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财富是流动的能量

在开始本节之前,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只要努力就能赚到钱?

有钱人都是邪恶的?

男人有钱就会变坏,女人变坏就会有钱?

比起给自己花钱,给别人花钱似乎更容易?

借钱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对别人开口要钱也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我这种人怎么会赚到钱?

嘴里说着想暴富,但其实从来不相信自己能赚到钱?

我不配拥有那么多钱?

……

认真思考下以上这些问题,一定要在心中诚实地回答自己。人可以骗所有人,但唯独不能,也没有必要骗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对于金钱的真实看法,是走向财富的第一步。

前一阵子,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刮起了一阵“金钱豹”风,换头像、换昵称、换个性签名,都希望自己能“金钱爆满”“金钱暴富”。而像这样的“暴富文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重新兴起一次——“你可以骗我的人,但你不可以骗我的钱”。在津津有味地讨论这些流行词时,你是否又曾深入思考过,这些文化代表着什么?难道就代表着这代年轻人的眼里只有钱吗?

当人们讨论财富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当人们期待财富的时候,到底在期待什么?

当人们追逐财富的时候,又到底会收获什么?

有天赋、有才华就一定会拥有财富吗?勤上进、能吃苦,就一定会吸引金钱吗?未必。这些是拥有财富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这些外在的因素会影响你是否拥有财富,但却不会决定你是一个穷人还是一个富人。真正做决定的关键因子,在于你对金钱的能量。

天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万物,皆是能量。”说实话,金钱也不例外。能量一词放在金钱世界里,似乎有几分玄乎,像是摸着水晶球在施展魔法,但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换个角度来说,所谓你对金钱的能量,也就是你内心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限制性信念,即真实想法。

你可能想作者我在胡说八道,你对金钱的真实想法就一个,就是越多越好。但真未必如此,所谓真实想法,就是你的潜意识想法,你此刻未知的想法。

举个例子,小时候一个男生越喜欢一个女生,就越想欺负她。虽然大人能一眼看明白他喜欢她,但在小男孩看来,他的真实想法就是想欺负这个女孩,就是不喜欢她。他真实的喜欢的想法,被周围的环境——或许是朋友的嘲笑,或许是别扭的性格,隐藏起来了。

将这个例子迁移到金钱世界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以为你“爱钱如命”,但其实你和那个小男孩一样,潜意识里反而“视钱如粪土”。不过不要着急,本节的核心,就是帮助你探索你对金钱的真实想法。

前几年很流行“原生家庭”的说法,性格的养成、对恋人的态度都与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有关,靠着这个概念很多心理类的公众号写了一篇又一篇“十万+”。但我倒是很少看到有人将金钱观念与原生家庭联系起来,难道一个人对于金钱的态度,与父母没有关系吗?

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如果父母是做生意的,孩子对金钱就会格外敏感,也会较早开始自己的财富规划,投资基金、炒股等概率也比较高;而如果父母是公务员、老师、农民,孩子相应对钱的概念也比较弱,会认为“钱嘛,够花就行”,很少会对钱本身产生兴趣。

前几天就有个朋友来咨询我说:“我觉得最近毫无动力,和别人合作的创业项目遇到挫折,想赚钱却提不起劲。我觉得我也不比别人差啊,但总是做不出成绩,是不是我命中缺财啊?跟钱没有缘分?”

我当时听完哈哈大笑,后来跟他聊了一番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这位朋友在他六岁时,有一次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看到了一个卖雪糕的老爷爷。小伙伴们都掏出零花钱来买,他也买了,但回家后爸爸知道了,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他乱买东西。还有一次,是在他十岁时,妈妈下班回来晚了,他很饿就从抽屉里拿了几块钱去买零食。妈妈回来发现钱不对,问是不是他拿走的,他不敢承认,便被父母打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对钱产生了又爱又恨的情感——爱它是需要它,恨它则是害怕,害怕自己又花错了钱、买错了东西,被人责骂。

你现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是不是也和我这位朋友一样,曾经因为乱花钱被父母批评过、教育过?

潜意识藏在人内心最深层,除非我们主动去挖掘、去剖析,否则我们将会一直被不明不白地控制、主宰。每一种潜意识的出现也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是原生家庭,来源于父母;有时候是所受的教育,来源于学校;有时候则是社会文化,来源于朋友……然而不管这些原因是什么,当时形成的那个观念,已经不适应你现在的生活了。你要做的,就是挖掘这些原因,一一解决掉。在这个过程中,切记这些潜意识没有对与错,千万不要去评判自己。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的作者哈维·艾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来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你想改变果实,你首先必须改变它的根;如果你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你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

所以,要想实现财富自由,首先搞清楚你对金钱的真实想法。

2个常见的对于金钱的误解:

第一,金钱是万恶之源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经常会出现“君子固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说法,似乎要当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你就不能有太多钱。

想拥有财富,想赚钱,不想当穷人,首先就要摆脱这个观念。金钱本身无罪,对金钱的无尽贪欲才是万恶之源。

就像明代著名商人王现说过的一段话:“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金钱没有好坏,它只是一股在宇宙间流动和震荡着的能量。你可以用它救济天下,你也可以利用它满足欲望,这些取决于你,并不取决于金钱。我在参加一次财富论坛时,有个教授说,大部分人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要么唯利是图、锱铢必较,要么故作清高、清贫度日,很少有人能与金钱和谐相处,让金钱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自己的主人。

从论坛回来后,我对这些话思考了很久。我身边的朋友大多不外乎那两类,很少有人能站在中央,不为富所累,也不为穷所困。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并不代表人做不到。在阅读本书的各位,我觉得努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请记得,财富只是价值的变现。你创造的价值越大,就会赚更多钱,这些钱从而会逐渐形成你的财富。

你可以试着把金钱想成一个人,一个有生命的人。这个人和我们一样,喜欢与尊重它、喜爱它的人在一起。如果你不尊重它,甚至轻视它、蔑视它,那它也不需要留在你的身边。

第二,我不可能/不配拥有很多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配得感”,英文是“deserving-ness”。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应该得到某种东西。

简单解释下,你是不是在听到别人夸你的时候,特别不好意思,甚至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明明这么菜,对方肯定是出于虚假的社交礼仪才夸自己的,这就是由“配得感”所得来的“不配得感”。

“我这么普通,怎么可能是女神?”

“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是学霸?”

“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晋升?怎么可能成功?怎么可能赚到钱?”

你一定在某时某刻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吧!

心理学上在解释“不配得感”时,最经常的解释便是“低自尊”“自卑”等等。这样解释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只要是人,就一定会自卑,只要自卑,就会有低自尊的时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不配得感”,这说明并不是一定要变得自信强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说白了,“不配得感”只是我们在面对外界时的一种应对方式而已,我们只要愿意勇敢承认自己存在这样的想法,便已经很了不起了。接下来要做的,只是不断地练习,尝试在别人夸奖的时候不拒绝,在有晋升机会的时候勇敢抓住,在赚到钱的时候疯狂夸赞自己……就这样以一次一次的正向练习,抵消掉过往一次一次的负面想法,最后顺其自然地成为一个不那么有“不配得感”的人。

其实心理学上的“不配得感”与过往的经历、父母的教育等很多因素有关,说起来能单写一篇了,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在第六章的时候,我们再一起继续探讨。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终其一生都离不开钱。与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像与同床共枕的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样重要。而在探索与金钱的关系时,必然要先建立认知,正确认识金钱、正确认识财富,它们的能量才会一直陪伴着你,助力你在人生的途中乘风破浪。

所以,在接下来阅读本书的时候,可以试着将自己的观念调整成:

金钱是价值的体现;

成为有钱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赚钱体现了我的价值,我非常喜欢赚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很优秀,所以我值得拥有很多钱;

……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不为富所累,也不为穷所困”,与金钱建立平衡的关系;希望有一天,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拥有那些,你本来就“配得上”的东西!

最后,在本节留给大家一个小练习:

请不假思索地、诚实地写出三个你对于金钱的想法,再慢慢思考,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4cN7088T/VZuY9er+rbYN5aF0UorBsm50xbnRVoSHetyyMSTqHvb4cj9itm16k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