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勤劳但不一定富有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

……

想必每个人都对这首歌耳熟能详吧。尤其是我这个年纪的人,从小便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从小便养成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勇敢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勇敢的民族!

与此对应的,还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天道酬勤、劳动最光荣等等,这些都是我曾坚信不疑的真理,直到长大后,当我踏入经济学的大门后,当我翻开经济学的课本后,我对“勤劳”“吃苦”便产生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你勤劳一定饿不死,但你不一定会富有!

放眼全世界,我想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敢说自己是最勤劳的。对于中国人的勤劳,英国《卫报》写过一篇长文,翻译过来叫《中国人工作,到底有多努力》。在这篇文章中,英国的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发言,说受到他的中国妻子的启发,强烈建议英国人向勤劳的中国人民学习,勤奋工作、努力上班,才能像亚洲经济体那样繁荣发展。无独有偶,2022年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加班!向大洋彼岸的中国程序员们看齐!做一个勤劳勇敢的程序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的上班时间,高达2600小时;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则更甚,高达3500小时左右。我们来算下,一年一共8760个小时,平均每天睡7个小时(正常应该8个小时,但怕是很少有人能睡够),耗费掉2555个小时,平均每天通勤2个小时,耗费掉730小时,只剩下1975个小时……

而中国最勤劳的人,大家想必都知道是谁吧。2013年,中国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8.8个小时,近八成以上的人每周工作40个小时以上,但人均月薪大家知道是多少吗?仅仅2000块钱,合计270英镑。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其实已经是中国人工作时间持续下降三十年后的数字了,有人说这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的水平。而与此同时,疫情前英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677个小时。就在2023年,英国还提出了一周四天工作制,预计未来平均工作时间又要大大减少,而我们中国人,也将继续领跑全世界的工作时长,成为超长待机的勤劳民族。

现在问题来了,这么勤劳的我们,为什么还是不富有呢。

这是我学经济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很久以前,有个大学者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于是他出了一本书,他就是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在这本名为《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书里,他将其归结于不发达的社会制度。因为制度不利于市场交易,所以我们的勤劳,只是成为对冲制度的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乾隆时算是盛世王朝了吧。乾隆中期(1766年),国库收益有4937万两白银,约11.4亿美元;而在2007年,有家企业的创始人一年收益就超过了14亿美元!当然了,这里面存在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但一个国家与一个企业家之间,本身就是巨大的差距了。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便是由国家制度所造成的巨大差别。就像作者陈志武教授所说,“在国家体制不完善的时候,个体是很难崛起的,因为只能依靠劳动力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在低效的制度下,你跑,追不上人家,但你要是不跑,你连人家屁股都看不见。

回过头来说,当时的勤劳所导致的贫穷是制度所造成的,那今天呢?在今天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下,为什么这么多勤劳的人,仍然并不富有呢?因为他们理解错了财富和勤劳的关系。它们只是具有相关性,并没有因果性。除此之外,对于财富和勤劳,我们还经常存在着几个根深蒂固的认知错误。

错误认知一:劳动创造文明

首先,我们要对劳动进行准确的定义。如果劳动只是纯粹的觅食,那并不是劳动创造了文明。因为如果劳动等于觅食,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为了生存都需要觅食,但除了人类外,并没有再见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因此,并不是纯粹的劳动(觅食)创造了文明,而是理性,由觅食延伸出来的思维认知,创造了文明。人的劳动,并不是被动的、麻木的行为,而是需要思考的。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懂得分工合作,懂得建立规则。是的,人类因为想实现更高效的发展,不断迭代自己的思维,创造了货币,创造了政府,一点一点创造了今日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这种思维能力,是其他动物不具备的。很多人读到劳动创造文明,下意识以为是狭义的体力劳动。但其实并不是,真正创造文明的是劳动背后的理性思维。同样,人也是通过理性思维来创造价值的,勤劳有时候只是理性思维的外在体现罢了。

错误认知二:勤劳是人的天性

批评一个人时,我们经常会用到这几个词: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诸如此类。在使用这些词语时,我们似乎预设了潜在的逻辑,勤劳是人的天性,不勤劳便是万恶之源。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勤劳,其实都是为生计所迫。如果不愁吃不愁穿,有房子住有车子开,还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勤劳的人吗?我想不会的。

同理,勤劳致富到今天,也已经是个伪真理了。在我的老家,那些种地的老人们,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晚上天黑了才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但他们一年赚的钱可能都没有我一个月多。平心而论,我再勤劳,能比得过他们吗?

财富是由价值创造的,勤劳是实现价值的诸多方式之一,且是最廉价的一种方式。因为人人可以勤劳。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吃苦耐劳,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诸如此类的认知已经牢牢刻在了我们的大脑中,然而靠勤劳创造价值的路已经塞满了人。

孟子有云,“食色性也”。先跟大家解释一下,“食”在这里,是喜爱的意思。这句古话的真正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哼哧哼哧搬砖肯定不是,躺在草坪上看云肯定是;早上6点起来挤地铁肯定不是,但6点在泰山看日出肯定是。

所以,勤劳,从来不是我们的本性。勤劳之所以被鼓吹为人的本性,无非是当初的统治者用来统治的手段罢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你没日没夜辛勤劳作时,你还有精力思考吗?当你不会思考的时候,也是封建帝权最稳固的时候。就像对于秦始皇而言,如果不鼓吹百姓勤劳,谁为他修那长城呢?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如果不鼓吹人民勤劳,谁愿意出军塞外征战沙场呢?

我有个朋友经常说,“人之初,性本懒”。听起来不对劲,但仔细想,倒有那么几分道理。我们仔细观察商业世界,当互联网浪潮来袭的时候,崛起的都是哪些企业呢?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东西的淘宝、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吃到东西的美团、让人们花最少的钱打到车的滴滴……当你还在勤劳的时候,已经有人看透人类懒惰的本性,创造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错误认识三:投机取巧,不道德

我身边特别多的学生,都抱着这样一种观念:不亲自干活,靠着压榨别人赚钱,就是投机取巧,就是偷鸡摸狗,不道德!每次他们这样说,我都默默闭上了嘴,思维认知太低,我得先喝一杯茶,从头开始讲起!

其实,投机取巧,是一种经商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之所以被社会认定为贬义,只是因为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商业一直是被打压的。士农工商四大等级,商人是排在最末等的,与做生意相关的词语也都多为贬义。今天的我们,当再看待这些词语时,要学会褪去价值观的道德判断,学会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可行性。

没钱,有能力,只能空叹气;而有钱,不会经营,好点叫守财,坏点就叫败家了。就像一条鱼,在你的手里,就只是一条鱼,最多做成红烧鱼;而在商人的手里,既可以做成菜,还可以用来观赏,说不定恰好还有一个大老板就喜欢这类鱼,一倒手狠赚一笔。

这种行为在你看来叫投机取巧,但其实这里面隐藏的正是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能力。首先,你需要有资源;其次,你需要有判断,什么资源放在哪里收益最高,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简单用“投机取巧”四个字所能概括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一些企业家的传记。读几个你就会发现,企业家十个里有九个,都是从“投机取巧”开始。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雪球由此滚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王朝。这个时候,你还会看不起投机取巧吗?

其实这一节,整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告诉大家富有与勤劳不是因果关系。但是人的认知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一节的内容也未必能说服大家的大脑。毕竟我们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这么久了,但这些上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勤劳观”仍然大行其道,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观念上的谬误,其实远比“贫穷”本身可怕。

有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里面研究了全世界贫穷的人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穷是遗传的。为什么?因为观念和认知是遗传的。在一个相信只“勤劳致富”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你又如何能期待他能实现财富自由呢? Vsi8nkiHQOSFtjsnjq8ZqkT9JdI5PMX4kRyJ/GpqPYlT+dJ2qeLTGSHZuyL7Ws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