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北过大年

施立学

一进腊月就是年

东北有句话:一进腊月就是年,没出正月还是年。古人把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作“腊”,腊月,就是以一年的猎物祭神祭祖。一进腊月门,就闻到了祭神祭祖的年味。腊月天最冷,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先喝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大黄米(糜子去壳)掺入花生、栗子、枣、核桃仁、杏仁、糖等原料在微火中慢慢熬制而成。俗传黏米腊八粥可粘住下巴,不使冻掉。“吃了腊八粥,赶紧往家溜”,是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身在外地的,赶紧回家,家家忙年。一是杀年猪,二是淘米包黏豆包、做年豆腐,三是赶年集。一家杀年猪,全屯子帮忙,家家派出代表去吃肉,一顿造了半拉儿,剩下肉,一层冰,一层雪,冻在篱笆墙边;一家做年豆腐,多少家去喝豆浆、吃豆腐脑;一家淘米包黏豆包,面发好了,烀一锅小豆或大豆馅,向左邻右舍打个招呼,于是东家姑娘、西家媳妇,他老姨、她二婶,呼啦一下来了十几号人,大盘二盘地往南北大炕上一坐,包黏豆包。主人家这时可来神了,对来帮忙的人要挑挑选选,一般要挑选模样好的、上相的包手包黏豆包,模样略差一点的屋里屋外来回跑腿,或上灶台烧火。包黏豆包不像包饺子又得揪剂子又得擀皮,只需抠出一块发好的面,拍成皮,把加了糖的豆馅包进去,鸡蛋大小的豆包就成了。一大笸箩面,一大盆豆馅,张王李赵遍地刘,各家姑娘、媳妇齐伸手,一会工夫就包满了得两人抬的一大盖帘子,往十八仞大锅里一装,锅底下就呼呼点燃了有“小木头”之称的豆秆火。

要说赶年集,全屯子人都挤着搭上挎(用木杆子等组合使爬犁加宽)的大雪爬犁,去赶年集。回来时又是鞭炮、新衣,又是糖果、冻梨,应有尽有,都在“又是”中,多少张年纸(采购计划)写不下。

祥瑞送灶

二十三这天早晨,吃完饺子,赶紧到秫秸(高粱秆)垛,拽几根不粗不细标标溜直的秫秸,放在炕席底下(一般放在炕头)焐上一大天,晚饭后,全家齐动手,扒秫秸裤、扒秫秸篾、扒秫秸瓤,做车、做马、做猪、做鸡、做狗、做羊,还要做一杆长枪,离离拉拉,为灶王一家做了一灶坑门脸子秫秸篾制品。这时,把灶台边墙上被烟熏火燎一年的“一家之主”灶王牌摘下,放在秫秸篾车上,为了让灶王一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得媚灶王,搬来糖罐子,给灶王爷爷、灶王奶奶嘴巴抹东北糖。东北糖又称麦芽糖、大糖、灶王糖,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是东北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东北糖果。东北糖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

用东北糖封灶王嘴,意在让他们到玉皇那里多多美言。然后打开房门,在灶前生一把火送灶王上天。全家跪拜灶前祷告:“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了天见玉皇,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见吉祥。”这时窗外鞭炮齐鸣,大人孩子仰望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一家驾马乘车,凭借万里长风,跨越迢迢银河,回到了天宫。

1960年春节,沈阳市郊的一家人在写春联、贴年画

忙年流程表

一过小年,灶神上天,俗谓“百无禁忌”,节日便紧锣密鼓接踵而来。此时,东北人有一张约定俗成的“忙年日程表”,那就是:

二十四,扫尘日。这是除旧迎新、时空净化的仪式。城乡家户将衣物被褥、锅头灶脑、盆碗罐钵、犄角旮旯、厅堂仓厕打扫一新,遂将扫帚烧掉,以防变成精怪,作祟于人。

二十五,做豆腐。“豆腐”谐音“兜福”,除用作年食外,亦讨纳福迎祥的口彩。

二十六,烀冻肉。农家从篱笆墙边冰雪堆中起出冻肉,上锅烀煮,迎接大年。

二十七,铺新席。农家上午铺席,炕头席角,绑新红布一条,“见见新,翻翻身”,以示新岁时来运转,脱贫得富。亦说“二十七赶年集”,旧时称“打年纸”。这是当时最简单的购货形式,即把香蜡、纸马、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作料等物用一张大红纸打包在一起。如今东北“打年纸”的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铺子上再大的红纸也包裹不住今日年货的种类了,除副食、鲜菜、鱼肉、作料、烟酒、糕点、年画、门神、挂签、台历、画册外,又有香蜡、鞭炮、电视机、电唱机、收录机、DVD、电脑,等等。

二十八,把面发。祭祖祭神用馒头,出锅前用秫秸印红,状如梅花,称为点红。无红不能为供,秫秸不能遭人畜践踏,要扔灶中焚毁。是日所蒸馒头,一忌碱斑,二忌裂口,三忌面不发,否则传说兆人畜祸福,家人不睦,日子不发旺。

二十九,鞔香斗。即用斗装五十斤高粱,抹平,以备插香。

三十晚上守一宿,即除夕夜篝火迎神守岁。

供大纸

大年三十,人人着新衣戴新帽,未时刚到,不知谁先放了一个鞭炮,接着村村落落此起彼伏,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开始上演丰富多彩的贴挂年俗。在热气腾腾的厨房,人们打好了糨糊,开始贴挂钱、贴门神、贴对联,贴“一家之主”的灶王牌和套印七色宫殿图的天地牌。天地牌有对联曰“天地之大也,鬼神其盛乎”,横批“天地位焉”。

一大早,我家南北大炕放好了桌子,研好了“金不换”墨汁,就见一个个胳膊窝夹着红纸的乡亲陆续到来。先递上一把扫帚,打扫靰鞡鞋上的雪,然后让到北炕沿,递上烟笸箩自己卷烟,又有半小簸箕炒好的瓜子推到跟前。南炕边我为爸爸写对子打下手,找一把老剪,把一卷卷红纸剪成明柱对、大门对、二门对、风门对、仓门对和猪圈、鸡架、牛棚、马厩、车舆、井泉的条幅,爸爸就撸胳膊挽袖子,龙飞凤舞挥毫泼墨了。爸爸写对子,根本不用翻看对子书,一年复一年,那些辞旧迎新词早已烂熟于心。比方说三间房两根明柱对,一般写“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东北离长江远着呢,满屯子人都没见过长江啥样,只是感觉对得很工、很美就写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乾隆下江南时写的诗。大门对“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横批“春满人间”。风门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门迎紫气”。屋门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路得青云”。也有写“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人间锦绣藏金屋,天上笙歌送玉麟”“身居光天化日下,家在青山绿水间”“平安即是家门福,孝友可谓子弟风”“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地不春风”“一元二气三阳泰,四时五福六合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鸡架、猪圈、牛栏、马厩分别为“金鸡满架”“金猪满圈”“六畜兴旺”,仓房、车辆、水井、大门口分别为“五谷丰登”“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井泉大吉”“出门见喜”,等等,横批为吉祥数字——“一元复始”“二气调和”“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星高照”“八节康宁”“九九归一”“十分春色”“百福并臻”“千祥云集”“万方同乐”“亿祝斯年”……随意选择。

亦写春条,单匹条幅以春为题,贴在房门右首墙上,词曰“春天春地春水流,春草地上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内,春鸟喜落春树头”,等等。

贴好对联,南北大炕墙上贴满年画,什么“鲤鱼卧莲”“九九消寒图”“沈万山打鱼”“盗仙草”“穆桂英挂帅”“文君当垆”,也有堂画“三国演义”“红楼梦”和五谷丰登、连年有余、升官发财的历史故事,风俗传说如鲤鱼跳龙门、金玉满堂、岁寒三友、天官赐福、龙凤呈祥、榴开百子、魁星点斗……画面生动、情趣盎然,赚得全家喜,能生蓬荜辉。

包年夜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饺子因两端呈尖角形,称为“交子”,取其“更岁交子”之意。

素腊八荤过年。腊月初八可以吃顿素淡的五味粥,过年包饺子必须是肉馅。一家人围绕桌前,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喜气满堂。

摆放饺子寓意四通八达。饺子包出来了,桌上放不下,需要摆放在秫秸帘或茶盘上。这摆放很有讲究,一要横竖成行,不可杂乱无章,以示新年财路四通八达。忌摆圆圈,认为这是像蚕一样作茧自缚,在人际交往上是个“死门子”。二忌一个一个数饺子,有“数饺子,死嫂子”的顺口溜,虽无任何科学道理,但民俗忌讳是夜“算算术”,怕遭“小人”算计,如果要真统计包多少饺子,也只能一五一十计算个大概数,或用多少面、多少馅或几盖帘来计算。

是夜包的饺子,忌讳捏成光边的“和尚头”,怕日子过得“老和尚帽子平沓沓”,毫无起色,或像和尚头一样,日子过“秃”了。只有捏出了褶,日子才能过得“牢靠”。是夜包饺子一般不用酸菜,怕日子“酸苦”。总之,是夕包饺子人要齐全,兄弟姑嫂一齐伸手,以示十全十美,摆放时要横六个竖六个,以示六六大顺,个个饺子要摆放安稳,以示四平八稳。

“升”与“增”中煮饺子。煮饺子时,屋里要不断有人问:“生不生?”灶前人回答:“生、生(取‘生’与‘升’同音)!”唯忌说“破”,说“破”则不吉,真有饺子煮破了,也不能说“破”,要说煮“挣”了或说“增”了。饺子临煮熟前,在锅里漂起来了,要喊:“小日子起来了!”

吃饺子吃的是象征与遐想。浓郁热烈的民俗气氛中煮熟了年夜饺子,接下来是热闹的迎神吃年夜饺子了。东北人认为喝的是“元宝汤”,揣的是金元宝(饺子因其形似又被称作金元宝),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饺子馅中包进钱物,吃到者算是吉利;吃到金如意,表示万事如意;吃到糖果蜜枣和栗子,表示早得贵子;更有盼子心切的,偷一碗饺子,藏在门后,边吃边喊:“黑丫头,白小子,跟妈进门吃饺子……”以年夜饺子引孩子。

年夜饭

“说一千,道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十二道菜,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芹菜象征勤快,葱象征聪明,青白菜象征做官做人清白,青白韭粉合煮为长命菜,象征长长久久……千香百美,必须有鱼,“鱼”“余”同音,取“年年有余”“吉庆有余”之意。年夜饭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一年不赶,赶三十晚。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如家人届时未归,对全家是一件憾事,在父母是一件心事。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此时又有预测新岁丰歉或旱涝的占卜活动,即从粮囤里分别称出二斤高粱、玉米、黄豆、水稻和谷子,大年初一早上再称,以秤头高低来决定一年五谷之丰歉;用一截秫秸装12颗黄豆,象征一年12个月,扎紧扔入水缸,大年初一以每月黄豆吸水多少来推测旱涝以窥探天机。

东北农家要在正屋的北墙,挂上三代宗亲即有列祖列宗名字的家谱图,设供桌,摆供品、香炉、蜡台,请祖宗们除夕回家过年。除夕,最隆重、最热烈、最精美的要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开饭前,要噼里啪啦放一通鞭炮,大人要放“十响一咕咚”或大双响,孩子们要放红红绿绿的小鞭炮;待到天上三星横梁(即三星在天上打横,三星在户时刻,如遇阴雪天,要等五排香烧尽,视为半夜子时),院中要垒起旺火,笼火接神,不笼火接不来神。

笼火接神

除夕,在庭院东南角,搭起一个下大上小呈宝塔形的木柈塔,内装软柴,便于点燃,等待着天交子时笼火接神。那时家里也没有个钟表,更谈不上广播电视,怎么知道天交子时呢?看三星。村里人管三星叫福禄寿,三星在户,其实指的是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最亮的星星,即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参宿有三颗星,三星是打着滴溜由东向西运行的,偶一开房门,看福禄寿三星像门楣一样横在眼前,“三星在户”就是接神笼火的子时了。这时不知谁早先点燃鞭炮,继而家家户户搬出供桌放在庭院,开始笼火,一家家比火堆、比光亮,据说天上的福禄寿喜神看见谁家笼火最盛,就先幸临谁家。富贵之家,甚至要垒直径五尺、高达丈余的旺火,可燃烧几日几夜,以示旺气冲天,兴隆繁盛;屋里屋外要点得通明通亮,象征新岁新年,大路通天,亮亮堂堂。

庭院笼火接神,屋里煮饺子,摆放团圆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正大月开始了。如今接神笼火之俗,还在延续,仍然要在看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就是夜11时到翌日1时进行,那时正是天交子时。熊熊篝火照亮除夕夜空,再加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光亮和提着冰灯在村中乱窜的儿童,小山村陷入了过大年的流光溢彩。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供一盆饭,叫作“隔年饭”,象征年年有余粮。这盆隔年饭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俗称二米饭、金银饭,有黄有白,象征“有金有银,金银满盆”。守岁备糕点瓜果,都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送儿压岁钱

守岁之夜,长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孩子跪地叩头,给长辈拜年。孩子得到压岁钱,或带在身上,或用绳串起来置于床脚处。压岁钱又称厌胜钱、压祟钱、守岁钱,钱上一般刻“吉祥如意”“福禄寿禧”“长命百岁”等字样,用来驱邪辟鬼。传说有一名叫“祟”的小妖,专门在除夕之夜出来祸害小孩。它用手摸到孩子,孩子就会发烧,热烧退后,孩子痴呆。偏偏有一对夫妻在悠车上挂一串铜钱吓退了“祟”,那串铜钱八个,暗合八仙之数,法力无边。从此,这串专为小儿度岁避祸的铜钱被人们称为“压祟钱”。因“祟”与“岁”谐音,久传之后,就变成了压岁钱,送压岁钱之俗相沿至今。吃过年夜饭,阖家人点灯熬夜,辞旧迎新,彻夜不眠。据说谁在除夕夜守岁不眠,谁就会在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nNU9SPrp7ESW7qRsZjelLdZY1gT483fW1pWG2sybGl0VBTo1OccfVcbS/jMyHf6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