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津早年的春节习俗

罗澍伟

天津虽是晚近兴起的大城市,传统习俗却与周边大致相同,比如,春节要从腊月过到来年二月。但受地缘和人口“五方杂处”的影响,历史上也有不少独特之处。

先说腊月。

一进腊月家家要自制各种腊品,如碾腊米、蒸腊米、腌腊雪、榨腊油……据说腊月碾米在屉中蒸透,冷却晒干,食之益脾养胃,夏季可防肠炎痢疾。将腊月雪储坛中藏至翌夏,饮用可避蚊蝇。腊月榨油用于燃灯,诸虫远避;妇女用以美发,乌黑光亮,不生虮虱。

家庭、寺院在腊月初八要熬腊八粥。佛教信众自腊八前夜即长跪佛前,每捻一豆,念一声佛,到腊八清晨,用以煮粥施舍;儿童则成群结队,喊着:“缘咧!缘咧!”到各处接取“结缘豆”,吃了可免灾祛病。

从前天津有一种民间会道门“理门”,入者不近烟酒,称“在理儿”,分支机构叫“公所”。当家老师傅要在腊八备请柬,邀请本门弟子齐集公所,备素席聚餐。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节庙会景象

天津还有腊八嫁娶的习俗,晚近已无。

到了腊月十五,全市大小年货市场均摆出过年所需的吃喝穿戴,称“上全街(gai)”。

清代中叶前,天津祭灶日和南方一样是腊月二十四,后逐渐改为北方通行的腊月二十三,标志着春节开始。

早年一般住房没有玻璃,主要靠窗户纸采光挡风。腊月二十四扫房时要糊新纸,粘贴各种有吉祥含义的剪纸,门上贴驮元宝的肥猪,墙壁上贴年画。

天津人过年,正月半月不举火,所以家家户户要在年前蒸馒头、枣糕(花糕)、面粽(糖三角)及各种馅蒸食。

俗话说,“二十九,贴倒‘有’”。这一天要把吊钱儿、窗花、福字、春条、春联全部粘贴到位,水缸贴鲤鱼图案的缸鱼。凡带福字的吊钱儿上,一定刻着倒写的“有”字,表示有福已到。除夕那天要换门神、祭祖先,拜尊亲……称“辞岁”,入夜燃放焰火爆竹。晚饭,照例要包饺子,可把一年来的琐碎事情都捏在饺子里带走。

过春节门窗贴吊钱儿和窗花,图来年吉利

从前天津有除夕嫁娶的风俗,所谓“又娶媳妇又过年”。新婚妇女要在除夕吃枣和栗子,以期早生贵子。一般妇女要吃糖堆儿,口中还念念有词:“五更黑下吃个酸里红,到老了不受穷。”

再说正月。

到了正月初一,全家天不亮就起床,无论大人孩子,都要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天津近海,受海洋文化影响较深,特别崇拜妈祖。传说妈祖“衣朱衣”,所以天津妇女过年一定要穿新做的红袄、红裤、红鞋、红袜,头戴“聚宝盆”等红绒花,以示对妈祖的景仰。

祭祖后按辈分大小依次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俗话说:“一到新年,小孩拜年;趴下磕头,站起来要钱。”

初一凌晨,全神下界,所以一定要吃素馅儿的饺子或全天吃素,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然后阖家再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

初一天亮,家中成年男子便要出门拜年,亲友多者可分别亲疏远近安排日子,只要没出“正月节”就不能算晚。路遇熟人,彼此拱手作揖,一定要说“见面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善男信女为求一年人旺财旺,要到庙里或鼓楼烧一股“求顺香”;小家妇女,多穿一身红,往娘娘宫即天后宫烧香,求老娘娘保佑一年平安。

亲友之间在初一互相宴请,叫“吃年茶”。

初一到初五各家都不做饭,而是加热除夕前准备好的各种熟食美味,同时避免损坏各种家什,叫“忌破五”。

初二是“接财神”的日子,凌晨鞭炮便响了,这时要在新“请”的“财神马”(套色印制的财神像)前,摆上茶水、酒、筷子以及一条用红头绳拴在脊背上的活鲤鱼、一只公鸡和一盘羊肉,因为传说中的财神爷赵公元帅是回教中人。祭毕把供过的鲤鱼放生。有钱人家,还要在供桌上摆放金银元宝或锞子。贫寒之家,买不起鱼肉,也要供上香干、鸡蛋。

这一天早晨,巡更的更夫挨家挨户送一捆柴火,上贴红纸写的“真正大金条”,嘴里还要念叨着“财神来了”。因天津话“柴”“财”同音,故称“更夫进财”。送水的要在用户祭财神时送上一挑水,并多添上半挑,名“财水”。商家祭祀活动更为隆重,祭毕还要放鞭炮、摇算盘,表示财源广进。

有趣的是,初二最早来拜年的,以姓柴为最吉利,史姓、黄姓不受欢迎,因为天津话“史”“死”同音,商家特别忌讳黄姓初二最早拜年。这一天举家吃打卤捞面,因为天津习俗是“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

初三阖家吃煮合子,取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意,以羊肉馅儿或三鲜馅儿最佳,也可吃素馅儿。天津人正月吃合子的日子很多,如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初九、十九、二十九吃合子,叫“合子加八”“合子加九”,取“扒也扒不开”和“天长地久”之意,初十以后吃合子,叫“合子拐弯儿”。

初五称“破五”,一定要包饺子,剁肉剁菜叫“剁小人”;捏饺子叫“捏小人嘴”;放鞭炮叫“崩小人”。妇女要找件破衣服拆了,叫“拆小人”。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最不好处,常有“小人”在各种场合搬弄是非,制造矛盾,小则家庭不和,大则阻碍一个人的前程,因此在新年伊始,“剁小人”“捏小人嘴”“拆小人”必不可少。

初六大小商家开市,营业前大放鞭炮,以取吉利。

初七,妇女不动针黹,叫“针七”。如是日天气晴朗,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初八,要到城里水月庵或城外药王庙祭星,在祭星簿上填写自己的名字,然后烧香磕头;晚上,庙里住持把祭星簿焚化,仪式宣告完成。为什么要祭星?传说人的一生,男怕罗侯星,女怕嫉妒星,为避免这两个星座干扰,所以要祭祀一番。

民间花会

到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还要忙活几件事:

一是张灯结彩。“城厢内外擎灯出售者密如繁星,十色五光,镂金错彩。居家铺户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张灯五日,银花火树,如游不夜之城。”全城老少都要前往“逛灯”。天津开埠后,这一习俗还影响到租界,是夜“洋楼高耸,电光闪烁,由暗处观之,宛如火山炸裂”。居民之间也有买灯送礼的,尤其是儿童,几乎人手一灯,来来往往,高唱:“手打灯笼都出来,不打灯笼抱小孩……”

二是燃放花炮。无论商家住户,大都在晚上燃放花炮。“明星四射,火球上升,为状不一,要以两响为佳。”

三是吃元宵。多为糕点铺买来的摇制什锦馅儿元宵,也有用黏秫米面、黏黄米面加糖馅儿自包的元宵。民谚说:“七小豆腐头不痛,八日合子家不散,十五的元宵大团圆。”

四是蒸背驮元宝的老鼠、刺猬。正月十四即准备好,或置户枢上端,或陈于供桌,头要朝外。十五那天改为头朝里,这样老鼠、刺猬就可把元宝驮回家了。

正月十六,全城妇女都要离家,三五成群,或串门或逛街,俗称“走百病”,可消除一年的疾病;或找有桥的地方相率而过,称“渡厄”,也叫走桥。不少妇女还习惯在正月找算命先生,算算这一年的月令高低,本身流年如何,有无“贵人”相助,等等,并希望指出一条“明路”。

每逢正月,各庙设醮祭神做天官之会,长达半月;以天后宫香火最盛,宫前出售的玻璃金鱼缸是有名的俏货,挂甲寺的焰火远近闻名。龙灯、高跷、狮子、法鼓、中幡等民间艺术表演在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一齐出动,观者如堵。

正月二十四为填仓。当晚用灶灰在院里或屋中撒个圆圈,圈口撒一小梯子,圈中放五谷杂粮,再用撕下的吊钱儿包铜钱,压在上面,表示物阜年丰。这天吃饺子叫填仓,吃合子叫盖仓;或吃干饭鱼汤的——“填仓填仓,干饭鱼汤”。饭后用残汤剩饭喂猫,以犒劳一年来猫的看仓捕鼠。

最后说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要用灶膛灰引“青龙”至门外通水处,再以谷糠末引“黄龙”至家,叫“引钱龙”。然后吃焖子(煎糕粉)、薄饼或面条、饺子。传说这一天百虫复活,所以有“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露面”之俗。 1ucqPLhSFczrOlUPKSm0R33xbIqYB8lvZ6JPc+zIElZ4buj2nCfwwHvrn71nam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