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吸引力法则:凡事向内求

先来说,什么是吸引力法则?简单而言,就是你越关注什么,就会越容易吸引什么。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旨意,在于教导我们通过调整积极的思维模式,以正向的语言和情绪,让生活趋向于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吸引力法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其实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只是在近几年才被正式赋予了“吸引力法则”的名字。

俗话说,你是谁,就会遇见谁。这普世的真理之中,蕴含的便是吸引力法则的道理。很多生活中看似注定的事情,其实归根结底都源于我们自己。说到底,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的生活也由我们的行为所创造。

吸引力法则经常被用在恋爱中,但其实在追逐财富自由的路上也是一样的。根据“吸引力法则”,你是谁,你认为自己是谁,你便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只有你成为最好的你,才能吸引最好的他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古书《道德经》中有云,“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什么意思呢?有德行的人,会和同样品行端正的君子在一起;没有德行的人,则会遇到同样性情卑劣的小人。

在中国文艺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大师,一位是京剧名家梅兰芳,一位是书画大家齐白石。他们两个人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刚来京城时,齐白石还没画出名,而梅兰芳那时已经是天下皆知的名角。在一次偶然的书画展中,梅兰芳看到了一幅作品,惊为天人,一问作者正是齐白石。两人后来在一次宴会中遇到,就此画展开讨论,竟然说了几个时辰,发现彼此志趣相近,当场结为至交。后来,梅兰芳还拜入齐白石的门下,学习绘画,真是一段友谊佳话。

我们在前面的小节就提到过,靠追来的人脉,风还没吹就散了,而靠自身吸引而来的人脉,才真正能称之为你的财富和资源。的确如此,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只有本身能力还不错,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事、物。

同频才能共振,同频并不是指财富有多大,名声有多响,地位有多高,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怎么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相似的价值观和品格秉性才是共振的基础。我因为职业的关系,在生活中见过不少厉害的人,有企业家、教授,也有高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

用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来说,即术精的人很多,但道同的人却少之又少。什么叫道,道就是产生吸引力的源头。

《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对于夏天出生夏天死亡的虫子来说,冰天雪地是它无法认识的世界;对于一辈子住在井底的青蛙来说,辽阔无边的大海亦是它无法理解的事物。

动物如此,人亦如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人不过是高级动物罢了。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展示什么样的本事,是一门极高的学问。

与雄鹰翱翔者,必是俊鸟;与虎豹合谋者,必为野兽,不如好好问问自己,你已经是俊鸟或者野兽了吗?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道德经》中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听起来很复杂,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踮着脚虽然看起来高,但很快也会掉下来;你跨大步子,虽然短时期内走得多,但不能长久。

综合起来,还是那句老话,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要是我们能力不够强,即使运气好有人帮了我们一把,如果后续我们不提升自己,这意外得来之物也最终会失去,甚至有时候还会引起某些人的嫉妒,认为你德不配位,会招来灾祸。

有这么个故事,唐朝有个人叫李建,属于死读书类型的,虽饱读诗书,但不通大义,甚至还有些笨愚。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救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为了报答救命恩情,宰相提出满足其一件事。他的父亲想了想,提出让自己的儿子李建当官。唐朝虽然有科举制,但高官举荐也是可以做官的。于是这位李建在当朝宰相的举荐下,成了一名县令。若是有才能之人,此时借得这阵风,必能席卷而起,但可惜,李建并非这样的人。他本来性格就懦弱,在当县令期间,稍微有黑恶势力一威胁,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产生了许多冤案。长此以往,他最后也被人告发,入狱砍头。

民间有俗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是这么个道理。当你的本事和你所取得的成绩不匹配时,就会陷入失衡的状态,很容易便会陷入绝境之中。当我们没有达到基本的及格线时,即便遇到机会,也难以有所成就;即使有贵人相助,也未必就是好事。

在追求财富自由的路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老想着借别人的风,而是懂得让自己成为有风的人。我身边的聪明人,都是看起来比较愚笨的,外面流行什么热闹什么,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时刻关注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步伐,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当走得够远够多了,自然会遇见已经在前面的人。所谓大智若愚,不就是如此么?

我前几天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你想将路上的野马收入囊中,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追马,而是开始在你的马厩里种草。等到来年绿草蓬勃时,马自己就会来到你的马厩之中。”大道至简,很多道理和思维其实都是相通的。与其费尽心思要钻进那些社交圈,倒不如沉下心来,种一片草原,圈子会散,但你的草原月月年年只会越来越丰盛。

还记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吗?他有这么一个故事:年少时的董仲舒非常喜欢读书,他的父亲见状特地为他修筑了一座花园,让他在学习之余也调节下心情。修建花园的第一年,花园有了雏形,正逢明媚春日,家人多次邀请他来花园游玩。但董仲舒却摇摇头,埋头苦读。修建花园的第二年,花园有山有水,姐姐们都玩得很开心,也邀请他来玩,但他仍然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书。到第三年,花园终于修好了。漂亮的花园里都是闻声来游览的人,父亲也邀他来观赏风景,他仍然捧着书在房内苦读。

“三年不窥园,一朝成名师。”这便是儒学大师董仲舒,他凭借非凡的能力,历经四朝,位极人臣。什么是吸引力法则,这便是最好的例子。凡事向内求,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容积多大;我们能获得多大的财富,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

就像那句俗套的鸡汤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俗归俗,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吸引力法则:凡事向内求

古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当我们从本质上升级了自身,所得所求,便皆是水到渠成的事。

战国时期有个很厉害的人,叫苏秦。苏秦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几年之后,他学成出山,变卖家产作为路费到各国去游说,但却一直没成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的苏秦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天下大势只懂课本上的道理,不懂真正的实践,难以戳到各国君主的痛点上,自然难以让他们听从自己的观点。换句话来说,依照苏秦现在的实力,能见到君主都不错了。

经历这次失败后,苏秦再接再厉,边研读兵书边分析天下大势,等到他第二次学成归来时,意料之中地实现了梦想。苏秦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身居六国相位的政治家,并成功实现了自己合纵抗秦的谋略。

佛家有云:“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吸引力法则,说白了,就是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你心中所想,而你心中所想,便是你的认知所现。穷人家的孩子不认识古宝名玉,富人家的公子也不知什么叫吃糠咽菜,就像大诗人李白写的那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没有见过白玉盘的人能写出来吗?

吸引力法则听着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我们仔细去品这背后的道理,其实还是在讲认知这回事。作家张德芬曾这么说,你的外面没有别人。什么意思?就是你遇到的所有事物,最终都是另一个你。他们的所有表象,都是你的认知的体现。而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迭代自己的思维,就能让自己这双眼更清明,也就能遇到更优秀的人。

最后再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个人逛市集看到了碗,他随手拿起一个与其他的碗碰撞,想通过声音来判断碗的好坏。但他一连碰了数个,都只听到沉闷的声响。这个人很失望,摇摇头打算走了。老板见状拦住此人,从摊上随便拿出另一只碗,递给他。没想到,这个碗随便触碰其他的碗,皆声音清脆,这个人十分惊奇,立刻买下。老板笑着收下钱,说了这么一句话,两碗相撞,须两者皆是上品才能发出清脆鸣音哪。

碗与碗是如此,人与人也是如此。次品入不了上品者的心,自然无法产生共鸣。如果你是柏杨,自会有俊鸟来栖;如果你是大海,自会有百川来聚。怕只怕,不是柏杨而不自知,不是大海而不自知,一股脑按着错误的路往前走,那抵达的必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终点。

有句俗却真的话,叫“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只能看到局限的视野,但如果只从这个局限去理解广袤的世界,那必然充满了无知的想象。建立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一种认知迭代,要不断打破固有的认知,把自己往地上摔碎,再一片片捡回来。 Omttkbip4jAlK7onzDSqFUD952bSb0pNorvW1m/Vt2mrwe2mC+RhoE2VtwlnES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