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因书而长寿

“书比人长寿”。

这是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给学者、出版人赵家璧先生的回信中写下的话,赵家璧非常喜欢,一直引为金言。我当然也非常非常喜欢。

的确,书比人长寿,这是毋庸置疑的。人已逝去,而书却永远存活于世。但费正清的话是超越物质性理解的,他是说,书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是永存的,经典之作更是“万寿无疆”的。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书比整个人类都长寿,尽管有了人类才会有书,但是因为书给人类留下来思想、智慧,给人类以纯净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去说,有了书才可以称之为人、称之为人类、称之为社会。

不过,我最终认为,人因书而长寿。

同样,从物理学上来看,书是人写出来的,书因为人才长寿,书的长寿正是人的长寿。这种解释已开始有了文化的阐释,但还不够。往深处说,即使不写书,人读了书,长了灵魂,长了思想,长了智慧,长了尊严,而灵魂、思想、智慧与尊严没有年限,是长寿的,所以,人因书而长寿。

因此,讨论书比人长寿,本质的意义在于人要爱书,人要读书,人要从书中汲取最丰富的养分,唯此,人才会活出意义来,人才会长寿。

卢梭的思想相当深邃。他在《爱弥儿》中这么说:“我们,在这个世界出生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生存,第二次是为了生活。”生存与生活的本质区别就是,生活是充满意义的。意义从何而来?我执著地认为,生活的意义主要从书中来。没有书而活着,不读书而活着,充其量只能被视作生存,而非生活。显然,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我们在这个世界永远只有一次出生。

书比人长寿,人因书而长寿,讨论的要旨和深意恰恰是:书与人不可分,人与书不可离;说到底,人的长寿,是在书中获得的。

话得说回来,不是所有读书的人都会比书长寿,这要看你是怎么读书的。德国伟大作家歌德曾在书信里说:“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冯至先生在著名的《十四行集》里,把这问话改成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真正读书,是用心来读的,真正读书是可以开阔胸怀的。一个只把读书当作任务指标来完成的人,一个只为了完成对别人的承诺而读书的人,心胸永远是狭窄的,永远不会在读书里寻找到意义,因而不会因读书而长寿。

如今,读书已成了时代的一个主题词,已成为教育的一道风景线,我们为此而颇感欣慰。但读书不能运动化,不能功利化,不能形式主义,深入其中,读书才会彰显其意义。 f3ETa9H3vc7rtRjVlKha8ZwvHOFhm+hzS/cjCqVihgjeQyvCiiK+YrQNdTR/lM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