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日炎炎晒伏酱

枣庄百姓尤其是家庭妇女,肯定没多少人读过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有关制酱技法的记载。然而,每年炎夏入伏前十天左右,鲁南枣庄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院子里晒一盆酱,待到出伏,酱便晒了四十天左右,可作调味料使用了。这种稀稠似麻汁,色呈栗红,油亮细腻,味香异常的酱,是在夏日炎炎的伏天里晒成的,因此,枣庄人将其称为“伏酱”。

伏酱的加工方法,直到目前仍是家庭制作,仅供自用,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也尚未见诸文字,公之于世,因而尚未被其他地区的事厨所知。

为什么枣庄地区有做伏酱的传统。据老人们说,枣庄人自古至今主食煎饼,煎饼这种食品一次做数日吃。煎饼烙成与其他熟食品相比要干得多,但仍含有一定的水分,在夏季保存不好,不几日煎饼便长出绿毛(菌丝)。绿毛少时塌成煎饼卷尚可食用,但绿毛生得多时便不能直接食用,弃之又觉可惜,聪明的妇女便将长毛的干煎饼捣碎,加些水,放盆内搅拌后留作喂养畜禽的饲料。因为夏季气温高,碎煎饼含淀粉高,加水后极易发酵起泡,无意中人便嗅到了发酵后的一种异香之味。于是受到启发,逐步发展成今日普遍用煎饼捂后做伏酱的习惯。

目前,酱油的普及与方便性导致晒酱的人家在减少。但离城区较远的农村和山区晒酱仍是作为酱油使用。

枣庄伏酱传统做法是,将煎饼或馒头(切片),在夏季入伏前,同从野外割来的鲜青蒿(有些地方俗称香蒿、臭蒿、苦蒿、黄蒿、香青蒿等),掺些在一起,自然发酵捂出菌毛来,经捣细加水晒制而成。做时,取一洁净大陶盆或小陶缸,一层煎饼或馒头片铺夹一层鲜青蒿,依次放入十数层,盖严盖,放室内捂制七天左右,使煎饼或馒头片遍生绿毛,揭开盖,让其自然干燥,待到取出用手一掸煎饼或馒头绿毛飞扬时,晒酱的原料算是捂好了。这时将青蒿拣除弃之,把捂好的酱坯干原料放臼内捣细过箩,倒一盆内,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凉开水、鲜花椒,稀释搅拌呈半流质状,放室外烈日下暴晒。届时正值伏天,太阳毒,温度高,蒸发快,晒时每天要用竹板搅拌数次,将周边晒干脱水的酱结不断拌入底层,大约三十天,伏酱经日晒蒸发去80%的水分,就算晒成了。晒酱过程中,切勿让酱盆淋雨,晴天在室外接收夜间露水(日月精华),阴天端入室内。伏酱晒好后应取出放一洁净瓷罐内,可放数年不变质。

酱,作为烹调中的重要调味料,自古至今各地都有加工和使用。目前,面酱、甜酱、辣酱、黄酱、麻酱、花生酱等都发展成为工厂化大作坊生产,酱的家族还不断增加新品种,用酱调味做菜越来越普遍,但至今枣庄地区的伏酱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做法和食法。在枣庄,一些老厨师和民间家庭烹制酱爆、酱烧类菜肴,选用的多是当地晒的伏酱,除年轻厨师外,很少使用商品性市售酱。原因是市售酱的味道不如伏酱好,伏酱原料与青蒿同捂,类如四川鱼辣椒的制法,做成后酱有浓浓的清香之味,再加晒酱时放入了六七成熟的鲜花椒,其味更显得神妙。特别是炒酱时,稍不注意市售酱都要巴锅,容易成团炒糊,而伏酱在下锅炒酱时从不巴锅,炒着的酱即使不用手勺研匀,酱在锅中遇油也会溶解成松散的鱼籽或虾籽状,能够充分的沾裹菜肴主料,做出的菜肴色美,味优,奇香,是其他市售酱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枣庄民间的伏酱,应该说是一种有待开发的酱类品种,尤其是用伏酱炒辣子鸡确能味香半截村庄。 4TKEb+A+ZIUaW9qgOL7EQ9kleQrubEGGvbfmxWTETQsB6HJf4jq6LZHRF4BSlR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