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北“辛德勒”王替夫的传奇人生

谭敦民

一次偶然的采访中,朋友告诉我一桩奇人奇事:有一位90岁高龄、生活困顿的老人,居然会讲四国外语!现在还常常教中小学生外语,可就是一分钱也不收,据说,他当过伪满“外交官”,见过抗日名将马占山,见过希特勒,见过溥仪,见过蒋经国……

我急于和这位老人见面。朋友经过几次联系,我们终于找到了居住在哈尔滨市芦家街的奇人王替夫的家。

这是一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半旧居民楼。好不容易才敲开王老的家门,高声应答并前来开门的正是王替夫老人,由于已经电话联系,没有更多的寒暄,老人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70年前的话匣子。

生不逢时,就业于伪满“外交部”

1911年,王替夫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黑山嘴子屯,从小就显示出极好的外语天赋,随经商的父亲到哈尔滨念“高小”时,已经能用英语与老巴夺烟厂的英国人会话了,上初中以后,又学了俄语,直到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他的外语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由于数学不太好,他又跳槽到当时的法政大学,开始学习日语、德语。

1932年,他毕业后的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他家,来人是日军青木警尉,“王老师,听说您会说四国外语,特地前来拜访,我想和你学习中国话。”“王老师”哪里敢问来龙去脉,更不敢说不行,忙说那么我和你学习日本话吧。于是,这一对特殊的师生就开始了特殊的学习。自此,神秘的青木警尉一直陪伴着他。

时间不长,伪满洲国驻哈尔滨特派员公署招两名外交雇员,青木警尉要他去考试,试试运气。他哪里敢说不去,便报上了名。经过笔试、口试,王替夫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成为80多名考生中被录取的两名之一。伪满新京(长春)外交部大桥次长听说王替夫考试成绩好,特地来电话要调他去新京。

原来,当时的苏联在伪满洲国的哈尔滨、满洲里等地都有领事馆,伪满洲国因此要求在苏方赤塔设立领事馆,苏方默许。领事李垣、副领事山本齐郎以及书记官都已就位,独缺一位书记员,王替夫会俄、日两国语言,自然是最佳人选。于是,大学生变成了伪满的外交官。

晋见希特勒,暗中做满洲的“辛德勒”

王替夫在驻苏联赤塔领事馆工作三年半,由书记员升任书记官,后来回到大连日本关东州附属地。时间不长,1938年,法西斯德国承认伪满洲国,伪满派吕宜文为驻德公使,于当年12月起程赴德国汉堡。由于王替夫会讲德语,又作为书记官带家属随行。

经过两个多月的车船奔波,到达德国已经是1939年初春了。

王替夫陪同吕宜文公使向希特勒递交国书。50岁的希特勒设午宴招待吕宜文一行。席间,提起成吉思汗,希特勒眉飞色舞地盛赞成吉思汗的远征欧洲之举,说欧洲也应当出现这样一个人物。王替夫听得出来,希特勒是以成吉思汗自许。希特勒对中国满洲了如指掌,还对东北的大豆、辽宁的苹果大加赞扬。他侃侃而谈,还提议为两国建交举杯祝酒。

再次见到希特勒是在5月10日,这天是希特勒的50岁生日。生日的前一天,总统府设鸡尾酒会,各界要人、各国来宾及外交使节聚会一堂。表面上看,希特勒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家室,一心一意为“振兴日耳曼民族”尽心竭力。他自己开敞篷车上下班,有时还下车和普通市民谈谈话,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希特勒喜欢读书,知识比较广泛,尤其擅长讲演,不拿讲演稿也可以口若悬河地讲几个小时,语言极富煽动性。一些狂热的追随者把他看成了神圣的化身,在各种游行和集会中高呼口号,誓死效忠希特勒。一些少年对他的崇拜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各公众场所行元首式的“举手礼”。

10日这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型阅兵式,参加检阅的陆、海、空军阵容庞大,希特勒神采飞扬地站在观礼台上,对三军行注目礼。阅兵式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2点,希特勒在观礼台上整整站立了五个小时,毫无倦容,令人惊奇!坐在观礼台上的各国使节交头接耳、忐忑不安,希特勒如此亢奋地炫耀武力,足见其狼子野心。果不其然,几个月过后,法西斯德国发动了一系列的闪击战……

5月中旬,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召见吕宜文公使,告诉他:德国政府要将本土的“劣等”民族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从本年初就成立了犹太人出境办事处。但是,从海路走太慢了,现在还有大量的犹太人没有离开,美国的犹太人协会答应接受他们,我们想让这些“犹太猪”经苏联远东进入“满洲帝国”,然后去美国,希望你们能够同意。

经过请示,得到了默许,吕宜文委派王替夫以兼职领事的身份全权办理此事。王替夫很快与苏联大使达成共识,签署了犹太人过境签证议定书。然后,又与他的德国秘书朗格尔小姐赶到美国大使馆,与美国“犹太人共济会”代表托马斯进行详谈,使他对犹太人为什么出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深深地为犹太人的命运担忧,希望更多的犹太人尽快地离开这里。

然而,事实并不如他所愿,6月10日9时整,“犹太人共济会”代表托马斯来到他的办公室,从提包中只拿出了20本护照。王替夫惊讶地问:“怎么只有这几本?”托马斯无奈地说:“是的,不过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这以后,护照的数量逐渐增加。20多天以后,王替夫自己统计了一下,发现只签了近千人。可窗外的反犹吼声一天比一天高,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王替夫急了,他要求托马斯每天多带一些护照来,要尽快争取时间,让更多的犹太人在纳粹还让离境的时候,多办一些护照,多救助一些生命。

托马斯对王替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深深的敬佩,从7月初开始,每天都带100本护照来签字、盖章,并当天带回去。这期间,吕宜文带王替夫出席了几次纳粹组织的大会,觉察到了纳粹在欧洲的野心,也了解到他们要对犹太人实施更加疯狂的迫害,这使他忧心忡忡,他心里说,要快,要快呀,这些可怜的人需要帮助啊!王替夫放弃了周日和早晚的休息时间,不论护照什么时候来,他都办理,绝不延误。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悍然发动了袭击波兰的战争,这一天,托马斯没有来;也是这一天,吕公使来找王替夫,告诉他,今天见到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暗示我们可以不给犹太人签证了,他们准备有计划地建立一些犹太人居住地,使这些劣等民族不能再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日本驻德国公使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所以,我想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再说,满洲国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意见。王替夫一听就急了,他强压住心里的愤慨,大声说:“如果我们不帮助这些任人宰割的犹太人,那他们就只有等着一死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全德国的犹太人我们帮助不了,我们总可以帮助一些人哪,更何况我们已经开了头,很多犹太人都知道我们给签证,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啊!”

吕公使半晌默然无语,沉默了好长时间,才说:“这样吧,你可以继续悄悄地办理,但不要声张,尽可能地不要让德国秘密警察知道,也最好不要让日本人知道……”为了躲过公使馆内日本参事官江原刚的视线,他决定不让托马斯到这里来,而是让自己的秘书小姐朗格尔每天外出公干时,到美国大使馆将护照取回来,盖上章。第二天送回去再取新的。

朗格尔小姐将情况和王替夫的安排告诉了托马斯,托马斯非常惊讶,也非常不安,他担心会给王替夫带来麻烦,每次只让拿10本护照。当王替夫得知托马斯的担心时,禁不住大声说:“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怕给我带来麻烦,我毕竟是个外交官,盖世太保是不敢轻易动我的。不行,我得亲自去找托马斯。”

王替夫风尘仆仆来到美国大使馆,托马斯紧紧握着王替夫的手,激动地说:“亲爱的王领事,你已经为我们办理了7000多本签证,这就等于救了7000多条生命啊!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你再办下去,会对你有所不利的!”王替夫也十分动感情:“托马斯先生,不要说这些了,趁我手中还有这些权力,在我们公使默许的时候,让我们多帮一帮苦难的犹太人吧!”

王替夫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双方约好,签证一如既往地进行。但是,不知是考虑安全问题还是其他原因,签证仍然以每天十本、十几本的速度进行着,王替夫再急也没用。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就这样,从当年10月开始,到1940年5月,他又陆陆续续签了近5000本护照。

1940年6月,王替夫接到新的任务,要陪同公使到欧洲其他国家递交国书。或许,这样做是上峰出于一种爱护,采取的一种规避办法,王替夫无奈地停止了秘密进行的工作。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为12000多名犹太人发出了签证,挽救了12000条生命。

运乖时蹇,蒋经国也改变不了他的命运

如果说运乖时蹇,事事赶得不是时候,王替夫恐怕是比较典型的了。

1944年10月,德国战败已成定局,伪满洲国驻德国公使等撤回了新京。他作为伪满外交官已经整整12年了。

回国不久,伪满皇帝溥仪召见所有撤回来的欧洲使节,身着长袍、剃着光头的溥仪坐在龙床上,苍白清瘦的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两个圆圆的金丝镜片后面目光暗淡,令人感觉到一种无奈和身不由己的拘束。站在下面的王替夫想,这个人恐怕永远也不会快乐起来了。

第二年5月11日,日本举行了“战争最高指导会议”,伪满洲国宣布进入全面临战状态。在这危急存亡之际,5月15日,王替夫突然被破格提拔为伪国务院总务厅参事官。这突如其来的荣升,使他不知道是喜是悲。

一天上午,他被告知,皇帝陛下要接见他。虽然他已经见过溥仪一次,但是单独被召见还是很不容易的。他打扮整齐,身着黄色协和服,披着金丝带,先见过掌礼司长,再见皇帝。溥仪仍然是那张面无血色憔悴的脸,平静的神情之中透出一丝忧郁。

王替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垂手站立一旁:“蒙皇帝陛下诏授鄙人为国务院总务厅企划局参事官,深感任重才薄,但有信心为陛下效劳!”“你是去年从德国回来的?”溥仪语调平和。“是,陛下。”“你多大年龄?”“35岁。”“35岁,多好的年龄啊,有为啊。在这个年龄就晋升到这个职位,在日满双方官员中你可是头一个啊!”

殊不知,正是这一次升迁,使他日后的战犯等级升高了好几级!

正好是3个月以后,8月15日,日本人就投降了。王替夫没有来得及随溥仪迁都通化,也没能回哈尔滨与家人团聚,苏联红军就攻进来了。当时新京(长春)处于无政府状态,市长于镜寰忧心忡忡,听说苏联红军军纪不太好,怎么办?他要警察厅“坚持原状,为市民服务”。他与王替夫商量:“苏联红军来,这场外交谁来办?我看只有你出面了。日本人没了,满洲国政府也垮了,王参事官,你是唯一的合适人选……”

王替夫虽然是临时留用人员,却也敢仗义执言。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名苏军士兵强行往屋里拽一个日本妇女。他看不过眼,走过去用俄语大喝一声:“你要干什么?”那士兵解释:“她是日本人……”“日本人也不行,现在外面传说苏联红军强奸妇女,你这不是给人口实吗?”那士兵有几分不相信,也有几分不服气似的,与他顶撞了起来。王替夫不顾个人安危,向卡尔洛夫少将汇报了这一情况。正直的卡尔洛夫秉公处理,将那名士兵处分回国了。

9月3日上午,苏军将伪满30多名各级官员包括张景惠等召到原来的国务院,宣布逮捕押送苏联。王替夫听说又惊又怕,庆幸自己没被押走。

没过多久,国民党接收大员熊式辉来到了长春。

几天以后,蒋经国带着莫德惠等一批接收大员来了,指名要见王替夫。

会见是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看见王替夫进来,在场的人都站起来和他握手寒暄,谈话间,莫德惠还半开玩笑地说:“你看看,你们两个人同岁(指与蒋经国),还是王先生长得少相啊!”蒋经国肯定了他这一段时间帮助苏军稳定地方秩序的功劳,然后又很认真地谈了国民政府关于对汉奸的惩罚条例,最后告诉他,根据他最近一段的工作成效,政府将来能够考虑将功折罪、宽大处理。蒋经国的这番话,使王替夫心里轻松了不少,他觉得有希望和可能将来回哈尔滨与亲人团聚。

可是没想到,11月4日下午3时,苏军卫戍司令部招他前去,宣布根据莫斯科军事法庭的特别命令,逮捕伪满外交官王替夫!王替夫被押到苏联赤塔,被判25年徒刑。直到1956年回到哈尔滨,当了一名工人。以后在历次运动中经磨历劫,下放农村戴帽改造22年,1980年落实政策好不容易才回到市里,但也没有什么正式工作,他对自己的经历讳莫如深,不愿为外人道。

1981年,省政协委员赵麟阁教授给邻居看病,发现患者的病非常奇怪,听说只有苏联有这方面的病症资料,只有研究透资料,才能对症下药。资料好不容易搞到手了,可又全是俄文,正在为难之际,恰巧王替夫来串门,便自告奋勇,只用了十几分钟便翻译出来了。赵教授大吃一惊,刮目相看。自此,二人经常往还,相交日久,王替夫吐露了身世。赵教授再度吃惊,向省委统战部汇报了王替夫的情况。省委统战部听说哈尔滨还有这样一位传奇老人以后,马上约老人详谈。黑龙江省文史馆闻讯找到老人,请他做文史馆的馆员,每月发给100元的补助费…… +xXhzPAO9pP8u9mT49iGuIzCJjHa17OxnPj1+dmCvQa4LeL/1VHxbCjghq3BVa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