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不做,二不休

苏克萨哈以为自己用心良苦,其实是干了一件愚蠢的事。

在政治权斗的领域,必要时缺乏勇气,不够坚决果断,一味想着后路,都是大忌,而这些在苏克萨哈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在苏纳海案中,他明明支持苏纳海等人,却因害怕引火烧身而只以沉默了事,倘若当康熙为苏纳海等人调解时,他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与鳌拜等人进行据理力争的辩论,则康熙就不致那么困窘,而苏纳海等人的结局也可能要好得多。

如今的“以退为进”也一样。康熙亲政后,孝庄让辅臣“仍行佐理”,自然是不希望辅臣们马上辞职不干,如果你苏克萨哈真的感到自己濒临绝境,想保护自己或是要倒逼鳌拜、遏必隆归政,就完全没必要把话说得那么隐晦,或者至少也应该在私底下跟孝庄和康熙提前交个底,通个气,让对方心里有数才行。

冒冒失失地弄个哑谜出来,效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果然,康熙对苏克萨哈的处境及其用心并不十分清楚,见他突然奏请守陵,顿有措手不及之感,既不理解也很不满意,于是不但没有批准,还派了礼部侍郎米斯翰等人前去责问。

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鳌拜。苏克萨哈的辞呈触动了他的痛处,使其极为愤怒,而康熙对苏克萨哈的误会正好给他创造了机会,他立刻以“辅臣称旨”的名义,用皇帝的口气斥问苏克萨哈:“你奏请守陵,还说‘如线余生,得以生全’,不知道朕有什么地方逼迫了你?你在什么地方不得安生?为什么守陵就能得以安生呢?朕十分不解!”

鳌拜素来痛恨苏克萨哈不买他的账,早有陷害报复之心,他一不做,二不休,借康熙的权威,宣布捉拿苏克萨哈及其家属,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审理,同时被逮捕的还有苏克萨哈的族人、前锋统领白尔赫图以及侍卫额尔等。本来还有更多的人可能被牵连,幸亏苏克萨哈的妻子不像她丈夫,做事非常果断,一听到即将大难临头的消息,首先想到的就是“无遗祸举朝也”,将苏克萨哈平时和与别人来往的书信全部焚之一炬。

紧接着,鳌拜又召集遏必隆及大学士班布尔善、图海等人,连夜在遏必隆家的马圈内进行密谋,给苏克萨哈拼凑编造了二十四款大罪,颠倒黑白地说他辞职是“不念先帝遗诏,终其所守”,“不愿皇上亲政”,甚至苏克萨哈阅读过《洪武实录》,也被定为“欲效法洪武之罪”。

根据捏造的罪名,鳌拜向议政王大臣会议提议,拟将苏克萨哈一家及白尔赫图、额尔等全部予以处决,这一提议很快便在会议上得以顺利通过。后来有人认为天道好还,苏克萨哈被害乃是他背叛多尔衮的报应,虽是无稽之谈,但苏克萨哈当年的这一举动确实让他在宗室中名声扫地,以至于关键时候无人肯站出来替他说话。

通过决议后,众人前去向康熙奏报。康熙这才清醒过来,认识到鳌拜与苏克萨哈有私怨,他与同党借机对苏克萨哈罗织罪名,是要置其于死地。

议政王大臣会议也称“国议”,它决定的事,通常连亲政的皇帝都不能不予以正视,所谓“诸王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这对康熙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他一边派近臣前去宽慰苏克萨哈,一边前往慈宁宫,将此事经过以及自己有意保护苏克萨哈的想法向孝庄进行报告,征求她的意见。

苏克萨哈在辅臣中多少能对鳌拜起到牵制作用,孝庄既不希望他辞职,当然也不愿意他被鳌拜杀掉,因此赞同康熙对苏克萨哈予以保护。在祖母的支持下,当鳌拜和诸王大臣集体上奏苏克萨哈案及其判断书时,康熙便“坚执不允所请”。

康熙到底还是年纪太小,经验不足,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他又再次犯下了与苏纳海案时一样的错误,即只是“未允所请”,不同意对苏克萨哈的拟罪,却没有坚决、明确地表示不应对其治罪。

康熙模棱两可的回答,助长了鳌拜的气焰,他竟然不顾君臣礼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气势汹汹地冲到康熙面前与之进行辩论,而且一连数日不肯罢休。

鳌拜的猛攻强逼使得事态急转直下。鳌拜党羽、安亲王岳乐跟着领衔启奏,继续把苏克萨哈往死里整,并当场揭发苏克萨哈曾对康熙有轻蔑之语。在他的推波助澜下,畏惧鳌拜的诸王大臣全都脱下帽子,“免冠叩头”,意思是宁冒着被摘乌纱帽之险,也坚决奏请杀掉苏克萨哈全家。

面对诸臣的跪请,少年天子惊慌失措,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阵势,毫无心理准备,一时之间,整个人都变得恍惚起来。万不得已,他被迫做出让步,同意按原议处置,只将苏克萨哈的凌迟改为处斩。

相士的预言不幸得到了印证,苏克萨哈终于还是没能逃脱被杀身灭族的噩运。除他自己被害外,共被诛四子十二孙,他的儿媳因怀孕免死而被系于狱中,尔后分娩生下一个婴儿,可怜就连这个婴儿都未能幸免,仍旧被斩首于市! 9y6Lytb2zXwwAsd/1kxPzagLJSIGXrw9ntBTYWRdXVoPSOymPe06czBuNnEMzT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