles Myers)首先称其为弹震症。美国心理学家艾布拉姆·卡迪纳(Abram Kardiner)于一战后提出弹震症与歇斯底里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对弹震症大规模且长程的研究开始于越战后,这部分得益于当时美国的反战浪潮。直到20世纪80年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被加入DSM第3版中,弹震症这个名词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战争让整个西方心理学界意识到,退伍老兵们的症状完完全全地源于心理层面。

随着美国平权与女权运动影响力的扩大,“性侵害”在半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80年代,重新成为西方心理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课题。曾被弗洛伊德搁置的结论,重新被当代创伤研究者捡起来,家庭暴力、强奸、乱伦等课题被严肃地关注。种族歧视、贫穷、移民等课题也在近20年来,从心理创伤的角度被讨论与研究。如今的西方社会已经不同于100多年前的法国,似乎做好了更多准备来正视并理解心理创伤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的,越来越多针对心理创伤的疗法也在近20年被发展出来。

从20世纪90年代后便是心理治疗主流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在近几年才逐渐得到认可的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是目前西方心理健康领域治疗创伤的两大主流疗法。与此同时,从身体知觉层面入手的疗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多与东方古老的传统有关,如源于佛教的内观疗法(mindfulness)、瑜伽、太极拳等。本书作者莱文博士所发展出的体感疗愈也是从处理身体知觉开始治愈创伤的。本书作者是译者实习所在医院The Meadows的临床顾问,其间译者曾有机会学习和使用这种疗法处理患者的创伤症状。希望本书的引进,可以启发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工作者,发展出更加本土化的创伤疗法。

常邵辰
2016年12月14日于加州湾区 sbAuGEC0XKYkMTvucTT+peo0fe4rFJFI2txheNsXeZWuLA+KRizjaaxQu6cjc1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