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师之路:南通样本的标本意义

教育的上空常常回响着各种追问的声音,关于名师的追问就是其中一个。其追问的情态尤为紧迫,追问的频率也常常最高。是啊,从何为教师到何为名师,从何为名师到名师何为,从名师何为到如何培养……追问之声我们听到了,应答之声我们也听到了。在诸多的应答中,声音更为清晰、更为响亮的是南通。

南通的应答是:名师培养之路,其实质是名师健康成长之路、名师自主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与环境互动的生态之路,带来的是名师成长的丰厚土壤与有效机制;这是一条专业高端、境界高远之路,带来的是名师成长明晰的目标与不竭的动力;这是一条现实与理想互相靠近、思想者践行之路,带来的是名师成长的思想张力与践行的实力;这是一条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相互促进的团队共生之路,带来的是名师成长和而不同的丰富格局和生动气象。

这些是南通名师培养的经验,经验中有深邃的理念,有着生成的扎根性理论——既有不可通约性,又有最大公约数;既有规律的探索、寻找,又有规律的发现与创造;既有典型的个案,又有共性的描述——因而形成了南通名师成长的图谱。每个发展中的名师都可以在图谱中找到自己,在发展的坐标体系中发现自己的地位。可以说,南通名师培养之路形成了“南通样本”,而这一“南通样本”建构的是名师培养的“南通模式”,或曰“南通范式”。正是“南通模式”引领着南通名师又好又快地发展,引领南通教师专业发展走进新阶段,走向新境界,为南通这一教育之乡丰富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亮点。准确地说,这也从另一角度解说并揭示了教育之乡成功的密码。

南通样本、南通模式是一个名师培养的结构,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召唤性结构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具有生长性、可持续发展性,充溢着深情的期待和深切的激励,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走得更深、更远、更高。正是这一召唤性结构让南通样本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视作一个标本。这一标本不是躺在博物馆里,不是为了展览,而是成为一杆标尺,形成了一个标的与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标本意义。

南通样本的标本意义在哪里呢?在于它对名师成长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新诠释和新演绎。这种诠释与演绎其实是新探索和可贵的创造。诠释、演绎、创造的结果是,可供大家学习、借鉴,启发大家,甚至可以引领大家。这样,渐渐地,南通之路可以引出诸多的××之路,诞生出××样本,促进各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

其一,南通样本诠释、演绎了何为名师,将名师定义为思想的践行者。在这一诠释、演绎之前,首先印证了一个具有真理性的观点:复兴始于教师。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四个组织共同提出的。教育的复兴从复兴教师始,中华民族的复兴从复兴教师始。南通坚定地认为,有了好教师才会有好教育,有了好教育才会有民族更美好的未来。正是在这重要思想的推动下,名师培养成了重大工程。但是,究竟何为名师?南通样本认为名师是思想的践行者。思想的践行者,首先是践行者,他不能离开大地,不能离开田野,不能离开教学的现场,离开了实践,就是离开了生命存在与成长的场所,抑或说离开了生命。不过,名师不是一般的践行者,而是思想的践行者,他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离开了思想,就是丢失了自己的尊严,抑或说离开了灵魂。思想的践行者,与佐藤学的“反思型实践家”是同一个意思。南通所培养的一批名师正是这样的实践家。实践家,思想者也,思想的践行者也,实践性理论的寻找者、生成者也。思想的践行,让名师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看得更远、跃升得更快。南通的诠释、演绎是十分深刻、精彩的。

其二,南通样本诠释、演绎了名师成长的情境。将情境定义为名师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南通样本的基本判断是:“名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情境,若用简单化、程序化的评选—认定—授衔—推出的速成通道来打造名师,就有可能造出虚幻的结果,特别是当这种评选脱离了教师的现实教育情境,缺乏对其真实的思想、情意、成长轨迹、发展追求的内在联系……其结果就难免诟病了。”(朱嘉耀《南通名师之路的探索》)论述得如此准确、精彩。的确,名师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成长起来的,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所谓情境是指人自己编织起来的那意义之网,情境中有情意,情境中有问题,情境中有方式,情境中有意义。名师就是在情境中创造意义,创造自己,同时,他也在创造情境。社会学家有个著名的观点:“如果人们认定一种情境是真实的,他往往就会因此而变得真实。”南通名师正是认真遵循这一规则在运行,铸造了自己的品格:真实,不虚假,踏实,不虚幻;躬身实践,深耕田野,而不虚谈。《共同体》的作者齐格蒙特·鲍曼也谈过关于“脱离”的问题,他提出“成功者的脱离”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成功者一定要常常“脱离”,脱离自满,脱离依赖,脱离懈怠,脱离固有的经验……这样,你才会坚定地“拉起身后的吊板”,开辟新的出路。而这一切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否则你将成为黑洞,一切都会茫然起来,让黑洞敞亮的根本办法是在情境中创造意义。

其三,南通样本诠释、演绎了共同体,将共同体定义为共通体和美学的共同体。毫无疑问,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幸福的港湾,是冬天的壁炉,是充满希望的摇篮。不过,共同体究竟怎么建起来?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新概念:共通体。共通体是建构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也是共同体的最初阶段,应从共通体走向共同体。所谓共通体,强调的是团体内的互相沟通、理解,形成共识。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首先让名师培养对象讨论教育的意义,进而讨论人生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身份认同:我是教师,我是发展者,我是教育意义、人生意义的追寻者,我是理想教育的创造者,只有这样,我才是学生的导师。因而,在南通,名师发展着力解决的是名师发展的动力,即用人生意义的认知与把握作为名师人生最重要的底色,作为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我将此称为“核心动力”或“第一动力”,它是名师发展的“总开关”。从价值的角度看,每个名师培养对象都应有成长的核心价值观。事实证明,只有形而下而无形而上的追索,名师培养有可能走进技术化的狭窄胡同。南通的经验十分宝贵。这是一。二是,南通将名师发展共同体建成了“美学共同体”。康德的著作《判断力批判:美学共同体》提出了“美学共同体”的概念。鲍曼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他的主要意思是一个共同体不仅需要激情,而且需要道德引导。而道德引导是在美学意义上,需要“被关注的名人”的引导,从中华美学来看,我以为所谓“美学共同体”,主要是应当有美学精神,应当有美学追求。南通名师培养并没有引用这个概念,但在践行中却体现并彰显了这种精神,即名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追求。朱嘉耀先生对此已有了很深刻的论述。南通样本对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演绎相当精彩。

其四,南通样本诠释、演绎了名师培养的导师们的精神、思想、价值与人格,将导师定义为人生意义的导师、服务者与专业支撑者。首先,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导师们,大多是一些刚退休的著名校长、特级教师等,当年还算年轻。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年轻。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最适合他们。他们用自己的精神、思想、价值与人格,重新诠释了青春、演绎了自己的人生。他们称自己不是导师,只是服务者、促进者、帮助者,其实,他们不仅是名师们的专业导师,更是名师们的人生导师。他们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课程,本身就是最丰厚的书。每一位名师,应当向他们致敬,致永不消逝的青春。其次,南通名师培养的导师们,为名师们的发展展开了一个宏大的格局,开放他们的心灵世界,打开他们的眼界和学科边界,并在破解一个难题:“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柯林斯还据此难题生成另一个观点:“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这是大数据分析后得出来的结论,但这绝不意味着无法破解和超越。南通样本的经验就在帮助他们“打开”——当名师们把眼光投向另一个角度或是另一个世界时,他们会突破与超越的。再次,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导师们为名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也积淀了十分可贵的经验,我是无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是一个优秀的样本。

南通的名师之路是一个召唤性结构,破解了名师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南通样本具有标本意义。它将继续把对名师发展的追问、对理想的追问写在蓝天上,回响在教育田野上空。它对追问的应答,又将完善已有的召唤性结构,形成新的召唤性结构,召唤我们去实现“复兴始于教师”的伟大判断,召唤地方样本走向全国。 ewyoGtdlbx6dPhWPlgHrWllpLraenArGi78jpBwIjbds5/pbt84B/hhe5xbOH6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