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半生革命总同路 一世交情有几人
——邓宝珊与续范亭的友情

邓成城 邓引引 王鸿藻 王西平

1943年11月,延安。时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的邓宝珊先生,从“陪都”重庆参加完会议后,在北返榆林途中,下榻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与老友续范亭再次相会。续范亭时任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因长期患病,1941年到延安治疗休养。一天,毛泽东约请邓宝珊到杨家岭住地,和周恩来、朱德一起畅叙时局。续范亭应邀陪同。座谈中,毛、周、朱、邓、续就国民党当局的政策趋向、抗战形势、民族前途等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和主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对邓宝珊驻守榆林以来,率部抗击日寇西侵,协同八路军守备黄河,长期维护与边区的睦邻关系,致力于团结抗战的举措,给予赞赏和充分肯定。正所谓,身居窑洞,纵论天下;话逢知己,情趣炽然。续范亭即兴口占一诗赠邓宝珊:“三十年来土与尘,欣君五十刃尚新,半生革命总同路,一世交情有几人。”回到住处,续范亭特意把此诗记下并自注云:“予与宝珊民国3年(1914年)相识于华山下,计来30年矣。30年中常在一起革命。抗战以来,我在晋西北,宝珊在榆林总军,1943年过延安感旧,在毛主席、周副主席处口占。”这首诗,是邓宝珊与续范亭一世交情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忆当年,陕西华山下初次相识,时邓宝珊20岁,续范亭21岁。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朝夕相处,感情与日俱增,一世交情,由此而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倒行逆施,窃国殃民,神州大地虎狼横行,革命党人惨遭迫害。原籍甘肃天水的邓宝珊,14岁从军入新疆,在伊犁辛亥起义中战功卓著,后因和其他革命党人一起从事反袁(世凯)斗争,被袁世凯在新疆的爪牙通缉,后经西伯利亚至东北、华北,辗转回到故乡天水暂住了一段时日,终因革命理想尚存,不甘就此碌碌度日,继而又赴陕西,欲联络同志再举义旗。1914年夏,邓宝珊游华山时结识了老同盟会员刘蔼如,两人一见如故,遂同往华山脚下杨家园的革命党人郭希仁家中。刘蔼如、郭希仁既是长者,也都是有识之士,他们在杨家园村玉泉院,以讲学为名,联络各地革命党人纵论天下大势。一时间,华山之下风云际会,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闻讯而来。他们彼此之间坦露襟怀,探讨革命方略,畅谈革命理想,共同的志向和抱负把他们紧紧凝聚在了一起。

续范亭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民国3年9月,续桐溪(西峰)、胡景翼、孙岳、邓宝珊、史可轩、刘守中、郭希仁、刘蔼如、董振武、胡德夫、续范亭等十余人,聚首华山下之杨家园,计划北方革命,当以陕西为根据地,然后联络滇川出兵潼关,以颠覆北洋系之老巢,中国革命,必须打倒北洋系方能成功。以此为目标,大家分头进行革命,以可谓华山聚义也。”

华山聚义,是北方革命党人自发进行的一次革命联络活动,也是一次凝结北方民主革命政治军事力量的聚会。虽然没有制订具体行动纲领和计划,但实质上形成了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确定了立足陕西,扼关中出潼关,会同全国革命党人,为推翻袁世凯政权,打倒北洋军阀政府而奋斗的基本目标。后来,华山聚义的大多数成员,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军的骨干力量,对以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当时,邓宝珊和续范亭是聚义志士中年龄最小的。在与众多革命党人相处过程中,获得了深刻教益,倒袁(世凯)意志更加坚定,人生目标更加明确。邓宝珊与续范亭从此结下了手足之情。邓宝珊对长自己一岁的续范亭始终以兄长视之。在此期间,为人忠厚,手脚勤快的邓宝珊主动承担起担水、劈柴、运粮、采购等诸多杂务,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喜欢。30多年后,续范亭说起华山聚义时的邓宝珊“少年英俊,同志多爱之”。

1918年初,邓宝珊随张义安、董振武,为响应孙中山先生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的“护法”号召,发动了反对北洋政府在陕西代理人的“三原起义”,树起了“陕西靖国军”义旗,推胡景翼为右翼总司令。5月,靖国军内部商定迎于右任返陕主持靖国大计。8月9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成立,于右任为总司令,续西峰为总参议,所有靖国军改编为六路,胡景翼为第四路总指挥,邓宝珊为胡景翼的第四路支队长。续范亭任胡景翼部参谋,再次与邓宝珊共事。1923年邓宝珊为胡景翼暂编第一师第一旅团长,续范亭在邓部任参谋长,共同参加了征讨吴佩孚的战争。续范亭的同窗好友徐永昌,时任孙岳(字禹行)部团长,后官至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随蒋政权退居台湾后,于198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说:“我自来认为范亭是一人才,彼所以常常害病,精神不好,正是怀才不遇所致。因言之于禹行,禹行畀之以营长(此时军队中营长地位很属重要)。迨范亭由彰德来,我告以此意,范亭说,他同西峰几年来与宝珊相处甚好(西峰在民国八年、九年、十这几年间,流亡在陕时,均得宝珊帮助),‘今不帮他来帮你,于心不安’。”

续范亭长期奔走革命,生活在动荡之中。1927年初,担任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的续范亭三十有四,仍未成家。为此,时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的邓宝珊和夫人张玉燕,帮助和介绍续范亭与许玉侬喜结良缘。这一时期,邓宝珊夫妇还鼎力促成了当时任国民联军总政治部部长、著名共产党人刘伯坚与王叔振的婚事。续范亭在他1926年11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与宝珊谈话,意不觉时已十点钟矣,学问话多谈,于人大有好处。”君子之交淡如水,邓宝珊与续范亭之间的友谊堪称典范。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内抗日呼声日趋高涨的形势下,南京政府任命邓宝珊为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力邀续范亭为驻甘行署参谋长,于1932年3月莅任。当时甘肃大小军阀割据自封,横征暴敛,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生凋敝,达于极点。驻甘行署名义上是甘肃全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但对各派、系拥兵自重的大小官员们却奈何不得,邓、续二人纵有宏图大志,也难有施展余地。时值国民党军政要员朱绍良及随员罗、马诸人视察兰州,当地官员大事宴请,挥霍无度。目睹此情,续范亭愤慨不已,作诗云:“猪羊骡马会兰州,吃得山空水断流;桥上行人频拍马,河边舟子善吹牛。八年战乱民心丧,四省沦亡国势蹙;山河破碎家安在?我问将军羞不羞!”1934年上半年,驻甘行署撤销,邓宝珊改任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新一军参谋长一职被南京派员接任,续范亭改任新一军总参议。此时,我国上空,乌云密布,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继而策划华北事变,亡我之心,更加露骨。国民党当局对此视而不见,仍然热衷于“围剿”红军;官场倾轧、中饱私囊,日甚一日。这些腐败现象使续范亭深感忧虑和苦闷,欲斗不能,欲罢不忍。

1935年11月15日,续范亭来到南京,欲借南京政府召开第五届国民代表大会之机,呼吁抗日救国,并寄希望于国民代表大会上能够研究和制订抗日救国的方针大计。在拜访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等权势人物后,续范亭深感失望。在他下榻的国民饭店里,参加国民大会的代表也多住于此,终日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应酬不暇,乌烟瘴气。续范亭忧心更甚。在民族危急,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国民大会没有作出任何决议,见到的仅仅是蒋介石在关于外交建议案中的几句话,“和平未到完全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续范亭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生为男子,报国无门;身为军人,请缨无路。心中只有失望、悲观、愤怒和痛苦。12月26日下午4时,在南京中山陵,他只身一人,哭拜了中山陵之后,以短剑剖腹,欲借自杀警醒国人,后被友人送往医院得救。对于续范亭的惊人之举,国内各报不顾当局压制,纷纷披露,海外媒体也多有转载,各方面、各阶层慰问电报、信函或到医院探望者,多不胜数。

惊悉此举,邓宝珊即发急电给续范亭:“惊悉吾兄忧国至深,愤而自刺,闻之实觉不安,除兑洋500元暂作药费外,报国之日方长,尚希旷观静摄。特电奉慰。”1936年2月初,续范亭伤势日渐好转,即将出院,邓宝珊闻讯后,为安排他出院后的生活,特地偕家人并偕杨虎城等老朋友们为他治伤疗养筹措的款项,由兰州赶到南京。对于邓宝珊一家人的到来,续范亭非常高兴,深深地感到亲情和暖意。邓宝珊夫妇与许玉侬商量,鉴于范亭身体有待恢复,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也需调整,安排他就近在江浙一带疗养休息。邓、续两家同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休息调养50余日,4月邓宝珊始返兰州,续范亭一家转往杭州休养,半年后北返西安。

续范亭在南京中央医院被救治时,友人拍摄过一张父女相依于病榻上的珍贵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乱的侵扰,长女续磊手中的这张照片丢失。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十年浩劫”的邓宝珊长女邓惠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这张历史写真的照片,赠给续磊,延续和再现了邓宝珊与续范亭的一世深情。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2月20日,续范亭衔杨虎城命,由西安疾赴陕西大荔,处理紧急军务。第二天事毕返回时,特意绕道三原县,专程探望了邓宝珊的家眷,给邓夫人张玉燕及家人带来极大安慰。

1937年,邓宝珊奉命调防陕北榆林,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当年10月,续范亭专程去榆晤面,几次彻夜长谈,倾诉久别情怀,共叙时局变化。1938年9月,应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电邀,邓宝珊赴山西河曲参加军事会议,又一次见到了续范亭及南汉宸、罗贵波,他们是代表战地动员委员会及中共方面参加会议的。南汉宸是一位1926年加入中共的老党员,早在1922年就与邓宝珊和续范亭熟识,当时是中共派驻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副主任。罗贵波是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政委。此次会议期间,邓宝珊同续范亭及南汉宸、罗贵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谈,并就榆林方面和晋西北、陕甘宁的协防问题交换了意见。

1938年4月,邓宝珊赴陕西武功参加胡宗南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延(安)、榆(林)之间道路畅通,邓宝珊乘汽车从延安穿城而过未惊扰中共领导人。事后得悉,中共领导甚以为憾,曾专门致电邓宝珊表示歉意。5月,邓返回榆林路过延安时,仍未告知中共方面,一行人投宿于延安南关一家骡马大店,被延安有关方面发现,逐级上报。毛泽东知道后,指示边区政府交际处一定要热烈欢迎,隆重接待。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金城当夜赶到骡马店,请邓及一行搬往边区政府招待所,被邓婉辞。次日清晨,金城又来面见邓宝珊,转达了毛泽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挽留之意。盛情难却,邓不便再辞,遂留住下来。接着,毛泽东同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亲来看望,并请邓及随行人员午餐,李富春、萧劲光、周小舟等作陪。毛泽东和邓宝珊都很健谈,言语投机,相见恨晚。邓被毛的真诚所感动,在延安留住一周,参观了抗大、陕北公学等,出席了欢迎晚会和群众大会,见到了正在陕北公学学习的二女儿邓友梅。结识毛泽东,对邓宝珊后半生所走的道路产生了极大影响。邓宝珊与续范亭再次相见,已是1943年。当年6月,邓宝珊奉国民党中央电召去重庆开会,并指定他绕道宁夏来渝,不必路经延安。邓对此极为反感,他愤愤地说:“不指定路线便罢,指定了,我偏要路过延安。”6月8日从榆林启程时,邓特意决定骑马而行。17日到达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中共中央礼堂为邓一行接风洗尘。出席宴会的有朱德、贺龙、林伯渠、李鼎铭、南汉宸、续范亭等数十人。第四天,毛泽东再次在交际处设宴为邓宝珊饯行。11月,邓宝珊返榆途中,再次经停延安。续范亭参与全程接待。11月17日,是续范亭50寿辰,边区政府设宴祝寿。邓宝珊和贺龙、林伯渠、谢觉哉、南汉宸等人席间一再举杯,为老友祝福。革命大家庭的这种融融暖意给邓宝珊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次在延安,两位老友又有机会畅叙旧情,二人一起参观游览,一起拜访新朋旧友,邓还参加了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讲了话。半月时间一晃而过,军务在身的邓宝珊不得不与续范亭依依惜别,不料,就此一别,竟成永诀。

邓宝珊此次往返都坚持在延安逗留,既是他为人行事的个性使然,也是他被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风采和魅力感召所致。他内心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借此之便,探视病魔缠身的老友续范亭。当邓宝珊得知续范亭由晋绥转延安治病休养后,即写信嘱咐在延安的女儿邓友梅抽暇多予照料。对此,续范亭在留下的文字中也多有提及。

延榆相连,信使往还。收录于《续范亭文集》中的书信共有七封,仅致邓宝珊的就有五封。这五封信写于1946年10月21日至1947年2月22日,时间跨度仅四个月。五封信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动员和督促邓宝珊早下决心,早举义旗。在1946年10月21日的信中说:“大家都相信,你始终是革命的,但多犹豫不决。此间同人,切盼你当机立断,及时发通电,主张民主和平。”“这里毛、朱及西北局诸负责人决定你们宣布以后,孔从周部调回绥米,曹、胡也归建制。关中尚有几部,统一起来归你指挥。”值此之际,国民党当局已悍然决定发动全面内战,企图“三个月内消灭共军”。续范亭对邓宝珊也更加挂念。12月9日又致信邓宝珊,深情地说:“回想华山聚义诸人中,除蔼如、宝峰外,仅你我二人耳。而我又几成废疾。革命历史,如欲继续,只有集中于你一身。不是要你多少实力,也不是要你从此吃苦如共产党人。只借你的号召,影响全国有为之士耳。”“欲拔泥足,要早做准备,要有办法,不然必有进退维谷双方责难之时,不知何以自处也。”在1947年元月17日,由于延安备战,续范亭在转移晋绥途中暂居绥德,再次致信邓宝珊,强调说:“周(恩来)副主席此次回来,谈到你的问题,他说将来能有资望统一指挥起义的民主军,长江以北,只你一人而已。非过语也,可见此间当局,切盼殷且诚也。”信中还写有“看了淳化贴,如睹故人”一句。可见,邓宝珊特意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集中华书法艺术之大成的肃本淳化阁拓贴,赠予续范亭,为病中老友增添几分翰墨情趣和精神慰藉。

对于中共方面的高度信任和殷诚切盼,对于老友续范亭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厚谊,邓宝珊心领神会,了如指掌。但就他当时的处境而言,下定决心,断然起义,尚有重重困难。邓宝珊把自己心中的所思所虑如实地写信告诉了续范亭,明确表示了决不参与内战,更不会效忠于国民党当局;在适当时候,当为人民出一番力的意愿。续范亭于1947年2月22日回信说:“我们把你的手函及谈话内容转至延安,毛泽东回信说,‘按宝珊地位及现在局面也只能做到这一步,现在各守原防,将来再决进止。’毛、朱当然对此期望更深,对你的为难处当然多能谅解也。”这封信后,还附诗两首。言辞真切,语重心长,侠肝义胆,跃然纸上。邓宝珊看了诗句,微微一笑,表情中分明透露出浓浓深情和理解。

续范亭于1947年9月12日上午11时在山西兴县溘然长逝。接到噩耗,邓宝珊悲痛万分,他抬起头来望着窗外南天上变化莫测的云层,凝思无语。不知是想起了当年聚义华山时和续范亭共同度过的难忘的岁月,还是回忆起四年前与续范亭再次相会于延安时的欢愉情景。战乱无情,使自己不能亲往吊祭,抚棺一恸,绵绵情意,只能深深埋藏于心中。

根据续范亭遗愿,中共中央9月13日致唁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泽东敬挽: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晋绥日报》发表了《续范亭生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续范亭夫人许玉侬还将此件送请邓宝珊审阅和补充修改。

续范亭逝世仅仅一年余,邓宝珊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实现了他在延安欢迎大会上讲的“我当为人民事业尽一番力”的诺言。1948年底,他应邀作为傅作义先生的全权代表,专门从归绥(呼和浩特)莅临北平,完成了北平和谈的义举。邓宝珊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作出历史的贡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的首肯,续范亭的厚望也得到了圆满的回应。 f0A33xZoBwu7agkDl1ChfQs9lEJv9dmORBgfKsRGhZSZMEefxroMcuYGPQc0T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