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大家知道,一项属于人文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原创地至少传承三代百年,并具有文化的传承价值。否则,它就像浮萍,不会在当地百姓中扎根,也形不成文化氛围。
枣庄辣子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团队传承,大众实践的一个文化项目,人人都有维护传承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义务。非常有必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技艺关键,文化与经济价值,为现代人服务。
枣庄辣子鸡是当地农耕文明时期的先民创造与待客礼节,也是前人尊重他人的心意表达和生存智慧。说其源于民间,来自家庭,然后传到酒店,烹饪技艺在百多年前就被固定下来。有固定的选材,有适合食材的烹饪技法,有固定的主、配、调、佐助料搭配,有固定的味型,有完善的文化记忆,这些最基础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全是枣庄先民的创造。目前,要做的是老老实实地传承,而不是创新,也无须创新。
枣庄辣子鸡有枣庄辣子鸡的特点。如果将枣庄辣子鸡搞得与外地辣子鸡食材、技法、搭配、味型、文化相同,在枣庄这道由先民流传下来,本来与外地截然不同的菜品,还有存在的价值和传承意义吗?
枣庄曾经有多少先民创造的优势品牌,被聪明的枣庄人以创新发展的理由弄没了,谁之过?一道能够打得响的枣庄特色菜,十多年也不能统一,谈何产业兴市。难道扬州厨师对狮子头不知道创新,扬州人不懂食无定味,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道理,谁敢在狮子头的烹饪技艺上另有心思。扬州人整体文化素养高,全民都懂得狮子头只有在扬州统一,才能被扬州之外的人认可,走出扬州。反观枣庄,连临沂人喊了几十年的“因为一只鸡,恋上一座城”的口号,不加思考地生拉硬套用在枣庄辣子鸡的宣传上,不是太可笑了吗。“一鸡动,不业兴”,才完美契合枣庄市政府“产业兴市”的战略部署。
外来品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核心文化与顶端技术只能受制于人。而枣庄辣子鸡却是枣庄人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与文化,包括特产食材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尽管我们有千万条理由,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也早就应该统一。不尊重先民智慧,肯定没有自尊,更难使外地人敬仰。
非遗传承项目丰富多彩,师徒传与家庭传,个体传与团队传,受益者是小众还是大众,惠及的人是部分还是全民,产生的经济价值小还是大,带动的产业少还是多,是为保留还是为发扬,前景渺茫还是宏大,虽然传承的价值不尽相同,相信各级政府都会重视和保护。因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非遗手造产品会永不褪色。
在枣庄,一道超百年历史的辣子鸡,前面又冠以枣庄地名,这是枣庄人的聪明之为。但是直到201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枣庄年鉴》232页,在枣庄才有了对“辣子鸡”的地方志书记载。之前,最早是2000年第10期《四川烹饪》地方风味栏目28页,始见枣庄辣子鸡的文字记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也没有找到更早正式的文字记载。从这一点来说,枣庄虽然是讲吃会吃懂吃热吃却又是不重视吃的地区。最近几年枣庄辣子鸡的火爆,在于由市烹饪餐饮业协会申报成功枣庄为“中国辣子鸡之乡”以后形成的,可谓来之不易。然而,非遗保护的是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并非一盘辣子鸡菜品,菜品仅仅是非遗的载体与形式反映。
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提概念多干正事,少去篡改多去传承,少索取多奉献,少干短线多干长线,少剽窃多自创,少哄骗多求实,少隐瞒多干真事好事,各项辣子鸡事业必定会健康发展。
枣庄辣子鸡绝不是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传承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谁若采取拿来主义,实用主义的心态,看似做表面的传承,光搞假大空,高大上,重形式,轻内容,有形式,无内容,不做扎实的基础建设,迟早会吃大亏。没有弄明白非遗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的真谛而乱来,肯定是对这一非遗项目的破坏。当然,风味枣庄辣子鸡例外。
非遗枣庄辣子鸡选材有特指,刀工有要求,技法为生炒,投料有顺序,搭配有比例,味型有标准,介绍有说辞,语言感召力强。一句话,完全按照原始味道,绝不加放味精、鸡精、蚝油和浓香味调味料,真正做到了好食材,简单做,大道至简之目的,才能保持传统枣庄辣子鸡的原貌。否则,就是对枣庄先民智慧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