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究,要从问题出发

2015年,在一所小学里,老师们热切地希望我谈谈课堂教学改革,我希望他们先谈谈自己的想法。我总觉得,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教师。一些专家要警惕下车伊始就居高临下地说一通不切实际的话。

一位教师说她正在研究“准备学习”。所谓准备学习,是让学生课前就有关问题作准备:准备知识,准备经验,准备学习的方式。我向她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准备学习和前置学习、预习有什么不同?——要进行有关概念的比较和厘清。第二,它不是所要学习内容的提前学习,那它就什么来准备学习呢?——要研究准备学习与将要学习内容的关系。第三,准备学习将对原本的课堂教学产生什么影响?课堂教学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来研究准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第四,准备学习时,学生究竟是怎么学习的?——要研究学生真实的学习,研究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第五,准备学习是自主学习,教师要不要介入?如果要介入,以什么方式来介入?——要研究教师在准备学习中的作用与方式……我提出以上问题以后,这位老师认为,不同年段,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准备学习的方式和水平肯定是不同的,教师应从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另一位教师立即提出,不同学科的准备学习也是有差异的,也应该归入研究的范围……就在各种问题抛出以后,第一位教师逐步厘清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形成了研究框架,其他教师也觉得颇有启发和收获。

由此,我想到了研究,想到了教师的研究。

什么是研究?什么是教师研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研究首先是个态度。研究的态度是从已知开始探索未知的态度,是对未知的渴望,以此引发探求的勇气和智慧;对未知探索的态度是科学态度,求真、求实,不虚幻,更不虚假,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有了这样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不能解决呢?

研究从哪里开始?从问题开始。可以说,研究就是提出一个个问题,解决一个个问题。问题是研究的生命,没有问题就无所谓研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首先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就是要避免研究从概念出发。比如,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总是在什么是文化,文化究竟是三分还是四分上讨论、纠结,其实大可不必,可以就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入手。研究需要厘清概念,但更为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谁来研究?教师应当是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真正实现“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和要求。但是,教师怎么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成为问题的发出者、研究的参与者、问题的解决者时,才会成为真正的主体。这就对专家们提出一个要求:成为教师研究的帮助者、指导者、引领者,而不应包办代替,以至造成让专家来代写论文和研究报告这样的怪事来。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就以上案例我们是否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关于研究的真义呢? 5R2SciN+81uu+1W946eYGNpyVpPUgGztM85XzT87tgKiTP4MLJjf2HaZQltAN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