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枣庄辣子鸡的话题,笔者在不少专业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过几十篇文章,真的不想再多说什么了。然而,最近参加一些活动,常有人对枣庄辣子鸡选用老鸡做好还是仔鸡做好,争论不休,说明枣庄辣子鸡食材选用的一些事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必要笔者站在专业的角度,将存在枣庄多年的疑问再作一次阐述。
至于枣庄辣子鸡选用老鸡好还是仔鸡好,笼统地说一句话便能解决。那就是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部分人视为美味的食物,另一部分人则不食,这是很正常的。这句话看起来算白说,好与不好从来都是相对的。其实,对于在枣庄有群体记忆的辣子鸡,要追溯辣子鸡是怎么产生的,辣子鸡是用哪种烹饪方法烹制的,辣子鸡在枣庄是原产地还是泊来品,吃辣子鸡是为健康还是为满足口腹之欲。
辣子鸡在枣庄是怎么样产生的,这几年大家有了统一的认识。源于民间,来自家庭。目前家家会做,店店供应,人人喜食。那么,真相来了,农耕文明时期的枣庄,有没有鸡精、味精,枣庄产不产大茴、白芷、丁香和蚝油。直到目前,乡村老百姓对某些外来的调味品怕是连名字也叫不出来。
在产生枣庄辣子鸡的年代,每个家庭在分辨出公鸡母鸡时,不过仅留1—2只公鸡打鸣,多出的公鸡一是卖掉换钱,二是自食或送人,百姓多不会留着食量大的老公鸡去与下蛋的母鸡争食,养老公鸡经济上不划算。所以,从前枣庄辣子鸡用老公鸡做的几乎没有。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法一直是生炒或酱爆(家庭晒的伏酱,有奇香),大火一气呵成。只有仔鸡、童子鸡、一把鸡,鸡肉才嫩,才能适应生炒或酱爆。不像目前,炒鸡需要煽炒后加半锅水,煨、焖、炖、煮,或油炸后再加辣椒拌炒。这不属于传统枣庄辣子鸡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误导。
从人们对食物的口感、味感、质感上来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食物的鲜、香、嫩。当然,也有部分人喜欢食物的松、酥、硬、筋道。传统枣庄辣子鸡完全符合鲜、香、嫩的标准。可见,枣庄先民在创造辣子鸡时是倾注了智慧的。
从文化与民俗角度讲(当然民俗本就属于文化范畴),更能说明最初的枣庄辣子鸡是选用仔鸡烹制的。“红羽毛,生俺庄,跑得快,腿细长,辣椒炒仔鸡,连骨嚼食香”。这一口口相传的童谣,直到目前还在山区一些乡村儿童中传唱。“老牛吃嫩草,食鸡要趁早,鸡吃骨头,鱼吃刺”。这些俗语,农村老头张口就来。在农村来到城里的人,脑海中深深记有小时候,大人把鸡肉在锅内炒得啪啪炸,用醋一焓,连骨头都能吃。童谣、俗语、做法,枣庄当地人挥之不去。
在枣庄,童谣传唱与民间俗语流传多年了。有没有道理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辣子鸡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没有这种载体与形式,谁还会去了解枣庄辣子鸡背后那众多的故事!
童谣反映了枣庄选鸡吃鸡的知识,辣椒炒的是仔鸡。只有仔鸡骨软,才能连骨嚼食,骨髓与鸡肉在口中结合才有了特殊香味。俗话说食鸡要趁早,何谓早,鸡刚刚性成熟,一般在九十到一百天。鸡吃骨头,鱼吃刺,老鸡的鸡骨头只有有钢牙的人才能嚼碎。鸡骨、鱼刺,都是人体天然补钙的好食物,只有小鱼刺才能嚼食。妙,太妙了,笔者身为枣庄人而感到骄傲。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公鸡性成熟在刚刚知道与母鸡压绒,母鸡性成熟在下初蛋,都标志着肌肉已丰满。再继续喂养增重,增的便是鸡全身皮下脂肪、鸡脖脂肪、鸡腔脂肪、骨间脂肪,而且,鸡的性成熟越久,鸡肉腥味越重,就如同其他动物的老臊货,油大而肉柴。再说鸡的觅食性广泛,饲养越久,胴体富集的腺体、淋巴、囊肿等病灶越多,吃老鸡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鸡的品种对枣庄辣子鸡品质影响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当地鸡炒熟后好吃,也懂得白种人、黑种人基因是不同的,鸡也是一样,品种不同,基因有别。枣庄当地鸡名叫孙枝鸡,从表面看,非禽类专家对改良鸡、杂交鸡、柴鸡是很难区分的。简单的区别辨认,孙枝鸡公鸡一般活毛体重不超3.5市斤,腿细长,爪细瘦,后臀窄,手抓鸡脯显瘦。如果个体超3.5市斤,毛色再好,杂交肉丝鸡基因可能达25%,或50%,或75%。体重较大的肉丝鸡或大型鸡,不大适应烹制枣庄辣子鸡。不用枣庄皱皮辣椒与抱犊酿造酱油、食醋,神厨也不会做出传统枣庄辣子鸡优美独特的味道。鲜在食材取,香在锅中求。走出枣庄在外地烹制的枣庄辣子鸡当然应该当地化,但是,那只能称其为风味枣庄辣子鸡。这就是笔者常说的,地方特有的特色菜,如果差了一料一技一念,就会与原产地原貌相差甚远。枣庄辣子鸡做得好孬都有人喜欢吃,只能说明枣庄辣子鸡的名气声誉越来越大,非记忆者不过是雾里看花而已,是奔着中国辣子鸡之乡的名气才吃的,有人属于试吃,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好食材,简单做,大道至简。愿更多的枣庄与枣庄以外的消费者,早日回归到吃传统枣庄辣子鸡的辣鲜、鸡香、本味上来。