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在未垂帘听政的情况下,犹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毫无疑问,依赖的是她在朝中积累的声望及其高超的政治手腕。
过去,用联姻的方式来促进满蒙联盟一直是清廷国策,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和孝庄本人都出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而清廷亦以皇室之女下嫁于蒙古王公。至顺治时期,孝庄仍然遵循这一传统,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为顺治选择皇后。1665年,当她准备为康熙举行大婚时,却一改习惯做法,决定从辅臣的女儿中册立皇后——虽然仍是政治联姻,但要联姻的对象已经变成了辅臣及其家族。
除了苏克萨哈,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和遏必隆、鳌拜的女儿都进入了选后名单。究竟选择这些女孩儿中的哪一位,其实并不主要取决于女孩儿本身或是康熙的态度,关键还是她们的家族背景怎样,以及其家族能否在康熙迈入亲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索尼是起自努尔哈赤时代的四朝元老,又是顺治、康熙两朝的顾命大臣,所以在辅臣中被列于首位。他不仅地位高、阅历深,而且能文能武,足智多谋,朝中“商议大事,无出索尼右者”,平时就连诸王贝勒都对他尊敬有加。
与索尼相比,位列第四的鳌拜和位列第三的遏必隆皆各有缺陷。鳌拜勇谋有余,战功卓著,但睚眦必报,专横擅杀。他与内大臣飞扬古有私怨,飞扬古之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用皇上的弓箭射鹿,被他告发,结果问斩。飞扬古此时正在守陵,不免口出怨言,鳌拜又将其问成死罪,导致飞扬古和其子尼侃萨哈萨均被绞死,而房产却被籍入了鳌拜弟弟穆尔玛家。
虽然孝庄并不能过多干政,但她对于鳌拜这种飞扬跋扈的劲头定然难以认同,于是在首轮挑选时,就将鳌拜的女儿从名单中给剔除了出去。
遏必隆出自名门,性格也不像鳌拜那样嚣张,但庸懦无主见,遇到争执时通常都是随风倒,即哪一方强大,他就倒向哪一方。在孝庄看来,遏必隆这种人不能完全依靠,当然拉住了有时也能起到一些作用,最终,她决定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册立为皇后,而遏必隆的女儿则进宫为妃。
谁家的女儿能够成为皇后,也必然将同时导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壮大,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不过当消息传出后,首先跳起来的却不是遏必隆或鳌拜,而是苏克萨哈。
相比于一般大臣,苏克萨哈与皇室有着更为密切的裙带关系。他的父亲苏纳早年随努尔哈赤创业,深得努尔哈赤喜爱,被招为驸马,这样算起来,皇太极是苏克萨哈的舅父,孝庄是他的舅母,因此虽然遏必隆、鳌拜都以公爵比他先列为内大臣,但苏克萨哈在辅臣中的班行却列于遏必隆、鳌拜之前,仅次于索尼。
多尔衮既是苏克萨哈曾经的上司,也是他的舅父。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第一个揭发多尔衮,对于顺治而言,他自然是功臣,但也因为做了“叛徒”,其人品亦遭到指摘,索尼就很看不起苏克萨哈。苏克萨哈对此耿耿于怀,遂力阻册立赫舍里氏为后,遏必隆、鳌拜各怀心思,便也随其一同前往慈宁宫面见孝庄。
孝庄虽是苏克萨哈的舅母,但平时两人意见并不一致,比如苏克萨哈对汤若望等传教士就抱有敌视态度,是一个“基督教仇视者”,在汤若望案中亦对汤若望喊打喊杀,让孝庄极为不快。这次也一样,苏克萨哈先是说赫舍里氏与康熙年庚不对,继而又在赫舍里氏的父亲,也就是索尼的长子噶布喇身上做文章。噶布喇任宫廷侍卫,政治地位不高,苏克萨哈对孝庄说:“欲立噶布喇之女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下’为满语,意为侍卫),岂有立为皇后之理?”
尽管苏克萨哈言辞激烈,几乎已与孝庄形成正面冲突,但孝庄的意志并非他所能撼动,苏克萨哈的奏章落了个无果而终的结果。经历此事,索尼及其家族对皇室更加忠心耿耿,倒是苏克萨哈自己棋错一着,引起索尼的反感,直至在辅臣中陷入孤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