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话东北义园

陈芳

东北义园地处北京海淀西苑,东邻圆明园,西眺颐和园,南与古老的海淀镇遥遥相对,是民国以来北京的知名公墓。

义园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专为埋葬客死他乡的东北籍人士,张学良将军曾亲任管理委员会主任。“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川岛芳子曾在此办“满州学会”。抗战胜利后,义园恢复原名,由万福麟主持。北京解放后,由阎宝航担任管委会主任委员。1961年被北京市民政局接管,改名为西苑公墓。“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几易其属其名。1992年6月,由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接管,更名“西静园”至今。

由来

据东北义园老农艺师刘富先讲,早年东北曾有一笔公款存在哈尔滨美国花旗银行,“九一八事变”后电汇到北平,张学良将军主持成立了东北难民救济院,院址在东四十条铁狮子胡同路北一座大宅院里,救济院管委会当时有300多位委员,他们拍板决定既然不能拯救同胞于水火,那就先“救”死的,让客死他乡的东北籍人士有葬身之处,遂成立东北坟地,用这笔汇款中剩下的30余万元在北平和天津各办一处墓地,不过两处之间并无联系。

北平东北义园设有管委会,主任委员由张学良将军亲自担任,经理由和少帅关系密切的北宁铁路局长高纪义担任,下边设主任、事务员、工程员、会计员、农务员,办公地点就设在达园内。

选址

东北义园由海淀西苑东、苑西公墓(俗称东院、西院)和安定门外洼边村三片土地组成。

东院在清康熙年间曾是索额图将军的赐园,人称“索家花园”,至雍正年间,该园归大学士张廷玉所有,张喜其地佳树清荫,水流淙淙,澄心骋怀,遂取名“澄怀园”。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这里先后遭受英法和八国联军焚掠,沦为废园,属清内务府名下。1933年东北难民救济院购园时,此地已为邵英花园,外面界碑上书“怀德堂”三个大字,当时有土地120多亩。

西院在达园内,达园是清朝九门提督王怀庆的花园,有200多亩土地,北墙西边是圆明园正宫门遗址,南有东扇子河,西傍一亩园。刻有“东北义园”四个大字的石碑就在达园正门里。这四个字是从泰山岱庙一部金刚经石刻上拓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由东北中学校长王化一主持修刻。

义园建设和墓制格局

1933年开始建义园东院墓区,先人工填平原花园内的河池,拆除假山、亭子,用压路机铺白灰胶路,特别是砌虎皮石混碎砖围墙,距今60余年,依旧磐石如坚,围墙外绕院一周还有一条环河。

东院分忠、孝两区,忠区是收费区,孝区是免费区(只收地皮费)。每穴六尺宽、一丈长,为自己预留的则是五尺宽、九尺五寸,各墓之间留一尺距离。一个墓最多占四穴地,合葬最多占八穴地,而且只有收费区才能合葬。

与万安公墓有所不同的是,作为战争年代的产物,东北义园在墓穴排组上别有特色,按队列名称,分一列、二列、三列……每列44座墓,忠区有51列,孝区有40列。

墓穴由义园施工,式样大致是这样的:圹内砌单砖墙,一方青砖上用朱砂字镌刻墓主姓名,埋在棺木前,墓前再立一小石碑。

公墓备有详细的章程、蓝图,为防日后公产遗失,还制有图版以备案。

纳税区造墓由墓主出钱,义园施工,工程员专项负责,并提取利润的10%,作为维修费用。免费区则免征地皮费,只收工程费。据刘富先回忆,免费区的标准是,墓主无钱到无房地产、无买卖,领取墓证时必须有两个同乡担保。有钱者则必须入收费区。

西院则分节、义两区,东西向坐落,大门坐西朝东,正中有一圆形甬路上立有一块无字龟石驮碑。节区是收费区,义区为免费区,有24亩地。这里有一片柏树纪念林,是开园时管委会委员们栽种的,不到30棵,其中路南第一棵就是张学良将军亲手种下的,至解放初期已有碗口粗,可惜于1962年被当地农民毁掉。1993年,北京京剧院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赴台访问,曾拜会张学良将军,张老还向她追述了当年创办海淀东北义园的往事。

名人墓地

东北流亡学生烈士墓

1948年7月5日,数千名东北流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北平市参议会通过的停发东北学生公费和集中军事训练的议案,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九人被打死,百余人受伤。后来吴兆泰、韩德林、孙德馨、杨云龙、徐国昌、卜鸿勋、李福维7位死难烈士被华北学联出面葬在东北义园。

张作相墓

位于忠区,列21号,1955年葬。张作相为张学良叔辈,号称东北军辅帅,辽宁锦州人。194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因脑出血卒于天津。其墓在园中算是较大的,设有铁栏杆,双扇墓门,墓碑高四米,有长方形供桌。现仅剩墓表,碑石无存。

刘海泉墓

刘海泉(1868—1945),1919年任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1930年任国民党内务部部长,1945年卒于美国。1948年1月14日迁葬于此。棺木由飞机运来,铁、木、铜三层套棺,下葬时不少人抬棺,仪式颇为隆重。刘墓位于西院东门内侧,“文革”中被盗。

邓之诚墓

位于忠字区41号,1960年1月入葬。邓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郭松龄墓

在东院忠区31列,东北人都称他是“郭鬼子反奉”。

西院还有溥仪的一位叔叔、张学思母亲、万福麟夫人的墓。

在东北义园的东北角,有三棵粗壮高大的白杨树,如铁塔矗立,树龄距今已300余年。前来祭祖扫墓人士将此作为风水象征,树下多挂有“有求必应”字样的布条。东北光复前,每至“九一八”国耻纪念日,许多东北同胞都来这里跪拜焚香,遥望故土,竟至捶胸顿足,声泪俱下,情景甚为感人,成为义园约定俗成的一道风景。

岁月沧桑

据刘富先回忆,建园之初,高纪义担任管委会委员兼义园经理。日伪时期,川岛芳子强占北京西单奉天会馆,改名“满洲同乡会”,并接收了东北义园,管委会主任姓秦,是日本军校毕业生,高经理继续留任。抗战胜利后,委员会改组,万福麟担任主任,委员有马占山等几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委员会再次改组,由阎宝航担任主任委员,东北同乡会会长王化一任义园经理,每年清明节都开会议事。

西院西扇子河边有90亩地出租,一直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这在当时是很特殊的,附近农民很为不满。收获粮食后,向政府交纳“统一累进农业税”,地租和桃子收入是义园经费的主要来源。义园的水泵由空军提供。1959年管委会在王府井萃华楼开会,阎宝航把刘亚楼请去,刘指示空军要支持义园的灌溉工作。

1958年12月,西扇子河和旁边土地交海淀公社,达园交中直机关,义园只剩东院、西院两处基地。

1961年3月初,东北义园由北京市民政局接管,这是吴晗副市长拍板决定的。这之前,市民政局于1960年10月12日专向市人民委员会递交《关于接管东北义园和万安公墓的请示》,指出:

“东北义园是1935年,经东北旅京人士张学良等倡议,由东北难民救济委员会拨款购地筹建的,用途是埋葬在京死亡的东北人。新中国成立,设有东北义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常委五人:阎宝航,全国政协委员;王化一,内务部参事;杜超杰,外交部基建办公室主任;王之相,九三学社秘书长;窦箴青,无业。阎宝航任主任委员,并由阎宝航、王化一、杜超杰三人组成管理小组,负责领导和管理东北义园的工作。另有工作人员九人,负责办理日常的具体工作。东北义园现有土地150亩,已埋坟2740座,还可埋葬2400座。其中分自费区和免费区两部分,自费区东北籍死亡人埋葬每穴收费26元,非东北籍的每穴收费130元。免费区专供无力缴纳穴费的东北籍死亡者埋葬。义园收入绝大部分是果木生产,少部分是墓穴、大车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等,除去开支,尚有结余。”

……

“我们意见,东北义园是一个封建地域性的福利事业,在墓穴的管理及收费的规定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为了统一经营管理全市公墓,便于对上述两个公墓进行整顿和社会主义改造,拟由我局将东北义园及万安公墓加以接管,接管后,对于这两个公墓的财产暂时不动,工作人员作适当调整。”

当时市民政局与义园管委会曾几次接洽,特别是和阎宝航等协商接管问题,最后管委会表示遵照政府指示,将义园移交给政府,并公推王化一、杜超杰两位委员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市民政局根据领导指示,决定:一、建立东北义园接管小组,在市局直接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由殡葬管理所给以技术、人力和物质上的支持。二、接管后东北义园改名为“西苑公墓”。三、1961年3月23日由阎宝航和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旭东共同宣布接管。

东北义园接管以后,由西北旺果树队(回民公墓,后改为西北旺农场)管理,“文革”前后将“西苑公墓”改名为“西苑福利园艺场”。公墓停埋,甚至有砸碑毁墓的过火行为。打倒“四人帮”后,义园才得以恢复。 IDFxgFm/lpQHQ4rnCl6c1h+2I7wQBh8Dy3PeNhtbBZL9BMATwjTiX7VFEnCRdX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