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辣子鸡菜品是供当地人日常堂食的一道特色菜。家庭可以烹制,酒店亦可以作为一道特色菜上桌。其菜品选用的食材尤其是主要食材,如特产的孙枝鸡,原产的薄皮辣椒,传统已经养成口味习惯的调味品抱犊酱油、食醋,还有当地产的大青壳(最好)或大红袍花椒,鸡腿葱、小奶头黄姜、四六瓣大蒜等地产食材。烹制出的菜品多供应当地人食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和交通的发达,人们为了图快捷方便,枣庄辣子鸡这道当地菜,经简易包装,通过送餐小哥,被送到当地的千家万户。
为什么枣庄辣子鸡菜品风味在当地会千差万别。主要原因是手工烹制,而且在行业中历来是一个师傅一个传授,店店都感觉自己酒店炒制的辣子鸡最好。再加上枣庄酒店堂号多,从业人员多,技术参差不齐,临灶的厨师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对传统枣庄辣子鸡风味没有太深的记忆,凭感觉烹制。选鸡不固定,除皱皮辣椒外,配料与调味料选用亦不固定,对食材物性把握不准,又没有理解调味原理,加进了很多不应添加的调味品,消费者吃不出鸡肉的鲜香本味,吃到嘴里的菜满口调味料味,五香味,八大味,复合味的辣子鸡比比皆是,与传统枣庄辣子鸡辣鲜、鸡香、本味相去甚远。没有传统枣庄辣子鸡味型记忆的食用者,应了那句先入为主的铁律,例如日本工业化生产的麻婆豆腐较川菜麻婆豆腐味道很不地道,但是,在东南亚好多国家消费者形成了习惯,当川菜烹饪大师再去推广正统麻婆豆腐时,消费者却认为川菜大师烹制的不正宗是一样的道理。习惯成自然,目前传统枣庄辣子鸡也同样遭遇了麻婆豆腐的尴尬。
有消费才会有市场。然而,在枣庄辣子鸡的原产地,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养鸡从鸡苗出壳到出栏,需要进行8至11次的防疫过程,不固定的活鸡禽药残留难以避免。而且最后一次防疫,需要43天后才能检测不出来药残,谁又能保证目前的辣子鸡菜品是完全安全的?酒店的辣子鸡菜品没有标准,监管部门也不可能对堂食菜品时时检测,只要不出大事,便万事大吉,不代表完全安全。鉴于此,酒店选用可追溯的光鸡食材是今后的必由之路。
酒店堂食辣子鸡无论上桌还是外卖,服务的食客多为当地人。至于将辣子鸡菜品包装后抽真空邮寄全国各地,购买者也多为在外地工作、求学、迁居的枣庄人。这种在枣庄熟人圈子里销售的辣子鸡菜品,还不能算作完善的名食产品。
至于菜品转升为产品,不但需要批量生产,还需要相对标准的选料、加工,绝对的食品卫生和安全及规范的保质期。辣子鸡产品是以食用为目的的特色名食和服务的综合体,消费者可以追溯。上市销售的前期,产品就具有了商品的特征,属于地理标志性名食名吃。对食材选用要有一定的规范,加工可以为手工,更多的为标准化生产,质量稳定性强,产品需要留样,需要批批检测,受众的人群比较宽泛,食用的保质期较目前辣子鸡菜品要长。
辣子鸡产品生产要有国家管理部门认证,作坊式或厨房式烹制的菜品,很难升级为产品,需要中央厨房或食品加工厂生产。要有冷藏设施,保持一定量的库存,才能满足市场销售需要,产品经批准可以进商超销售。就目前辣子鸡菜品来说,很多酒店还不具备生产辣子鸡产品的必备条件。
枣庄辣子鸡商品的概念是指能将其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好主意,好办法。简单地说,就是把辣子鸡当作商品来卖给目标消费者。这样看来,辣子鸡商品需要有自生产或代生产的加工厂家,必须有品牌(商标),技术标准,文化内涵,商品标识,风味系列,产品的规格,口味定型,检测报告,包装式样,营销渠道等。至于微信、朋友圈销售那是小儿科,是不规范的擦边球,也是不能长久的。
枣庄辣子鸡由菜品到产品再成为商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做多大的生意布多大的局。首先,要有养殖、种植、加工、销售大公司或领军企业;其次,不能仅仅靠目前的散打,各自为战,要有组合拳,形成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说辞,统一的文化,统一的产品,而且质量标准必须稳定;第三,要有新产品研发,小包装,即食性,分割加工,方便性强,保质期要长,在保持地方性,特色性的前提下,研发出适应不同人群消费的口味与规格,用文化培育更多的消费群体,这才是枣庄人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